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家孩子6個月了,奶奶便著急要給孫子把屎把尿,幸虧小美及時發現制止了,但是因此也誘發了婆媳第一次大戰!即便是在紙尿褲滿天飛的現在,很多爺爺奶奶依舊是喜歡給孩子把屎把尿,給孩子穿開襠褲,殊不知,危險重重!
寶寶如廁問題,總是那麼容易引發婆媳矛盾,在科學育兒與經驗育兒的碰撞下,如何幫孩子進行如何訓練,成為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
很多老人會說道:「你小時候就是穿把屎把尿,開襠褲長大的」!但是時代的進步,年輕父母現在多選擇給孩子使用尿不溼,但是依舊很多老人依舊鐘愛於開襠褲和把屎把尿,美其名曰方便和透氣,但卻可能造成諸多危害。
寶寶把屎把尿可能影響孩子脊柱、髖關節發育,容易脫肛、肛裂等,我們每年都會看到大量的新聞事件!
寶寶穿開襠褲,屁股裸露在外面,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導致生殖器官和肛門的感染,尤其是女寶寶;夏天寶寶容易被蚊蟲叮咬,也容易造成生殖器部位的一些損傷。
從心理上來講,寶寶穿開襠褲,不利於孩子性別意識的培養,不利於孩子自主排尿;同時暴露孩子個人隱私,給壞人有可乘之機!
訓練寶寶大小便,可謂是寶寶成長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寶寶一歲半左右,寶寶剛剛懂得一些文字相關內容,此時大腦皮質尚未發育成熟,膀胱不能自我控制,這時可以在寶寶18-22個月進行一些大小便的訓練。
當寶寶出現以上八條信號中大部分表現的時候,就說明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1、培養寶寶自我意識
寶寶對大小便的這個意識,我需要慢慢地去培養啊。大小便訓練能讓寶寶逐漸形成自我自我意識,當寶寶掌握自主排便這件事情,寶寶會有成就責任感,意識到自己事情自己做!
1歲半到2歲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建立,寶寶十分喜歡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此時爸爸媽媽要讓寶寶多進行一些指令活動,比如拿布娃娃,去拿蘋果吃等活動,讓孩子能夠支配自己的行動。
當寶寶能夠將行動與詞語熟練關聯後,自認能分辨出想上廁所的感覺,孩子通常會告訴爸爸媽媽說要『「新尿布」或者要「尿尿」,這說明寶寶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可以進行訓練了。
爸爸媽媽也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動畫或繪本圖畫,告訴寶寶排便的方法和技巧,對孩子進行科學誘導!
2、準備一個兒童專用的坐便器
家長給寶寶選擇顏色鮮豔的,寶寶喜歡的排便器,家長需要告訴寶寶每次大小便我們要從這裡開始,要有耐心,讓寶寶堅持在馬桶上做一會,反覆進行多次訓練,全家人達成共識,意見一致。或者可以用遊戲鼓勵的方法,告訴孩子排尿的目的性。
3、良好的心態
爸爸媽媽要告別焦慮心態,不要拿此事與別的孩子對比,多用鼓勵的方法與孩子互動,這樣寶寶才能自然適應!
家長在寶寶面前有足夠的耐心,如果寶寶在家學不會弄髒廁所,不要怪他,要告訴寶寶怎麼做才是對的,讓她想尿尿了告訴媽媽,帶她去廁所找馬桶,脫褲子、坐下、擦拭、穿褲子一系列動作講解+真人示範,並且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
注意,要給孩子過大的的壓力,過多的焦慮反而適得其反,增加孩子痔瘡或者便秘等問題。
1、規律的生活起居
有利於讓孩子保持穩定的情緒,爸媽也較容易掌握孩子的排便規律。
比如多給寶寶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寶寶保證飲食均衡,掌握孩子飲食習慣,多進行戶外活動,掌握孩子每次排便的時間段!
2、最佳時間點
爸爸媽媽在寶寶剛睡醒和喝水後引導他進行小便,引導大便的時間可以安排在某一餐後,寶寶飯後由於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可以促進腸蠕動,有助於寶寶糞便的排出,因此寶寶便會告訴媽媽:」我要排便」,要進行適當引導排便!
3、最佳季節
一般建議夏天,夏天寶寶穿得少,換洗方便,即使訓練失敗也好處理!
4、男女有別
男孩如廁訓練,應該由爸爸主導,可以坐著。可以站著;
女孩的如廁訓練,應該由媽媽來主導,媽媽更貼心,可以給孩子講解身體重要器官,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
對於孩子的如廁訓練,全家人要有一致的態度,切不可強迫,要尊重孩子的意願,慢慢引導孩子如廁,讓寶寶感覺如廁是很好的遊戲,可以講衛生,選擇給寶寶喜歡的坐便器,讓寶寶不要感覺排便是很髒的,害怕的事情!
孩子出現如廁倒退現象是很正常的,比如已經完成訓練的小朋友在一段時期內可能會再次出現尿褲的現象,此時家長應該千萬不要吼叫,要告訴寶寶這是正常的現象。
家長告訴寶寶,可能是寶寶最近玩得太累了,忘記了到坐便器排便這件事情,,千萬不要讓孩子恐慌,避免倒退不止。
家長要明白,當孩子遇到環境變化,生活習慣突然改變,一些重大事件襲來,或者睡眠不好,比如進入幼兒園,遠離父母身邊等,寶寶都可能出現便便失禁,家長應允許這種倒退現象,進而進行誘導訓練!
寶寶如廁訓練不可能一蹴而就,父母在幫寶寶清理「事後現場」,與其抱怨和指責,更應該耐心並鼓勵他們。
家長要真正理解、尊重和引導孩子,這樣更好地培養他們獨立上廁所的能力。爸爸媽媽需要更多地對孩子說:「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