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長眼中,暑假是大量閱讀的黃金時期;在大多數孩子眼中,暑假可是休息放鬆娛樂的大好時機。
看似矛盾,其實也不難調和。
這一次,我們精選出了28部「精彩電影+出色原著」的組合,同時滿足「娛樂與閱讀」的雙重需求。
與書籍相比,電影以圖像和音聲的方式,對場景的呈現,人物心理的刻畫,在代入感和吸引力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比起單純的閱讀,電影提供的視聽感受,留存率更高。
「精彩電影+出色原著」的組合,無論經由電影愛上文學原著,還是把對原著熱愛延伸到電影,看電影與閱讀原著相結合的方式,都無疑會幫助我們和孩子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讓孩子和你的暑假大有收穫。
童書媽媽讀原著賞佳片清單
下面28部「精彩電影+出色原著」的組合符合三個條件:
一,適合6~12歲的孩子;
二,原著都是非常優秀的繪本、兒童文學作品;
三,改編的電影同樣具備極高品質,捧回來不少重要獎項。
01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甲龍寶寶出生了,它遇到了一頭霸王龍,霸王龍想要猛撲過去吃了它。忽然聽到甲龍寶寶喊他「爸爸」,「我想早點長得像爸爸一樣!」擊中了霸王龍心底的柔情,改變了小甲龍和霸王龍之間的關係……
小甲龍與霸王龍之間的親情讓人為之動容,也極像孩子與爸爸之間的關係,孩子仰慕強大的爸爸,爸爸也因為這種崇拜喚起了心中的柔情,成為了甘願獻出一切保護孩子的爸爸……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是90分鐘長的動畫電影,增加了很多可愛的角色,整部電影歡樂有趣,值得全家人一起看。
02
《海洋之歌》
在海中小島,小男孩本和母親布羅娜渡過了最後一個快樂而難忘的夜晚。不久後,妹妹西爾莎出生,而母親卻撒手人寰。
轉眼過了六年,他們的父親康納始終未從喪妻之痛中走出,西爾莎偶然發現媽媽留下的貝笛,差點溺斃大海,奶奶強制將兩個孩子帶離這座小島。
兄妹倆無法適應城市的生活,他們在街道遊走的時候,意外遭遇了三個奇怪的小精靈,它們希望藉助「海豹女」西爾莎的歌聲回到故鄉,神奇的冒險就此展開……
繪本故事和電影,都是根據愛爾蘭的民間傳說改編的,畫面唯美,音樂動人。2014年影片在多倫多電影節上首映。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提名,贏得衛星獎最佳動畫電影。
03
《艾特熊和賽娜鼠》
《艾特熊和賽娜鼠》系列繪本由比利時女作家嘉貝麗·文生創作,多種版本在世界各地銷售了200多萬冊,深受孩子們甚至是成年人的喜愛。
從小生活在孤兒院的小老鼠賽娜從地下鼠國逃出。當她跌跌撞撞地來到熊的王國時,卻一路受盡鄙夷和白眼。賽娜和一隻體型碩大的大熊艾特很快成為了朋友。
熊先生艾特是名街頭音樂家兼馬戲團演員,多才多藝的艾特還從事過很多職業。熱情的艾特帶著賽娜到家裡住,他們彼此扶持理解,相互鼓勵幫助。一份看似不可能發生的友誼,挑戰著現有的秩序和規則,也慢慢變得越來越深厚堅實。
影片《艾特熊和賽娜鼠》以溫馨的水彩手繪畫風和治癒系的內容劇情,榮獲2013年第38屆凱撒獎最佳動畫片,併入圍2013年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國外展映單元及2012年多倫多電影節「兒童片」展映單元。
04
《迷路的小企鵝》
男孩在家門口發現了一隻小企鵝。男孩猜小企鵝一定是迷路了,他決定送小企鵝回家。最終,男孩和小企鵝一起划著船,穿過大風大浪,到了南極。可是一路上,小企鵝好像更傷心了。他們互相告別,離開。
回去的路上,男孩發現一個人好寂寞……原來自己犯了一個大錯!小企鵝沒有迷路,它只想找個朋友。小男孩趕緊回去南極,可是小企鵝卻不見了……
繪本作者奧利弗·傑夫斯是英國著名的青年童書創作人,被稱為英國的「色彩詩人」。2007年,奧利弗·傑弗斯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讀書日官方指定畫家。
影片《遠在天邊》由英國著名動畫工作室AKA根據原著改編,榮獲2009年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兒童獎最佳影片獎和2009年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兒童評委會獎最佳動畫片。
05
《極地特快》
你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嗎?當銀鈴響起,你敢去冒險嗎?
