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餓死不吃蔥,人窮不走親」,看似很有骨氣,實則飽含辛酸

2020-12-20 中原文化家

這句俗語充分說明現在的人情世故已經與金錢直接掛鈎,人情冷暖,唯有自知。在餓的時候千萬別吃蔥,心裡會更加不好受,人窮不要走親,會讓親戚看不起,落得一身諷刺。

一、餓死不吃蔥

人在飢餓的狀態下,不要去吃蔥,因為餓的時候,我們的胃非常空,吃了會感覺非常燒心。「吃蔥」根本就無助於緩解飢餓,更有可能給自身帶來其它的麻煩。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空腹吃大蔥,胃裡會有一種灼燒感,就是人們平常說的「燒心」。因為大蔥裡面含的蒜素,就會刺激胃黏膜,使人產生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

在胃裡面沒有東西,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感覺特別的辣心很難受,這也是勸誡人們在吃東西的時候,要注意一定的道理。

可見,人飢餓的時候吃大蔥,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即使在你十分飢餓的時候,也不要慌不擇食,那樣不但不會解除飢餓,還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另外,蔥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會對我們的口腔以及消化道造成很大的刺激作用,生吃蔥能產生強烈的燒心感覺,這是讓人很難受的生理反應。

其實也就是告訴人們,當人們非常飢餓的時候,千萬不要亂吃充飢,有些東西吃過還不如餓著,因此,老祖宗通過這句俗語警告後人「餓死不吃蔥」。

二、人窮不走親

「人窮不走親」很好理解:一個人貧窮落魄的時候要耐得住寂寞,不去跟親戚間存在一些不必要的聯絡走動,這個時候的你很容易被對方誤認成想要有求於他,導致被對方看不起。

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不要去走訪親戚,因為這時候當自己與一些親戚貧富懸殊的時候,也要儘量少與人家攀親走動,這樣既能維護自己的臉面,也能照顧到人家的感受。

為什麼人窮不能走親呢?沒有什麼像樣的禮物送給親戚,自己感覺不好意思。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去親戚家,往往很忌諱空著手去。

但是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也拿不出什麼像樣的禮物帶給親戚,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有時候甚至連親兄弟雙方之間也難得做到這一點。

這句俗語也側面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落魄了要懂得自強。我們同時也要擁有自知之明,明白這個社會道理,這也是對我們自身的激勵。

