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啥意思?你是哪一類型

2020-12-13 史海泛舟談歷史

俗語,可以說是老祖宗遺留給後人的忠告。當今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為什麼有些人會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還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處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在我們耳邊響起的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古人常說:「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是像條龍一樣還是和條蟲一樣呢?大家做的到底屬於哪個類型呢?

「能大能小是條龍」

這句話是指:龍是傳說中的神物,據說能根據不同情況變大變小,這裡是用來比喻能屈能伸的是英雄。

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曾經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一位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妝更衣就向老人請教:「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敬請賜教。」接著梅蘭芳俯身鞠躬。

老人說:「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呢?」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從此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師觀看他的演戲,並請他指正。

這是梅蘭芳大師的「屈」,是一種謙虛的表現,無論自己取得多大成就,造詣有多高,不趾高氣昂,盛氣凌人,反而對人更是恭敬和藹,終成「龍」。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條「龍」,就應該懂得根據形勢需要,該屈就屈,需伸就伸。屈於應當屈的時候,是胸懷;伸於應當伸的時候,是度量,適時懂得屈伸這才是人生智慧。

「只大不小是條蟲 」

這句話是指:只能大不能小的,則是俗蟲。這裡用來比喻只能大不能小的是庸才。

世上有兩種英雄:一種是可方可圓,能大能小的「龍」;另一種是追求形式的英雄,愛做表面文章,輸什麼都不能輸面子,為了證明自己,一味逞強,能大不能小,有時甚至自我膨脹,無限拔高自己而藐視他人。

這種人與其說是英雄,不如說是一條小蟲,因為他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戰勝自己。老子常說「物壯則老」,當一個人膨脹到一定程度,往往自我爆炸,毀了自己,這豈不是一種「蟲」的表現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忍辱負重,以圖將來。也許忍到最後一刻,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才有希望看到轉機,只有笑到最後的人方才是真正的英雄。

