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高盛清華中國女性創業管理課程」(以下簡稱「高盛」)從200多名結業學員中挑選出15名優秀學員,繼續開展一對一的導師輔導課程。翟雅楠作為全國首位也是唯一的大學生村官學員被高盛錄取。
「被你的香包吸引,被你的創業夢想感動,所以我們選擇你,並相信你會帶領你的企業走得更好更遠。」高盛在面試中這樣評價翟雅楠。
翟雅楠是徐州市朱莊社區黨總支副書記。2010年,她從作坊做起,利用社區現有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做成產業,帶動了徐州市16個社區300多名居民再就業。
如今,這位「香包村官」還向上遊延伸產業鏈,開發製作香包用的中藥種植,引進包括大學生村官創業園、農民種植、資深農業公司等加盟,以引導更多村官和群眾加入產業。
半路「出家」做村官
學生時代的翟雅楠,夢想著當個翻譯,既體面,還能免費出遊國外。2009年,外語專業畢業的她如願被一家外資企業錄用。「家人都樂壞了,同學也說我幸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翟雅楠難掩喜悅,眼睛笑成了「月牙」形。
然而,徐州市委組織的大學生村官高校巡講團報告徹底改變了翟雅楠的命運。講臺上村官們動情地講述著如何融入群眾,如何用光能熱能提高農作物產量。臺下,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翟雅楠聽得入迷,報告一結束,她就立刻報考了村官。
翟雅楠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患有尿毒症,家境一直不好,遭到反對也是意料之中,但翟雅楠早已下定決心:到農村、到基層去,帶領村民運用新農業致富。她毫不猶豫地辭去了外企工作。
那是江蘇省實施「一村一社區一名大學生」工程計劃的第一年,翟雅楠沒有去成農村,而是應聘為鼓樓區朱莊社區主任助理,成了一名城裡的「村官」。
朱莊社區雖然在城裡,但是涉農社區,即「城中村」,社區裡多為失地農民,流動人口多,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企業需求。部分居民外出謀生,其他則在家中靠收房租過活。上任第一天,了解到這裡是由村改為社區的,沒有地也沒有任何農業基礎後,翟雅楠把心轉到了為社區居民服務上。
小香包裡的致富經
香包工藝在徐州流傳千年,社區的中老年婦女沒事喜歡做香包。翟雅楠非常喜歡這種小工藝品,在豐富社區留守兒童與婦女假日活動中,她把製作香包作為一項主要內容。把香包作為禮品送給各單位和來訪的客人,受到廣泛喜愛。
這激起了翟雅楠的靈感:香包是非遺文化產品,將它作為新路子可以很好地解決社區就業問題。但沒有創業經驗的翟雅楠不敢貿然行動,她用自己勤工儉學賺來的5萬元註冊了一家工藝品製作坊,從個體工商戶開始幹起。
她以免費傳授香包製作技術和產品外包加工計酬的形式,一家一戶走訪發動社區失地居民加入生產。有人感興趣,她就利用黨員遠程教育平臺進行香包製作培訓。
為了找到合適的培訓老師,翟雅楠著實下了一番工夫。
王振霞是徐州聞名的香包製作大師,一開始她對翟雅楠的創業計劃並不看好,「我看她就一小孩,就拒絕了,沒多久她又來。整整半年,雅楠一有空閒就往我家跑,我想要不試試吧。」王振霞說。
憑著翟雅楠的這股倔勁兒,目前已有近20名傳統民間工藝品大師開辦免費課程逾百期,學習人次超6000餘次,為其他縣市及周圍省市學員單獨開辦課程20多次。
「城市村官」的艱辛創業路
翟雅楠喜歡扎馬尾辮,說話時常帶著微笑,一笑眼睛就彎成「一條線」。誰曾想到,這個愛笑的女孩,也曾因為壓力和不解而偷偷哭過多次。創業初期,推銷是最頭疼的事。帶著精心挑選的樣品,翟雅楠幾乎跑遍了徐州各類市場。為了省錢,她頂著烈日騎車奔波於市場和單位之間;為了爭取客戶,經歷了十幾次閉門羹;為了趕產品,冒著嚴寒連續加班多個通宵。同時,隔兩天還要照顧患尿毒症的母親透析一次,有時翟雅楠會感覺太累了。提起這些,愛笑的女孩紅了眼圈。
徐州市鼓樓區組織部戴鵬告訴記者,有次雅楠騎電動自行車去聯繫產品銷售,被汽車撞倒造成腿骨折,可她一天也沒在家歇著,拄著雙拐去籤合同。
深知創業的艱難,翟雅楠還熱心地為他人牽線搭橋。雅楠藝坊的一面擺柜上,放著栩栩如生的面人、雕畫、布藝小老虎等,都是來自特殊學校的學生作品。「這是非賣品,它展示了特殊群體孩子的技能,方便前來的商家看中商機。」翟雅楠小心翼翼地擺好作品,「這些孩子太不容易。」
從「創業扶民」走向「創業引民」
午飯過後,翟雅楠來到李沃社區一家裁縫店。店主孫其英是殘疾人個體戶,一見到翟雅楠,孫其英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新做的香包樣式:「翟老師,你看這個顏色的綢帶搭配好看不?」孫其英與翟雅楠互敬稱為「老師」。
2010年春節過後,服裝生意做不下去的孫其英被殘聯推薦做香包。孫其英腿腳不方便,翟雅楠便讓人送料上門,不定期來找她交流顏色、樣式的搭配。在翟雅楠的建議下,孫其英將香包做成抱枕形狀,價格也大幅提高,現在,她每月至少有1000多元的收入。
現在孫其英也教周圍的人做香包,她還準備以自己的店為據點,形成獨特的生產體系。孫其英說:「俺是殘疾人,以前吃飯都成問題,更不敢想實現啥社會價值。如今在翟老師幫助下生活好了,俺也願意將這項共致富的事業『傳幫帶』。」
從店鋪出來,同行的司機馬哥告訴記者,公司有300多名員工,大多是社區留守婦女。像孫其英這類「員工」公司有30多人,不論多忙,翟雅楠總會抽出時間前往他們家中交流情況。
翟雅楠有一本黑皮筆記本,裡面記滿了向她尋求幫助者的姓名、聯繫電話和事由。遇到外地有興趣合作的小商品商家,翟雅楠會自費郵寄一份香包供其參考再作決定,現在翟雅楠大概有200多份快遞清單。一位福建殘疾人想放棄自己的生意改做香包,不遠千裡趕到社區,翟雅楠了解情況後告訴他,他並不適合做香包。翟雅楠耐心地解釋:「擴大全國市場對我來說是好事,但對你可能不是。你的生意原本有個好市場,目前只是遭遇瓶頸,需要人開解思路,每個人都得根據自己專長開發項目。」
「雅楠藝坊」的店面坐落在市中心附近,這個總面積16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在區委的幫助下免除了租金。店裡一直放著團委「愛心1+1」青年創業示範基地的牌匾。翟雅楠說,「大學生村官創業」與大學生創業有很大區別,大學生村官創業需要更多的是責任,要起到帶頭示範作用,從「創業扶民」走向「創業引民」,引導更多的民眾正確地創業,並形成一種優良的勞作風氣,促進群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