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了不起的村莊丨雅堂小區「光影」中蹚出發展...

2020-12-23 浙報融媒體

近日,中央電視臺、央視網、央廣網等中央媒體平臺,密集報導了橫店影視拍攝基地迎來開機潮,記錄了高溫下熱熱鬧鬧的橫店影視產業。7月以來,在橫店開機拍攝的劇組有48個,籌備劇組有63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和今年3月相比已經翻了3倍。29日上午,走在橫店鎮雅堂小區,魚貫出入的大巴車,以及國防路上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服務部門口的人群,無不在佐證著橫店這塊影視熱土的快速復甦。

今年受疫情影響,雅堂小區經歷了幾個月的冷清,但如今已基本恢復往日喧囂。「三四月份時,在雅堂的『橫漂』少至兩千人不到。伴隨著劇組復工,五月以來就慢慢恢復了。」橫店鎮雅堂小區黨支部書記金新倫說,小區目前有138家公寓,現幾近滿客。

說起雅堂,「橫漂村」的招牌遠近皆知,目前小區居民600餘人,但常年租住著3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橫漂」;小區的「橫漂廣場」也頗有名氣,每到夜晚,這裡就成了「橫漂」們放鬆自我的舞臺,他們在這裡拍抖音快手、背臺詞、對戲、展示才藝,在為小區增添人氣的同時,也為在異鄉打拼、有著同樣影視夢想的人們營造出了家的溫馨。

梳理「橫漂村」催生和發展壯大的脈絡,可以清楚地看到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多年來縱深發展的背影英姿。順著這道璀璨「光影」,雅堂小區用好了自身優勢,踏踏實實蹚出了一條發展的康莊大道。

影視東風催生「橫漂」大本營

7月29日上午,來自安徽省的張好拎著行軍凳走出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服務部,準備回到他租在雅堂小區的住處。張好今年22歲,2018年時就踏上過橫店這塊影視熱土。這個月初,他從老家回到橫店,在經過14天的觀察期後,已經進劇組接了不少戲。「我還算來得晚的,許多同行早兩個月就回來了。」張好說,現在他吃住在雅堂,接戲也在雅堂,「橫漂村」就是熟悉的家。

雅堂小區緣何會成為「橫漂村」呢?這與它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息息相關。

「我們可以把雅堂形容為橫店『心腹』,因為它是鎮區最核心的幾個『城中村』之一,又毗鄰秦王宮、夢幻谷、清明上河圖、大智禪寺等熱門景區。」金新倫介紹,小區周邊還有大量的餐飲店,以及入住率高的賓館。

十多年前,全國各地帶著謀生願望或影視夢想的人紛紛來到橫店,這裡的群眾演員隊伍開始壯大,「橫漂」的稱呼逐漸耳熟能詳。2003年,橫店開始組建演員公會,為「橫漂」演員提供規範化的管理和服務,當年註冊演員達數千名。佔據了地理位置優勢的雅堂也陸續迎來了首批客人。

2007年,入駐雅堂小區的「橫漂」不過百把人。伴隨著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雅堂緊緊抓住機會,逐步完善小區軟硬體,有意識地對影視配套產業進行規劃。2012年前後,因為生活和交通便利,聚居在雅堂小區的「橫漂」越來越多,這裡也成了他們生活的「大本營」。2015年,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主動送服務上門,在雅堂小區設立了演員服務部,主要為各個劇組提供群演。哪個劇組需要什麼樣的群演,演員公會就通過服務部向劇組輸送演員。來自廣東省的「橫漂」陳飛說,辦理證件材料、與同行互通信息有無,大家都會到演員服務部,「這裡就像是碼頭,所有船都需要在這裡匯集。」

為確立雅堂小區發展「橫漂」特色產業的優勢地位,進一步提升小區知名度,2013年,從「北漂」一詞中獲得啟發的金新倫決定到有關部門申請註冊「橫漂村」商標。在浙江省內,用一個「村」去註冊商標,幾乎沒有先例。2017年,經過審批和公示,雅堂小區正式拿到了註冊商標。一個「人」字形屋簷,屋簷上兩朵祥雲,屋簷下寫著「橫漂村」,這就是橫漂村的LOGO。金新倫說:「設計意圖很簡單,我們要護佑好所有住在這裡的『橫漂』,為他們提供貼心的服務。」

築巢迎鳳鼓了居民「錢袋子

十多年前,當雅堂小區居民逐漸發現身邊來自天南海北的人越來越多時,有一個人已經為大夥盤算起了生意經,他就是金新倫。2007年,他通過競選當上了雅堂小區事務管理組組長,開始籌謀小區發展。

