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科技研發投入增長速度較快,經費總規模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為提升科研水平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但經費增加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我國的科技實力也要跨入世界前列。國家號召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科研不能浮躁,不用整天高喊創新,要創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氛圍,科研水平靠積累,逐步實現科技強國的夢想。
科技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其一是好奇心,人類認識世界的不竭動力來自於人類的好奇心,驅動人類認識自然不斷深入;其二是市場需求,社會一旦有某種技術上的需要,研究人員就會不遺餘力的研發技術,推動科學不斷進步;其三是國家安全需求,國家戰略安全往往是科技人力財力投入的主渠道。
要圍繞科技發展動力的三個方面,調整相應政策和評價導向,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科技創新的關鍵是營造一個使科技人員能發揮潛能,逐步成為國際一流人才的環境。國家設立了多個人才計劃,曾從國外引進多批人才,在不同時期個別項目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的科技水平仍然與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數量不相稱,仍然需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重要的是,人才不能光靠引進,沒有良好的用人政策和科研環境,人才也會變成庸才,還會產生「招來女婿氣走兒子」的副作用。
國家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現行的科研管理方式是從工業管理方式模仿出來的,顯然不適應國家經濟發展體制。按照工業管理方式把科研目標、經費、進度計劃定得非常死板,好像這樣做科研人員就能按期研究出成果。科研活動與工業生產截然不同,科研管理要給科研人員足夠的自由度,要寬容科研失敗。不是每項科學研究都必然成功,試圖按照計劃方式獲得科研結果,搞不好就導致學術不端。科技創新要轉變科技管理方式,目前我們科研立項、成果、經費、人員等方面的管理仍然沿襲計劃經濟的模式。市場經濟環境下,要加強科研人員的誠信體系建設,發揮學術團體的自律作用,減少行政審批程序。要努力為科研人員營造一種公平表達、誠信無欺和樂於奉獻的有利於創新的科技管理方式。
政府部門主導產生的科技功利化導向嚴重影響科學和技術發展,必須改變。政府科技工作是以功利為主的指導方針;科技的評價體系是功利的指標,成果轉化率,獎勵等級,論文數量,期刊層次等;科研人員的工作動力是功利價值取向,評職稱,漲待遇,晉職務;學術界內部環境是功利的氛圍,以利己主義的心態參與學術活動,學術道德的約束力下降。科技創新要重視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引導科技人員發揮自身潛能和創造力,而不能僅靠加強經費管理和工作量考核,科技評價要激勵研究成果的創新。科技人員潛能的挖掘關鍵是利益分配問題,評價體系的導向要達到國家利益與科技人員利益相協調,不能只講奉獻。奉獻很重要,但只能對科學完人要求。(主編李志民)
我們還應注意,科技創新的人才保障,經費投入保障要基本上能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影響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要障礙是科技管理體制的不適應,管理體制改革的要點是智慧財產權管理,不應把科技成果產生的無形資產按照有形資產(固定資產)的規定來管理,不能把無形資產投入視同財政資本投入的辦法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