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大交換:今天大家吃的食物有多少是從美洲來的?

2021-01-10 國史拾遺

經過數千年的探索發現,現代人對於地球的認識基本是完備的,即使是一些「探尋秘境」的節目,也只不過是找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搞一些噱頭。然而,古代卻並非如此,古代人們對於自己的星球的認識遠沒有這麼深刻,比如,一直到18世紀,日本人都不知道北海道是個島,還以為是北境大陸。而哥倫布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到達了一片新大陸,他還以為自己到達的是亞洲。

正是一步步的探索,人類才漸漸窺得地球的全貌,而這1000年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地理發現,莫過於1421年哥倫布到達美洲!

儘管現在已經能夠證明,在哥倫布之前,亞歐大陸與美洲是進行過交流的,維京人曾經在美洲建立過殖民地(後放棄),但這些零星的探索並沒有對人類的認知造成根本性的改變,直到哥倫布到達美洲,後繼的航海家(比如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繼續努力,大家才明白,除了亞歐大陸外,世界上還有美洲這一片廣袤的大陸。

這次發現對人類歷史的意義實在是太大了,除了政治方面的影響外,也對生態、物種造成了極大的改變,這其中相當一部分改變至今仍深深的影響人類生活,這在歷史上被稱為「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又稱大交換(Grand Exchange)。

後世的我們是知道的:由於哥倫布進入美洲,引發歐洲殖民者一代代開拓殖民,美洲文明幾乎被毀滅殆盡,現在在新大陸上的,仍然是舊大陸文明的延伸。發源於舊大陸的文明幾乎一統地球,而其它非亞歐大陸文明,比如瑪雅、澳洲原住民文明等呢?基本已經淪為一些獵奇元素,除了在一些影視作品中露露臉豐富一下劇情外,對人類文明實在是沒有影響。為什麼是歐洲人徵服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諸多學者都做過嚴密的分析,原因主要在於美洲文明過於偏遠,和舊大陸是脫離的,所以無法進行文明交流,而其本身又是縱向文明,而不同緯度環境差別過大,所以美洲內部的交流也受到障礙,缺乏交流極大阻礙了文明進步,使得其文明發展緩慢。

電影《2012》,瑪雅預言在這裡是作為文藝作品因素,但也僅此而已,現代社會中已經沒有瑪雅文明了

而亞歐大陸呢?雖然距離遙遠,但文明是可以交流的(比如著名的絲綢之路),因此出現了數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在哥倫布之前,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幾乎是沒有任何聯繫,互相平行發展的,哥倫布到達美洲後,新舊大陸融為一體,在政治、科技等方面,美洲完全無法匹敵,所以被舊大陸人徵服,這些是由舊大陸單向輸入到新大陸的;不過在自然物種方面,這種交流是雙向的!

橫向的亞歐大陸文明

由於舊大陸和新大陸連接到了一起,這兩塊大陸的各種生物進行了交流。當歐洲人到達美洲後,對這些地方一些陌生的作物和動物產生極大的好奇,並將其引進到了舊大陸,這給後繼幾百年的世界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根據統計,現在世界上產量最大的20種作物,首五種(玉米、馬鈴薯、木薯、番茄、番薯)都是源自美洲,而第六種(葡萄)則是由歐洲嫁接到美洲的植物。

這種交換持續了數百年,深刻改變了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亞洲人的生活方式。大量外地引入的食物成為人類的主食,並為種植更多農作物而開發新的種植區。

今天的我們,很多生活方式也是受此恩惠:我們吃著用辣椒調味的烤玉米、拌著番茄醬的薯片,吃著拌著草莓和藍莓果醬的麵包,穿著棉質的衣服。但我們也許並不知道辣椒、玉米、馬鈴薯、草莓、藍莓、棉花(現在佔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的陸地棉,16世紀西班牙人引入舊大陸)等作物都是源於美洲。600年前,我們的先輩沒有任何可能享受這些作物。