雖然雅堂小區位於橫店鎮中心區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可在之前,小區發展一直普普通通,沒有什麼亮點。自從擔任小區事務管理組組長以後,金新倫一有空便靜下來思考如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眼見小區人流越來越多,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嗅到商機的他召集了小區幹部,商討利用集體經濟建設大樓用於出租。

「籃子做越大,將來能裝的東西才能更多。」金新倫說,當時的他,已有了吸引「橫漂」在此匯流,讓雅堂成為「橫漂」集聚地的想法。小區大樓建成後,立即就有投資商上門洽談合作事宜。不久,萬豪酒店在這裡落地開業。「當時的萬豪酒店是橫店數一數二的星級酒店,深受劇組、遊客的喜愛。有時候,劇組會把整棟樓包下來,住上好幾個月。」

隨後幾年,雅堂小區陸續投入資金整修交通要道、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橫漂」廣場,還趁著橫店城市風貌綜合提升的開展,讓小區舊貌煥新顏。環境變美後,雅堂小區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居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我們小區早些年就有企業入駐,經濟基礎和地理環境佔了優勢。」金新倫說,為了「築巢引鳳」,也為了支持「橫漂」創業,2015年,雅堂小區把出租房統一改造為賓館式公寓,招牌格式全部統一,方便「橫漂」拎包入住。截至目前,小區已有138戶公寓式出租房,集聚了「橫漂」3000多名,雅堂成了名副其實的「演員小區」。

隨著「橫漂」的不斷入駐,雅堂小區的影視產業要素不斷增多,擁有了酒店、KTV、微型攝影棚等。扎堆集聚的「橫漂」給小區居民帶來了每年每戶不少於6萬元的租金收入。小區集體經濟也水漲船高,居民醫保均由小區繳納,還享受收視費、寬帶費以及老年人福利等各種紅利,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網格服務小區變成幸福家園

今年,疫情突如其來,留在雅堂小區過年的「橫漂」近2000人。在這場「考試」中,雅堂的網格化管理髮揮了很大的作用,讓小區居民和「橫漂」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據了解,雅堂小區黨支部在「鎮-辦事處-村(小區)」三級大網格的基礎上,主動延伸四級小網格:一級網格下分6個二級網格,覆蓋小區全範圍,由兩委幹部分別擔任網格長;6個二級網格下分34個三級網格,在「1+X」黨員幹部聯繫農戶的基礎上,整合小區紅領青年、村民代表、團民婦、熱心人士等各方資源,擔任三級網格長;34個三級網格下分以戶為單位的四級網格,每戶派出一人為代表作為四級網格長,負責其家庭成員、租戶、「六小行業」員工等日常管理。嚴格縝密的網格體系確保小區社會治理到邊到底、不漏一人。

在金新倫的手機上,可以看到微信裡幾乎全是網格聯絡群,各種匯總信息接連不斷。「網格群傳遞信息方便快捷,解決問題可以迅速直接。」金新倫說,他和其他小區幹部還加入了不少「橫漂」組織的微信群,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除此之外,雅堂小區在服務「橫漂」中注重黨建引領。多年前,小區幹部在對「橫漂」的走訪中,發現有部分是黨員。於是,金新倫向橫店鎮黨委打報告,希望能在雅堂成立「橫漂」黨小組,讓小區橫漂通過黨建活動形成「向心力」。2009年,橫店影視人黨支部創設。從此,那些孤身一人來橫店打拼的流動黨員有了自己的新「家」。2013年4月,橫店影視人黨支部正式更名為「橫漂」黨支部。隨著「橫漂」隊伍的不斷壯大,2017年8月,「橫漂」黨支部升格為「橫漂」黨總支,下設「橫漂」特約、武行、編導等6個支部。2018年,雅堂小區的橫漂創業特色街也成立了專門的黨支部。

這些年來,通過提升改造,雅堂小區環境得到極大提升,吸引了更多「橫漂」入住小區。今年,橫漂活動中心和橫漂影視創業中心這兩個項目的審批和建設也在快馬加鞭進行中。創業中心吸引影視企業和劇組入駐,拉近與「橫漂」的距離,方便他們遞送資料、參加演員面試;活動中心則將為居民和「橫漂」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至此,有了良好的業態、優質的服務、優美的環境,小區成了越來越多「老橫漂」的聚集地,「橫漂」們對小區有了家的歸屬感,小區也逐漸成了居民和「橫漂」們共同的幸福家園。

