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萬人關注:上層階級的家庭更幸福嗎?

2021-01-12 原子心理

Q&A:

上層階級的家庭更幸福嗎?

很多人都會覺得社會階級高的家庭反而會不幸福,成員之間冷淡而疏離。

而有的人卻會認為高階級的人過得更加幸福。

其實,家庭幸福與否和階級沒有必然關係,而是和家庭系統有關係。

01

那麼你的家庭幸福嗎?

首先,我想問你三個問題

1.你對現在的家庭生活滿意嗎?

在現在匆忙的生活裡,大部分人都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仿佛把這個事情看成理所當然的一樣,如果沒有發生明顯的家庭危機,就會覺得現在這種家庭生活是滿意的,還有的一部分人甚至不敢正視這個問題,因為無論是好是壞,都已經比這個家庭生活束縛住了,無法改變。

2. 你覺得家裡人之間都像朋友一般的親切,彼此之間可以愛護並且互相信任嗎?

同樣,大部分人對於這個問題也是說不清楚的,甚至很多人都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或者懷疑這個問題的意義。

3. 作為家庭裡的一員,你認為這是一件令人愉悅,讓人興奮的事情嗎?

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會有明確一個答案。對於一部分來說,家確實是最溫馨最舒適的地方,不過對於另外一部分人來說,家卻是一種負擔,一個令人厭煩的地方。

如果,你對這3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你所生活的家庭一定是幸福而和諧的。不過,如果你的答案是不確定的,或者是否定的,那麼你的家庭生活也許存在著一些或多或少的問題。

有一句話說的好,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個不同。那麼,幸福的家庭相同點究竟是什麼?又是什麼導致了不幸家庭的產生?

讓我們從家庭系統的角度來看看,幸福的家庭與不幸的家庭究竟是什麼樣的。

02

什麼是家庭系統?

系統(system)這個概念是從工業和貿易世界中借鑑過來的。它是一種抽象概念,用來理解人們是如何在團體中工作的。

所以,家庭系統的意思是,家庭成員是如何在家庭這個小團體中互相影響的。

任何系統都包括一些獨立的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必不可少的,他們通過與其他部分的相互聯繫從而得到某個結果;而每個行動對於其他部分來說都會產生影響。簡單的說,家庭系統有一種獨特的次序和序列,它由各部分之間的行動、反應和相互作用來決定的。

所以說一個運作的系統包括了一下幾個方面(Satir,1988):

目的或者目標:這個系統為什麼出現?

在家庭系統中,目標就是讓系統內的家庭成員獲得更多的成長,或者增加新的家庭成員進入系統。

基本組成部分:這個系統由什麼構成?

在家庭系統中,基本的組成部分分為兩種,一種是男人和女人,一種是成年人和孩子。

各部分的次序和序列:這個系統是怎麼工作的?

在家庭系統中,這表示了家庭成員是如何進行交流和工作的,也代表了各自的自尊。

系統中的能量:這個系統依靠什麼才可以持續運作?

在家庭系統中,能量分為兩個部分,物質能量和精神能量,物質能量來源於食物、房屋、空氣、水、活動,而精神能量來源於家庭成員對情緒、智力、身體、社會和精神生活。

在家庭中一般存在兩種系統:封閉式與開放式。而他們的區別在於對變化的反應,也就是當系統內部和系統外部出現狀況的時候,這兩種系統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在封閉的系統中,各個部分是僵化的,彼此之間也不存在信息交換,應對狀況的方式非常的單一。而開放的系統中,各個部分的聯繫是緊密而敏感的,可以自己的交換互相了解的信息,並且會對彼此做出回應。

於是,在封閉的家庭系統中,個人最關心的就是自我的權力和成就,其次才會考慮到自我的價值,於是家庭的很多行為就受到了權力最高人士的支配,並且會比較抵制產生變化,無論這個變化是好是壞。

而在開放的家庭系統中,實現個人價值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權力和成就是次要的,於是家庭的行為就取決於家庭成員的信念,而交流、系統和規則都會彼此聯繫。於是,好的變化就會得到歡迎,被視為正常而可取的。

