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 | 張海鵬文集(全7卷)

2021-02-13 鳴沙

作者張海鵬,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總目


第一卷 中國近代史學理論的研究與探索

第二卷 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研究與探索

第三卷 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評論

第四卷 港澳臺及中日關係

第五卷 報刊時論

第六卷 序與跋

第七卷 口述與回憶

卷前贅語


1964年8月,我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年初,我在《歷史研究》發表文章。此後,陸續發表的各類文章大約400篇。以往先後出版過六部文集,都是階段性成果,或者應時編成,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想法和編法。此次編成七卷,似乎有一點總檢閱的意思。說到總檢閱,這又多少令我有一點惶惑。如今已進入耄耋之年,雖然還沒有停止思考,還沒有停止筆耕,但總只能龜步爬行,且來日無多,能量漸趨衰退,想為而難為。這大概也可歸入人生規律了。


此次總檢閱,從已發表的文章中檢出230篇,另檢出幾十年來寫的序跋之類,分成七卷。第一卷,名為「中國近代史學理論的研究與探索」,包括三部分:中國近代史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近代史基本規律研究、中國歷史學科建設研究,匯總我在中國近代史史學理論探討方面的思考,收入19篇論文。第二卷,名為「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研究與探索」,集中了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到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方面的研究論文,展現我對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若干具體問題的學術研究與思考,收入25篇論文。第三卷,名為「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評論」,分為綜合評論、專題評論、影評和書評四類,收入32篇文章。這些評論,是我對中國近代史研究心得的一種體現,有的雖不完全是嚴格的學術論文,但大多還是學術論文的形式。其中,有的評論曾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如關於「十四年抗戰」和「八年抗戰」的分析文章,曾在網絡媒體和自媒體廣泛傳布。第四卷,名為「港澳臺及中日關係」,分為港澳研究、臺灣歷史與現實問題研究、中日關係歷史與現實研究,共收入39篇文章。這三個部分,是我幾十年思考的問題。幾十年來,往來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日本,與各地學者見面討論,不免會有所觸動,不免會從學術上思考,留下文字。這些問題,無論是以學術的樣式出現,還是以其他形式出現,都是從中國近代歷史的角度著眼的。第五卷,名為「報刊時論」,收入76篇文章,分為中國近代史的宏觀論述、論中國歷史學建設、論甲午戰爭與釣魚島問題、論辛亥革命等問題、論建設好的學風、書評和影評、紀念前輩歷史學家、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學家要有時代擔當等九類。這些文章大多是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北京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發表的。這九類文章,都是針對社會現實問題有感而發,都不是說空話,都是從中國近代史出發,反映了我對中國近代歷史的思考。其中有幾篇文章發表後,曾引起國內外的廣泛評論。《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那篇文章,因為提出了琉球再議的話題,甚至引起日本國家的抗議,引起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的評論。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一切向錢看——關於學風問題的幾點感想》本來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對新生的一次談話,後來引起注意,又在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給研究生談一次,隨後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於人民大會堂主辦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大會上又講了一次,《紅旗文稿》還以談話形式刊登。這些讀者可以當時論看,也可以當史論看。第六卷,名為「序與跋」。幾十年來,既有為自己的書或自己參與編撰、主編的書寫的序、跋,也有為學術界朋友們的大作寫的序與跋,從中挑選了百零四篇,包括序、跋,也包括前言、後記、卷首語等多種名目。凡是接受寫序的書,絕大部分拜讀過,從中受益。個別的書雖未全讀,也了解了其框架,或者抽讀了某些重要的部分。所有這些都反映了我的思考,不是隨便應付的。序與跋,不管是為自己的書寫的,還是為他人的書作的,都以著作出版時間為序。第七卷,名為「口述與回憶」,大多是各種採訪和訪談,有些是對我的學術活動經歷的訪談,有些涉及社會影響廣泛的話題如歷史虛無主義等,有些涉及公眾關注的中國近代史話題,有些是關係重大學術活動的話題,有些是對友人的懷念,最後一部分是我寫的幾篇回憶文章,而以2015年6月在近代史研究所的退休感言作結,共收39篇文章。關於採訪和訪談,凡所收錄者,都與學術活動有關,訪談稿都經我過目和修訂,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我的思考,當然也有訪談者的設計和勞動在內。新聞媒體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所做採訪甚多,採訪稿大多未經過目,且大多涉及我個人的評價,不在收錄範圍之內。