聖誕前夕,小男孩終於因為他的堅信而得到了回報,睡夢中的他忽然感到屋子顫抖起來了,一列長長的火車停在了他的家門口。列車長邀請他參加北極的聖誕派對。
惴惴不安的克勞斯踏上了火車,發現很多和他一樣的小夥伴們。於是,興奮不已的小男孩開始了他的北極狂歡之旅。
這部電影滿足人們對聖誕節的美好幻想。它也讓孩子們知道:相信,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
電影中的那句臺詞——Sometimes,the most real thing in the world is something we can't see(夢想的價值在於帶給我們美好的感受,而不能用世俗的眼光來評價),帶給成年人的感觸會更深一些吧。
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我們對聖誕老人總會從深信到懷疑到不信,於是慢慢你將再也聽不到聖誕鈴鐺清脆的鈴聲……
06
《夏洛的網》
E·B·懷特是美國當代著名散文家、評論家,以散文名世,文風冷峻清麗,辛辣幽默,自成一格。但是他為孩子們寫的故事卻格外溫暖感人。
在E·B·懷特的作品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夏洛的網》,至今已經發行500萬冊以上,擁有20多種語言的譯本。
1976年,美國《出版周刊》進行的一次讀者調查中,這本童話位居「美國十佳兒童文學名著」中的首位,可見它受歡迎的程度。
蜘蛛夏洛在臨終時對小豬威爾伯說:
……生命到底是什麼啊?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一隻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誰都知道活著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這些話不僅僅安撫了威爾伯,也觸動和震撼了無數大小讀者。
曾有一個小讀者寫信問他,你的童話故事是真的嗎?懷特去信回答:
不,它們是想像出來的故事——但是真的生活也不過是生活的一種罷了——想像裡的生活也算一種生活。
這個假期,不妨讓孩子盡情進入E·B·懷特的想像的生活吧。
07
《精靈鼠小弟》
《精靈鼠小弟》也是E·B·懷特的作品。
利特爾家的第二個孩子斯圖爾特生下來只有兩英尺高,模樣活脫脫就是一隻小老鼠。
斯圖爾特最好的朋友是寄居在他們家的小鳥瑪加洛,為了讓美麗的瑪加洛不受一隻叫「野茉莉」的貓的欺負,斯圖爾特可真是鼓足了勇氣,動足了腦筋。
然而,春天來了,瑪加洛不辭而別,他發誓要把瑪加洛找回來,於是開動玩具車就上了路。一路上,險情趣事層出不窮,斯圖爾特歷盡千辛萬苦……
根據本書改編的電影《精靈鼠小弟》也大獲好評,獲得2000年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08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羅爾德·達爾是童書媽媽老讀者都非常熟悉的作家。他曾以短篇小說兩度獲得美國埃德加·愛倫·坡獎,三次獲得美國神奇作家獎。
在英國的大小書店,達爾的圖書一直都佔據最顯著位置,在歐洲各地舉辦的各類文學作品評選中,達爾的投票多次超過《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
羅爾德·達爾的童話以奇思妙想和幽默俘獲了孩子的心,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巫》《馬蒂達爾》《好心眼兒巨人》《詹姆斯和大仙桃》等,屢屢獲獎,並且上述作品都先後被拍成電影,受到無數讀者的好評和熱愛。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故事中,有一座十分神秘的巧克力工廠,那裡大門緊鎖,從來沒有人從大門進去或出來過。
有一天,工廠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發出告示,他將邀請五位幸運的孩子參觀巧克力工廠,全世界購買旺卡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機會。前提是得到藏在包裝紙裡的金獎券。查理成為了一位幸運兒,開始了在工廠的奇特經歷……
羅爾德·達爾的作品具有一種讓人一讀就愛不釋手的魔力,暢快淋漓的幻想世界正向孩子們敞開。
09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在羅爾德·達爾的所有作品中,《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篇幅很短小、也是最特別的一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漂亮的狐狸爸爸。
三個兇狠貪婪的飼養場主憎恨狐狸先生,決定把他全家除掉。於是,這三個人拿著槍,陰險地等在狐狸先生的洞外……但狐狸先生自有對付他們的妙計!於是,一場智慧和力量的較量開始了……追捕與反追捕的故事,被羅爾德·達爾用異常輕鬆的筆調講來,讓人讀了愛不釋手。
羅爾德·達爾在文中刻畫了機智能幹、有責任感,勇敢的狐狸先生形象,當著所有前來赴宴的動物們的面,狐狸太太羞澀地站了起來,說:「我不想在這兒演講,我只是說一句話,那就是:我丈夫是個了不起的狐狸。」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流淌著濃濃的溫情,特別適合一家人觀看。