封閉式家庭系統

開放式家庭系統

自尊

交流

間接、不清晰、不具體、不一致、阻礙發展

直接、清楚、具體、一直、促進發展

規則

隱蔽、落後、非人性化、需要人們去適應已經確立的規則

開放、順應時代、人性化;當有需要的時候規則就會改變,可以自由的評論任何事情

方式

指責、討好、不理智

平等

結果

混亂、破壞性、不合時宜

與現實聯繫、符合時代、有建設性

而家庭系統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自尊、交流、規則和信念。這些在開放式的家庭系統中會得到比較好的體現,平等交流和人性化的規則允許了家庭中的每個人蓬勃發展。而封閉式的家庭系統中,用指責或者討好的方式進行的交流看似非常的親密,可是結果容易變得混亂。

我們很難想像人類可以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繁衍興旺,最多,只稱得上是在一個而封閉的系統活著而已。

所以,一個幸福的家庭,就必然是一個開放式的家庭。

03

如何讓家庭變得幸福?

不過,當你逐漸意識到自己所處在的系統的情況時,其實就是為你自己打開了一道門,因為你會開始思考自己所處的家庭系統的運行狀況,從而開始進行改變。

而每個人對於保持系統的正常或者改變系統的運轉方式,都會有天然的興趣。

不過,家庭成員中每個人都完全不相同,因為他們都處在不同的成長水平。那麼,你應該如何建立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呢?

那就是去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家庭。

而建立開放式的家庭,訣竅就在於保證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擁有自己真正的私人空間,並且通過不斷變化的交流方式和你的感受來調整你們家庭成員之間規則。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自的個體,所以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一個私人的空間用來單獨處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因此,在家庭中保證每一位成員都有私人的空間,才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促進對方自我價值感的提升。哪怕是對自己的孩子或者對自己的伴侶,也需要如此。

而變化的交流方式同樣的重要,因為每一個群體都擁有一些另外一個群體所無法理解的感受,就好像男人不會知道生孩子的感覺一樣,分享和交流才能促進家庭更好的成長。

家庭是讓人能夠成長和成熟的地方,也是一個讓人體驗幸福感的地方。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讓家庭變得富有生命力,家庭中就必須要有人能夠不斷的觀察家庭,對它作出合適的改變和重塑。而這些,只能發生在開放的系統中。

因此,

那麼,你的家庭是開放的還是封閉的呢?

你過得幸福嗎?

作者:萬年

圖片來源:網絡

(已維權保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

秒懂科學心理,從此接納從容

歡迎加入原子心理陣營

參考文獻:

Satir., Virginia. 1988. The new Peoplemaking. Original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by Science & Behavior Books, Palo Alto, CA 94306

