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孩子在18個月開始進行如廁訓練,而在寶寶配合的情況下,2歲就可以徹底告別尿不溼了。
執筆:溫溫
編輯:喬喬
定稿:楠楠
寶寶脫離尿不溼是遲早的事,但卻不是越早越好,而如何讓孩子順利的擺脫尿不溼,則更是一門有難度活。
那麼家長們到底該如何從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來判定其到了脫離尿不溼的時刻了呢?
利亞的寶貝到現在已經2歲了,是一個特別可愛的白胖男孩,聰明的很,十分得家裡人的喜歡。她對這個孩子更是寵愛有加,平日裡照顧孩子都是親力親為的,生怕小傢伙受到一點委屈。
而當利亞還疲於幫助孩子換尿不溼的時候,卻發現其他同齡孩子早都已經開始嘗試自己上廁所了。
這不禁讓利亞有點著急了,本來她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覺得孩子穿尿不溼到三歲也完全沒關係,但是兩相對比起來屬實讓她鬱悶。
1)開始頻繁的用手抓尿不溼
當家長發現孩子開始對自己身上的尿不溼有手抓的行為時,就應該體會的到孩子已經開始牴觸了。
他們覺得有尿不溼在他們身上不舒服,並且產生了抗拒心理,家長可千萬別錯過了這個幫孩子脫掉尿布的好時機。
當孩子出現這種舉動時,就代表他們已經邁出了想獨立上廁所的一大步,我們家長應該鼓勵這種意識的發展,而不是繼續給其製造障礙。
2) 對父母上廁所感到好奇
孩子在成長中也會開始對父母上廁所的行為產生好奇,即不自覺地就會想跟著父母上廁所,這其實也在證明孩子擁有相關的意識了,也說明該進行一定的如廁訓練了。
3) 可以進行短時間的憋尿
孩子如果可以短時間憋尿了,那麼就意味著孩子可以對自己上廁所這件事有控制能力,這也就間接證明孩子具備自己獨立上廁所的能力。
☆幫助寶寶尋找適合他們的坐便器
家長先是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坐便器,因為坐便器合適與否,直接就影響著孩子上廁所的適應程度,若是不舒服,孩子就不願意適應這樣的模式。
☆耐心對待如廁訓練的反覆期
孩子如廁能力培養的這個過程,必定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所以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有一定的耐心,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體驗去鍛鍊。
不要因為孩子學習或者是適應的太慢,就對孩子發脾氣或者進行一些負面行為,這樣只會使整體進程變得更慢。
☆逐步實現從尿不溼到訓練褲,再到與尿不溼說拜拜的過度
孩子如廁能力的順利培養,並非是很輕鬆的過程,家長要先給孩子一個適應的空間和時間,例如說先從尿不溼到訓練褲,這個替換慢慢進行,適應一段時間後再徹底脫離尿不溼。
【寫在最後】
什麼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促成的,家長對待孩子更是如此,尿不溼需要及時脫離,而脫離這個過程也一定需要時間,因此大家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哦。
今日話題:你家的寶貝是多大的時候脫離尿不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