「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這些口耳相傳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領會。人生的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誘惑太多,學壞容易,學好難。在人生的徵途中,有迂迴曲折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機遇,就看我們怎麼去把握?要學會「能屈能伸」,做到「能大能小」,這才是人生真智慧。大家屬於哪一類型呢?自己對號入座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到底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老一輩人為了方面農事,把一些日常的生活經驗編成了俗語,方面人們進行勞作。其中有一部分俗語說的就是天氣方面的,比如「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這也是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啥意思?
  • 農村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人情世故做出自己的總結,這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農村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大家的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
  •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什麼意思?又有怎樣的真理?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什麼意思?又有怎樣的真理?在我國的民間,尤其是農村,一直流傳著一些老話,老一輩的人在訓斥小輩時就常常會引用這些話語來加重語氣,重點說明。兒時的我們,年少懵懂,覺得這些話語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現在回想起來,卻句句都是飽含真理的警世箴言。
  • 農村有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可是人多了啥人都是有的,在農村裡還有一些老人對待兒女則是不平等的,有的老人疼愛大兒、有的老人喜歡小兒,也是正是因為這樣,也導致一些兒女們頗有微詞。但是來說,老人這樣的做法卻是錯誤的,除了挑起兒女們的事端之外,當然還有一個說法,就是俗語說的:「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那麼這句俗語有道理嗎,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呢?李子來回答。
  •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啥含義?老人向著為何不好?
    我國人多地廣,各地有不同的民俗和方言,古人還會就將這些待人之道編成俗語,簡單地詮釋出一些人生哲理。比如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那麼這句話究竟有什麼深層含義?老人向著誰家為何會不好?
  • 農村有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農村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什麼意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很好理解的,俗語中的「向」就是偏向的意思,整句俗語就是說,老人的眾多子女裡,如果老人偏向哪個子女,那麼那個子女不但不一定能過好,反而很有可能會更窮!
  • 農村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何意,還真是這個道理
    導言鄉村老人常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是啥意思?要是咱們略微到鄉村裡走一走,就會感受到,城市與鄉村以往的區別。城市人說的話全是那類網上紅詞,而村裡人說出來的話,通常就含有農村的味道。雖然是那樣,可是咱們卻並不會覺得鄉村的俗話是沒有學問的,或是是乏味的,反倒在聽見一些咱們幾乎也沒有聽見過的俗語時,還會繼續願意更深層次的詳細了解。如同這句「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聽著就覺得很有寓意,究竟祖上留有這句俗話有什麼用意?這就非常值得我們去探討。
  •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如果你認真聽,經常會從老人家或者長輩們那裡聽到一些俗語,而且常常都包含深刻的道理,比如這句: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乍聽之下可能有點蒙,為什麼老人是條龍,既然是龍,為什麼又向誰誰家窮?這對老人家似乎是滿滿的不懷好意啊。
  • 老話講:「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我國在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積累了大量的人文風情,先人們根據生活經驗將一些普遍現象編成朗朗上口的俗語流傳至今,每句俗語都蘊含著一定的深意。常言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也都希望自己老了之後能夠被孩子們照顧,但是老話卻講「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什麼意思呢?到底準不準呢?
  • 「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啥意思?父母與子女間該如何相處?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特別是當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之後,我們總是會希望家裡的老人家能夠多去享受一下,畢竟年輕的時候為了我們,他們吃了那麼多的苦,我們總想回報他們。這一份孝心是彌足珍貴的,但是對於老人所提出的要求,我們也一定要加以分辨。因為中國有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是啥意思呢?父母與子女間,平時又該如何相處?讓我們先說一個故事。
  • 民間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民間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乍一看這句俗語似乎充斥著陳舊的封建迷信思想,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此話並非迷信,有現實依據!
  • 農村老人常說的十大經典俗語,你真的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家居住的位置是城鄉結合部,因為小的時候在城裡面上學,每次放假去我姥姥家都會聽到一些我不懂什麼意思的農村俗語,所以今天我收集了一下俗語解釋發出來讓大家看一下是否正確!農村俗語,俺老家的說法是老俗話,並不是哪一個人的原創,也尋不到是哪個年代創作的,但是代表的是謙和為上,勤勞智慧,和吃虧是福等等傳統文化,由於現在受的教育等問題農村俗話也正在慢慢消失,所以今天整理讓大家了解一下。
  • 俗語:「父母是條龍,偏向誰家誰家窮」,你知道怎麼解釋嗎?
    有的時候,真是不能夠那麼理解,畢竟還沒有等到了老年階段,體會的不那麼深刻。其實,也會有這樣一句俗語講的是教育子女的事情,變大的是「父母是條龍,偏向誰家誰家窮」的道理,似乎和大家常常會認為的誰家裡的哪個孩子受寵、吃香是好事是相反的。
  • 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是啥意思?
    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仔細揣摩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富不養「老相好」這句俗語裡的「老相好」可不是指的舊情人,而是指的一種猛禽類的鳥。這種鳥的名字叫「伯勞」,是雀形目、伯勞科的鳥類,一共可以分為約64種。在民間,「伯勞」一類的鳥被稱為「老相好」。
  • 原以為薛蟠的「蟠」是條龍,沒想到是個蟲——角落裡的小潮蟲
    來看看賈寶玉是如何驚嘆於薛蝌的一表人才的:「誰知寶姐姐的親哥哥是那個樣子,他這叔伯兄弟形容舉止另是一樣了,倒像是寶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試想,既然書中有「蟠虯」一詞,也就說明抄寫者完全能辨別虯字的寫法,為什麼到了「薛蝌」的名字上還會抄錯呢?所以筆者是不贊同周老這個觀點的。此外,更有《紅樓夢》研究者指出:在蒲松齡《聊齋志異》的《青蛙神》這篇故事中有這樣的內容:江漢之間,俗事蛙神最虔。祠中蛙不知幾百千萬,有大如籠者。
  • 辛丑牛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啥意思呢?
    對於農民來說,種地自然是按照一年當中的節氣來進行的,在以前的時候農民在對於展望莊稼的耕種收穫來說也是按照農村特有的一種預測方式,那就是「黃曆」,黃曆也是農民在平時的耕種,婚嫁等方面也是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就拿前幾天來說,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幾位老農民就在討論農村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叫「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乍一聽的時候還摸不清是啥意思,然後我就湊近聽了一下,你別說還真那點意思,那麼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新鄉農村有很多俗語,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很深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很通俗易懂,我們只要經常聽老人講,慢慢也就明白了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道理。正如老人會用俗語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正如農村一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有什麼意思?三十不走三路。
  • 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去追牛,糧食不用愁」,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去追牛,糧食不用愁」,啥意思?隨著時間的推移,鼠年也即將過去。明年將會迎來大家所喜愛的牛年。明年是辛丑年,按照農村的說法,辛也就是金,所以明年將會是一個金牛年。說的就是牛年遇到了寡年,這樣的年份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好年份,不但會風調雨順,而且該下雨的時候就會出現充沛的降雨,該是晴天的時候一定會陽光明媚,所以這樣的年份之中很容易就能夠取得豐收,自然就不用為了糧食而發愁,這句俗語所說的有沒有道理呢?這些俗語都是農村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而來,很多都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俗語「寡年遇到牛,甕裡米生蟲」,這句俗語所描述的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中我國傳統節日中,春節可以說是最盛大的喜慶的節日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外出求學和工作的人,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回家過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個團圓飯,這樣一年到頭才算完整。
  • 俗語:寧願鄰居養條牛,不願鄰居出諸侯,啥意思?老話說透了人性
    俗語:寧願鄰居養條牛,不願鄰居出諸侯,啥意思?就好比這句老話所說的:寧願鄰居養條牛,不願鄰居出諸侯,這話講究的也是門當戶對,不過是鄰居間的。有的人說這句話透露出一股酸味,字面意思是不希望鄰居的過得比自己好太多,自己家境一般的話,也希望和家境同等一般的人做鄰居,不願意和飛黃騰達的鄰居做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