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喜樂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尿不溼的出現似乎可以讓寶寶活動起來更加方便,對於家長來說也是省去不少時間和精力的,可是長期使用的話還是有很多弊端,家長應該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
1.讓初生兒寶寶睡眠更安穩
在新生兒的階段,寶寶吃得多拉得也多,睡覺的時間更是非常長。很多家長還是用以前舊時代的尿布,這樣很短時間就要拿去清洗,這樣換洗頻繁對於在坐月子的媽媽來說,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情。
如果用尿不溼就不會這樣了,用完就扔方便很多,不僅可以讓新生兒寶寶睡得更加好,也可以讓月子期間的媽媽睡得舒服一些,起碼不用頻繁地起來幹活,只要保證自己的睡眠和餵奶就行了。
2.讓孩子在專註上表現更好
其實,使用尿不溼可以讓孩子在做事上更加專注,在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如果在孩子玩耍和學習的時候,需要經常提醒他們要上廁所的話,會打擾到孩子學習的心情,而且還會讓孩子的專注力變差,他們本身在玩耍的時候會有自己的思維習慣,如果幹擾過度會讓孩子形成不良的習慣,而且會影響到注意力比較差。
3.家裡會保持乾淨一些
當孩子已經在學習自己如廁的時候,其實在開始他們還不是很會自主上廁所,可能隨時在房間內看到孩子的大便和小便,所以在開始訓練孩子如廁的時候,也應該給他們穿上尿不溼,這樣會讓家裡更加乾淨,不用隨處可見孩子的大小便。
4.寶寶的屁股乾爽更衛生
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穿開襠褲,其實這樣是不太衛生的,因為細菌很容易會感染孩子肌膚。家長不要以為尿不溼會捂著屁股不舒服,其實不僅不會讓寶寶覺得不舒服,還會讓寶寶的屁股更加乾爽,減少皮膚疾病的發生。
1.形成孩子的依賴心理
如果孩子長期習慣用尿不溼,會養成孩子一種想什麼時候尿就尿的習慣,久而久之,他們對於尿不溼會有一種依賴性,因為這樣會讓他們變得舒服一些,還要會感到安全感,在將來寶寶會對尿不溼戒不掉,從而對自主如廁學不會和太過於抗拒。
2.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卑
在上幼兒園之後,孩子需要自主如廁,這個自理能力只能靠孩子自己,這個時候孩子如果還在用尿不溼,他們上廁所可能還是需要依賴別人幫忙,跟其他孩子的自理能力相比起來,會顯得有點差勁,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3.影響孩子的生殖系統的健康
雖然說尿不溼相對尿布來說比較乾爽,吸水性也比較強,對於寶寶的屁股會保持乾爽的狀態,可是如果沒有及時幫助寶寶更換尿不溼,會導致皮膚發炎甚至可能引起其他皮膚疾病發生,特別是對於女寶寶的生殖器官比較敏感,會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等等問題。
1.及時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產生一種意識
其實對於孩子穿尿不溼的習慣,不需要刻意去強迫孩子戒掉,家長只要幫助孩子產生一種意識就可以了,比如跟孩子說現在已經長大,需要學習自己去上廁所,讓孩子有一個固定的思維,他們自然會願意去把這件事情戒掉。
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讓孩子自願去完成這件事,如果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比較抗拒自己如廁,家長可以慢慢來,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2.兩歲後用小內褲更換的訓練幫助孩子戒尿不溼
一般孩子在兩歲之後,他們已經產生一種自我的意識,他們希望獨立去完成一些事情,證明自己的能力和自主權。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抓住時機,幫助孩子學習自主如廁。
其實也不一定說要固定的兩歲後,有些孩子會相對早一些學習如廁,這個還是需要看孩子的發育情況,還要他們是否自願去學。家長可以用小內褲代替尿不溼,家長可以用小內褲頻繁更換的訓練,讓孩子從中可以學習如廁,從而達到戒掉尿不溼的目標。
3.幫助孩子多起夜排尿,鞏固孩子自主如廁
只要孩子有一個意識和思想,他們就會變得自願自主去做這件事情。很多時候,孩子在開始不習慣自己上廁所,他們就會直接要求父母穿尿不溼,幫助自己形成一種安全感。
一般來說,孩子在白天時候的戒掉尿不溼的訓練會比較好進行,可是在晚上的時候就不那麼順利了,家長應該調整孩子起夜的習慣,讓孩子嘗試晚上多排尿的方式,減少晚上尿床的機會,從而慢慢地把尿不溼戒掉。
家長對於孩子接尿不溼這個問題應該放寬心,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因為這件事孩子已經形成主觀判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慢慢達到目的。
共論育兒話題,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