相關焦點

  • 調查稱19%的美國人處於「上層階級」 他們每年掙多少
    皮尤將「上層階級」定義為家庭年收入是全國中位數兩倍以上的成年人。這是在根據家庭規模調整後得出的收入相關的結論,因為較大的家庭需要較多的開支來維持與較小家庭相同標準的生活水平。  調查顯示,52%的美國家庭被認為是中產階級,29%是下層階級。2016年,中產階級家庭收入中位數為78,442美元。對於低收入家庭,這個數字是25,624美元。
  • 調查稱19%的美國人處於「上層階級」 他們每年掙多少?
    在2016年,「高收入家庭」群體的平均年收入為187,872美元。皮尤將「上層階級」定義為家庭年收入是全國中位數兩倍以上的成年人。這是在根據家庭規模調整後得出的收入相關的結論,因為較大的家庭需要較多的開支來維持與較小家庭相同標準的生活水平。調查顯示,52%的美國家庭被認為是中產階級,29%是下層階級。
  • 印尼上層階級消費支出大幅下降
    據印尼新聞網12月3日報導,印尼經濟學家巴斯裡說道,在疫情期間,高收入人群(上層階級)的消費模式發生了變化,其消費支出轉移到了業餘愛好上,例如在家觀賞植物。前財務部長在「疫情後期」經濟網絡研討會上說道,上層社會已改變消費模式,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紛紛轉向自行車運動,觀賞植物和魚類等。擔任Mandri國有銀行總裁夏蒂布解釋說,根據國有銀行進行的研究,自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居民業餘愛好類別支出顯著增加。
  • Brookings:美國上層中產階級分離帶來的危害
    上層中產階級定義階級是一個難以把握的概念,特別是處在一個不認為自己沒有階級的社會中,或者社會中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級。2014年,85%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這一指數自1939年就未改變過,那時蓋洛普的調查顯示比例是88%。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是中產階級,那麼最重要的劃分就需要在這個階級內進行。
  • 19%美國人被認為屬上層家庭 中位數年收入約19萬美元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16日消息,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的報告,19%的美國成年人可被歸類為「上層收入」家庭,2016年該族群的收入中位數為187,872美元。皮尤研究中心將「上層收入家庭」定義為家庭收入為全美中位數兩倍以上。
  • 美國疫情突破500萬人有望,暴動和騷亂依然不止,階級劃分是主因
    隨著美國疫情繼續擴大化,美國感染人數突破480萬,並且不超過本周就會超過500萬人。這麼快速的擴張速度,令美國病毒和疫情已經陷入到無法控制的情況。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秘密出動大批聯邦調查局特工和秘密警察,更是激發了全美的第二輪大暴動。
  • 在中國,階級固化離我們還有多遠?高考還能實現階級...
    當底層人民掙扎在溫飽線的邊緣時,中產階級在討論著「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而上層社會的財富、人脈、精英意識,更是無法觸碰的遙遠。   這些現象是不是意味著階級固化即將到來?如果美國的發展和中國相差幾十年,那麼美國現在的階級固化是不是就是中國的未來?口袋君今天就為大家盤一盤:中國離階級固化還有多遠?
  • 我國古代家庭地位與社會階級簡介
    中國古代的家庭結構以我們今天所稱謂的核心家庭為主:父母親和孩子。家庭以等級結構為基礎,父親在最上邊,其次是最年長的兒子,次兒子,母親,最底層是女兒,在家庭等級中有嚴格的紀律和期待,以責任為中心,必須尊敬祖先和講究孝道。
  • 教育理念的階級差異:窮人與富人的三觀有何不同?
    6.你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階級,或者,過得更幸福,可以考慮皈依共產主義信仰。階級是什麼東西?如果不把概念的定義理清楚,那道理就會講不清楚。所以,我們得先說清楚,什麼是階級?階級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它不是樓梯,也不是水杯、蘋果、手機、餐巾紙。我拿不出某個階級來給你看,也不能把階級裝在口袋裡帶走。因為,階級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 一個普通的工薪階級想要奮鬥到上層階級有多難?
    可是,現實就是對於大多數一般家庭的人來說,得到的資源就是不如有環境的人多,容易。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幹的事情就是那麼多。有錢人不會花時間買菜做飯,因為她們家裡有保姆,有錢人不會把時間花在坐公交上,因為他們沒有房貸車貸家庭孩子的壓力。他們的起點就是比一般人要高,他們只需要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身上。可是,對於大多數買菜做飯,擠公交這些是不得已每天必須要做的。
  • 深度揭露韓國階層的分化丨湯匙階級論