以上收錄的文章,有個別是未刊的,還有10篇左右是與朋友合作的,這些都已在題解下做出說明。


現在編成文集,大體上是按照問題性質編排。當初寫作時,不可能按照今天的編排設想來進行。在不同年代按不同的需要寫成,有的內容難免有所重複。我的文章水平如何,自己不能評價,要請讀者評價,要經過社會實踐檢驗,也要經過學術界的學術實踐檢驗。只是需要說明,我的每一篇文章,不管長短,都是認真寫作的,拿起筆桿或者敲打鍵盤,心情都是有些愉快和沉重的。我從1996年開始敲擊鍵盤,以前都是使用鋼筆或蘸水筆爬格子,此後便使用電腦。每提筆或敲打鍵盤,都想到要對學術負責,對歷史負責,對前人負責,對後人負責。由於時代局限和個人知識局限,瑕疵總是難免,如蒙閱者指正、點撥,則所深謝焉!


前面說到面臨總檢閱時的惶惑,常常令我心悸、汗顏。50多年前,我在武漢大學歷史系求學時,就曾立志當歷史學家。如今在研究所忽忽已過55年,所得不過爾爾,實在慚愧。1964—1976年,由於「文革」,我才在《歷史研究》發表第一篇文章,再次發表文章就到了1978年以後。基本上,從1964年起的13年,對我的學術生涯來說,是頗難為情的。當然,社會的錘鍊與摔打也是一種鍛鍊,尤其是心靈的歷練。1978—1988年,我有十年時間基本上是坐冷板凳。可惜,我在1988年9月起歷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一晃就是16年。2004年7月我退出所長位置,又當了中國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會長,前後又是11年。我自認為在所長和會長這兩個位置上是盡心盡責的。為此我不得不付出許多時間,留給我做學問的時間就很少了。我的許多文章是在節假日或者出國期間寫的,就是一個證明。在所長、會長任上形成的工作文件、報告、總結等不在收錄範圍內。遺憾的是我難以有時間深入圖書館、檔案館裡去爬梳,不能不與平生許多願望告別。我經常羨慕許多朋友有完全自我支配的時間,在書海中遨遊,而我只能望海興嘆。我學術生涯中的一個遺憾是缺少有關中國近代史的精深的專題研究,這個遺憾,此生恐難以彌補了。


回頭來看,可以說我沒有浪費光陰,沒有虛度哪怕一天的時間,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我儘可能地做出努力,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上留下一些思考,也許可以給後來者一些參考,或者提供批判對象。果如此,也聊可自慰了。


前年5月,我八十初度。去年5月,我就進入八十一歲了。此後我看過二校樣,又加入了新發表的4篇小文章,準備在年底付諸出版。2020年1月疫情發生,全國人民投入抗疫,出版程序被打亂。今年5月,我國抗疫取得重大成就,各地先後復工復產,本書出版提上日程。6月初,我看過本書四校樣,又收入去年底以前發表的文章4篇,都編在第五卷內,這一卷共收入76篇。全書共收入230篇,序跋在外。也許今後還可能有文章發表,但是不會多了。我已經快看到我的學術途程的盡頭了。這是生命的辯證法,不可以迴避的。


編輯這部文集,是為了回報我的師長、我的前輩、我的同儕和我的晚輩,回報我的妻子和子女,也回報我的祖國、我的黨!


感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慨允出版,也感謝剛剛接受我為兼職教授的曲阜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對此書出版的資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編輯們工作很認真。疫情期間,前後校對多次,糾正不少差錯。最後一次校樣,曲阜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黃仁國教授幫助看校樣,他的學生們也幫忙看。現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的石月看了第三卷、第五卷,也糾正了一些差錯。感謝他們為此書付出的努力!


