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十三五」以來,我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老百姓錢袋子越來越鼓,糧食連年豐收,就業大局穩定,脫貧攻堅勝利在望,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桂林晚報今日起開設專欄,重點報導五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積累的成功經驗,反映老百姓對過去五年巨大變化的切身感受,以此激發全市人民,以更加昂揚的鬥志,積極投身「十四五」,建設更加富裕美好的新桂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遊的發展,做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後作出系列安排部署,明確桂林旅遊在全區旅遊發展的龍頭地位。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就是國家和自治區賦予桂林的歷史性發展使命。
如果說「十二五」是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的起步期,那「十三五」毫無疑問是勝地建設騰飛的五年。
「十三五」期間,我市繼續以落實《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為統領,堅持「一本藍圖繪到底」,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要求,一體謀劃、聯動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和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以文促旅、以旅興文,文旅聯動、融合提升,走出了一條彰顯桂林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子,成為廣西文旅融合發展的排頭兵。桂林在全國、全區發展大局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圖為碧水藍天的桂林城區。記者唐豔蘭 攝
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從揚帆起航,到加快建設,再到打造「升級版」,城市也發生了華麗嬗變。旅遊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旅遊服務的逐步提升、旅遊文化的深度融合、旅遊產品業態的不斷豐富、旅遊美譽度的迅速攀升,都讓桂林煥發出新魅力,閃耀新光彩。
一串數據足以說明勝地建設為桂林所帶來的「真金白銀」:旅遊接待人數從2015年的4470萬人次迅速增加到2019年的1.38億人次;旅遊收入含金量越來越高,「成色」越來越足,從2015年的517.3億元猛漲到2019年的1874.25億元。
這五年,勝地建設步伐堅實、足音鏗鏘,以「世界一流」為發展目標闊步前行。
勝地「四大戰略定位」基本實現
「十三五」即將收官,《規劃綱要》提出的四大戰略定位已基本實現,勝地建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建設穩步推進。旅遊品質不斷提升,桂林喀斯特、資源八角寨、興安靈渠、龍脊梯田成為世界遺產,8條大桂林生態休閒旅遊精品線路建設加快推進,逍遙樓和正陽東巷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展示桂林市深厚歷史文化的新名片。旅遊業態日益豐富,深入實施「旅遊+」戰略,培育了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紅色旅遊、研學旅行等一大批新模式、新業態,休閒農業走在全國前列,鄉村旅遊人數突破300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50億元。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設成效顯著。持續推進灕江沿岸畜禽養殖整治、遊船和碼頭改造升級,我市入選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建成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構建了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的保護與修復機制,並計劃投資近千億元,實施灕江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工程、灕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臨桂會仙喀斯特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通過國家驗收。桂林先後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國家級低碳城市試點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覆核。
——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整合旅遊資源,優化重組桂林兩大旅遊企業,打造桂林旅遊旗艦企業;實施旅遊產業用地改革,試點「31條」政策,在全國先行先試探索出一系列符合區域特色、適應旅遊項目特點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新政策。創新旅遊監管體制,在全國率先構成了「1+3+N」旅遊管理體制,在全區率先推進了文化旅遊綜合執法改革;對53個國家公民實施72小時過境免籤,對東協十國旅遊團實施了6天入境免籤政策;建設桂林旅遊學院,全市共有持證導遊超過1.3萬人,帶動就業超過60萬人。
在古南門前,以色列遊客在學習太極拳,感受太極文化。記者唐豔蘭 攝
