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韋的恆河猴試驗,有重要發現

2020-12-16 環球網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賀梨萍

被寄予厚望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近日在恆河猴試驗中被證明有臨床效果:能減輕肺部炎症。不過,攜帶病毒期間恆河猴的「排毒(viral shedding)」並未減少,即仍具有傳播性。

當地時間4月15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過敏與傳染性疾病研究所病毒學家Emmie de Wit團隊等人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布了一篇研究,指出與對照組相比,用瑞德西韋治療的恆河猴呼吸道症狀和肺部炎症明顯減少,肺部病毒載量也顯著降低。該研究經同行評議。

該研究題為「Clinical benefit of remdesivir in rhesus macaques infected with SARS-CoV-2」,文章作者團隊來自NIH過敏與傳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的多個下屬機構和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包括病毒學實驗室、洛基山實驗室、細菌學實驗室等,通訊作者為NIAID落基山實驗室分子發病機制部門負責人Emmie de Wit。

瑞德西韋(GS-5734)由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研發,是一款腺嘌呤類似物的藥物前體,能夠在包括人類冠狀病毒在內的多種RNA病毒中阻斷病毒RNA的合成,體現出具有體外和體內抗冠狀病毒的功效。

研究人員利用會引起短暫下呼吸道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恆河猴模型,研究瑞德西韋的效果。兩組各6隻恆河猴感染了SARS-CoV-2後每天用靜脈輸入瑞德西韋或等量的對照溶液進行治療。

研究團隊在試驗期間和屍檢中定期評估臨床、病毒學和組織學參數。他們發現,首次治療後12小時後,支氣管中的病毒量滴度就顯著減少;在感染後的第7天,瑞德西韋組的恆河猴肺部病毒載量明顯降低,對肺組織的損傷明顯減少。

研究團隊指出,瑞德西韋是第一種在COVID-19動物模型中體現出具有抗新冠病毒功效的抗病毒藥物。

由於嚴重的COVID-19病是肺部病毒感染的結果,因此該器官是瑞德西韋治療的主要靶標。而在感染SARS-CoV-2的恆河猴中,瑞德西韋治療在肺部生物可用性、肺部的保護作用以及減少臨床疾病方面都非常有效。

近日,瑞德西韋的三期藥物人類臨床試驗體現出較積極的結果,更多人類的臨床試驗數據尚待分析。但是此研究中針對恆河猴的數據表明,應在臨床上儘早考慮瑞德西韋治療,以防止COVID-19患者發展為嚴重的肺炎

由於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藥對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功效通常會隨著治療開始時間的延後而降低。因此,研究人員指出,對於COVID-19患者的瑞德西韋治療應當儘早開始,以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

肺中有效阻止新冠複製,減少肺炎

研究人員給兩組恆河猴接種了SARS-CoV-2病毒株,接種後12小時,一組恆河猴接受了10mg/kg的瑞德西韋靜脈注射,另一組則接受等體積的對照溶液(2ml/kg)進行治療。

兩組恆河猴均在首次治療後12小時繼續接受治療,此後每24小時都以5mg/kg瑞德西韋或等體積的對照溶液(1ml/kg)進行治療。

在所有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恆河猴體內均可觀察到瑞德西韋成分以及下遊代謝產物,研究人員還發現,瑞德西韋在恆河猴體內半衰期較短(0.39小時),會較快地轉化為丙氨酸代謝產物(GS-704277)和親本核苷(parent nucleoside)GS-441524。

在最後一次進行瑞德西韋治療24小時後,研究人員在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組的恆河猴體內每個肺葉中,都測定出了代謝產物GS-441524的濃度。

GS-441524分布在恆河猴6個肺葉內,而瑞德西韋的藥理活性代謝物是GS-441524的三磷酸酯,這意味著GS-441524水平可作為組織中瑞德西韋負荷的替代指標,表明試驗中瑞德西韋的給藥策略可將藥物代謝物遞送至受感染恆河猴的SARS-CoV-2複製位點,有效阻止新冠病毒複製。

在接受治療7天後,所有恆河猴被安樂死。研究人員從每個肺葉中都收集了組織樣品,以比較瑞德西韋治療和對照組恆河猴體內的病毒複製水平有何不同。

從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恆河猴體內收集的共36個肺葉樣本中,有10個無法檢測到病毒RNA,而從對照組恆河猴體內收集的36個肺葉中,只有3個無法檢測到病毒RNA。

