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一瓶子不響,半瓶子咣當」是啥意思?有何道理呢?

2020-12-22 觀看天下趣事

農村老人常說「一瓶子不響,半瓶子咣當」是啥意思?有何道理呢?

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一個瓶子裝滿了水,搖它是不響的,裝半瓶子水的時候,稍微搖它會咣當咣當響。

這句話用來比喻有些人獲得一點小成就,取得一些成績,就顯擺自己的能耐,到處張揚,驕傲自滿;而有些人相反,取得很大成就,做出好成績卻比較低調謙遜,保持不停學習的態度,專心做事情。

那麼,如何理解「一瓶子不響,半瓶子咣當」這句話呢?具體如下:

對於「一瓶子不響」這樣的人來說,他們踏實做事,力求把事情做得更好。他們追求的並不是外在的名譽地位,他們有著專注於事物本身的定力。

而對於「半瓶子咣當」這樣的人來說,他們在認知上有一定局限,更多是追求外在的成功,取得了一定成績就驕傲自滿。同時虛榮心作怪,到處張揚,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褚時健先生的故事我們多數人都聽過一些。褚時健先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經營糖廠,八九十年代經營煙廠,進入二十一世紀經營農業,都獲得了成功。褚時健先生無論是在煙廠還是種橙子,都是有著踏實認真、精益求精的態度。

褚時健先生談論自己的一生時,說自己沒有庸庸碌碌地生活,沒有混過日子,曾經有過輝煌也曾跌落過低谷,但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不虛度時光,努力對社會做出貢獻。

對於這個例子裡面的主人公,很好為我們詮釋了「一瓶子不響」的內涵,他們對人生有更高的領悟,他們身上有著對踏實把事情做好的執著,這是他們對自己的內在要求。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子的人,值得我們去向他們學習 。我們在平時工作中,更多去關注在做好事情上面,力求做出一番成績,不辜負我們的人生。