趙慶雲研究員題寫書名,謹致謝意。


最後,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近代史研究所這個給我提供了終生庇護的地方,感謝許多朋友對我的指點、批評和幫助!


張海鵬
北京東廠胡同1號
2020年6月16日改定

相關焦點

  • ​《林崇德文集》(全十二卷)文集總序
    我的「文集」只不過是這個團隊的一部分成果。有人問我, 「文集」有什麼特點? 我不想對它做過多的自我評價, 只是想表達我在追求「六個堅持」。一是堅持走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道路。心理學是科學, 科學無國界。但心理學研究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往往又打著文化的烙印。中國人的心理既具有全人類性,又體現中華文化的特點。
  • 《林崇德文集》(全十二卷)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召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銘)9月12日,北京師範大學舉辦了《林崇德文集》(全十二卷)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文集》是全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先生畢生核心學術思想與理論成果的結晶,首次全面系統地收錄了林先生在發展心理學、教育實踐領域的經典著作、學術文章與重要演講文稿,內容涵蓋思維認知、品德社會性、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教師心理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等重要研究成果,是林先生從教55載學術思想與人生智慧的精華,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 書訊 | 社科文獻歷史學近期新書
    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的理論建構與學術反思:慶賀張海鵬先生八十華誕暨史學研究55周年(全2冊)學習張海鵬同志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論史議政——從《追求集》《東廠論史錄》談起 周溯源張海鵬先生與中國近代史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讀《張海鵬集》的感想與收穫 張華騰唯物史觀指引下對近代中國發展規律的不懈探索——試論張海鵬先生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與體系建構 廖大偉 金崢傑追求之境:張海鵬先生與中國近代史研究 李細珠篳路藍縷書生本色——張海鵬先生與新世紀中國大陸的臺灣史研究
  • 六卷本《吳恩裕文集》出版
    日前,「紀念吳恩裕教授110周年誕辰暨《吳恩裕文集》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吳恩裕文集》從2017年即開始準備,經過編者、家人和編輯的精心打磨,歷時數年,終成全璧。文集共分為六卷,第一、二、三卷收錄了吳恩裕先生政治學類的作品,分別包括《西方政治思想史論集》《第一國際與巴黎公社》《政治學問題研究》《中國國家的起源》《馬克思的政治思想》《唯物史觀精義》;第四、五、六卷收錄了吳恩裕先生有關紅樓夢及曹雪芹的著作,分別包括《曹雪芹佚著淺探》《曹雪芹叢考》《曹雪芹的故事》《考稗小記》。
  • 現存最早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背面是南宋官員的信札公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近日,「文宗重光——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學術研討會」在永樂文化舉辦。數位專家仔細檢閱最新現世的三卷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認為其為真品。
  • 北京師範大學舉辦《林崇德文集》(全十二卷)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
    9月12日,北京師範大學舉辦了《林崇德文集》(全十二卷)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林崇德文集》是全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畢生核心學術思想與理論成果的結晶,首次全面系統地收錄了林崇德先生在發展心理學、教育實踐領域的經典著作、學術文章與重要演講文稿,內容涵蓋思維認知、品德社會性、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教師心理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等重要研究成果,是他從教55載學術思想與人生智慧的精華。《林崇德文集》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 現存最早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明起在京展出
    在王安石千年誕辰之際,現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明日(11月28日)起,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卷17、卷18、卷20將在永樂2020年首拍預展露面,並將於12月2日以估價待詢的方式現身永樂2020年首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展拍地點均在北京四季酒店。
  • 《王文公文集》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新現三卷引發熱議
