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啥意思?有何道理?
在農村,老一輩人為了方面農事,把一些日常的生活經驗編成了俗語,方面人們進行勞作。其中有一部分俗語說的就是天氣方面的,比如「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這也是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老俗話「龍不抬頭天不下雨」中描述的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其實在很多傳說當中,都有這種說法,龍是主宰下雨的想像中的一種動物,是一種吉祥的動物。如果說一龍治水,就會出現風調雨順的現象;如果說九龍治水,就會出現天氣乾旱,或者是洪澇災害,這主要是過猶而不及的原因!
在我國的就農曆中有「二月二,龍抬頭」之描述。歷史名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燻床炕,曰燻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畢竟春天來了,春耕即將來近,「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傳說中的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這樣就可以緩解農民種地的旱情,經過一個冬天,土壤的水分流失特別嚴重,天乾物燥,希望主宰水的傳說中的龍王下下一場透地雨,便於農民種地獲得秋季豐收。畢竟「一年之計在於春」,如果錯過了種植莊稼的好時機,就耽誤了一年的收成。
其實二月二還有很多的農村俗語,比如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也就是這一天春天來了,雨水逐漸增多,萬物復甦,大地開始返青,祈求龍來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當然2月2還有另一種傳說,因為驚蟄在2月20前後,可以說是萬物復甦,溫度不斷的上漲,驚蟄一聲雷,驚動了百蟲出洞,會造成疫病發生期望在這一天龍抬頭的時候,鎮住這些百蟲傳播疾病,畢竟傳說中的龍各種動物的主宰。所以在這一天,農民在元宵節放在糧倉裡的用麵粉做的龍燈,傳說中真的會抬頭,大家留意一下。
總之,龍是我國傳說中吉祥的動物也是主宰,雨水的祥瑞的動物,哪裡風調雨順都是由能說的算,比如西遊記裡就說了四大龍王,影響到了一輩一輩的人的觀念。其實龍只是傳說中的想像的動物,在現實當中不存在這種想像中的祥瑞動物,可以說是一種虛幻的迷信說法而已。畢竟在過去科技不發達,在大旱之年,也沒有辦法來寄託漢語之情,只有靠這種迷信的祈禱的方式,期望蒼天降雨,緩解旱情。大家對於「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這句俗語有什麼看法?進行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