而新大陸也是一樣受到極大影響,來自非洲的咖啡及亞洲的甘蔗成為拉丁美洲最主要的經濟作物。而歐洲最早進入美洲的物種之一——馬,使大平原上美洲原住民部落,變成使用馬匹狩獵的遊牧民族,這些彪悍的印第安騎兵甚至給後繼的殖民者造成過重創。但在西班牙人剛剛殖民美洲的時候,美洲人還只有一些原始的步兵而已。

除了物種外,貴重金屬的引入也引發舊世界天翻地覆的變化,伴隨著西方殖民者的擴張和採礦業尤其是煉銀業的發展和南美洲大量銀礦(如波託西銀礦)的發現,銀產量空前增長,以西班牙帝國為主的西方強國把大量的白銀銷往東亞,尤其是明朝,造成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通貨膨脹(江南大量田地不種糧食而改種經濟作物),並在一定層面上導致明朝滅亡和清軍入關,亞洲的局勢也受到了極大的改變。

總體來說,南美洲作物引入南亞和西非等地後,使得當地蓬勃發展並且有大量的人口往陸上定居。中國同樣受惠於美洲的高產量作物並引發人口不斷暴增。另一方面,歐洲人把新型灌溉技術引進了南美洲,終結了南美刀耕火種的原始農作形態,使得美洲也漸漸得到開發。

隨著物種的交換,大量傳染病也通過移民及貿易帶到另一個大陸,有的是由舊大陸到新大陸,比如天花和瘧疾;有些則是由新大陸到舊大陸,比如梅毒。不過,這種交換隻給美洲原住民造成毀滅性的影響。由於長期演化,歐亞大陸上的人已經擁有很高的免疫力以對抗新疾病,而美洲原住民因為長期居住分散,免疫力不足,導致無法對抗來自舊世界的傳染病,所以舊大陸的病毒對美洲原住民人口造成重大打擊。一般認為,天花的流行導致的美洲原住民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任何一場戰爭所造成傷亡。

