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5日,
第34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
每年的這一天,
各地都會普及疫苗接種相關知識。
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
是今年的主題。
兒童免疫接種,
關係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更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幸福。
挽救無數生命的免疫規劃
上世紀,
天花病毒仍在全球蔓延。
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
啟動消滅天花規劃,
1979年10月26日,
世衛組織宣布,
全世界徹底消滅了天花病。
不得不說免疫規劃功不可沒。
1974年,世界衛生大會決議確立擴大免疫規劃。我國政府響應世衛組織號召,從1978年開始實施兒童計劃免疫。
20世紀80年代,為進一步向大眾科普免疫接種知識,有效防止相應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達到最終消滅疾病的目的,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確定,成立了全國計劃免疫協調領導小組,並確定每年4月25日為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
經過長達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免疫規劃政策實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有效地保護了兒童的生命和健康。
如今,我國的免疫規劃針對的主要傳染病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
那麼,何為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就是把預防某種傳染病的疫苗通過注射或口服的形式,接種到人體之後,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產生抵抗某種傳染病的抗體,從而不再患此種疾病。
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疾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
如今,每位寶寶一出生就擁有一本預防接種證,爸爸媽媽們需要帶好這本預防接種證,在規定的時間去給寶寶打相對應的疫苗。這是寶寶的「健康身份證」,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收好,不能弄丟了哦。
疫苗讓人類健康地享受生活
在免疫規劃中,
不得不說的就是疫苗。
早在222年前,
英國一位名叫愛德華·詹納的醫生,
他發現擠奶女工感染了奶牛的痘疹後,
便再不會患天花。
於是,他給一名男孩接種了牛痘,
成功治療了天花,
讓天花這種傳染病在人類歷史上消失。
從此以後,人類知道
通過激發人體自身免疫力可抵禦病菌,
於是,發明了越來越多的疫苗。
比如以脊髓灰質炎為例,20世紀60年代初期,全國每年約報告20000—43000例脊髓灰質炎病例,實施計劃免疫後,發病率逐年下降,自1994年10月以來,未發現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2000年,實現無脊灰的目標。
再來看看被稱作2歲以下嬰幼兒「健康殺手」的肺炎球菌,自從肺炎球菌疫苗被不同國家引入後,由疫苗血清型導致的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發病率顯著降低。比如在法國,與2008—2009年比,肺炎球菌疫苗所覆蓋的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在2012年下降了84%。
由於疫苗的普及,
很多人類歷史上肆虐的、
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
就此與人類漸行漸遠,
甚至不復存在。
疫苗的發明,
是一場人類對抗各種病菌的勝利,
對嬰幼兒的存活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為嬰兒出生時會從母體帶來抗體保護自己,但到3-5個月左右,與生俱來的母傳抗體幾乎消失殆盡,而此時,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又尚未發育完善,對病原感染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擾。及時接種疫苗就是為寶寶的健康增加了更多一層的保護,讓寶寶能健康地成長。
目前,我國疫苗分免疫規劃疫苗
和非免疫規劃疫苗
免疫規劃疫苗必須接種,
如果未接種,
入園、入學時無法提供相應證明,
就可能會被幼兒園、學校拒之門外哦!