「橫漂」眼中的「橫漂村」

7月29日上午,陽光灼人,在雅堂小區的「橫漂廣場」一側,一位留著長發的大叔正在認真掃地。可別小瞧這位「廣場大叔」,他可是眾多「橫漂」眼中的網紅。

大叔樊明超58歲,去年11月,他第4次踏上橫店這片土地。最早一次來橫店追夢,要追溯到2009年。這次來橫店,樊明超帶來了全新的技能——視頻直播。「橫漂廣場」成了他的大本營:每天早上,有償清掃廣場;下午3點到6點,利用西瓜視頻平臺進行直播,直播的內容以才藝展示為主。樊明超說,租住在雅堂小區每月花銷不高,居民們對他十分友好,更重要的是,通過視頻直播,自己的粉絲數量不斷增加,每月收益不菲,這裡可以說是自己的福地。

與樊明超一樣,在雅堂小區,租住著3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追夢者。這一數字是本地小區居民的5倍之多,小區的出租戶隨之急劇增加。如今,小區的138家公寓,鮮有空置。

今年70歲的胡志擁是國家一級演員,自2015年4月以來,一直「漂」在橫店,與多部影視劇結緣。2017年2月,胡志擁看中雅堂小區的一處房產,買了下來。「我們有個管樂團,經常借用小區的文化禮堂排練節目,因此對這個小區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雅堂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小村莊,轉變成為名聲響亮的『橫漂村』,變化如此之大,真是了不起。」如今,胡志擁一家人在橫店安居樂業,常年住在雅堂,早已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又一個故鄉。

老家在河南周口的欒塞飛是劇組攝影人員,自2016年8月來到橫店後,一直租住在雅堂小區一處公寓裡。他說,這裡的房東是他見過最好的房東,房租合理;平時買了水果什麼的,房東會主動分給大家吃;房東還總想著為大家改善居住條件。他們與當地居民和諧相處,其樂融融,自己很樂意繼續租住在這裡,繼續留在橫店發展。

記者手記:在夜晚讀懂你

白天,寂靜;夜晚,喧囂。落寞與繁華,隨著時間的流動,不斷相互取代。

去採訪的那天上午,若不是在雅堂小區「橫漂廣場」西側的停車場,看到數十名老人正坐在自帶的摺疊椅上,等待乘車去劇組拍戲;若不是看到與之不遠處國防路一賓館前,一批「橫漂」結束了當天的拍攝,從車上下來,等著從「群頭」處領回身份證、演員證,我們很難想像,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橫漂村」。轉了大半個小區,除了沿街店面外,其他地方,難得碰到人:「橫漂」少有碰到,房東也少有碰到。

而一到傍晚,「橫漂廣場」上就聚集著大量的人,音樂響起,人群跟著節奏跳起廣場舞。在橫漂車站邊上的夜宵攤,夜色越濃越有人氣。與之一路之隔的星至夢籃球公園,打球的人不斷湧來,與白天的安靜形成鮮明對比。

近期,在橫店拍戲的劇組多,「橫漂」們接的活兒自然也多。白天,大部分「橫漂」都出去拍戲,小區一下子就冷清下來。雅堂的房東普遍保持著勤勞的本色,除騰出家裡多餘的房間,精心打理,租給「橫漂」或遊客居住外,自己該幹嘛還幹嘛,而不是坐吃山空。採訪那天,我們按圖索驥,通過掛在公寓外牆上的號碼,打了多個房東的電話,都說在上班。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改變了一個個像雅堂這樣的小區:環境面貌提升,硬體設施改善,居民收入大幅提高,集體收入水漲船高。在與「橫漂」不斷接觸的過程中,居民們也越來越大氣。

就像小區負責人所說,打造「橫漂村」,就是要千方百計為來自天南地北的群眾演員營造家的氛圍,橫漂廣場、橫漂大酒店、橫漂車站等多個「橫漂」主題硬體設施建設,猶如一塊塊無聲的宣傳牌,向大家表達內在的深意。

