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寫寫娃尿床這個事不?我家3歲半了,晚上睡覺還穿著尿不溼。可是我問了周圍大家都不用穿。我咋辦?愁的腦袋都禿了!
啊啊啊,我家娃5歲了,還尿!床!罵也罵了,也好好說了,怎麼都改不了,仍然照尿不誤,我那個火......
總是截長不短地收到各位媽媽們的尿床吐槽。
早上起床,發現孩子地圖,大概是媽媽們最糟心的事情了。
換被子、換床單、曬床墊.......辛苦不說,孩子怎麼能越長越倒退,又回去了呢?
第二個天還是!第三天一樣......
這個時候的你是不是已經氣不打一處來了,一定要收!
收起你的質問、收起你的情緒、收起你的懲罰。
面對孩子尿床,如果我不叫停,估計大多數的家長應該都會去批評、抱怨!
但卻不知道,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
尹建莉老師曾講過的一個女孩尿床的故事。
這個女孩兒的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對她有很好的早期啟蒙教育,要求也很嚴格。
但卻因為一件事,改變了這個小女孩兒的一生。
那就是,5歲的一天,她尿床了。
父母為此大驚失色,責備地說道:「明明2歲就不尿床了,現在5歲了怎麼尿床了,越長越倒退了!」
父母的話讓小女孩兒很緊張,因為擔憂晚上還會尿床,很晚才睡著,結果第二天還是尿了。
「你是怎麼搞的,昨天尿了,今天還尿,是不是成心氣我們的啊!」
媽媽一邊曬褥子一邊罵她丟人,爸爸還威脅再尿床就對她不客氣。
可想而知,女孩兒內心充滿了羞愧和恐懼,晚上害怕地更不敢睡覺了,直到堅持不住了才睡著,結果還是尿了。
父母大怒,不僅責罵還為了讓長記性懲罰她當晚不能吃飯。
從此以後,女孩隔三差五地尿床,父母帶去看醫生,吃了很多藥都沒有用。
自此,從5歲開始,溼的床單被子以及屋裡的異味,是烙進她生命的恥辱印記,一直影響至長大成人。
考大學,為了避免住集體宿舍的尷尬,放棄了名牌大學,選擇離家近的普通大學;
大學裡,自卑的心理讓她拒絕了所有求愛的男同學;
工作後,談過兩次戀愛,也被對方發現她這個毛病後,分了手;
不堪承受如此屈辱的她,在第二段戀情後,選擇割腕自殺,被救;
成年後,她意識到自己的毛病是因為父母打罵造成的,她通過自殺、絕食逼迫父母向她認錯,瘋狂地發洩這麼多年來內心的屈辱。
讓人驚喜的是,她發洩完自己的情緒,這個毛病居然奇蹟般地開始好轉了。
孩子尿床的態度真的是會影響孩子一生啊。
所以,雖然孩子尿床是件小事,但不管是對於孩子的心理還是生理,你的處理方式都格外重要。
心理上——收起你的情緒,我們要說的第一句話是「沒關係」
其實,你不知道,尿床後,孩子有多害怕?
前沿心理學調查顯示,尿床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竟然排到了第三位,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
寶寶4、5歲以後還有過幾次尿床的經歷,第一次的時候,也是被奶奶故作生氣打趣的說道:
「都4歲了怎麼還尿床啊?羞不羞呀?」
看著不好意思地用身體擋住的那片「地圖」的樣子,我趕緊叫停婆婆。
「沒關係,這很正常啊」!
