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2020-12-17 有料營養日誌

導讀: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流傳甚廣的眾多俗語中,有不少的俗語都是從農村的一些小事中來表達出一些生活的道理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同時也說出了一些做人的態度和底線。那麼,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食」是什麼意思?又有何道理呢?老農:其實非常勵志。

首先,對於「凍死不烤燈頭火」,因為早先時候,電還沒有普及,人們晚上靠點煤油燈和蠟燭照明,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就是凍死也不要去藉助燈頭火去取暖,這是由於在燈頭烤火,被認為是一種極為沒有出息的行為,對於人生的成長和運勢都是有很大關係的,全家都依靠這小小的油燈或者蠟燭來照明,自己的私利去捂住火頭,影響了大家的光亮,是很自私自利的舉動,而且那麼小的燈火,也沒有多大的熱量可取,所以也是非常不值得的行為。也就說,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所以老人們便用這句「凍死不烤燈頭火」來教育下一代,要有志氣,不要做貪生怕死這種苟且之事!

其次,對於「餓死不吃貓叼飯」的意思是說,貓的食量很小,每次都是吃那麼一點點,即便是搶吃了貓食,也無濟於事,還不夠塞牙縫的,古人曾云:「不吃嗟來之食」,更何況與貓搶食,因此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沒有志氣的表現;還有一點是因為貓喜歡吃一些腥腐味道比較重的東西,所以貓叼過來的食物大多都是腐壞的食物,吃了這樣的食物很容易就會讓人生病。這句話也進一步告誡我們,再窮,也不要妄圖通過投機取巧、偷盜搶劫等非法手段掙昧心的髒錢。