而由於歐洲殖民者的屠殺和大規模傳染病,神秘的美洲原住民文明,也走向毀滅。

作者:雲帆

相關焦點

  • 2000年食物大遷徙——美食簡史之三:從絲綢之路到哥倫布大交換
    今天在原西域地區的漢墓出土文物中,就有來自中原的木製筷子,我國傳統燒烤技術中有一種啖炙法,也很早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和西亞,最終在當地形成了人們喜歡吃的烤羊肉串。哥倫布發現美洲大航海時代到哥倫布在1492年到到達美洲之前,葡萄牙的大航海家亨利早已展開到非洲西海岸的探險,到1488年,狄亞士船長已經繞行過非洲最南端。
  • IB History必考點|改變世界的哥倫布大交換
    不知在家中過節(劫)的讀者們可曾注意過飯桌上的馬鈴薯(potato)、番茄(tomato)、花生(peanut)、鳳梨(pineapple),留心過待客用的香菸(cigarette/tobacco)、巧克力(chocolate),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家:美洲!為啥他們會飛躍重洋來到我們的飯桌呢?這和一個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Columbus)有關。相信大家早就知道有關他發現美洲的事跡。
  • 美學者:哥倫布大交換奪去了西半球3/4人的生命
    其他地區也用番薯來解決其食品問題。數百萬人的生命得救。三個世紀以來,中國貧民的食物並非水稻,而是番薯。那個中國小孩是怎麼得到他手裡的番薯的呢?答案是哥倫布。科學家們將哥倫布看成是無意間開啟了全球範圍內爆炸性生物交換的人。在他建立了東西兩半球的聯繫之後,數以千種的動植物物種在大陸之間往來不絕。這是恐龍滅絕以來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 《哥倫布大交換》——生態視角的下歷史書寫
    在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的今天學術界「迫切需要將人類看作一個整體」。這其中,一種基於生態環境立場的觀點審視,成為了反對聲音最有力的武器,而最早拿起這一武器正是《哥倫布大交換》一書的作者——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1931年生于波士頓,1952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961年從波士頓大學獲博士學位,2018年3月辭世。
  • 不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而是美洲人發現了哥倫布,為何?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哥倫布夢想著能到達心目中遍地是黃金的中國和印度,但他誤打誤撞到了美洲,美洲印第安人發現了哥倫布,原來他走迷了路。但哥倫布拒不接受現實,還給印第安人取了印度人才該叫的名字——indians。
  • 哥倫布發現美洲是一個誤會?哥倫布為何決定率領船隊遠航探險呢?
    >伊斯帕尼奧拉島,並成功地在該島建立了歐洲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而接下來,就有許多的歐洲人源源不斷地來到美洲掠奪礦產和香料等資源,從此一個以歐洲為主導的世界市場也逐步形成。 其實哥倫布所發現的,並不僅僅是一塊新土地而已,他所開啟的地理大發現時代更是震撼了整個人類歷史,東西半球的聯繫也開始愈發的緊密,各種生物和農作物也得到了相互交換並大規模的傳播,並深刻地改變了世界各地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 「哥倫布交換」是什麼
    哥倫布交換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地理大發現為新世界帶去了致命的疾病,為舊世界帶來了大量適應各種氣候、可以廣泛種植的植物和農作物,包括西紅柿、馬鈴薯、紅薯、木薯、玉米、紅辣椒、胡椒、可可、香草、菸草等。此外,歐洲人還發現了含有可預防瘧疾的金雞納鹼(奎寧)的金雞納樹。新大陸還為舊世界農產品,如糖和棉花等的種植提供了大量肥沃的土地。大量文獻記錄了從美洲傳入世界各地的新食物所帶來的影響。
  • 漫畫讀史丨垂涎東方的哥倫布,如何一不小心發現美洲
    儘管童年無跡可尋,故鄉也真假莫辨,但無可置疑的是,哥倫布在熱那亞開啟了水手生涯。五百年後,撣去所有加諸其上的榮銜與惡名,我們必須承認,他是航海天才,四度遠航遇到數不盡的陌生海域和狂風驟雨,哥倫布皆能倖免於難,靠的是青少年以來積累的生存技能。即便沒有「發現」美洲的壯舉,他依然是傑出的海上探險家。
  • 美國黑人為何討厭哥倫布,毀掉他的雕像?哥倫布是怎樣發現美洲的
    【美國黑人騷亂為何破壞哥倫布雕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什麼影響?】近日,美國各地因為黑人被警察跪死事件,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騷亂活動,前兩天抗議者們開始拆毀和破壞了美洲新大陸發現者裡克斯託弗·哥倫布的雕像。據報導,作為抗議活動的一部分,哥倫布在波士頓的雕像被抗議者「斬首」。
  • 哥倫布發現美洲丨新航線的開闢為何讓人類文明進入全球性的交往?
    在大航海時代,西方資本主義開始萌芽,西歐國家希望直接與東方進行貿易往來促使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也正是因為美洲被發現,才開闢了世界航線與全球人類的交往共同發展道路。一、西歐國家與基督教會強烈的東方探索思想促使哥倫布順利實行西航開闢新航線,發現美洲大陸成為歐美交往第一人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主要原因是西方資本主義希望開拓東方市場。