因為,孩子也是無辜的,他們沒有辦法來控制自己的身體,如果你的言語中還要灌輸給孩子尿床是件羞恥的事情,那他們本身因尿床產生的羞恥、自責、害怕和自卑感會更加上升。
這樣的他們該有多麼無助。
所以,孩子尿床後千萬不要河東獅吼或者拳腳相加,這樣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壓力,精神緊張,反而會加重這一現象。
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們,沒關係。
記得黃磊曾經在微博上分享過小女兒尿床的趣事,瞬間獲得27萬的點讚。
妹妹昨天晚上尿床,早晨她問不我你知道我怎麼尿床的嗎?我說你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要尿尿,然後就找衛生間,找啊找,找啊找,終於找到了,然後你就尿尿,然後你就覺得涼涼的,然後你就醒了,就發現自己尿床了,妹妹無比崇拜的看著我說:哇塞,爸爸,你怎麼知道的?
甚至網友們還打趣道:
爸爸也是這麼過來的!
黃磊的回答沒有生氣也沒有責備,而是用「做夢找廁所」幽默的故事消除了女兒的緊張和不安,同時感同身受的描述給予了孩子共情和認同。
同樣的很多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開始頻繁尿褲子,我們也不要過分強調,整個小班還會隔三差五尿褲子。
我們只是在她書包裡背好新褲子,放學檢查一下有沒有尿、有沒有及時換,從未有過一句指責。
生理上的隨著長大總能挺過去,如果留下心理上的陰影就未必了。
生理上——然後就是,找出娃尿床的原因才是重中之重!
正常排尿的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尿床呢?我們應該先來找出原因再針對性的應對。
1.信息傳遞不暢
因為大腦和膀胱是靠神經連接的,所以大一點的孩子尿床的最重要原因,可能是潛意識無法告訴「止尿肌」控制住膀胱。
也就是止尿肌沒有得到大腦發送的「憋尿」的任務。
一,可能「憋尿」消息發出去了,因為孩子神經還在發育,連接不牢固,傳到一半丟失了;
二,還可能是孩子處於深度睡眠,大腦「憋尿」信息無法送達。
如果只是偶爾尿一下,隨著孩子的增長一般都可以自愈,我們只需平心等待就行。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顯示,大約有20%的孩子,到了5歲之後還會偶爾尿床,10%的孩子,到了7歲還在尿床,甚至是有5%的孩子,到了10歲仍然會尿床。
2、生活狀況
有的可能是受生活環境的影響。
3、4歲之後,我總結的尿床可能受這些因素影響:
這些可能與娃每天的生活狀況有關,是可預測的正常原因,看看娃屬於哪一種,然後對症改善就可以了。
3.遺傳和疾病
兒童健康專家做過一個調研,最終發現:
如果父母雙方或者單方曾習慣尿床,那麼孩子愛尿床的概率會達到77%。
所以,那些橫著脖子說小孩兒的爸爸媽媽們,想想自己小時候有木有這種情況哈!這可能是「胎裡帶的」。
還有一種情況,咱們就要多注意了,就是病理性的。
如果娃超過了5歲,還不能在夜晚控制尿意,頻繁尿床(每星期尿床2次以上,持續超過3個月)注意是頻繁尿床哦!那就有可能是遺尿症,就必須要去醫院諮詢醫生。
另外有兒科醫生做過研究,引起孩子尿床的疾病還可能有:蟯蟲症、尿路感染、腎臟隱患、脊椎損傷、大腦發育不全、膀胱容積過小等。
所以,如果娃是屬於病理性的也別耽誤,及時看醫生治療。
生活習慣上——幫助孩子養成排尿習慣
1.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
這個就不得不提到如廁訓練了。
尤其是晚上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睡覺前半個小時,少喝水,排完尿再睡覺。
2.晚上定時提醒孩子排尿
如果孩子尿床比較頻繁的時候,在夜間我們可以充當小鬧鐘的身份,半夜提醒孩子及時排尿。
不過要注意態度要溫和,畢竟被吵醒的娃可不是好惹的,你們都懂的~
請輸入標題
尿床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包括你我他,誰敢說小的時候沒有尿過床。
所以,在排除病理性的尿床原因之後,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孩子的心情,這樣孩子也可以擺脫掉心理負擔,咱們也可以放鬆心態,正常對待不是!何必自己難為自己呢?
也讓孩子知道尿床並不是難以啟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