總之,「寧肯餓死也不要去吃大蔥;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就不要經常去親戚家走動。」這句話表面上看似非常有骨氣,內在實則飽含辛酸。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俗語:「餓死不吃蔥,人窮不走親」,啥意思?
    因此,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誕生了許許多多有骨氣、有節氣的仁人志士。廣大農村,也深受傳統思想的薰陶。其中有這樣一句俗語也頗有骨氣,那就是:「餓死不吃蔥,人窮不走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看完或許你就明白了!我們還是先從字面上理解這句俗語「餓死不吃蔥,人窮不走親」的意思,那就是:「在古時候的農村,寧肯餓死也不要去吃大蔥;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就不要經常去親戚家走動。」
  • 從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究竟是啥意思?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個警句,可能聽說過這兩句話的人不多,乍一看,第一句還好理解,就是再窮也不要耕種嶽父大人的田
  • 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啥意思?
    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這句俗語不難理解,只看字裡行間的意思,我們就能明白這句俗語要表達的意思。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能夠理解,一個人,在快被餓死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去敲寡婦家的門?去要一點吃的呢?這是不是有些不太近人情了?我們要完全理解這句俗語,還要從過去說起。在過去,人們的思想非常守舊,人們的生活也非常貧困。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有何含義?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有何含義?中國俗語成語可是多的數不勝數,可以說這是構成中國文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俗語都是來自中國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不是符合科學理論,但是都是幾千年人生活的智慧。我們今天就來講講一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有何含義?就像上面說的其實這句話依然來源於我們古代的農民智慧。
  • 俗語: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人活著就是爭一口氣啊
    文/古茗俗語: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人活著就是爭一口氣啊俗話說得好,人活全靠一口氣。這口氣是什麼氣呢?當然就是志氣!我國從古至今關於「志氣」的俗語、成語、詩、詞、歌、賦多到數不過來。可以說志氣是尊嚴、志氣是人的臉面。說起志氣,小編想到了一句俗語「餓死不吃嗟來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寧可餓死,都不會吃別人施捨的食物,能說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有很高的志氣。這句話的典故源自戰國時期的齊國。
  • 農村俗語:「餓死不吃觀音土,窮死不賣牛皮鼓」是啥意思?
    在我國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次災荒年景,據史料記載,僅僅在西漢年間,因災荒而餓死的人口就接近總人口的一半。而在近代歷史上的1942年,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先後發生了旱災和蝗災,僅河南全省,就有150萬人死於飢餓或疾病,另有約300萬人逃離河南。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食」,古人氣節,令人敬佩
    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脈,是祖祖輩輩的百姓們根據自己的日常經驗總結而來的,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流傳至今。俗語就像個民間傳統文化的萬花筒,它的種類繁多,有描寫天氣氣象的;有刻畫古代生活的;有描寫生肖屬相的;還有反映人民氣節的,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句「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食」,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父不進子房,官不進民宅」啥意思?道盡了普通人的辛酸!
    俗語:「父不進子房,官不進民宅」啥意思?道盡了普通人的辛酸!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親戚不共財,共財斷來往」「姐走門檻斷,哥死侄不親」「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
  • 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雖然少部分有點迷信,但是大多數都是祖祖輩輩的經驗總結,這些俗語流傳至今依然非常適用,它告誡人們正確的做人做事,對生活很有指導意義。一、凍死不烤燈頭火。燈頭火一般指「煤油燈」,也可以指「蠟燭」。在農村有句俗語叫「人窮不走親,手冷不烤燈」,說的就是你窮,親戚會看不起你,你手冰冷,烤燈火不起作用。「凍死不烤燈頭火」也告誡人們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目光短淺、不要做事不考慮後果,這類人往往會丟掉朋友之間的信任,斷掉自己的事業。二、餓死不吃貓叼飯。「叼」指用嘴夾住,「貓叼飯」說的就是非常微量的食物,僅夠貓吃一嘴。
  • 古人為什麼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
    古人會將許多生活中的寶貴經驗,濃縮成一句句俗語、諺語,流傳下來,供後人學習、借鑑。今天我們來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俗語。什麼叫「餓死不進蘿蔔園」呢?在中國農村,蘿蔔是一種常見的農作物。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中國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蘿蔔的種植方法。
  •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人工,事實讓人不信都不行
    這句農村老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人工」。最突出的重點是「親戚」關係二字?所表達的是不要在親戚家「討生活」,怕破壞親情。因為有利益的地方就是江湖,在利益出現矛盾時候,親情就會受到影響。這樣操作看似三方都有好處:我們村裡的小夥子多種植十多畝地,多收益,還得到大家的讚許;老人身邊也有人照顧,不至於孤苦伶仃;小夥子的小舅子出門打工賺錢,把老娘安頓好了也放心,可以多賺一些錢。在這種親戚關係平衡的時候,大家更加親密,相安無事。但是,有一天他小舅子因為工傷,收麥子前回來了,就說要回來生活,要把他姐夫種的麥子全部收割算自己的。
  • 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餓死不敲寡婦門,窮死不挖絕戶墳」。至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我並沒有弄明白,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餓死不敲寡婦門寡婦一語出自《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 農村俗語:人餓吃蔥燒心,下一句很多人不知道,卻是說盡人情冷暖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4句農村俗語,這些俗語都講的是人情冷暖,相信對大家平時處事有很大的幫助。 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
  • 俗話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是什麼意思
    古人會將許多生活中的寶貴經驗,濃縮成一句句俗語、諺語,流傳下來,供後人學習、借鑑。今天我們來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俗語。在中國農村,蘿蔔是一種常見的農作物。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中國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蘿蔔的種植方法。
  • 農村俗語:「外甥是狗,吃了就走」有什麼說法?
    如果你和農村的老人一起聊過天,那就會發現老人都很擅長把大道理用一句朗朗上口的俗語說出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們長年累積,總結出的經驗。馬上就要過年了,相信你也聽說了不少「別樣」的俗語,那下面這些你聽過嗎?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關於這句話,很多人認為過時了,怎麼可能窮不過三代呢?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有沒有道理?來看下這2個血淚案例
    比如俗語「半斤對八兩」中,如果不明白古代社會的重量換算標準,肯定也就無法理解這句俗語的正確含義。除了美好願望,生活經驗外,俗語更偏重於用無數次血淚教訓給世人指引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流傳甚廣的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就是無數血淚教訓凝結而成的一條至理名言。
  • 「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是何意?古人的良言字字在理!
    一輩子看似很長,實則很短。八十年的壽命,近三萬個日夜,乍看起來很嚇人,實際上眨眼間就已經如逝去的江水,可望見而不可攬回了。那麼人生在世間的意義是什麼呢?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他們的目標,從小到只想為自己謀利,到大到想為全人類謀利。民間就有句俗語:「大男人為國,小男人為家。」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
    以至於每個人對俗語的理解也是千變萬化。今天來說說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吃貓貓叼來的飯和「吃嗟來之食」意思是一樣的,古人認為:這是一個丟了做人氣節的開始。2、貓的食量很小,它叼來的食物對於一個飢餓的人,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越吃越難受。無異於飲鴆止渴,自取滅亡。
  • 不吃嗟來之食的那個有志之士,餓死前到底該不該吃食物
    圖片來源網絡《嗟來之食》是一則成語故事,說的是一位有志氣的災民因為不吃別人施捨的糧食而餓死的故事。也就是說為了體現做人的骨氣絕不能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哪怕是餓死。圖片來源網絡一天中午,有一個餓得搖搖晃晃的人,拖著沉重的步子,昏昏沉沉地走了過來。黔敖趕緊站了起來,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對他大喊:「喂!來吃吧!」
  • 「人窮不省三錢,無錢不走三門」啥意思?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
    牢記這些有趣的俗語,這將對我們為人處事有相當大的幫助,會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02、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就拿如今的這些成功人士來說,包括馬雲、劉強東和任正非來說,我們只知道他們如今活得風光無限,但卻不知在他們成功的光鮮背後,也曾經歷過人生最晦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