    在王安石千年誕辰之際,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的面世引起了學術界和收藏界極大關注。首先因為其曠世稀藏的版本價值,原刻本傳世僅存兩部,中國藏有72卷於上海博物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有70卷,兩者如若合併除去重卷則可得一部《王文公文集》完書。
  • 現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國寶文獻引學界關注
    在王安石千年誕辰之際,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的面世引起了學術界和收藏界極大關注。首先因為其曠世稀藏的版本價值,原刻本傳世僅存兩部,中國藏有72卷於上海博物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有70卷,兩者如若合併除去重卷則可得一部《王文公文集》完書。
  • 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 拍出2.6335億元_讀書...
    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再現三卷孤本。這三卷孤本2日晚亮相永樂拍賣夜場,拍出2.6335億元(人民幣,下同)。  這件兼具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的拍品以1億元起拍,場內買家以1000萬元的加價速度遞增。
  • 集安匠人張海鵬:求勺水之淨 效拳石之堅
    張海鵬研習篆刻後,發現這兩種事情可以互通: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不論簡單與複雜,都隱秘在張海鵬的篆刻中——磨平印面、設計印稿、印稿上石、用刀、翎印。步入正軌後,張海鵬潛下心來,拿著父親送給他的刻刀、石料、宣紙、印泥、印床、棕刷等工具,在父親的指導和幫助下,系統地學習書法和篆刻。通過學習書法和篆刻藝術,使張海鵬有了這樣的感悟:不論學習什麼,都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並要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 「書訊」蒙格斯文集之郎俊義
    《蒙格斯文集之郎俊義》作者:郎俊義 著出版日期:2020年7月
  • 《傅斯年文集》| 薦書
    《傅斯年文集》傅斯年撰;歐陽哲生編書號:978-7-101-12143-8出版時間:2017年10月定價:680.00元開本:32開裝幀:布面精裝內容簡介<<《傅斯年文集》(全七卷),一方面訂正原湖南教育版《傅斯年全集》中誤植的文字,一方面增補新發現的傅斯年文章、書信。
  • 《馮達文文集》(八卷本)出版:建構中國哲學新形式和框架
    近日,《馮達文文集》(八卷本)出版,展現了國內哲學前輩馮達文建構中國哲學新形式和框架的思考。叢書回溯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程與中國文化精神的營造過程,回答了中國古代哲學在當今時代的寶貴价值。在文集第七卷《走在學思的路途上》對中國古典宇宙論的重新思考與評價,即展現了馮達文的這種探尋。此外,馮達文將宇宙論提出的治國理念稱之為生態政治學,古典宇宙論讓人們對自然的生存處境有一個很好的理解,讓人對天地宇宙多一份敬畏和感恩。這種修正也在回答一個問題:如何讓世界更好一些?
  • 《周有光文集》新書出版 展示108歲「世界公民」的思想軌跡
    》(全十五卷)書號:978-7-5117-1643-9定價:1580元作者:周有光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年5月開本:32字數:5121千字《周有光文集》凡十五卷,七百餘萬字,收錄了迄今已公開發表的學術專著、隨筆雜文等作品。
  • 到《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裡看看
    近日,文宗重光——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學術研討會在永樂文化舉辦,研討會主要聚焦於引起學術界和收藏界關注的、最新現世的三卷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除數位專家仔細檢閱之外,他們還在會上就王安石文集在歷代的刊刻、流傳、存佚情況,南宋初期的禮儀文化、政治文明和職官制度以及宋代實物文獻等方面展開討論。
  • 《潘懋元文集》(第二版)出版
    近日,廈門大學召開「潘懋元教授從教85周年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同時舉辦《潘懋元文集》(第二版)首發式,潘懋元先生、廈門大學常務副書記李建發教授、文集主編肖海濤教授、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黃紅麗共同為文集揭幕。
  • 【書跋】黃永年跋嘉靖本《白氏文集》
    《新唐書·藝文志》作七十五卷,《崇文總目》作七十卷 ,《郡齋讀書志》作七十一卷,《直齋書錄解題》作七十一卷,並記:「今本七十一卷,蘇本、蜀本編次不同。蜀本又有外集一卷,往往皆非樂天自記之舊矣。」今傳世最早刻本為南宋紹興初年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七十五卷本宋人未見著錄,似僅存於傳說。
  • 《陳思和文集》發布與研討會在珠海舉行
    11月26日下午,由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中文系和廣東人民出版社聯合舉辦的「筆走龍蛇四十年——《陳思和文集》出版發布及研討會」在珠海市舉行。陳思和教授是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著名學者,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和當代文學批評領域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