從兩組中各個肺葉之間的比較來看,瑞德西韋治療組的病毒RNA幾何平均值較低。研究人員表示,總體而言,瑞德西韋治療組的恆河猴肺部病毒載量顯著低於對照組

接受治療7天後兩組恆河猴肺葉、鼻子、喉嚨、氣管、支氣管等組織中的病毒載量對比,紅色圓點代表瑞德西韋組,黑色方塊為對照組。

在屍檢中,研究人員從6隻對照組恆河猴中的5隻的肺葉中分離出了新冠病毒,但是在瑞德西韋治療組中收集到的肺葉組織中,新冠病毒均沒有呈陽性。

研究人員還對肺部是否存在病變進行了總體評估。在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6隻恆河猴中,只有有1隻發現了嚴重肺損傷。兩組恆河猴受病變影響的肺部面積存在明顯差異,在計算肺重量與體重之比作為肺炎的指標時,這種差異也很明顯,與對照組相比,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恆河猴這一指標顯然更低,這也意味著瑞德西韋會減少它們的肺部炎症

兩組恆河猴肺部受病變影響的面積、肺重量與體重之比的對比。

從組織學上看,瑞德西韋治療對恆河猴的肺部病變有明顯作用,與對照組相比,瑞德西韋治療組的病灶明顯較少。

瑞德西韋組恆河猴的病變特徵通常是位於胸膜下腔的廣泛分離的、較輕的間質性肺炎,而在對照組中,有5隻出現了多灶性、輕度至中度的間質性肺炎。

兩組恆河猴代表性肺部圖像對比,對照組(b)可見集中而廣泛的肺部實變

在深度測序中,兩組所有樣品中均未檢測到已知的新冠病毒RNA依賴RNA聚合酶的突變,即未檢測到新冠病毒對於瑞德西韋的耐藥性。

病毒在下呼吸道的複製減少,瑞德西韋有效阻止呼吸道疾病

在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恆河猴中,研究人員在開始治療後第1、3和7天對它們進行了支氣管肺泡灌洗(bronchoavleolar lavage,BAL),BAL通常被用作檢測下呼吸道病毒複製的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次接受瑞德西韋治療後12小時,接種瑞德西韋的恆河猴中BAL中的傳染性病毒滴度比對照組低約100倍

接種瑞德西韋的恆河猴支氣管中新冠病毒減少明顯

到接種後3天時,全部6隻恆河猴的BAL中已經無法檢測到傳染性病毒,然而6隻對照組的恆河猴其中4隻的BAL中仍能檢測到病毒。

研究人員還指出,儘管瑞德西韋使恆河猴的下呼吸道病毒複製明顯有所減少,但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恆河猴的鼻子、喉嚨或直腸拭子的病毒載量和傳染性病毒滴度均沒有明顯降低。

因此,研究人員提示稱,應考慮採用替代給藥途徑的新製劑以改善藥物在上呼吸道的分布,從而減少病毒潛在的傳播風險。

此外,接種SARS-CoV-2後,研究人員發現,首次進行治療後12小時,用瑞德西韋治療的恆河猴臨床症狀就明顯好於對照組。隨後整個研究過程中,這種臨床的差異始終存在。

在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六隻恆河猴中,只有一隻表現出輕度呼吸困難,而在對照組中,所有恆河猴均有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難症狀。

在新冠病毒患者中, X射線照相體現出的肺部浸潤是病症的標誌之一。與對照組的恆河猴相比,在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動物中,接受治療後的0、1、3、5和7天的X射線影像顯示,肺葉受累明顯較少,肺部浸潤的嚴重程度也較低。

研究團隊最後表示,儘管瑞德西韋在治療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時體現出緩解呼吸道症狀、減少肺中病毒複製的明顯療效,但攜帶病毒期間恆河猴的「排毒(viral shedding)」並未減少,即仍具有傳播性。

作者們認為,這一發現對患者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臨床症狀上的改善不意味著缺乏傳染性。」