只有到了夜晚,我們才真正讀懂了這個村莊。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了不起的村莊丨南市街道大聯村:共享幸福生活
    一邊是許多村民外出務工,農田閒置,一邊是許多市民希望重返田園,體會「採菊東籬下」的恬靜生活,兩種現實需求的結合,孵化出了「共享田園」這一理念。今年,我市啟動鄉村振興大會戰,建設共享田園便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程。大聯村提早謀劃,順勢啟動共享田園建設,成為我市9個共享田園中開工最早,進度最快的共享田園之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詩情畫意 2020-09-1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建設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試驗站,建設全國首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院士工作站,創建科技小院,建立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從而形成了科技良法種出糧滿倉的「梨樹模式」。  農業機械化、智慧農機是「梨樹模式」的另一個鮮明特點。如今,梨樹縣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93.64%。春種秋收鐵牛馳騁,阡陌之上蹚出一條優質、規模、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四) | 鑼鼓聲中幸福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四) | 鑼鼓聲中幸福來 2020-08-05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2020-10-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浮洲蝶變 小康夢圓
    原創 肖海寧 i自然全媒體編者按:科學規劃繪藍圖,教育扶貧謀長遠,強基固本促發展,產業幫扶壯經濟……對幫扶的浮洲村,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足了「繡花」功夫,既輸血又造血,使浮洲村一步步蝶變為美麗村莊,村民相繼脫貧摘帽,向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大步邁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發展產業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發展產業增活力 華麗蛻變展新貌 2020-12-2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如今,一個嶄新的、現代化村莊的樣子展現在人們面前。11年的時間過去了,路通了、水來了,群眾的收入不斷增加,賈家寺村的樣子變了。一座木製的中式牌樓矗立在村口,醒目地書寫著「小康大街」。這條貫穿整個村莊的「街道」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這條路,見證了賈家寺村的發展與變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北孫村:讓農民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北孫村:讓農民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2020-08-31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小堅果「嘎嘣」 出發展新動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小堅果「嘎嘣」 出發展新動力!在河北品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空氣中夾雜著濃鬱的奶香原來是工作人員正在加工、包裝奶棗產品創新不僅體現在產品的種類上更體現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依託正定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2018年品冠食品在原有產品基礎上設計推出了融合正定旅遊元素的新包裝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花花世界」裡尋覓小康夢
    2020-09-06 03:56:4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昆明鬥南三十餘年「蝶變」成亞洲最大花市,鋪就「花田—花鄉—花都」致富之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花花世界」裡尋覓小康夢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車輝 黃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則故事講述幸福小康生活
    關於小康,總有諸多過往: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輛汽車、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無數個第「一」的片斷,折射出我們普通的生活場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雖時代不同,但對小康的憧憬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間斷。
  • 這一波老照片中的場景你熟悉嗎?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徵集獲獎...
    「浙工之家」自8月啟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徵集以來,收到了大量職工的踴躍投稿。他們的小康生活展現在一組組新舊照片對比中。1993年,舅舅買了第一臺相機,興奮地給我們表兄弟姐妹拍了照片,還有一張大合照。歲月更迭,我們從平房搬到樓房,從電話換成智慧型手機,曾經的少年也各自長大,分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工作。但關於親情的連接從未間斷。2018年新年,照片中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留下了一張新的合照。   2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陳玉芳說:「那一天,總書記來到我們家,和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關切地詢問住房改善情況如何、退休金和社保能不能按時領取、看病方便不方便,我真切地感受到總書記對咱老百姓生活的關心。」  這兩年,東華園一天一個樣,設施日漸完善,服務功能日漸齊備,居民們喜不自勝。  走在整潔的道路上,陳玉芳欣喜地向記者講述社區的新變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我們的村莊】嵐皋天坪村:從貧困小村到國...
    ,安康嵐皋縣四季鎮天坪村通過旅遊產業發展,一步步走向小康之路。然而五年前,這裡還是遊客過路歇腳、村民種地盼收的場景,全村385戶中近四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底,「巴山樣子·楊家院子」美麗休閒新村建設被確定為天坪村的發展方向,村組路綠化亮化、電網飲水改造、景觀河堤、民居民宿規劃、遊客服務中心等一大批項目讓村民看到了希望,而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方也乘著這股東風,帶頭開辦了「三彩閣」農家樂。
  • 激活「潛力板」 廣開致富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廣東清遠轉觀念謀發展、向創新要動力、以振興謀未來——激活「潛力板」 廣開致富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廣東北部山區,公路在石灰巖地貌上盤旋。轉過山頭,清遠市石潭鎮聯滘水西村(簡稱「水西村」)的綠水青山躍然眼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建鄴,很萊斯!
    全國網際網路公司10強中有8家落戶;獲評「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稱號;……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新聞發布會——建鄴區的專場發布,通報了建鄴高水平建設小康社會的有關情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今年,隨著京東區域總部等一批優質總部項目「雲籤約」,網易有道、58集團、甲骨文、商湯科技、bilibili等一批數字經濟項目成功落地,已集聚超40家數字經濟總部,全國網際網路公司10強中有8家落戶建鄴,初步形成了具有全國影響力數字經濟總部集聚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龜山村:傳統村落煥新顏 村民生活比蜜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龜山村:傳統村落煥新顏 村民生活比蜜甜 2020-12-2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