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遷,枝繁葉茂——湖北應山、當陽徐氏遷寧紀略

2020-12-20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王寧生

微信版第684期

01湖北應山徐氏遷寧記

清同治五年(1866)前後,湖北應山縣人徐文秀 (應山徐氏第十一世)戀戀不捨地告別了老家徐家河徐家大院,一擔籮筐遷徙到宣城水東鎮。1916年,應山徐氏第十四世徐光榮等「光」字輩兄妹,又從水東遷到寧國河瀝溪上水碓一帯,時年徐光榮12歲,妹妹徐光蓮11歲,弟弟徐光裕僅5歲。

徐氏後代從祖輩口中得知,應山人下江南剛到宣城時,到處都是布滿塵埃的危房,屍骨遍地。但他們「據室為家、插草為標、立界為山」,大量的荒田被開墾出來,日子越過越好。秋收之後,客民回原籍探親,向親友敘述江南地多、柴多的好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鄉鄰、親友跟隨而來,在此紮根生息。

1950年,徐光榮等為長眠於水東大石碑西側的「文」「世」「德」 字輩三代先祖修墓立碑,並囑咐子孫永遠不要忘記「一擔籮筐下江南」的列祖列宗,先輩們不怕艱苦、勇敢開拓的精神要代代相傳。「文革」期間,曾有徐氏族人外調出差到過應山徐家河尋找祖籍地,但因1958年修建徐家河水庫居民都遷走而作罷,從此徐家河水庫成了寧國應山徐氏的永遠鄉戀。

2008年,寧國應山徐氏在湖北《楚天都市報》記者幫助下,與應山徐氏族親建立了聯繫,並促成了寧國應山徐氏族親於同年啟動修譜工作。從修譜登記資料與分布寧國各地的徐氏祖輩墓碑碑記知悉,寧國徐姓人口,始於清同治五年(1866),延至民國初年間由湖北應山陸續遷入,開始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少部分人經商,現遍布各行各業。

光緒元年(1875),河瀝溪三裡亭支系始祖徐玉公(應山徐氏第九世)夫婦及玉公大弟、四弟共4人由應山馬坪徐家大灣下江南,徐玉夫婦時年33歲,遷居寧國縣一都河瀝溪鍋爐村(後改名三裡亭)耕地務農。徐玉公夫婦生育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勤儉治家,重家訓,傳家風,教育子女守規矩講道義,受盡了艱難困苦,一輩子辛苦積累錢財購買了幾十畝田,世代居住,至今(2011年應山寧國徐氏宗譜修成時,下同)已傳至第七代(即應山徐氏第十五世)。

清末,汪溪街道姚高包梅村支系始祖徐學祥(應山徐氏第10世)由應山遷居寧國姚高鄧家灣,後移居包梅村,至今已傳至第七代(應山徐氏第十六世)。

河瀝溪蔬菜隊畈村獅子山支系始祖徐文高(應山徐氏第11世)一擔籮筐挑二子下江南,大兒子徐世金定住寧國河瀝溪楚榮村(原畈村黃家大屋,今河瀝溪蔬菜隊),二兒子徐世福定住寧國獅子山(今河瀝溪畈村徐家竹灣),至今已傳至第七代(應山徐氏第十七世)。

同治年間,河瀝溪徐家灣(蔬菜隊)支系始祖「文」字輩四兄弟(應山徐氏第11世)由應山徐家大灣遷居寧國畈村橋西村誇園(今河瀝溪街道畈村村橋西村),至今已傳至第八代(即應山徐氏第十八世)。

光緒十五年(1889),汪溪新嶺王村、六柏塢支系始祖徐有貴(應山徐氏第11世)由應山遷住寧國姚高包梅村,1948年移住汪溪箬塢口王村(今新嶺王村)至今已傳至第六代(應山徐氏第十六世)。

清光緒二十年(1894),甲路塔上支系始祖(應山徐氏第12世,名失考)由應山徐家大灣遷居寧國甲路塔上村,至今已傳至第七代(即應山徐氏第十八世)。

儘管徐氏各支系散居各地,年代久遠,但祖籍地和字派世系銘刻在心,代代相傳。徐氏支系中「思文世德」「學文兆德」「長發其祥」等字輩反映了其世系延續脈絡,畈村徐家灣、蔬菜楚榮村、上水碓支系字輩為:「思文世德光明正大傳家慶經濟承章廣國華」,基本與應山(今廣水市)徐氏長嶺、平林支系字輩相同;汪溪新嶺王村、六柏塢支系字輩為:「有炳長發其祥綿祖德惟崇大體振家聲」,與應山徐氏馬坪楊樹灣支系字輩幾乎一樣。

