原創 芝士鹹魚 十點人物誌
同樣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人,當人們想起母親,通常會被一股溫情的力量擊中。
但當人們回憶起父親,感受卻更加複雜。
大家常說,父愛如山,山總是堅硬而沉默,正如我們的父親。或許因為這樣,我們似乎從未了解過他。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父親,十點人物誌向我們的讀者發起了一個徵集——你在哪一個時刻,覺得自己從未了解父親?
父親節,我們從上百份讀者朋友的回覆中,摘取了一些動人的故事:
有些朋友發現,態度強硬的父親比自己想的更溫柔,有些朋友則記錄了父親的殘酷一面,還有些朋友悼念逝去的父親,告誡子女們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再去了解他。
或許我們依然沒那麼了解父親,但在試圖了解他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我對父親一無所知
@最愛小碎步
爸爸見證了我的成長,而我卻對他的青春一無所知。
他在我的眼裡是父親,也永遠都是父親的形象。我不知道他年輕的時候長什麼樣,不知道他年輕的時候是什麼性格的人。
我爸在我看來是超級好的人,遺憾的是,一直想要和他做朋友,但卻從來都不了解他的內心。
@鬱欣
去年暑假,我帶著父母和孩子去陽江沙灘玩。
那時,我才發現父親也像個孩子那樣,喜歡趕浪,會隨著浪花在沙灘上跳躍。原來人年齡大了,真的可以回歸到小孩性子。
@魚魚
我爸特別愛喝酒,與其說是喜歡酒,不如說是喜歡喝過酒後暈乎乎的無意識狀態。他酒品不怎麼好,喝酒後又是跳舞又是唱歌,樣子很詭異。
在以前的經歷裡,他可能有許多不如意的事。那些情緒被壓抑著,也就只有在喝酒到意識恍惚的時候,才能被釋放出來。
@土豆愛青椒
我願意用「卓別林」來形容他。
小時候,因為媽媽不在身邊,每次我哭他就會抱著我,然後用手接我的眼淚,跟我說「哭吧,一個鋼珠一塊錢呢」。
在家裡,他會用肥胖的肢體表演,為家人帶來不少歡樂。
2010年的春晚,小虎隊合體唱歌,屏幕外,我爸和我叔兩兄弟跳得很歡。那時我突然想到,他們也曾是從小孩成為大人的。那個年代,飯都不太能吃飽,人生也沒有什麼選擇。
他不鬧騰的時候看起來不太開心,我又很難幫他排解憂愁。
很多時候會想,他比較喜劇性的一面,是不是一種應對人生的「強撐」呢?
@Eric
我爸是個性格比較強硬的人。
有一次,我爸牙疼得厲害,他想去北京的醫院看一看,他讓我幫他在網上掛號,還讓我陪著他去北京、去醫院。
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都成了很不一樣的體驗。第一次有一件事不是由他主導,而是我帶著他去做些什麼。
我也第一次發現,原來他不會像我想像那樣一直強大,原來他也是需要被照顧的。
@筍絲
我爸會給我看他年輕時的照片。他大學時長得白淨,看起來也意氣風發的樣子。所以有時候就會好奇,他的學生時代是怎麼樣的,他偶爾會提到一嘴,但很少說細節和具體事例。
有時候對照我和我爸各自的學生時代,我覺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學習、人際、愛好等方面,這說起來有種命運相似性的玄學意味,說不定了解一下他,也就是在了解我的命運。
@夜涼如水
10歲左右,有一天晚上,看到爸爸坐在廚房的椅子上。廚房裡沒有開燈,只有灶臺裡在燒的柴火透露出一點微光。我走近了爸爸,摸了摸他的臉,才發現他居然流眼淚了。
當時非常震撼,那種感覺我至今依然記得。後來才知道,爸爸之所以流淚,應該是和媽媽發生了爭吵。
在婚姻關係裡,爸爸一直是不善言辭的那個。原本,我們幾個姐妹都覺得這段婚姻裡媽媽受了更大委屈。這一刻我才意識到爸爸也有自己的委屈,只是他不擅長表達。
他比想像中更溫柔
@憶馨
年輕時的父親,基本什麼家務都不幹。隨著我們逐漸長大,他也逐漸變老。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次回家吃的飯都是他做的。
@月亮
高中時,由於談戀愛被發現,我和我爸發生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冷戰。
某天晚上,他從外面喝了很多酒回來。我隱隱約約聽見他的腳步聲,就開始裝睡。他大概也清楚,只是坐到我身邊,一直保持沉默。
我甚至能感覺到酒氣一陣一陣地撲來,不知過了多久,他小聲說:你覺得我不讓你談戀愛是為了管教你,其實我是害怕別人會傷害你。
那時他醉得有些口齒不清,這句話我卻一直記到現在。
@桔梗
我爸是個很「摳門」的人,很少給自己買東西,也經常教育我一定要養成節儉的習慣:比如能坐公交時別選擇打車,買東西要學會貨比三家……
雖然他在生活細節上節儉,但和我有關的事情上,他從不吝嗇。
讀高中時,我想要一部筆記本電腦,我爸二話沒說給我買了一部很貴的電腦,那臺電腦我用了七年。
@姜玉山123
他只是個普通人,我也是。但我們都能發現彼此發光的地方。
@夜涼如水
這張照片是上次離開家的時候,爸爸送我去坐地鐵的背影。從小到大,我看過無數次這樣的背影。
這幾年去了別的城市工作,一年和爸媽相處的時間只剩下幾天,送別成了我們之間最常發生的事情。
每次離開家,爸爸都會堅持送我到地鐵站,一直到我進地鐵、坐上往下走的電梯,看不到人了他才會離開。
20年,我們漸漸地適應了這種離別,適應了各自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只有春節才能見面的狀態。希望我們可以團聚,自己可以更多地陪伴他們,讓爸爸不那麼孤單。
@CY
婚禮之後第二天,雙方的家庭一起聚餐。酒過三巡,我爸說:「昨天宴席結束,我和老婆回到家,女兒的房間已經空蕩蕩了。雖然她沒有遠嫁,心裡還是感覺缺了一塊。」
我在一旁邊聽邊流淚,見我哭了,他也哭了。為了掩飾紅紅的眼眶,他還找了個藉口說要去洗手間。
