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左,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 原《中國青年報》攝影部暗房高級技師
提起「左爺」張左的名字,喜歡黑白膠片攝影的發燒友應該無人不知。這位原《中國青年報》攝影部的暗房高級技師有一句名言——「前期控制,後期把握」,而這八個字也逐漸被奉為黑白攝影界的拍攝準則。
在數位相機快速更迭的年代,堅持在暗房人工衝洗照片的人越來越少,左爺就是堅持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人,而且他在暗房裡一幹就是30年。
如今,張左早已從「暗房師」變成了人們眼中的「暗房大師」,諸多攝影家、博物館的「指定合作夥伴」,經手的名作不計其數。當年,解海龍拍攝的那幅「希望工程」的標誌性照片《大眼睛》就是由他製作而成的。
《大眼睛》 製作人:張左
張左並不排斥數碼拍攝,但他始終覺得用傳統的膠片相機拍攝以及在暗房裡衝洗出來的照片更有味道。
我想這種「味道」來自黑白膠片獨有的特性。
首先,用黑白膠捲相機拍攝,是需要掌握一定技術的。現在,身邊的人個個自稱攝影師,因為大家平時用的數碼和單眼相機都有自動擋,上手比較容易,只要學會簡單設置,就能拍出不錯的照片。但膠捲相機就不太一樣,你需要根據膠捲的感光度,在不同的環境中設置快門速度,而且對焦也要手動完成。而這只是簡單的前期拍攝技巧,至於如何把拍攝的作品很好地呈現出來,還需要學習一套複雜的暗房技巧。
其次,用膠捲相機拍攝會帶來一種儀式感期待感。左爺在聊天的時候舉了一個例子,一位娛樂界的大腕一直會收到各類記者的拍照請求,但她都拒絕了。當左爺一位朋友提出要用膠片給這位明星拍照時,這位明星欣然答應,她認為這是一種具有儀式感的拍攝。
而且,膠片拍攝不像數位相機一樣,在按下快門後立刻就能查看畫面,膠片拍攝的照片還要經過後期的衝洗、放大、製作等一系列過程,可能需要幾天後才能看到成品,這也給被拍攝對象製造了一種期待感。
種種特性疊加在一起,造就了獨具一格的黑白影像。
如果你也想像左爺一樣,用復古的手法和器材+匠人的耐心和操作,完成一幅幅精彩的黑白影像,那麼時會理黑白工作室重磅打造的《跟匠人「左爺」進暗房》培訓班一定適合你。
畢竟,能接受大師張左手把手指導的機會,目前在國內只有這一個。
在培訓班上,左爺將手把手教你暗房技巧,並且告訴你怎樣手工衝洗出別具質感的黑白大片。
《跟著匠人「左爺」進暗房》
時間:10月23日-10月27日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豆各莊2049文創園(廣渠路園區)
主講人:張左,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原《中國青年報》攝影部暗房高級技師
培訓名額:4席,招滿即止,先報先得
培訓費用:5999元/人(包含教學費、材料費:ILFORD相紙每人50張、ILFORD 135膠捲每人5個)
報名諮詢:時會理 180 1027 3222
課程安排
第一天(10月23日):
1、講解傳統暗房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術,與學員交流了解情況。
2、學員拍照片及衝洗膠捲(了解測試所用照相機、膠捲性能)。
第二天(10月24日):
上午:按照老師的要求拍照(掌握控制曝光)。
下午:衝洗膠捲,對上午所拍的底片進行分析講解,為放大製作照片做準備。
第三天(10月25日):
上、下午:學員進行照片放大製作的實際操作,衝洗底片和印製小樣
第四天(10月26日):
上、下午:教學員如何運用製作技巧,精製放大黑白照片。
第五天(10月27日)
上午:對學員製作的照片進行指導評判
下午:培訓班結束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環境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拍攝區)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暗房室)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暗房室)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衝卷區)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觀片區)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觀片區)
時會理黑白工作室(休息區)
這臺Durst CLS501 算得上放大機裡的戰鬥機
培訓班學員會用到的ILFORD相紙
掃碼添加時會理微信
諮詢更便捷
版權資訊
轉載:時會理文化傳媒
編輯:曾雅琪
轉載請註明:中國網圖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