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凝結出了眾多獨特的文化,如唐詩宋詞等等,都是中國獨有的,不過還有另一種俗語文化,卻是全世界都普遍存在。英國就有許許多多的特色俗語,例如「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天真無知者每每能道破真理;誠實是上策」等等。
可以看出這些俗語基本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涉及到人們的養生、品格、社會現象等等,這也基本上是與中國的俗語具有共同之處的。不過中國有一句俗語卻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所特有的,那就是「燕子不進愁家門」,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農村老話,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的老人會說到這句話。
不過相信很多人雖然知道這句話,但其實並不理解它說的究竟是啥意思,說的是燕子雖然會在人的屋簷下築巢而居,但是卻並不會去選擇那一些愁苦之家,所以又有「燕子築巢富貴來」的說法,那麼燕子是怎麼知道這個家是「愁家」的呢?難道單純是老一輩的迷信嗎?其實並非如此,這裡也有著一定的科學道理,正如列夫託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那一些與「愁家」相對的「幸福之家」,其最為突出的一個特徵就是「和睦」。家庭成員之間都是一團和氣,所謂的婆媳矛盾、妯娌矛盾通常並不存在,父子兄弟之間更是極為親密友愛,基本不會有吵鬧的事情發生,生活狀態看上去也極為穩定。
雖然說幸福與否並不容易看出來,因為它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感受,但是這種和氣穩定的生活狀態卻還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因為這會表現出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安靜」,燕子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它們自然會選擇具有安靜特徵的家庭屋簷下去築巢。
反觀那一些「愁家」,往往在生活方面會有各種不如意,並且人們在面對這些不如意的時候,也很少會克制住自己的情緒,所以古人的戲劇裡在描述這種家庭的時候,通常會說「每隔數天,便是鍋碗瓢盆叮噹亂響,夫妻二人扭打成一團」,由於經常有矛盾衝突爆發,會經常發出這種罵架吵鬧的聲音,燕子雖然聽不懂但是也能夠明白那一種生活狀態對自己不好,自然不會去那種家庭築巢。
中國的俗語文化出現的時間也很早,在西漢司馬遷寫作的《史記》當中就已經出現了「俗語」的字眼,歷經數千年發展,很多的俗語都已經消失在歲月長河,只有那一些對於人們生活有著現實影響的俗語,才能夠始終流傳。對此,你怎麼看呢?你認為「燕子不進愁家門」這句俗語現在還適用嗎?
農村老話:「燕子不進愁家門」,說的啥意思?燕子是怎麼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