相關焦點

  • 瑞德西韋恆河猴試驗:支氣管病毒量降100倍,但未減少排毒
    被寄予厚望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近日在恆河猴試驗中被證明有臨床效果:能減輕肺部炎症。不過,攜帶病毒期間恆河猴的「排毒(viral shedding)」並未減少,即仍具有傳播性。兩組各6隻恆河猴感染了SARS-CoV-2後每天用靜脈輸入瑞德西韋或等量的對照溶液進行治療。研究團隊在試驗期間和屍檢中定期評估臨床、病毒學和組織學參數。他們發現,首次治療後12小時後,支氣管中的病毒量滴度就顯著減少;在感染後的第7天,瑞德西韋組的恆河猴肺部病毒載量明顯降低,對肺組織的損傷明顯減少。
  • 梳理瑞德西韋在治療COVID-19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基於此,小編針對瑞德西韋在治療冠狀病毒感染方面的研究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Nature重大進展!瑞德西韋對感染SARS-CoV-2的恆河猴有效!在體外實驗中,瑞德西韋抑制了SARS-CoV-2的複製。近日來自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瑞德西韋在治療恆河猴SARS-CoV-2感染模型中的療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Nature上,題為"Clinical benefit of remdesivir in rhesus macaque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 瑞德西韋中國兩項臨床試驗「叫停」
    備受關注的瑞德西韋在中國的兩項臨床試驗日前正式宣告提前結束,原因都是由於沒有更多符合要求的病人入組。4月15日,第一財經記者查詢相關臨床試驗註冊網站發現,瑞德西韋中國重症組臨床試驗的最新狀態已經更新為「終止」,意味著臨床試驗提前結束,將不會重新開始,參與治療的病人將不再接受觀察或者治療。同時,瑞德西韋中國輕度和中度症狀組的臨床試驗的最新狀態也已更新為「暫停」,意味著臨床試驗提前結束,但是未來有可能重新開啟。
  • 政府VS企業 瑞德西韋的「專利權之爭」,誰有理?
    而據《華盛頓郵報》5月27日報導,這種藥物的開發過程中,美國政府相關部門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個聯邦政府衛生部門深度參與了開發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還從政府研究資金中為其提供了數千萬美元。有觀點認為,掏了納稅人的錢開發瑞德西韋,美國政府對其定價應享有話語權,以確保能以低成本獲得這款藥物。而吉利德雖然承認美國政府的貢獻,卻堅稱政府對瑞德西韋並無專利權。
  • 瑞德西韋獲批:首款新冠藥物,但並非「神藥」
    瑞德西韋目前可用於治療年齡12歲、體重40千克以上的新冠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周,包括瑞德西韋在內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團結試驗」宣告失敗,這項試驗未能找到有效療法。   FDA與WHO的結論存在分歧,其重要原因在於,根據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性疾病研究所的臨床試驗結果,瑞德西韋很可能會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但對患者死亡率的改善並不顯著。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 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NIH在一份聲明中稱,在一項有1063名患者參與的對照試驗中,接受瑞德西韋的重症患者從接受用藥到病情恢復的平均時間為11天,比對照組快了30%。同時,使用瑞德西韋的患者死亡率較低,儘管這一差距沒有未達到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標準。
  • 瑞德西韋在中國臨床試驗結果發表:未達到預期療效
    3月29日在數據安全和監察委員會(DSMB)建議下,研究者根據試驗方案設計的「試驗終止標準」停止了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瑞德西韋未達到研究方案設計的預期療效。」同時也表示,該試驗的結果不意味瑞德西韋失去了研究價值,且「在早期治療和聯合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中仍可能有其潛在價值,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NIH在一份聲明中稱,在一項有1063名患者參與的對照試驗中,接受瑞德西韋的重症患者從接受用藥到病情恢復的平均時間為11天,比對照組快了30%。同時,使用瑞德西韋的患者死亡率較低,儘管這一差距沒有未達到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標準。
  •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來了!「明星藥」療效如何?
    此前,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的在研藥物瑞德西韋一直被寄予厚望。  近日,一份瑞德西韋在同情用藥情況下治療重症患者的試驗結果公布。數據顯示,68%的重症患者在使用瑞德西韋後症狀有所緩解。但吉利德方面也強調,同情用藥的數據存在局限性。吉利德科學董事長兼執行長Daniel O』Day發布公開信。
  • 吉利德就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的報告發布聲明
    來源:新浪美股針對有關該公司實驗性藥物的臨床試驗中對Covid-19重症患者未能顯示積極療效的報告,吉利德通過電子郵件發布了一份聲明,全文如下:我們對世界衛生組織過早發布有關該項研究的信息感到遺憾重要的是,由於該項研究因參與率低而提前終止,因此無法得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結論。所以,研究結果尚無定論,儘管數據趨勢表明瑞德西韋可能有益,尤其是早期患者身上。我們獲悉已有數據已被提交進行同行評審發表,相關報告將在不久的將來提供該項研究的更詳細信息。當前有多個第三階段研究正在進行,旨在提供確定瑞德西韋用作COVID-19治療藥物的可能性所需的更多數據。