10
《好心眼兒巨人》
羅爾德·達爾先生的女兒奧菲利亞·達爾回憶說:
每天晚上,我和妹妹上床後,爸爸都會慢慢走上樓來給我們講故事,他的骨頭髮出的聲音比樓梯還響。一天晚上,他給我們講神奇粉末的故事。這種粉末被一根長長的吹管吹進臥室,在人睡著時能對大腦產生奇蹟。
我們捶打著他追問:「它們是怎麼做到的?誰把它們從窗口吹進來的?」他解釋了幾句,道了聲晚安,消失在樓梯口。過了一會兒,當燈已熄滅、我們幾乎睡著時,窗外突然有動靜。
我睜開眼睛,在黑暗中看見一根長竿從窗簾之間伸了進來,我還聽到大聲吹起的聲音。現在才知道那是爸爸幹的。他從菜園搬來一架梯子,又找到一根竹竿,爬上我們的窗戶,向我們吹來神奇的夢幻粉末。這正是《好心眼巨人》那本書的來歷。
讀過《好心眼兒的巨人》的孩子,個個都會羨慕小蘇菲,希望能像她那樣遇見一個好心眼兒的巨人,帶她去遊歷、去冒險,去當創造美好、懲治邪惡、拯救世界的英雄。
11
《彼得·潘》
「彼得·潘」這個不肯長大的男孩,是西方世界無人不知的人物,象徵著永恆的童年和永無止境的探險精神。他的雕像一直佇立在英國倫敦肯辛頓公園湖邊。
英國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在1904年創作了兒童劇《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1911年將其改寫為小說,1929年,他將這部作品的著作權捐贈給了倫敦的一間兒童醫院。
這部童話是自由童年的獨立宣言,彼得·潘是永不衰老的童心的象徵,他把被無趣的現實捆綁的孩子帶往充滿自由與活力的夢幻島。彼得·潘拒絕長大,他愛玩,身上有著永不枯竭的生機。他憎恨人間的不公平,樂於助人,心懷俠義。
彼得·潘對於孩子來說,永遠是一種熱切的召喚,而對於逐漸失去童心的成人來說,也是一種警醒和懷念。
2003年上映的電影《小飛俠彼得·潘》也贏得了不少讚譽,獲得第30屆土星獎多項獎項和提名。
12
《借東西的小人》
瑪麗·諾頓 (Mary Norton,1903—1992) 英國作家,她童年主要在貝德福德郡的鄉村莊園裡度過,常常以此為創作背景。她以幻想系列《借東西的小人》聞名,該系列一共五本,暢銷多年,在英美家喻戶曉,曾獲1953年卡內基兒童文學獎,2007年入選卡內基「七十年來十大童書經典」。
瑪麗·諾頓有一種無與倫比的天賦,無論通過小人眼睛看人類,還是通過人類的眼睛看小人,她的描述使兩者都同樣生動可信。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也是米林宏昌執導的首部電影。影片於2010年7月在日本正式上映,並榮獲2011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片獎。
《借東西的小人》故事質樸而充滿童趣,與此同時,又在不經意間訴說著大而深的主題。通過借物而生的迷你小人們,我們習以為常的「為己所有」的感覺遭到了質疑。
13
《丁丁歷險記》
丁丁和愛犬白雪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漫畫《丁丁歷險記》作為漫畫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無需贅言。到現在為止,很多小學生還是人手一套。建議買大開本,不傷眼,這套書可以陪伴孩子至少好幾年時間。
《丁丁歷險記》一直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它以冒險故事為主,還有科學幻想的內容,幽默有趣,同時這套書還體現了作者反對戰爭倡導和平的理念,包含了不少人道主義思想。
在史蒂文·史匹柏和彼得·傑克遜的努力下,丁丁的故事終於被搬上了大銀幕,這就是《獨角獸號的秘密》……
14
《秘密花園》
《秘密花園》是美國作家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的代表作,她在紐約長島布置自己家的花園時得到了靈感。1911年,該書一經出版,很快就成為當時最受關注和最暢銷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作為嚴肅的文學作品被收入牛津《世界經典叢書》,還曾經先後十幾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卡通片、話劇、舞臺劇。
1993年,《秘密花園》被波蘭電影大師霍蘭德再次改編為電影,這部經典影片使霍蘭德獲得巨大聲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秘密花園,快和孩子一起再次走進那神秘世界。
15
《小公主》
《小公主》是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05年。描述了主人公薩拉在其父親去世前後的生活,父親的突然離世,讓她在學校的狀況與地位也一落千丈,受盡校長的折磨。但薩拉依舊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最終苦盡甘來。
《小公主》用其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吸引了眾多讀者,而且其中所塑造的人物更是充滿魅力。小女孩薩拉的出現,給當時的讀者帶來一股清新之風。這個堅強、勇敢又善良的小姑娘也從此成為美國少女小說的代表人物。