其實這句話中真正蘊含的道理是告訴人們在生活艱難的時候也要堅強不屈,不能因為一點艱難困苦就放棄前進。雖然如此,卻在一定範圍內遭到了一些質疑!有人說了,既然冷極了,餓極了,就不能再顧得的什麼面子了!面子永遠不如裡子重要!暖和一點是一點,抓住一口是一口!總之,作為人生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都有很多要拋棄和堅守的地方,這句老話俗語說的從一些細節上面注意自己的形象,對於這句老話俗語,你是怎麼看待的呢?你贊同哪一種呢啊?歡迎留言討論,點讚和轉發,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雖然少部分有點迷信,但是大多數都是祖祖輩輩的經驗總結,這些俗語流傳至今依然非常適用,它告誡人們正確的做人做事,對生活很有指導意義。一、凍死不烤燈頭火。燈頭火一般指「煤油燈」,也可以指「蠟燭」。烤燈頭火的人是愛貪蠅頭小利的人,這種人目光短淺,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絞盡腦汁,永遠不會謀大略、計深遠,這一輩子眼光都不會太長遠。最後,「烤燈頭火」很容易引發火災。手挨煤油燈太近不僅容易點燃棉衣,而且手還容易碰翻煤油,在以前的房子大多都是由木頭製成,一旦引發火災就是致命的。因此,烤燈頭火的人不會考慮後果,只想著眼前。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到底啥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這些老話細細品味,很有道理,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有些老話流傳到今天,還是很有道理的。這些老話也就是俗語,這些俗語當中,有的講的是一些做人的道理,有的是一些人生的態度,我很喜歡那些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中,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從字面上來理解,前一句的意思,也就是一個人快要凍死的時候,不能用燈火來取暖,後一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快要餓死了,也不能吃貓食。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
    今天來說說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02凍死不烤燈頭火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03餓死不吃貓叼飯古人云:「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吃貓貓叼來的飯和「吃嗟來之食」意思是一樣的,古人認為:這是一個丟了做人氣節的開始。2、貓的食量很小,它叼來的食物對於一個飢餓的人,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越吃越難受。無異於飲鴆止渴,自取滅亡。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的來歷原來是這樣的
    俗語,也叫老話,一般來說,是民間從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有的俗語卻是有真實來歷的。比如,「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這句俗語就是從兩個真實故事中總結出來的。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兩個故事的來歷。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食」,古人氣節,令人敬佩
    俗語就像個民間傳統文化的萬花筒,它的種類繁多,有描寫天氣氣象的;有刻畫古代生活的;有描寫生肖屬相的;還有反映人民氣節的,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句「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食」,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智慧諺語(一)「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剩食」是啥意思
    中國有著5000年延綿不斷的歷史,諺語堪稱中國語言文化的「鑽石」,而今,這些久經淬鍊的智慧諺語主要在中國農村社會由農民朋友口口相傳,小編在農村長大的日子裡,經常聽到老人們把它們請出來教育小孩,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幾則關於人生在世立志的重要性的諺語,大家可以看看和你們家鄉一樣嗎?
  • 農村俗語「凍死莫烤燈頭火,窮死莫登親朋門」,啥意思?
    入冬以後,在農村很多老人,曬著太陽烤著火籃,三五成群,坐在門前的操場上曬太陽,聊天說地,談古論今。這兩天我有空也就和他們一起湊熱鬧,聽他們講農村的俗語,說農村的家長裡短,十分有趣。隔壁的老大爺說了一句農村俗語,「凍死莫靠燈頭火,窮時莫登親朋門」。
  • 農村人都說:「再涼不烤燈頭火,再餓不吃播種糧」,是什麼意思?
    許多人都知道,農村是有著很多習俗的。例如在正月的時候不能剪頭髮,因為有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還有正月的初一十五時不能動針,據說動了之後到晚年時會瞎眼睛等等!在有著這些習俗的同時也有許多俗語與老話在農村流傳著,而且還有許多已經成為了傳達給後人的經典語錄!
  • 農村你不知道的諺語,「凍死不烤燈口火,餓死了吃少貓剩食」
    大家好,感謝關注,今天小編給大家聊一聊農村的諺語。二、不害怕路遠,就怕志短。不害怕路途遙遠,就怕沒有走下來的信心和膽量。注重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所在人是不是有志氣。三、凍死不烤燈口火,餓死了吃少貓剩食。形容為人處事要有志氣,即便遭遇絕地,也只能靠他人的憐憫和施捨過生活。人如果沒有了鬥志,將落得像乞討者相同和貓狗搶食的處境!
  • 俗語:「餓死不吃蔥,人窮不走親」,啥意思?
    廣大農村,也深受傳統思想的薰陶。其中有這樣一句俗語也頗有骨氣,那就是:「餓死不吃蔥,人窮不走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看完或許你就明白了!我們還是先從字面上理解這句俗語「餓死不吃蔥,人窮不走親」的意思,那就是:「在古時候的農村,寧肯餓死也不要去吃大蔥;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就不要經常去親戚家走動。」這句話一如既往的直白明了,表面上看似非常有骨氣,內在實則飽含辛酸!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 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而在我們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就會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製作年糕以及釀製冬至酒以備春節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 而冬至這一天也是很多農村祭祀先祖,以祈福來年農作物能夠有更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對於後期天氣也更為注重,而這裡所說的「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具體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帶孝布」,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很多農村老話直到今天仍然被農民們所流傳,能流傳至今天的這些農村老話可以說是老一輩人經過長期實踐而得出來的寶貴經驗,值得後人學習與借鑑
  • 老話「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啥意思,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是一個安靜的地方,在晚上的時候,能聽見外邊一些動物的叫聲。早上的時候,還有公雞叫你起床,日子過得非常愜意。人們除了農忙的季節比較繁忙,剩下的日子就非常清閒。人們在閒來無事的時候,也喜歡東家竄,西家坐,或者是在外邊坐上一群人,來聊一聊村裡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
  • 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啥意思?
    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這句俗語不難理解,只看字裡行間的意思,我們就能明白這句俗語要表達的意思。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能夠理解,一個人,在快被餓死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去敲寡婦家的門?去要一點吃的呢?這是不是有些不太近人情了?我們要完全理解這句俗語,還要從過去說起。在過去,人們的思想非常守舊,人們的生活也非常貧困。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是啥意思?好多人都誤會了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馬就是稀罕物,平日都難以見到,更別說吃馬肉了。那再問各位一個問題,是否吃過騾子肉呢?100%的人都是否定的回答,包括我也一樣。以前回農村的時候,聽到老一輩的人說過這麼一句話:「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這是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和老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人們現在聽到的許多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當然,它們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當中也蘊含一定的道理。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首先,「六十不交言」意思是當人們到了六十歲時,已經進入了老年,在古代,一直都有耳順之年的說法。而六十歲就是指耳順之年。
  • 農村老話:「燕子不進愁家門」,說的啥意思?燕子是怎麼知道的?
    不過中國有一句俗語卻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所特有的,那就是「燕子不進愁家門」,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農村老話,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的老人會說到這句話。不過相信很多人雖然知道這句話,但其實並不理解它說的究竟是啥意思,說的是燕子雖然會在人的屋簷下築巢而居,但是卻並不會去選擇那一些愁苦之家,所以又有「燕子築巢富貴來」的說法,那麼燕子是怎麼知道這個家是「愁家」的呢?難道單純是老一輩的迷信嗎?
  • 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大自然的規律下,每天按部就班的。
  • 明年辛丑年,農村俗語「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辛丑年,農村俗語「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啥意思呢?今年的庚子鼠年即將要過去,對於今年一年所發生的事,也註定了今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明年是辛丑牛年,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寡婦遇金牛,餓死雞和狗」,這句俗語描述的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