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有理兒有面】;
6月1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作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的說明。消息被媒體披露後,廣大愛國愛港人士無不歡欣鼓舞。顯而易見,大家翹首以待的「港版國安法」立法已進入了最後階段。
有人歡喜有人憂,甚至有人意圖炮製出「民意」來阻撓「港版國安法」的出臺。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剛剛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5月29日,「香港民意研究所」就匆匆召開記者會,發布了題為《「我們香港人」第十三號研究報告》,內容是對「港版國安法」香港市民意見的「民調結果」。
報告妄稱有9477名受訪者自稱為「民主派支持者」,他們中有96%的人表示反對「港版國安法」立法;有1186名受訪者自稱為「非民主派支持者」,這些人中有29%的人表示反對「港版國安法」立法,有62%的人表示支持全國人大立法,其他的9%則表示「一半一半」。
對於拿出這樣趨勢明顯的反對「港版國安法」立法之「民意」,「香港民意研究所」似乎還不滿足。其副行政總裁鍾劍華隨後點評說,「非民主派」受訪者有近30%反對立法,為數不少,「數據具啟示性,現時問題不在於國家安全,人心背向才是社會問題的核心所在。」
消息一出,境外及香港多家反中亂港媒體紛紛引用轉載報導。
法廣的文章裡信誓旦旦得引述「研究學者」的觀點評論稱,「非民主派支持者」的反對比率不低,當局的遊說未必能扭轉市民的取態,強推只會令社會分裂」 。
香港某毒媒大言不慚的威脅稱,「如果不理大部分反對意見,堅持推行「港版國安法」,只會令更多的港人走上抗爭道路」。
臺灣的「自由時報」刊登《「港版國安法」「港人觀點」出爐最新民調:96%民主派反對》,詳細引用「香港民意研究所」此次所謂調研問卷題目及具體數據圖表,並恬不知恥稱是「科學化研究」。「香港經濟日報」、「眾新聞」則重點突出了「3成非民主派支持者反對港版國安法」,好像看到了洶湧的「反對民意」。
如此眾多的黃媒聒噪,看來「香港民意研究所」名頭不小嘛(「香港民意研究所」的前世今生可以參見有理哥過去寫的《陳方安生炮製民調數據!調查結論把我逗笑了……》和《港大的內地女大學生:香港已被「偽民意」綁架》兩篇文章),那麼它關於「港版國安法立法民意」的調研報告,收集的是真實的「民意」嗎?報告是否科學客觀?
下面,有理哥就帶大家抽絲剝繭,看看它的真實面目。
據稱這份「報告」採取了社會統計學中比較盛行的抽樣調查方法。我們都知道,抽樣調查方法,必須對調查問卷設定、採樣、分析、綜合等各環節科學嚴密設計才能得出正確結論,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預測掌握研究對象的發展趨勢及運行規律,反之則可能「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像《文學文摘》是一本1890-1938年間在美國頗為流行的新聞雜誌。該雜誌曾使用此方法準確預測了1920年、1924年、1928年和193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
而1936年,《文學文摘》進行了一次最具雄心的民意測驗活動:將選票寄給從電話簿與車牌號登記名單中挑選出來的1000萬人,並收到了200多萬人回應。結果顯示,有57%的人支持共和黨候選人蘭登,但當時在任的總統羅斯福支持率為43%。然而兩個星期後的實際投票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羅斯福以61:37的明顯優勢,擊敗了競爭對手蘭登!
預測結果的失誤,讓曾經享有盛譽的《文學文摘》聲譽掃地,業績大挫,不久就只能關門停業了。
事後調查發現,導致這次預測失手的「病因」出在兩個方面:一是問卷的回收率只有22%,沒有收集到最廣泛的真實民意;二是把調研對象限定在了「電話用戶和汽車擁有者」。這種設計只選擇了不成比例的富人樣本卻排除了窮人,而當時幾乎所有窮人都支持羅斯福的新經濟政策。
由此可見,抽樣調查對樣本的代表性有著極高的要求。這種代表性,要求所選取的樣本必須要能再現調研對象總體的結構。簡單地說,「樣本要能成為總體的縮影」。
我們再對照看看「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操作」:其研究也採取了抽樣調查方法,抽樣的總體本應該是香港全體市民。但就這個最起碼的要求,在「香港民意研究所」這裡卻被人為操控,同時在調查方式、回收率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瑕疵。
首先,它選擇的抽樣樣本是「香港民研意見群組成員」,包括「香港市民代表組群」以及「香港市民自結組群」。這些樣本是香港市民總體的「縮影」嗎?是否滿足隨機抽樣原則?每一個香港市民被抽中的概率是獨立、同等的嗎?很遺憾,答案都是否定的。
我們來看看這幾個組群:
「香港市民代表組群」來自恆常隨機電話調查中所招募的「民研意見團」成員,姑且認為這部分樣本符合隨機抽樣原則(報告中沒有詳細介紹),但它的硬傷也是明顯的:沒有進行戶內抽樣,而是「住戶中任何一位合乎資格的家庭成員皆可能獲邀參與個別研究項目。」
再看「香港市民自結組群」,則是全部來自「網上招募」,「市民只需要在香港民意研究所的網站上登記成為自結組群的成員即可參加網上問卷」。這顯然是不符合隨機抽樣原則。
另外,「香港民意研究所」臭名昭著,經常以「藏獨」、「港獨」、「疆獨」、「港警濫權」等反動亂港的議題為研究對象,很多香港市民對此嗤之以鼻。這種情勢之下,那些願意配合其進行所謂「港版國安法立法民意」調研的人群,總體的政治傾向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這個所謂的「民意」調研,一開始就將調查方式限定在了「網上調查」!這樣的調查方式,無疑是把不會上網以及不常用網絡的人群拒之門外,重蹈當年美國《文學文摘》所犯的「覆轍」。
最後,更為關鍵的是:整個調研問卷只「成功」收回了10996份調查樣本,訪問成功率(即有效回收率)只有14.8%,這連國際上「高於70%的調查問卷回收率」通用標準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由此可見,這樣的偽科學操作收集的樣本,根本不能代表最廣泛、最真實的香港市民對「港版國安法立法」總體意見的表達。
可就是這樣堂而皇之的糊弄,「香港民意研究所」竟然大言不慚地稱之為「符合國際標準」,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不過,比起自己費盡周折去炮製「黑警性侵女示威者」、「港警在新屋嶺打死73名示威者」等假新聞的某些香港黃媒來說,這卻是一份「沉甸甸」的佐料,畢竟有數據有結論還出自「獨立研究」機構嘛,藉此自壯聲勢地叫囂一番也在情理之中。對「香港民意研究所」的實際控制人——黃絲學者鍾庭耀來說,「調研生意」完成了,有錢收入囊中就好。
但是,科學就是科學,一切偷梁換柱、自欺欺人的假把式終究經不起事實的推敲。香港約300萬市民籤名支持「港版國安法」就給了鍾庭耀等反中亂港分子一記響亮的耳光。
這些為了政治利益和經濟私利,玷汙學術出賣良心,為反中亂港勢力「攬抄」香港充當「智囊」的偽學者們,其精心炮製、歪曲事實的「研究報告」也只能當做如廁紙,與一眾宵小之徒一起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