希拉蕊·柯林頓曾說過,「在我年少時,是《小公主》給了我衝出陰影的勇氣。」這樣的作品,會在孩子心中早早播撒下勇敢、堅強、自尊與自愛的種子。
16
《兩個小洛特》
凱斯特納是西德戰後的兒童文學之父。1957年獲得德國重要的文學獎—畢希納獎。1960年,他被授予安徒生獎,這是授予兒童文學作家的最高國際獎。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國兒童文學,埃裡希·凱斯特納的名字總是與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並論。
《兩個小洛特》情節充滿懸念,對孩子們有著非同尋常的吸引力。另外,在情節設置之外,富有戲劇性的人物組合也是這部作品得到喜愛的原因之一。
兩個主人公外貌相同,性格卻大相逕庭:洛特文靜、穩重、老成;露易絲熱情、開朗、潑辣。但她們卻沒有高低好壞之分,這讓孩子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引導孩子對自我重新認識與發掘,並在性情品質方面進行自我完善。
由《兩個小洛特》改編的電影《天生一對》也收穫好評如潮,受到眾多人的喜愛。
17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的劇情無需多言,它自1954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至今,可以說風靡世界。
這裡推薦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老人與海》,這是張愛玲的一部譯文集,收錄了張愛玲翻譯的三本英文小說:《老人與海》;普立茲獎得主瑪喬麗·勞林斯的《鹿苑長春》和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的《睡谷故事》。
海明威具有傑出的語言駕馭能力,他常以最簡單的詞彙表達最複雜的內容,用基本詞彙、簡短句式表達具體含義,用名詞、動詞來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因而他的文字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同名動畫電影《老人與海》獲第7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老人與海》讓我們記住,「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18
《通往特雷比西亞的橋》
《通往特雷比西亞的橋》於1977年出版,作者凱薩琳·帕特森女士曾獲得國際安徒生大獎與國際林格倫獎,這部作品次年便為作者贏得了世界最權威的兒童文學獎紐伯瑞獎章。自出版以來累計售出500多萬冊,並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出版發行,它也是美國文壇20世紀備受稱讚的經典小說之一。
《通往特雷比西亞的橋》最初是凱薩琳·帕特森寫給自己當時只有11歲的兒子大衛的,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大衛和他的好友莉莎。後來,大衛·帕特森長大成人,自己也成為了一名作家,同時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編劇。
2007年,改編電影《仙境之橋》取得了巨大成功。為保證影片對小說忠實還原,著名作家兼製片人大衛親自操刀改編電影,在特效製作方面更是邀請到《納尼亞傳奇》的原創班底精心製作。
19
《叢林之書》
吉卜林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和詩人,1907年他獲諾貝爾文學獎,當時年僅42歲,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語作家。
他曾為讀者們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而《叢林之書》是吉卜林最有影響力、最集中體現他創作實力的作品。
自1894年問世以來,百年間經久不衰,並被改編為十幾種動畫以及電影作品。比如,1967年紅極一時的動畫《森林王子》和2016年震撼上映的電影《奇幻森林》。
在《叢林之書》中,吉卜林創造了一個富於幻想色彩的神話般的動物世界,並塑造了一個「莫格利」的人物形象。他是一個叢林中的狼孩,在學習叢林法則的過程中逐漸成長。
智慧、勇敢、自律和團結友愛的精神是「叢林法則」的核心內容。這部作品讓孩子們在叢林的世界裡,感受到了友愛、信任、寬容、勇氣、責任、快樂等多元價值觀。
20
《哈利·波特》
J.K.羅琳的《哈利·波特》,無需多言,堪稱這20年來的童書奇蹟,它還入選了《語文》教材推薦閱讀書目。對於很多小學生來說,哈利·波特是他們整本書閱讀的起點,這樣的閱讀書目推薦一定大大贏得了孩子們的心。
不了解哈利·波特的家長們,利用假期和孩子看《哈利·波特》的電影,也可以藉機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也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孩子,話說其實很多父母自己才是第一代的哈迷吧?
