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也叫老話,一般來說,是民間從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有的俗語卻是有真實來歷的。比如,「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這句俗語就是從兩個真實故事中總結出來的。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兩個故事的來歷。
一、凍死不烤燈頭火
在宋朝的時候陝西某地有一戶姓周的人家。這戶人家本來是一個三口之家,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也蠻幸福的。但在一年秋天,男主人上山摘野果時不小心滑落山谷而墜亡。這下子竟然這個家庭陷入到了極大的窘困當中。在這種情況下,女主人劉氏只好領著剛滿5歲的幼兒周浩四處逃荒。
在當年深冬的一天,劉氏帶著周浩來到了一個叫做龐家寨的村子乞討,在天黑下來的時候還沒有討到一餐飯。正在母子倆一籌莫展之時,母子倆突然發現寨子裡的山坡上有戶人家亮起了燈。於是,母親便帶著周浩前來這戶人家乞討。
不過,母子倆這次乞討卻並沒有來對地方。因為這戶人家姓李,只有一個光棍漢,被鄉親們稱為「李光棍」。當母親敲門之後,門便被迅速打開了,只見門裡邊閃出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來。而這個漢子正是「李光棍」。話說這「李光棍」打開門一看,門口竟然站著一個陌生的中年女子和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而這位中年女子竟然頗有幾分姿色。這一下子可把「李光棍」高興透了。於是,他也不問這對母子為什麼要敲門,竟忙不迭地請這對母子進屋。
劉氏帶著周浩進到屋裡後說明了自己討飯的意圖,「李光棍」連忙說,行啊!但現成的飯卻沒有,必須現做呢!劉氏想:現做也可以,反正自己也不是不會做飯,只要能夠讓我們母子倆吃頓飽飯就行。於是,便對「李光棍」說,大哥,那可就要給您添麻煩了。如果您有麵粉,我自己會做飯。「李光棍」說,我那面甕中有麵粉,你自己做吧!
在劉氏做飯的過程中,「李光棍」的腦子可沒有閒著。他心想:我家的飯可不會讓你們母子倆白吃。你們只要吃了我家的飯,今天晚上可就得任我擺布,反正你這個女子不陪我睡覺可是不行的。但突然轉念一想,這位女子帶著的這個孩子有些麻煩,倒不如除掉這個孩子為好。但怎麼能既除掉這個孩子又不被這位女子看穿自己的險惡用心呢?他在冥思苦想。突然,他看到周浩的衣服袖子已經爛成了一縷一縷的條狀,於是,計上心來。他藉口天太冷,便招呼周浩將手放在豆油燈上烤火取暖,而周浩怎麼會知道「李光棍」的惡毒用心呢?於是,便把手放在了燈頭上。這時,「李光棍」拿起周浩衣服袖子上的爛條子就湊在了燈頭的火苗上,直到爛條子徹底點燃才鬆開。由於周浩的衣服袖子已經徹底爛成了條狀,因此,火著得很快,只短短一兩分鐘時間,整隻袖子便被引燃。在火苗的燒灼下,直疼得周浩吱哇亂叫。在廚房做飯的劉氏聽到孩子的哭聲,連忙跑過來查看,這一看不打緊,只見周浩已經被火團包圍。於是,趕緊不顧一切地撲火,但無奈撲滅的太晚了,周浩被活活地燒死了。
周浩身上的火究竟是怎麼燒起來的,劉氏心中充滿了疑問,於是,便質問「李光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李光棍」當然不會說實話,他只是說是因周浩在燈頭上取暖而引燃了袖口上的爛條子才著的火。劉氏聽「李光棍」這麼一解釋,也沒有多想,於是,便與「李光棍」一起將周浩埋葬了。
「李光棍」是光棍一條,而劉氏也成了孤家寡人。於是,劉氏便嫁給了「李光棍」做老婆。可誰知「李光棍」愛喝酒,在一次酩酊大醉之後,「李光棍」說出了周浩被燒死的經過,這一下子劉氏才算是明白孩子是怎麼死的。於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劉氏隨手拿起斧頭砸向了「李光棍」的腦袋,只這一斧頭,便送「李光棍」見了閻王。但從此以後,劉氏也成了瘋子,於是,逢人便說:凍死不烤燈頭火。
二、餓死不吃貓叼飯
1942年,河南發生了大饑荒,許多人都被餓死了。河南某地馬各莊的老孫家養了一隻家貓,這隻家貓很會抓老鼠。有一天,家貓從外邊叼回來了一隻大老鼠放在院子當中,但家貓卻沒吃。由於這隻老鼠非常肥碩,再加上老孫實在太飢餓了。於是,老孫便將這隻老鼠宰殺後煮了吃。可誰知吃過老鼠肉不久,老孫竟出現了中毒的症狀,不但肚子疼,而且,上吐下瀉。好在老孫的祖上當過郎中,家中存有「解藥」,再加上老孫也粗通醫術,這才撿回來了一條命。從而以後,老孫逢人便說:餓死不吃貓叼飯。
以上介紹的就是這句俗語的真正來歷。希望大家能夠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