  • 瑞德西韋獲緊急使用授權 如何看待中美試驗結果差異?
    瑞德西韋曾被認為是對抗新冠病毒的最有希望的藥物,由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吉利德科學研發。瑞德西韋已經在治療非典(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上顯示出了一些希望,這兩種疾病都是由冠狀病毒引起。4月29日,中美兩國的研究團隊同時發表了瑞德西韋的三個臨床試驗結果,結論竟各不相同,引發熱議。
  • 瑞德西韋有效嗎?全球7項臨床試驗尚未公布結果
    吉利德公司同時向紅星新聞透露,目前全球範圍內共啟動了7項臨床試驗以確定瑞德西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據美國一家生物醫藥科技垂直媒體STAT報導稱,美國芝加哥的一家醫院正在進行瑞德西韋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用其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該試驗發現,使用瑞德西韋後,發熱和呼吸道症狀可迅速恢復,幾乎所有患者均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出院。
  • 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結果洩露?吉利德官方回應
    當地時間4月23日,WHO網站登出瑞德西韋在中國重症新冠患者的對照試驗結果。此次披露的數據是不完整試驗遞交的文章,且未經同行評議,不是最後的數據。但根據這個數據顯示,瑞德西韋並未改善新冠患者預後,但因為沒有招募到預計人數所以統計分析結果不確定。
  • 瑞德西韋中國臨床「入組難」,全球試驗會如何?
    2月5日,瑞德西韋在武漢啟動臨床試驗。不過,很快就有臨床試驗患者招募難的消息傳出。3周後,吉利德公司宣布啟動全球瑞德西韋臨床試驗。3月12日,河南科技大學教授李賓在解讀全球瑞德西韋臨床試驗方案細節時表示,全球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做了一些與中國不同的設計,或可降低試驗難度,避免患者招募難的問題。
  • 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結果未達預期 藥物專家:臨床試驗不該操之過急
    4月30日凌晨,《柳葉刀》發表了作者為王辰、曹彬等人的研究論文《瑞德西韋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應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該研究論文揭曉了此前備受矚目的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結果。論文總結說,研究發現按照實驗設計的靜脈注射瑞德西韋劑量方案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耐受性足夠好,但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或抗病毒效果不明顯。
  • 瑞德西韋在中國臨床試驗結果發表,7個熱點問題的解讀來了
    昨天,主導這項研究的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和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師王業明在中國呼吸學科垂直新媒體平臺《呼吸界》上發表署名文章,七問七答詳細解讀了瑞德西韋臨床試驗過程及結果。問題1:瑞德西韋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臨床試驗的概況如何?
  • 仍在臨床試驗的瑞德西韋被國內藥企仿製,批量生產是挑戰
    被視為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韋,到底能否得到臨床數據支撐,目前還有待驗證。在這個時候,國內本土藥企相繼有消息傳來,在仿製該藥上迎來突破。如2月11日晚間,在科創板上市的博瑞醫藥(688166.SH)發布公告稱,成功仿製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並已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
  • 吉利德:3個臨床試驗顯示瑞德西韋可能讓新冠患者顯著獲益
    6月1日,吉利德科學網站發表了關於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總體臨床數據的聲明。聲明稱,瑞德西韋現在有三個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顯示瑞德西韋在多個不同的評估方式中可改善臨床結果。總體的臨床數據顯示,瑞德西韋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提供顯著獲益,並帶來非常大的希望。
  • 瑞德西韋獲緊急使用授權背後:應如何看待中美試驗結果差異?
    瑞德西韋曾被認為是對抗新冠病毒的最有希望的藥物,由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吉利德科學研發。瑞德西韋已經在治療非典(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上顯示出了一些希望,這兩種疾病都是由冠狀病毒引起。4月29日,中美兩國的研究團隊同時發表了瑞德西韋的三個臨床試驗結果,結論竟各不相同,引發熱議。
  • 羅氏製藥將試驗「託珠單抗+瑞德西韋」,西班牙團隊發現兩種消炎藥...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消息,當地時間周四,瑞士製藥巨頭羅氏(Roche)表示,該公司計劃測試將抗炎藥物託珠單抗(Actemra)與吉利德科學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聯合使用,以確定這種「雞尾酒」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