21
《小淘氣尼古拉》
《小淘氣尼古拉》是由法國國寶級作家勒內·戈西尼撰文、漫畫家讓·雅克·桑貝配畫的系列漫畫故事。小淘氣尼古拉誕生於20世紀50年,陪伴一代又一代的法國人走過了他們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代。這部誕生於1959年的連載漫畫在法國盡人皆知。
2009年,在《小淘氣尼古拉》的50周年誕辰,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巴黎淘氣幫》,法國人對此充滿了期待,誰能想像漫畫的主角會化身為一個穿著紅色毛背心和藍色短襪的活生生的小男孩。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對一個時代法國的紀念。
電影《巴黎淘氣幫》完全以孩子的視角來展現故事,把囉嗦的臺詞變成了孩子的童言無忌,畫面溫馨,故事純真,詳情請見:小淘氣尼古拉,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們不一樣。
22
《波普先生的企鵝》
《波普先生的企鵝》是美國作家阿特沃特創作的一部小說。阿特沃特出生於美國芝加哥,曾做過軍人、大學教師、報紙專欄作家。《波普先生的企鵝》的創作靈感源於他觀賞過的一部關於極地的影片,由於創作過程中理察病重,由他的妻子弗洛倫斯接手並終實現出版。本書榮獲1939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
2011年,《波普先生的企鵝》被改編為電影,由金·凱瑞扮演波普先生。油漆匠波普先生總是憧憬著和極地有關的一切。
有一天,他竟然真的收到一隻從南極寄來的企鵝——庫克上校,很快,波普家的企鵝增加到了十二隻,它們給波普一家帶來無限快樂的同時,也讓他們陷入了空前的經濟危機。波普先生能想出好辦法化解危機嗎?他的夢想在現實中又會有怎樣的歸宿呢?
電影《波普先生的企鵝》故事裡加進了很多笑料,並突出了金·凱瑞的肢體語言,劇情溫馨,十分治癒,特別適合一家人看,而且孩子們一定會愛上萌萌的企鵝們。
23
《海蒂》
約翰娜·斯比麗,瑞士著名兒童文學家,1881年問世的《海蒂》是她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海蒂從小失去父母,無依無靠,在得到姨媽收養後不久,海蒂又被姨媽送到了住在阿爾卑斯山的爺爺那裡撫養。
活潑善良的海蒂逐漸溫暖了爺爺孤僻冷漠的心,他們在阿爾卑斯山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幾年時光。
有一天,姨媽蒂特突然來到山上,把海蒂帶到了法蘭克福,讓她給賽斯曼家腿有殘疾的小姐——克拉拉當伴讀。
海蒂給克拉拉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兩人也成為了好朋友,但海蒂始終不習慣新的環境,她日益消瘦,精神恍惚……
在故事的結尾,海蒂重新回到了帶給她新生活的爺爺家,而克蘿拉也終於衝破心防,重新站了起來。
《海蒂》自出版後先後被改編成廣播劇、電影、電視、卡通片、連環畫等,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全球發行量超5000萬冊。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提到《海蒂》是她印象深刻、難以忘記的書籍之一。
24
《戰馬》
麥克·莫波格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代表作《戰馬》初版於1982年,隨後被改編為舞臺劇和電影,風靡全球。2006年,他憑藉在文學領域的貢獻被授予大英帝國軍官勳章。
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電影《戰馬》於2011年在美國上映,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
《戰馬》是一部充滿希望的感人故事,藉由一匹馬與一名男孩的深厚情誼,講述了一個關於忠誠與勇氣的非凡傳奇。影片展現了戰火給人世帶來的創傷,彰顯了永不磨滅的勇氣與希望。艾伯特與喬伊之間的友誼讓人忍不住落淚。
25
《造夢的雨果》