根據寧國徐氏修譜資料統計,寧國應山徐氏族人已傳至第二十世(即應山徐氏第二十世),共23個支系1453人,分布在河瀝溪街道畈村、平興村,汪溪街道姚高村,梅林鎮沙埠村、中溪鎮、甲路鎮甲路村塔上與南極鄉龍川村等地。

02湖北當陽徐氏遷寧記

寧國湖北徐姓移民,另有非應山朱村、虹龍徐氏一支,該支系祖籍江西省南昌府南昌縣筷子巷,後遷入湖北東湖、當陽、宜都三縣交界處的徐家灣堰黑土坡,今屬湖北當陽市王店鎮.。

清同治六年(1867),徐氏朱村、虹龍支系始祖湖北徐氏第九世徐子學攜長子萬山、三子萬斌從湖北老家下江南,遷移定居於寧國南鄉二十二都大塘塢口,就是今天的霞西鎮虹龍村朱村高橋頭,徐子學時年已66歲,萬山、萬斌分別為37、30歲。至今已傳至第九代(即湖北徐氏第十七世)。

據對該支系的世代傳承年表及繁衍世系的考證推算,該支系與應山徐氏始祖徐輝公五兄弟同籍同年代遷徙而各奔一方,後裔又同一年代被當時的移民墾荒政策吸引,各自一方「下江南」遷居寧國,該支系字輩聯為:「慔福廷爾士啟清天子萬年春國太(泰)民(明)君安書禮傳家興」。至2011年,該支系已傳至第九代(即湖北徐氏第十七世),共421人。與寧國應山徐氏一樣都是族興人旺,可謂是同出一根、枝繁葉茂。

(本文選自宣城市政協編《宣城移民》一書)

