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藥》周刊是鳳凰網讀書頻道推出的獨立書評周刊。我們所產生的全部行為是:由鳳凰網讀書頻道提供備選評鑑書單,通過約稿和徵稿來稿,以網絡專題的形式每期出一本好書的各方評鑑,以及對所評書的深度解讀,輔以對作者本人的訪談,分享創作經驗。當然,我們也歡迎讀者們提前對此書提問,我們會盡力將你的疑惑轉達給作者本人,請予解答。
《讀藥》選書惟一的標準是「好書」。「好書」是個不確定的概念,比如:體現精深思想,能為公眾所接受的;文筆流暢,給人以暢快的閱讀體驗的;資料翔實、破舊立新,對傳遞人類文明、挖掘歷史真相有重大貢獻的;為人們的生活提供重要的、啟迪性的建議的……
好書和人類的智慧一樣,是難以數計的。我們海灘拾貝,無意一網打盡,但求所薦之書,本本讀是好書。
稿件一經採用,在鳳凰網讀書頻道當期《讀藥》周刊署名發表,並重點推薦。稿件的採用與否,由鳳凰網讀書頻道《讀藥》編輯組決定。
有閱讀,有思考;有見解,有生活。在茫茫的大時代裡,用閱讀治癒心靈,我們分享好書、好評。
投稿注意:
1. 請注重書評的品質;每篇字數要求最低在2000字以上;
2.書評不可一稿多投,包括網絡和紙媒(因是獨家供稿,會支付相應稿酬);
3.稿件凡經《讀藥》周刊使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授權鳳凰網讀書頻道代理其作品電子版信息有限和無線網際網路傳播權;並且本網站有權授權第三方進行電子版信息有限和無線網際網路傳播;本網站支付的稿費已經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費。
3. 投稿郵箱:chenshuang@ifeng.com ;請在郵件主題處標明「《讀藥》投稿」字樣,並附上您的聯繫方式和真實姓名,我們收到合適的稿件會及時與您聯繫。
《讀藥》第90期主題書預告:袁偉時《昨天的中國》
《昨天的中國》
作者: 袁偉時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10
內容簡介:
《昨天的中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近代中國的軌跡,回顧了晚清何以在立憲中走向滅亡,並分析了大國盛衰的五大樞機,在作者看來,一向被我們斥為晚清「假立憲」清末憲政,若用一個「假」字全盤否定清政府的立憲,未免過於簡單。事實上,清政府的確為立憲做了不少準備,相反,最後導致清王朝的速滅,也與這場憲政有關。
下篇則是對辛亥革命及革命後的一些獨特思考,作者眼裡的袁世凱,是近代中國少有的乾材,若不是宋教任被刺後,革命黨人斷然發起二次革命,中國極有可能走上憲政之路,因為牽扯事件的國務總理趙秉鈞都被傳喚到了上海審問,這從另一個側面展現了司法機構作為正義的最後守護者的威力。
類似發人深省、給人啟迪的觀點在書中頻頻出現,雖談不上石破天驚,但至少也能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更加深切的了解昨天的中國,從而更清楚明天將要走的路。
作者簡介:
袁偉時,中國近代史專家,中山大學教授。向來有「思維活躍,一直很敢說」之譽。
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哲學史稿》、《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路標與靈魂的拷問》等。
主編有:《現代與傳統叢書》、《荒原學術文叢》、《牛虻文叢》等
《讀藥》第91期主題書預告:[日]內山完造《我的朋友魯迅》
《我的朋友魯迅》
副題:魯迅摯友內山完造回憶錄
作者:(日)內山完造 譯者:何花/徐怡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11-10
作者簡介:
內山完造(1885-1959):日本岡山人,自起漢名鄔其山,主要作品有《上海夜話》、《上海漫語》、《上海風語》、《上海霖語》、《活中國的姿態》等。1917-1947年在中國上海經營內山書店。內山書店是文藝漫談會的發源地,夏衍評價其為「追求光明的中國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1927年內山完造與魯迅結識,相交十年,是魯迅生前最信任的日本友人。他曾多次掩護、幫助魯迅等進步作家,並提供經濟支援。魯迅臨終前的最後一封信便是寫給內山完造的。
內容介紹:
本書中收錄了45篇內山完造關於魯迅的回憶文章,此前基本未在民國以後的刊物上發表。在這本書中,你所了解到的是一個不同於教科書上的魯迅:
他也會像孩子一樣發牢騷——
老版,《海上述林》還沒到嗎?都已經十月份了,這幫人都在搞什麼啊?明明說好五月份出版的,這態度簡直就是馬馬虎虎嘛……你們是打算等讀者也死掉嗎?(摘自本書《先生那些話》)
他是一個寵愛孩子的父親——
隨著海嬰一天天長大,時不時我就會看見先生手上拿著顏色漂亮的賽璐珞玩具回家,而且先生手上的玩具還不停地變化著。(摘自本書《「爸爸、媽媽、弟弟」》)
他也會哭——
《阿Q正傳》發表的時候,先生受到全國各界反對派的攻擊,處於孤軍奮戰的最艱難時期。記得正是那時,先生給我看了一首他的述懷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摘自《自嘲》)當時聽完先生的解說,我哭了。抬頭看先生,他也正在哭。但是,他的眼淚絕對不同於我的眼淚。(摘自本書《參觀魯迅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