——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和國際交流平臺加快建設。已連續成功舉辦13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國際國內影響力不斷提升。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桂林段)、桂林國際馬拉松賽、漂流世界盃等國際賽事精彩紛呈,極大地提升了桂林知名度和美譽度。兩江國際機場T2航站樓建成使用,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增至1200萬人次。全市航空、高鐵、城市交通、縣縣高速等旅遊通道能力大幅提升。
「國際範」重大項目紛紛崛起
一個寬闊的人工湖被四周群山環繞,圍繞在人工湖旁邊的是六星級、五星級酒店建築群,放眼望去,湖光山色,美麗初現,讓遊人充分感受「人在畫中遊」的意境。不遠處,100多米的摩天輪矗立在山水間,許多高端大型遊樂設施正在安裝調試……如今,桂林雁山融創文化旅遊城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桂林雁山融創文旅城項目佔地3907畝,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總投資160億元,一期投資90億元,包括酒店群、室外主題樂園、海世界、水世界、旅遊小鎮等。項目一期計劃於2020年底全面完工並陸續開業。
桂林雁山融創文化旅遊城項目是2013年以來,桂林市委、市政府圍繞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招大引強的重大成果之一,是廣西文旅融合發展的龍頭項目,是迄今為止廣西投資最大、水平最高的世界級文化旅遊項目。
桂林雁山融創文化旅遊城項目正是桂林建設國際旅遊勝地項目引領的縮影。正如市委書記趙樂秦所說,「國際旅遊勝地建設要通過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體現出來」。
在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過程中,我市堅持項目建設帶動,引進一批重大旅遊項目帶動產業升級。其中,桂林襲匯國際文化世界、恭城瑤家大院網際網路影視旅遊基地等重大文化項目加速建設。成功引進會仙溼地國際旅遊度假小鎮、興安樂滿地5A級文化旅遊康養綜合體、美好家園國際旅居康養小鎮、愚自樂園地中海度假村(二期)、益田(雁山)民國風情小鎮等一批投資50億元以上、輻射面廣、帶動力強、引領產業走向的重大項目,極大地豐富了桂林旅遊內涵,推動桂林旅遊由單一觀光型向多元綜合型發展,進一步增強了桂林旅遊發展的後勁。
承載桂林千年歷史記憶的名樓逍遙樓在灕水之畔再現,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增添了一座歷史文化新地標。圖為逍遙樓夜景。記者唐豔蘭 攝
文旅融合已成典範
桂林山水甲天下,已經成為桂林旅遊家喻戶曉的宣傳詞。然而,桂林不僅有甲天下的山水,還有優良的城市環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等。
在勝地建設中,文旅融合成為最亮的一顆星。
「十三五」以來,我市始終堅持大旅遊、大文化、大融合思路,立足城市特色、人文資源、產業基礎,努力把特色做優、品牌做響、環境做美,文旅融合水平邁上新臺階。桂林在文旅融合上的實踐和探索成為全區乃至全國旅遊發展的新典範。
廣西投資最巨、科技含量最高、原生態文化容量最大的旅遊演藝品牌——「桂林千古情」開業運營並持續火爆。以當代大型室外雕塑為主的桂林愚自樂園,在國內外旅遊景區當中獨樹一幟,以此為載體建設的愚自樂園地中海俱樂部桂林度假村,形成山水生態自然景觀成功向高端化、品質化轉型的「地中海俱樂部現象」。我市還加強歷史文化街區提升改造,重建逍遙樓,建成正陽東西巷、王城歷史文化休閒旅遊街區、「一院兩館」等一批文旅融合標誌性項目,文化休閒品位之都展現獨特魅力,開創了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桂林模式,為國內外提供可複製推廣的桂林經驗。
5月2日,市民及遊客走在桂林正陽西巷的石磚路上,欣賞著古城牆,感受桂林悠久的歷史文化。記者唐侃 攝
我市還始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持「尋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價值」,大力實施「文化+」、「旅遊+」,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啟動城市文化標識建設,歷史文化遺存被一一拾起;一大批古鎮古村、傳統村落成為文旅融合新亮點,桂林文化名城煥發出新魅力。堅持紅綠結合,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利用取得裡程碑式進展,建成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館),紅色文化旅遊成為新熱點。「一城文化滿城綠」的桂林風韻全面彰顯。
2020年,桂林國際旅遊勝地1.0收官在即。隨著持續推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進入了新時代。我們將按照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提出的「以世界一流為發展目標,打造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工作部署,將勝地建設目標提上更高層次,創造更多業績。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未來更可期。
來源丨桂林晚報記者莊盈
校對丨全元
編輯丨邢剛
審核丨黃凌豔
桂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原標題:《收官「十三五」 精彩看桂林丨五年奮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已然騰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