相關焦點

  • 湖北的「雙面」當陽,地下踩著「楚國」,地上刻著「三國」
    當陽的楚文化遺存極為豐富,已經得到國家考古隊驗證的楚文化遺址及採集點有86個,當陽境內的天台宗祖庭玉泉寺是著名的佛教聖地,有「天下叢林四絕」之一的號稱,作為中國最早的古剎之一,既是隋代中國佛教「天下四大叢林」之一,又是湖北佛教的起源;既是天台宗祖庭,同樣也是禪宗祖庭,兩宗同祖,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非常高的歷史地位。
  • 想要查徐氏字輩,從這裡開始!
    ……15、湖北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落葉沙子場郭家獅子巖几子灣徐氏一支家譜字派……國、正、碧、加、大、元、庭、永、遠、興、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16、江蘇東海徐氏一支家譜字派……增、景、方、貴、秀、步、興。
  • 湖北當陽古為三國重地,一座山中有眾多傳說,免費開放遊覽!
    對於三國愛好者來說,湖北當陽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地名,雖然它只是宜昌市下轄縣級市,但它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當陽可以說是三國文化的精髓之地,湖北有76個三國故事,當陽就佔37個。據統計《三國演義》120回中有16回、52次提到當陽、長坂坡、麥城和玉泉山,足見其地位。境內有號稱「天下四絕」之一的佛教聖地玉泉寺和中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有聞名天下的長坂坡以及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蹟。
  • 湖北當陽方言中的奇特用語:「娵隅」漫談
    周新仕攝當陽方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只是以聲音表達意義的口頭髮音交流,有時也以書面形式交流,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發展,書面交流越來越多。這就有一個要求比較規範書寫的問題。當陽教育、民俗文化界有一些熱心人在默默研究當陽方言,《當陽民俗志》有專門的方言章節。其實,當陽方言的書寫還是蠻有講究的,在不影響發音的前提下,字面儘量與達義接近、吻合。
  • 大美湖北!當陽,不僅有一城三國故事,還有郭場火鍋雞、長坂坡花飯
    湖北大手筆!所有A級景區對全國遊客免門票!初秋時節,清爽宜人,出遊最好不過。「湖北發布」聯合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推出「大美湖北」系列報導。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湖北發布提前帶你飽眼福。今天,讓我們走進當陽長坂雄風,趙子龍單騎救主演繹千古傳奇據水斷橋,張翼德立馬橫矛喝斷當陽橋玉泉顯聖,關雲長在這裡抒寫千秋忠義一部《三國演義》共有37個故事落筆當陽歲月崢嶸當陽的歷史不僅在傳唱中湧動著令人著迷的氣質更靈動於山水之間
  • 湖北"打黑第一案"公判 當陽黑幫全軍覆沒
    2006-03-10 16:28:39 | 來源:新華網-湖北日報 | 作者:胡誠 姜遠海 黃和平 楊晗 胡麗
  • 湖北省資訊|湖北宜昌當陽美食:長坂坡炒花飯,沒錯這是早飯
    湖北宜昌當陽美食:長坂坡炒花飯,沒錯這是早飯當陽,這座臨沮而興的歷史文化名城,2200年建縣史在湖北,普遍過早吃麵和米粉的多,吃米飯的地方還真不多,當陽就是個例外。有甜有鹹,魚凍是濃湯口味的,吃到最下面還有魚肉,泡菜小鹹菜和青椒都是免費,這一頓早飯,有滋有味,悠閒又愜意。宜昌城區也有\"長坂坡炒花飯\"只賣6塊錢一大碗,你吃過嗎?不知不覺又到了午餐時間,這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吃到「伍家法院店.長坂坡炒飯」前幾次來,不是排著長隊,就是來晚了已經打烊。
  • 湖北當陽關羽的傳說,真的是神乎其神
    關公之於當陽,由歷史走向了民間,他不局限於史傳和小說的有關記載,而是在不斷神化的過程中加上了很多民間的、當陽的特色。傳說,玉帝降旨,當陽大旱三年。而龍王不忍心百姓遭受劫難。違背玉帝意願,私自降雨以解救久不逢甘露的當陽百姓。玉帝得知後,將龍王斬首,把龍首扔向了人間,龍首剛好落到了當陽,被一個叫普靜的高僧救起,他將龍首到提到寺廟內,為它誦經念咒九日。龍王得此造化,轉世為嬰,即蓋世英雄關羽。 這些都是當陽關於關羽降生的一些代表性的民間傳說。
  • 李白定名入詩的玉泉仙人掌茶几近消亡,湖北當陽搶救發掘創立名品
    現代茶葉經典著作《中國茶學辭典》《中國名茶志》《茶葉通史》《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中國名茶研究選集》《中國土特產大全》《中國茶話全書》《茶藝大觀》《湖北名優茶》《湖北煙茶》及專業期刊《中國茶葉》《中國茶經》《茶葉通報》等都收錄、推介了玉泉仙人掌茶。《當陽縣誌》《玉泉寺志》等地方文獻均有專門記載。
  • 湖北當陽:搭建鄉村學校少年宮平臺 讓孩子們放飛夢想