這一刻,我能感受到父親對我出嫁的不舍。他或許不善言辭,卻非常愛我。
@JK
我生孩子的那天早上,我爸還在外地出差。
媽媽打電話告訴他,我會在那天下午剖腹產,讓他第二天回來看看我。
手術之前,病房裡很多人都在告訴我:沒事的,誰都是這樣過來的。但我心裡還是充滿恐懼。
那天,我爸提前趕了回來,他有些疲憊,但是笑得憨厚:我的女兒我最了解,她不太能經得住事,我得回來給她力量。
@王白石1123
我一直以為我爸只顧吃喝玩樂,不管我們。
直到有一次他開摩託車時,突然發生了小事故,爸爸本可以自己跳下來,但是他沒有。為了不讓發動機燙到車上的我和弟弟,他用右腿硬生生地撐著發動機,最終導致右腿被嚴重燙傷。
那一刻,我似乎對他改觀了。
他比想像中更殘酷
@北方港島妹妹
每次吵架時,我爸的態度都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是,我可以接受他的想法,但他也要傾聽我的內心。有一次,為了達到目的,他只顧著說服我,我的想法卻一句都沒聽進去。
我被氣到一直頭疼時,他自己吃飯去了。
@安東尼
青春期時,有一天,我媽不在家,我爸突然發脾氣,拿起刀像是要砍我。
我已經忘了導火索是什麼,但在那個時刻,我真的覺得他好陌生。到現在,這件事依然讓我有心理陰影,看到刀具會莫名心慌。害怕自己會無意識地傷害別人或者被人傷害。
我不想成為我爸那樣的人,我無數次問過我自己恨不恨他,想了很久,覺得好像也談不上恨。父子之間有過創傷,也有過溫情,我在潛意識裡還是希望家庭能夠和睦。
但那個瞬間永遠抹不去了。
@南極的盡頭,北極的末端
我從小到大都沒有了解過他,除了家暴玩女人找家裡要錢外,我甚至不覺得我有父親。最近,母親忍受不住地要求離婚,他仍想方設法從我們身上掏走一分一毫。
@躲在陽光下的葉
有一次,他幾乎拿光家裡所有的錢,給了外面的女人。那時我在想,就算他不愛我媽了,可是我呢?
當我開始了解他,他不在了
@書呆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了解父親,他已經離開25年了。
我的父親是一個正直善良又有點嚴肅的人,他是祖傳的手藝人,在我的印象中,鄰居家中有什麼木器壞了,他總會免費幫忙修理。
他對我很慈愛,在那個普遍重男輕女的年代,父親反而會對我更好,他常說:女孩是要嬌養的。
每年六一兒童節,他都早早準備好新衣新鞋,帶我們去公園玩,等到我開始工作,每當下班晚了,他也會在寒風中等我下班。
每次看他在寒風中的身影,我都挺難受的,那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沒那麼好了,我常常勸他不用每次接我下班,可他不聽。
後來我自己也有了孩子,才懂得父親的感受。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祝願所有父親節日快樂,也願子女們多陪陪老人,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徒留遺憾。
@朱福宗zzZ
高考成績出來後,父親把所有親戚邀請到家裡喝酒。當時我覺得只考上了二本,沒什麼可炫耀的。
如今,那個為我所創造的一點點成就都會炫耀的人不在了,我也理解他了,卻好像為時已晚。
挺遺憾那時沒陪父親喝點酒,多了解他一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親在身邊的人,很難體會到我的無助感。
那個肩膀不在了,對,真的不在了。
@小浣熊追光者
他看起來是因為大出血走的,但他真的有在規劃他臨終前的時光。
最後的那段日子,我和媽媽都沒發現,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我們告別,雖然看上去自私而荒誕,但是隱藏在怪異行為背後的,卻是對我們深厚的情感。
我很想念他,也時常寬慰自己,他只是變成了時空旅者,每當他想我的時候,一定會去我的夢裡。
@晨晨
前段時間做了一個夢,夢到爸爸突然去世,在夢裡,我很想跟他說說話,想讓他回應我,卻發現怎麼都找不到人。
我在夢裡哭一整晚,早上醒來眼角還有淚水。好在,我知道這是一場噩夢,醒來後爸爸還在身邊,成了莫大的幸福。
但這個夢也讓我重新審視我們之間的關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從來沒有了解過爸爸想要什麼,我又能給他什麼……
@於小隅
他突然離開後,心裡滿滿都是他的好,會發現時間並不能治癒一切。
END
長期以來,關於家庭的探討多是集中在母親身上,父親在成長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模糊的影子。
其實,在「父親」這個角色之外,他也是鮮活而立體的存在。他有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敏感叛逆的青春,和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
更多關於父親的另一面,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一點點去挖掘。
讀完這些故事,你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思考自己有沒有真的了解過他?
無論此前,你是否了解他,只要願意,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太晚。看完文章,不妨和父親打個電話,親口祝他節日快樂。
像一位朋友說的那樣:「如果說彼此依賴是幸福的基礎,彼此愛護是心照不宣的事情。那麼,對待爸爸,我們是不是也該表達更多呢?」
封面來源:《地久天長》劇照。
原標題:《10歲那年,我第一次看見爸爸哭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