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人在結婚後才真正意識到婆媳關係的微妙性,也開始知道經營好婆媳關係面臨著重重困難。兩個原本毫無血緣關係的女人因為同一個男人而緊密相連,但由於原生家庭的差異、生活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婆媳二人產生矛盾甚至是吵架撕破臉都是極有可能的事情。那麼,婆媳吵架「撕破臉」,到底要不要和好呢?這三個兒媳婦用自己的親身經驗來告訴你。
對於這個問題,結婚三年的芳芳看來,婆媳關係再好終究也不是母女,一旦兩人吵架「撕破臉」,自然是很難再和好的。就算是表面上和好了,也會因此產生嫌隙,就像是摔碎了的鏡子,即便用質量再好的粘膠黏上了,終究也不再是原來的那樣了。可這畢竟又是自己老公的親媽,孩子的奶奶。別的不說,就算是為了自己的老公,跟婆婆之間的關係也不能弄得太糟。
芳芳說,從自己婚後幾年的經驗來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小倆口最好還是跟婆婆分開住比較好。正所謂「距離產生美」,便是這個道理。節假日期間,大家團聚在一起,相敬如賓、言笑晏晏。而平時,則是各自過著自己的日子。這樣的相處模式下,婆媳之間很好地避免了朝夕相對、劍拔弩張,也可以很好地避開一些沒必要的矛盾。
結婚六年多的木子說,雖然大家平時同處在一個屋簷下,但婆婆畢竟不是自己的親媽,也不可能真正地站在媳婦的角度去考慮,更多的只是以己度人。木子說自己跟婆婆已經相處了六年多了,但這中間的時光真的一點都算不上愉快。
結婚之前,由於考慮到男方家庭條件也不那麼寬裕,木子的父母也就象徵性地要了一些彩禮,並且全部也都讓木子帶回去作為自己小家的啟動資金了。而這,並沒有換來婆婆的理解與感激,而是一再地成為婆婆看清自己的緣由。婚後前一兩年裡,婆婆看木子便是各種不順眼。孩子哭了,又或者是飯菜不合口味了,都可能成為婆婆發動一場大戰的導火索。「就只是讓你看個孩子而已,有那麼困難嗎?」又或者是「又沒掙錢,在家做點菜也不能長點心嗎?」這些話就像一把利劍,一次次刺痛木子的心。
原本以為等到孩子上幼兒園,自己出去上班了,就會好了。然而事實證明,真的是自己想太多了。由於這幾年都在家帶孩子,長時間地處於封閉狀態,能夠再次找到工作對於木子來說已是實屬不易。所以對這份工作,她自然格外看重些。有時為了找到更好的方案,總是會加班到很晚。木子的婆婆卻不樂意了,總是在木子老公的耳邊說木子上班了之後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也不顧家了,孩子也不管了。
甚至最近有一次,婆婆竟然還攛掇老公跟自己離婚。「你看她現在眼裡還有這個家嗎?天天都回來那麼晚,誰知道在外邊幹嘛呢。這樣的女人早點離了也好,反正當初也是沒怎麼花錢的」。惡語傷人六月寒,木子當時的心中猶如晴天霹靂,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婆婆竟會可惡到這般境地。當時她原本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撕破臉,也要給自己討回個公道。可後來再一想,在這樣的婆婆面前,所有的爭論都毫無意義,反正自己跟她僅剩的最後一點婆媳之情也都被生生地撕碎了。
結婚十五年的王女士說,其實婆媳關係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般可怕。平日裡婆媳之間雖然也免不了磕磕絆絆的,但大多不會存在原則性的問題。再加上自己跟婆婆都不是那麼愛計較的人,所以相處起來也算是比較融洽。
王女士說,儘管自己跟婆婆也因為意見的不同吵過幾次架,但是好在自己跟婆婆都算得上是能夠為對方考慮的那類人,所以短暫的爭吵過後便是握手言和。當大家靜下心來,便會想到對方的不容易,再想想婆婆平日裡對我們的付出,之前的矛盾似乎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在我看來,婆媳矛盾的根源不在於利益的紛爭,而是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如果婆婆一再地以過來人的身份對媳婦的生活過多幹預,而媳婦總是用自己新時代女性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去跟婆婆相對抗,那麼最終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婆媳之間要能夠和諧相處的關鍵便在於大家是否能夠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是否能夠做到足夠的忍讓與寬容。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便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