    當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未成年人工作,將鄉村少年宮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相關責任單位工作目標考核和文明單位考核評比的重要內容。當陽市教育局、各鎮(辦事處)也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鄉村少年宮負責人,層層落實負責,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文明辦牽頭、教育部門具體實施、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  健全投入機制。
  • 史上最珍貴各省徐氏字輩,請花費一秒鐘轉給身邊徐家人
    聯繫電話1386545947834、重慶府涪州明家鄉徐氏一支:我支自明崇楨前從湖北鍾祥,鄂陽一帶遷貴州湄潭落業重慶府涪州明家鄉,一世祖徐立漆,二世祖徐惠魁,三世徐聯芳(生於崇楨十一年,1638),聯芳公後字輩聯思永單正朝廷,學儒書院應乾坤,毓秀鍾靈鳳,蘭桂騰芳雲。前譜不詳。
  • 當陽記憶:唐天文學家一行禳三星
    圈椅山一行駐錫圈椅山一行到當陽後,並沒有住在玉泉寺或度門寺,而是去南庵子拜見了另一位師父惠真法師。一行在當陽開闢了一處道場,這道場在古鎮河溶東北約12裡的圈椅山腰,圈椅山的東邊,是大片的平地,視野開闊,這兒除了宜居,也便於對日月星辰、天體變化的觀測。一行在寺院圍牆外,僱人挖了三口水井,分別叫福井、祿井、壽井。
  • 湖北當陽的關羽墓出現盜洞,進去看到一口用鐵鏈吊著的棺材
    比較有名的,一是湖北當陽關羽墓(關陵),一是河南洛陽關羽墓(關林),一是四川成都關羽墓,一是山西解州關羽墓。 一個人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墓,這就得慢慢說了! 關羽就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大神「關公」,他的五官相貌非同尋常,長一臉漂亮的鬍鬚,諸葛亮稱他為「美髯公」。 相貌不凡的關羽,還特別堅強。
  • 遲暮之年,詩聖杜甫夢牽當陽的一段溫暖旅程
    湖北當陽「沮漳沃野」。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周新仕攝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為避安史之亂,杜甫經隴南入蜀。從這首詩的內容來看,胞弟杜觀因避安史之亂,從長安南下到了當陽。在看望杜甫後,杜觀將輾轉北上關中藍田迎娶妻子,然後再返回當陽。杜觀是打算在南方當陽長住了。杜甫在詩中勸他不要在北方滯留,速回南方當陽相聚。在這首詩的第二篇,杜甫寫道:「滿峽重江水,開帆八月舟。此時同一醉,應在仲宣樓。」
  • 「大美湖北」當陽,不僅有三國故事,還有郭場火鍋雞、長坂坡花飯
    湖北大手筆!所有A級景區對全國遊客免門票!初秋時節,清爽宜人,出遊最好不過。今天,讓我們走進當陽長坂雄風,趙子龍單騎救主演繹千古傳奇,據水斷橋,張翼德立馬橫矛喝斷當陽橋玉泉顯聖,關雲長在這裡抒寫千秋忠義一部《三國演義》共有37個故事落筆當陽。歲月崢嶸當陽的歷史不僅在傳唱中湧動著令人著迷的氣質,更靈動於山水之間詩畫田園,讓我們一起帶您到當陽一覽的新的景象。
  • 徐氏之澤,五世不斬
    而昔日的水濱鄉乳泉村(今江南鎮珠山行政村徐家山自然村)的徐氏家族,就是這少有例外當中的一例。他們這一家族從第一代到第五代,始終是當地最為顯赫的一個家族。先從徐曰紀說起。徐曰紀,字松圃,乳泉村的著名孝子徐亮士的孫子。父親叫徐樹高,長兄為徐曰緒,他是老二。徐曰紀年輕時由廩貢選授金華府學訓導,因為工作出色,任滿後即被提升為英山縣(今屬湖北)知縣。
  • 湖北當陽關羽墓出現盜洞,有人鑽進去,看見一口用鐵鏈吊著的棺材
    比較有名的,一是湖北當陽關羽墓(關陵),一是河南洛陽關羽墓(關林),一是四川成都關羽墓,一是山西解州關羽墓。 一個人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墓,這就得慢慢說了! 關羽就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大神「關公」,他的五官相貌非同尋常,長一臉漂亮的鬍鬚,諸葛亮稱他為「美髯公」。 相貌不凡的關羽,還特別堅強。
  • 古樸神秘的民俗表演——「當陽殺故事」
    筆者查閱了本市三個版本的《當陽縣誌》,都沒有關於殺故事的記載,只在清·乾隆五十九年和同治五年《當陽縣誌》"風俗"篇裡,發現有"舊志雲……十五上元多龍燈、竹馬、鰲山之戲,花爆鼓樂最盛,士民觀燈絡繹於道,累跡駢肩,廓門不閉,輒達曉"的描述,其中"鰲山之戲"指多種彩燈重疊成山,不知是否包含殺故事表演。
  • 三國尋蹤:當陽有一座古糜城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周新仕攝在湖北當陽市兩河鎮糜城村,當陽有一座古老的糜城。古城四周用夯土築起的古城牆,仍依稀可辨,只是歷經歲月的滄桑,城牆已坍塌矮化成了一道橢圓形的土堤,堤上長滿了樹木和荊棘。糜城,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遺址之一。
  • 湖北當陽將迎來一條「522.7億」新高鐵!途經縣市要大發展了!
    另據湖北當陽網訊:1月11日,長江沿岸鐵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春山帶隊踏勘我市高鐵建設,宜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惠霞,我市市政協主席孫照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興兵一同踏勘。馬春山來到當陽西站規劃現場,詳細聽取了鐵四院關於荊門至宜昌段規劃和建設情況,並對鐵四院的前期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