    更厲害的是,導演融合黑色幽默與絕望感,拍出一幕幕荒唐的情節,但這些離譜誇張的情況放在社會狀況的脈絡下看竟然很貼近現實。在爆笑背後,頗令人傷感。在作為上層人士的樸社長的認知裡,坐地鐵的人有地鐵人群的氣味,住地下室的人有地下室的氣味。這味道是難於表示的味道,屬於自己階級、階層的味道。這是階級社會不可逾越的界線。這是劇中一家人根本無法逾越的「氣味」。
  • 階級分化與美國家庭的悲劇
    ●彭以夤(圖書館職員,香港) 託爾斯泰在其小說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用了這樣一句話來開始:「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當美國公共政策教授羅伯特·普特南用這句話展開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家庭結構轉型的分析時,心裡想的卻是一種可比擬波蘭尼《大轉型》的時代轉變。
  • 中世紀西歐貴族哺育方式「改革」,奶媽為何成為上層家庭的「寵兒」?
    波士頓之後,義大利效仿,這一現象在中世紀晚期蔓延到西歐,到了14世紀左右,西歐上層貴族的哺育方式徹底從母親餵養變為奶媽餵養。上層家庭哺育方式發生這樣的改變,原因為何?在這種解放個性的思想觀念影響之下,上層的貴族女子再也無法忍受家庭的束縛,而欲追求自由享樂。其次,商業的發展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許多下層女性被迫淪為妓女和娼婦,其中的一部分人擔任起貴族的乳母,專門餵養上層家庭的孩子,「奶媽」就此產生。
  • 《三十而已》中,最底層的教育,就不能培養出「上層」的人士嗎?
    在大城市上海,顧佳的四歲兒子說著流利的英語,接受高端教育人士全方位的測試,顧佳為了讓兒子從小就能進入所謂的上層階級,通過各種手段公關,終於讓兒子在一流的幼兒園接受上層教育。但我也不覺得這句話對,進入上層人的學校就一定能接受到上層教育嗎?「上層」真的僅僅指擁有的資本多嗎?社會地位高嗎?能買下行星的名稱權嗎?真正的上層,難道與人的愛心,善良 自立自強的精神無關嗎?
  • 知乎熱帖:「離婚帶孩子的女人還能獲得幸福嗎?」
    文|木么01逛知乎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帖子,被40多萬人圍觀。「離婚帶孩子的女人還能獲得幸福嗎?」很多人把結婚都當成了人生大事,也是我們後半生幸福的依靠。但稀裡糊塗的走進婚姻的人並不少,他們還沒徹底的了解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便憑著對另一半僅有的愛意走進了婚姻。當然,過得幸福的也是大有人在,可惜,很多人都覺得另一半欺騙了自己,匆匆結束了這段情緣。
  • 文化共同體、大學教育與階級流動
    當然,這種回答無可厚非,甚至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但是當我們開始考察一項活動的動機時,理應分析其預期而非現狀,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上層階級現在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而在於他們是否能夠維持這種經濟實力。那麼,現在所要追究的,就是上層階級為何能夠確信自身一直處於上層階級,一直有這種經濟實力來維持他們的文化遊戲,以及這種文化遊戲為何對於他們而言是必要的。
  • 知乎關注的是生意還是服務?
    1、速成經濟學英雄如項羽也不肯讀書,要學「萬人敵」,碎片閱讀時代的我們更期待速成,所以如何「最快賺到100萬」,「草根10招快速上位」等課程永遠賣得最好。2、裝X指南讓自己更有趣,更幽默,更有審美,更有品鑑力,學點新詞把別人侃暈,甚至如何優雅的喝一杯咖啡,都有需求,有信息級差就能賺錢。這是主動學習,還是焦慮使然?
  • 《起跑線》:在印度英語不是一門語言,是階級
    中產焦慮的妻子米塔一心想讓整個家庭躋身於上層社會,認準了要讓女兒皮雅讀一個最好的學校。在還存在種姓制度的印度,不同的階層有明顯的分野。剛剛邁入有錢人階層的主角,為了女兒上學不得不偽裝成上層階級,購買昂貴的學區房、學習英語和禮儀、置辦豪車和名牌。然而,儘管丈夫拉吉能說會道,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而且還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但依然沒有得到上流社會真正的認可。
  • 【觀點/分析】帕島政變:「少數上層圍繞實權和執政理念的一場傾軋」?
    先前的王政篇流血革命看似通過經典的三部曲:控訴舊社會+秋風掃落葉+歌頌新體制,但說到底其本身並不嚴格具備自下而上徹底革命的敘事,而更像是少數上層人士圍繞實權和執政理念的一場傾軋,下層民眾並非是拿起武器開創自身命運的參與者,而是在報社的宣傳口下被動地完成了信息填鴨。
  • 英國的階級固化也很嚴重,自古沒變過!
    很多人都聽說過英國階級固化很嚴重,可這是真的!英國人認為,階級,甚至是階級固化、階級壁壘,向來是英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人會很在意你的家庭出自什麼階級、你的收入是多少,而這套階級制度在英國的社會中已經變得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