  • 哥倫布四次遠洋航行,成為了西班牙和美洲之間的重要聯繫人
    公元1492年的8月3日,哥倫布率領著由西班牙王室提供的三艘航船以及自己挑選的水手整裝待發,正是按照哥倫布之前的航海路線的構想,這支小船隊沿著大西洋一路向西航行。最終哥倫布表示在向西航行三天,如若沒有發現陸地,那麼久立即返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船人員幾近崩潰的時候,一小塊孤島映入眼帘,這就是後來的巴哈馬群島中的一部分。就這樣,在之前數千年都未曾被發現的美洲新大陸被哥倫布一行人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不過哥倫布在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不是他苦苦尋找的東方大陸,不過這種無意中的發現卻影響了今後整個世界格局的演變。
  • 最早發現新大陸,哥倫布並非第一人?早有其他文明到達了美洲
    在阿拉斯加,有一項考古發現為人們對美洲新大陸的歷史提供了新的視角。出土的文物證明,在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登陸美洲之前,亞洲早已與這個新世界之間有了貿易活動。西伯利亞出土的骨甲和阿拉斯加出土的骨中國比哥倫布更早發現美洲大陸?
  • 愛做夢的投機者哥倫布?誤打誤撞發現了美洲大陸
    弗裡德曼在《地球是平的》中提出,全球化肇始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年。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使世界的進程揭開了全新的 一頁。這是明確被公認的對人類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壯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是誤打誤撞發現了美洲大陸,他的直接目的是去尋找馬可·波羅描述的繁華盛世中的亞洲大陸,因為那裡有無盡的財寶。
  • 美洲人種大換血,土著幾乎絕滅,歐洲人到底做了什麼?
    說起美洲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生於義大利,生活在西班牙帝國的統治下,是發現美洲的人,家喻戶曉哥倫布。今天,就說一說歐洲人到底是如何快速成這一「成就」的?原住民染病01 天然生化武器——疾病到底有多少土著人被歐洲帶來的疾病殺死,我們不得而知。
  •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遭質疑,英國學者找出證據:發現者是中國人
    有網友問:美洲大陸到底是誰先發現的?根據傳統的說法,航海家哥倫布是發現美洲大陸的第一人,為此作為哥倫布的家鄉,西班牙每過10年都會舉辦一場哥倫布紀念會。既然有了反對的理由,那麼有沒有反對的證據呢?那自然是有的,根據考古學家的美洲發掘出土的陶片、石錨、船漿上看,這些東西上刻有疑似漢字的字體,以此推斷出早在7000年前的半坡氏時期,就有中國人達到了美洲。
  • 哥倫布把歐洲病毒帶到美洲這事怎麼說?
    500多年前,當哥倫布踏上「新大陸」的土地,與美洲土著居民「第一次親密接觸」時,沒有人注意保持「社交距離」,也沒有人戴上口罩,更沒有人去自我隔離14天。圖片來源於網絡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們把當時歐洲的傳染病帶到了美洲,而美洲土著居民由於對這些疾病沒有免疫力,短時間內死亡過半。
  • 北歐維京人最早發現了美洲,為何哥倫布才是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個常識想必大家都並不會陌生。1492-150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哥倫布先後4次橫跨大西洋抵達美洲,成為了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和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可事實上,哥倫布其實並不是第一個「發現」美洲大陸的人。
  • 美國歷史學家、《哥倫布大交換》作者克羅斯比去世
    美國歷史學家、《哥倫布大交換》作者克羅斯比去世 澎湃新聞 2018-03-18 10:56 來源:澎湃新聞
  • 假如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不是美洲,而是中國,中國人會遭遇什麼?
    直到最後他也只是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以為自己只要再走幾天就要到中國了呢,大家也都知道這次新大陸的發現最後引來了一場災難,印第安人的命運從此改變,還好當時被發現的不是中國,如果哥倫布當時發現的是中國的話,中國人又會遭遇什麼呢?
  • 玉米土豆西紅柿都是外來菜:能吃到這些要感謝他...
    說起哥倫布,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偉大的航海家,他發現美洲新大陸其實,哥倫布對世界的影響還有另一方面,就是隨著他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而引發的世紀性大規模航海,將舊大陸(歐洲、亞洲、非洲)和新大陸(美洲)連接和隨之而來的各種交流,帶來的巨大轉變這些交流也被稱作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哥倫布大交換雖然將歐洲的疾病,比如天花帶到了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