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結束上班前應有的三種心態
「各位師生員工:國慶中秋假期即將結束,明天(10.9)上周五課,後天(10.10)上周四課。請大家返程注意安全,並做好值班、社團課準備等工作。」
發這個通知的時間是晚上七點四十左右,那時,我正在外面進行鍛鍊。今天是國慶中秋假的最後一天,明天就要正式上班了,我在想要不要發一條通知上班的消息?想到確實有一些課程安排的事要說明,最後還是決定發這條通知。其實,我知道很多人應該是不喜歡看到這條通知的,大家多麼希望發的是一條類似假期延長的通知啊。
發完通知,自己邊鍛鍊邊在想:我們到底應該以怎樣的心態看待假期結束上班這件事呢?
晚上在外面鍛鍊的好處就是沒人打擾,可以心無旁騖地想問題,仔細想了一下,個人覺得對假期結束上班這個事應該保持這樣的心態:第一,主動接受。這樣說肯定有很多人「接受」不了:本來就不想面對這件事,你還讓我「主動接受」,能「接受」就不錯了……我是覺得對於不能改變的事情,與其消極地抗拒,不如積極應對,把時間花在諸如今晚提前準備明天亟待要做的工作上去,比「浪費」在「想到明天上班心情就不好」或「明天就上班了我要抓緊時間再揮霍一晚」上要實際一些。
第二,正確看待工作的意義。很多人留戀假期的原因,應該是覺得假期的時間是自己的,或者說在假期中想吃吃想喝喝想玩玩很快樂,其實就像張國榮那首歌《我》中唱的「快樂的方式不止一種」,而工作也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甚至相對於吃喝的快樂,從工作中得到的快樂可能更持久更有意義。
第三,保持平常心。對於假期結束要上班這件事,也許有人沒辦法做到「主動接受」,也不能從工作中得到如假期一般的快樂,那怎麼辦呢?我覺得,可能只剩一條「保持平常心」這條路了。所謂平常心就是寵辱不驚、不喜不悲的穩定的心態。對即將開始的工作,不強迫自己積極面對,但也不暗示自己消極抗拒,假期前怎麼樣明天就怎麼樣。
從另一個層面說,保持平常心應該是所有人面對所有事都應持有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說的就是這種心態。
以上這些是自己傍晚鍛鍊時想到的,很不成熟,自己很多也沒有做到,寫出來想與大家共勉,也許,更多的是自勉吧。
以上記於合肥2020年10月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