布萊恩·塞茲尼克,美國著名作家、畫家。2002年以《霍金斯的恐龍世界》榮獲美國凱迪克銀獎,2008年以《造夢的雨果》榮獲美國凱迪克金獎,塞茲尼克筆下的繪本與小說獲獎無數,在世界各地廣獲好評。
《造夢的雨果》講述了十二歲的男孩雨果,在巴黎火車站二十七座時鐘後牆的暗窄通道裡,一直過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生活,孤兒、守鍾人和小偷──雨果以為自己終將以這三重身分悲慘地生活下去,除非他能修好那臺機器人。
雨果相信,只要修好機器人,一定可以讀見爸爸預留的訊息,明白自己今後將何去何從。就在他想方設法秀機器人的過程中,引出複雜、驚人的秘密,他的命運也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造夢的雨果》是對所有敢於創造和追逐夢想的人一次致敬。正如書中所說:有了夢,生命的銀幕亮了。
26
《穿條紋衣服的男孩》
《穿條紋衣服的男孩》是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的第四部作品,作品出版後很快成為《紐約時報》評選出來的暢銷書、英國十大暢銷書,並且榮登歐洲多個暢銷書排行榜。
本書除了諾貝爾文學獎,幾乎囊括歐美所有文學獎,先後獲得愛爾蘭圖書獎、巴克夏圖書獎、謝菲爾德圖書獎、蘭開夏圖書獎、英國保羅安加爾文學獎、義大利原創文學獎、美國卡耐基勳章。
2008年,由導演馬克·赫曼改編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在美國上映。該片於2008年獲得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2009年獲西班牙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作品中孩子的童真與戰爭的無恥與殺戮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以孩子的視角揭露了納粹的殘忍,戰爭醜惡,表達了對人性的本真的嚮往(故事苦楚,想保護孩子的家長慎重選擇,建議10歲以上的孩子觀看)。
27
《奇蹟男孩》
作者R·J·帕拉西奧創作《奇蹟男孩》前,曾擔任平面設計藝術主管多年,年輕時曾夢想成為像聖埃克蘇佩裡、莫裡斯·桑達克這樣的童書作家、插畫家。
《奇蹟男孩》是她的處女作,卻一舉成名,連續超過一百二十周蟬聯《紐約時報》童書排行榜榜首,並獲得美國國家親子出版獎金獎,美國圖書館協會兒童圖書推薦獎,馬克·吐溫獎。
《奇蹟男孩》的靈感來自一位小女孩。一次,帕拉西奧和孩子們買冰激凌時,發現排在前面的小女孩臉部嚴重傷殘,她三歲的兒子看到女孩的臉之後立刻哭了起來。帕拉西奧只得匆忙帶著孩子離去,離開時她聽到後面小女孩的母親冷靜、友好地說:「好了,孩子們,我們該走了哦。」事後,她很自責,就在那天晚上,她隨即動筆,寫下這部動人的處女作。一個十歲男孩破繭成蝶的故事,一段充滿勇氣、愛與希望的旅程。
2017年,由原著改編的同名電影在美國上映,被稱為「年度催淚大劇」。
28
《養家之人》
《養家之人》是關於一個懷抱勇氣的追夢女孩帕瓦娜的故事。
可愛善良的女孩帕瓦娜本來生活在一個幸福平靜的家庭裡。突然,有一天,父親被塔利班強行帶走,再無有音訊。母親悲痛欲絕,全家陷入了窘迫。
故事中的「帕瓦娜」剪掉自己的秀髮,勇敢地擔起家庭重擔,在亂世中信守著希望,果敢、獨立、堅強地生活著。
雖然只是一部小說,然而這樣的事情也在阿富汗真實地發生著。「請告訴世人我們的遭遇吧!別讓世人忘記我們!」正是帶著這樣的使命,作者黛博拉·艾裡斯一次又一次走進阿富汗,促成了這本書的問世。
《養家之人》系列被稱為「獻給所有孩子的勇氣之書」。《養家之人》攬獲總督文學獎、彼得·潘獎、珍·亞當斯圖書獎、美國青少年圖書館最佳青少年書籍等30餘項國際圖書大獎,獲譽無數,被翻譯成25種語言版本。
同名電影《養家之人》由諾拉·託梅執導,獲2018年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第75屆金球獎大獎提名,第45屆安妮獎、第23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大獎。
END
編輯:舒雯、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