(作者:遊龍公子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相關焦點

  • 山東人常說的老話「一瓶子不響,半瓶子咣當」是什麼意思?
    在山東老話裡,有一句老話專門用來形容似是而非、不懂裝懂的人:一瓶子不響,半瓶子咣當。民間老話裡藏著大智慧,這句話就非常典型。1、一瓶子、半瓶子分別指什麼這句老話裡的一瓶子、半瓶子可謂一語雙關,各有所指。從字面上理解,把一個瓶子裝滿了水,無論你怎麼搖晃,瓶子裡的水是不會發出太大響聲的。如果瓶子裡的水只盛放了一半,稍微搖晃一下就會發出咣咣噹噹的聲音。
  • 一瓶子水不響,半瓶子水亂晃,閃著智慧的光
    孔子相對於項來說,剛開始有些輕視,也就是「半瓶子水亂晃」,但認識到自己知識有限後,馬上變成了「一瓶子水不響」的狀態,所以後面通過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思考,知識不斷精進,對後世產生了無限的影響。孔子對後世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聲的,但他的「水」足夠滿,因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 農村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到底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老一輩人為了方面農事,把一些日常的生活經驗編成了俗語,方面人們進行勞作。其中有一部分俗語說的就是天氣方面的,比如「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這也是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啥意思?
  • 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一定很少了解農村人的生活,其實在農村生活的老年人,在日常的活動當中也是非常有趣的。他們對待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非常有講究,一些風俗忌諱已經在他們的心目中形成了固有的行為準則。
  • 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更要使勁晃
    老師說這體現了作者的孤寂。我也想體現孤寂,也這麼寫:門前有兩棵樹,一棵不是棗樹,另一棵也不是棗樹。老師說這是病句!不及格!你使用新技術,有人潑冷水:一瓶子不滿,半瓶子亂晃。你不學新東西,有人撒雞湯:沒傘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那麼,作為一個沒有傘的半瓶子醋,我怎麼才能做到在奔跑的時候不亂晃?
  •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處家過日子不容易,尤其是在比較貧窮的農村,更是經歷過艱苦的窮日子,所以特別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幾千年來,廣大勞動人民認真總結生活經驗,再用智慧和聰明來指導生活。那麼,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啥意思,有何道理?自古以來,農村人都是靠種地為生。聽爺爺奶奶說,在他們那個年代,一年四季都要在地裡幹活,那個時候,在地裡幹活也是可以掙錢的。
  • 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在農村生活,從來不缺少老話俗語,有的老話猛一聽起來,感覺是雲山霧罩似得不知所云,但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才知曉其中的滋味,其中農村老人就愛開玩笑的說:人到五十,才明白一輩子其實也就是三頓飯,而且這三頓飯自己還只能吃到一頓,其他的兩頓自己是吃不到的。這裡說的三頓飯,在筆者這裡的農村稱之為三鍋菜。
  • 農村俗語「小姨哭姐夫,點到就算數」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在眾多古老的農村俗語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教育和警示人們去如何為人處事的,其中基本上都含有比較深刻的道理。當然,有時候由於時代的原因,有的可能說得粗俗一點,誇張一些,但是,大多說得實在樸素,仍然可以讓人們從中受教和得益。那麼,農村俗語「小姨哭姐夫,點到就算數」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農村老人常說:「寧嫁起家頭,莫嫁富家尾」,啥意思?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農村老人常說:「寧嫁起家頭,莫嫁富家尾」,啥意思?今天小編要介紹的農村俗語是,「寧嫁起家頭,莫嫁富家尾」,大家知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知道意思的朋友,又認為這句話講得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有錢不住東南房,無錢不求娘家忙」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俗語:「有錢不住東南房,無錢不求娘家忙」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裡,有錢人和無錢人的區別還是挺大的,單看這一句:「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就能說明一切。不僅如此,在農村裡由於習俗不同,人們的生活還是有講究的。
  • 在農村,老人常說「九子十三孫,臨老葬孤墳」,啥意思呢?
    在農村住久了,常和農村老人言談,往往能聽到一些有趣的話語,讀來朗朗上口,聽來生動有趣,我們稱之為農村老話。這些農村老話大都是經過老一輩的農民根據多年的生活經驗,以及對生活現象的細緻觀察總結出來的,言簡意賅,卻包羅萬象,蘊含著各種道理。
  • 農村俗語「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大家都知道,祖祖輩輩流傳在農村民間的俗語老話,因為它們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人生的智慧結晶,所以大多通俗易懂,簡單明白,且生動形象。只是有的多少會帶上一點偏面性,雖然談不上完全準確和符合科學,但是卻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農村俗語:「七月中,臘月半,老人過的心膽顫」說的是啥意思呢?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俗語:「七月中,臘月半,老人過的心膽顫」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在農村紅白喜事最忙碌的季節,莫過於是臘月最為忙碌,今天張家娶媳婦,每天李家嫁閨女,除了婚禮忙碌之外,臘月也是喪事頻發的季節,在臘月期間很多老人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熬過年底,這也是一種多發的現象,也被稱之為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看,這句老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指正月不理髮嗎?啥意思?
    比如小單被老人們批評過的小事之一:孩子的衣物老人告訴不可在外過夜,但是由於記憶問題,被家裡老人批評過無數次。這不剛進臘月,在村裡又常聽到老人們對,年輕人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呢?是指正月不理髮嗎?對於,「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類農村俗語,相信很多朋友都是從小到大聽的。而且農村俗語千千萬,很多俗語我們年輕人認為無趣,但在老人看來甚為重要及大有來頭。
  • 農村老話「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啥意思?果真如此嗎?
    健康長壽是人類的普遍追求和美好願望,從古到今,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都想身體健康,長壽百歲,有的人甚至幻想長生不老,永世不死,這當然是人的本能所致。那麼,農村老話「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果真如此嗎?
  • 瓶子也能用來捉魚?礦泉水瓶子捉麥穗,酒瓶子捉鯽魚!你試過嗎?
    說到農村的小魚,那真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東西,因為之前寫過很多的關於農村野味的東西,很多朋友都說這是他們的童年,其實在農村,以前的生活可以說是一成不變的,父親小時候玩什麼,我小時候還在玩什麼,爺爺小時候玩過的東西,拿到我小時候來一點也不過時!就像老家旁邊的那座小山坡一樣,一成不變!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
  • 成語典故:學富五車=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
    《柏學士茅屋》八鬥之才的詩人李商隱說:「顧我下筆即千字,疑我讀書傾五車。」《安平公詩》他們的詩中都以讀書五車來形容讀很多書、學問淵博,後人也說「學富五車」。為什麼採用「五車」來形容呢?這只是莊子一句如實的形容嗎?「學富五車」語本《莊子.天下》,莊子說到當時著名的辯士惠施:「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形容他有才能,讀了很多書。後代「學富五車」的成語就是從這引申而來的。不過,當時莊子說這話意不在讚美惠施,和後人的用法不同。莊子說這話的原意何在?
  • 年底將至,農村老人說「豬7,狗8,羊對中」,這話是啥意思呢?
    對於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年底,馬上就要迎來了新的一年,要是按照以前,在農村這個時候大家都是準備要過年了,畢竟以前的經濟不發達,農村沒有什麼較好的經濟發展,多數的農民都是種地為生,一到了冬季之後,地裡的活就不能幹了,要知道以前的冬季要比現在的冬季要冷得多,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開始囤食物準備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