非免疫規劃疫苗居民可自願接種,
但並不代表其不重要,
從疾病預防的角度,
這兩類疫苗同等重要。
尤其是有些非免疫規劃疫苗
預防的疾病較嚴重,
要引起高度重視,
比如肺炎球菌疫苗、HPV疫苗等。
不少專家都建議,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也儘可能接種非免疫規劃疫苗,
守護自己寶寶的健康,
讓寶寶贏在健康的起跑線上。
疫苗接種無小事
肺炎球菌疫苗要重視
疫苗接種無小事,千萬不要認為接種不接種都無所謂,不接種最多就是生場病而已,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不給孩子接種疫苗等於是將孩子置於高風險的境地,一旦生病,則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比如麻疹,麻疹患兒合併肺炎的發生率大約在3%左右,麻疹肺炎是導致寶寶肺炎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因為麻疹疫苗的普及,麻疹的發病與傳播得到了有效控制。
說起肺炎,在眾多的病菌中,
肺炎球菌可謂是2歲以下寶寶的大敵,
它廣泛存在於人體的鼻咽部,
嬰幼兒是其主要的儲存宿主,
對小寶寶來說,就是一枚「定時炸彈」。
專業雜誌《柳葉刀》2010年發表「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調查報告」中明確指出,1-11月齡嬰兒死亡原因近半是肺炎。
肺炎球菌不僅引發肺炎,它還有可能引起中耳炎、鼻竇炎,甚至透過血腦屏障引起細菌性腦膜炎等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給寶寶留下耳聾、癱瘓、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
1-11月齡嬰兒死亡原因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急危重症醫學科朱曉東主任表示,肺炎球菌所引發的疾病並不是所有人群都是高發,它是有特定的高危人群的,即2歲以下兒童,其中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在2歲以下兒童中佔75%,尤其以6-11月齡嬰兒發病率最高。肺炎球菌造成的感染往往是兩周歲以內,這個階段的發病率相比較於其他年齡年齡段,發病率要增加50%甚至80、90%,這個狀況下需要更早預防。「預防生病比治病更重要。」
目前,世界範圍內對待肺炎球菌所引起的疾病通常採用的手段是預防大於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肺炎球菌性疾病列為需「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醫師殷勇建議,6周齡時就應該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搶在寶寶鼻咽部攜帶肺炎球菌前接種,2月齡起鼻咽部攜帶率快速增加,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首劑在2月前(6周)接種價值顯著。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健康保證
在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問世之前,可用於對抗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只有多糖疫苗,但這種疫苗對2歲以下寶寶的預防效果有限。
直到2000年,國際品質的肺炎球菌結合疫苗誕生。它成功解決了2歲以下寶寶免疫功能不成熟、無法對單純多糖抗原產生免疫應答的問題。
眾所周知,
兒童疫苗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遠遠高於普通藥物,
尤其是選擇小月齡寶寶使用的
肺炎球菌疫苗,
必須遵循科學全面的評判標準,
疫苗須能顯著降低疾病的發病率,
並且安全性得到廣泛驗證。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郭翔醫生指出,一個疫苗要看它的效果和效力,對於效力,除了抗體水平之外,還要看臨床試驗驗證的對於抵抗疾病的疫苗效力。即從抗體、臨床試驗和真實世界的保護效果三個方面來評估。
作為突破科學界限的國際品質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它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問世20年以來,在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應用14億劑次,經歷住了時間和市場的考驗,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讓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遠離肺炎球菌的威脅,降低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導致殘疾的可能性。且自2011年起,它多次榮獲被譽為「諾貝爾醫學獎」的蓋倫獎。
不僅如此,國際品質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在生產、冷鏈運輸等方面也都精益求精。每一劑疫苗需要400種原料,經過580道工序,歷經678項質量測試,歷經2.5年生產時長,以確保每一劑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都達到一模一樣的高質量標準,可謂是生產工藝中最複雜的疫苗之一。
二十年來,國際品質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在全球各地有著豐富的真實世界效果數據,是被不斷驗證過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疫苗產品。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曾玫教授說,肺炎球菌結合疫苗被用於兒童接種後,美國5歲以下兒童的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發病率降低了93%,挪威2歲以下兒童發病率降低了100%,這個就是效果得到了證明,這就是來自真實世界保護的效果,是判斷疫苗有效性的重要標準。
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
他們不僅是家庭歡樂的源泉,
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
給寶寶的一定要是最好的。
早接種、早預防,
讓每一個寶寶都擁有最好的人生開端,
讓每一個寶寶都快樂地茁壯成長。
轉發!
擴散!
來源:楚天都市報
編輯:陳遠路
更多新聞江南都市報問政微平臺
點擊圖片可進入在線爆料平臺
春天來了
一切充滿著希望
點亮愛心
願疫情早日結束
原標題:《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為了你家寶貝,一定要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