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記者 林翎 實習生 孫浩然 通訊員 周湘紅
無論面積還是人口在廣東都不算大的中山市,卻是書香滿城!羊城晚報記者19日獲悉,日前,在杭州舉行的2018年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中山市連續第三次獲得「中國十大數字閱讀城市」的榮譽。組委會對中山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在中山這座充滿書香氣息的城市,閱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深入人心,各種新型閱讀體驗形式在這裡遍地開花,閱讀儼然已經成為一道文化風景。」
除此之外,中山還醞釀著一個個愛書人的利好消息,據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羅建華透露,今年中山將完成街區自助圖書館覆蓋到每一個鎮區,並醞釀通過專門的物流配送,市民在自助圖書館檢索借書,通過物流配送送書到市民手上。此外,新的中山紀念圖書館計劃於今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52年之際投入使用。
在這個高速發展、信息爆炸的時代,為什麼中山人能沉下心來讀書,而且成為一種共同的習慣?羊城晚報記者19日進行了多方調查。
閱讀場所多嗎?
今年將實現自助圖書館全覆蓋
19日下午6時,在位於中山海關附近的東區自助圖書館裡,五六位市民正在圖書館裡靜靜地看書。說是圖書館,其實這裡只有普通士多店大小,但裡面乾淨敞亮,還有空調,裡面放著幾排書架。市民只需用二代身份證在門口滴卡即可進入,在自助機前檢索、借閱,或在館內閱讀。
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自助圖書館的電子屏上顯示,今天已有42位讀者到館,累計到館已達13153位。正在看書的阿文說,很喜歡中山的氛圍,城市不大,但環境好,人的素質也高。「平時在附近購物後,都會順便到這裡看看書,特別喜歡這裡的安靜」,阿文說,中山這邊圖書館多,除了社區的圖書館外,民間也有很多公益性圖書室,還有不少讀書會,「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喜歡看書。」
金羊網記者隨機採訪了7位市民,有6位表示中山的閱讀場所很多,讀書非常方便。據了解,目前中山市已形成市鎮村三級圖書館體系,目前正在推行全市圖書通借通還,今年將完成全部村農村書屋通借通還,也就是說即使在農村書屋,也可以借到全市的圖書。此外,中山已經建成276個農家書屋,每家書屋平均藏書量超3000冊,是省標準的兩倍多;每家農家書屋配備可連接網際網路的電腦達6臺,是省標準的1.5倍,並提供免費無線WIFI服務。
「我們也在推進將各社會機構的圖書館,如學校、醫院的圖書館納入體系中,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羅建華說,去年,中山在東區等城區建設了四個自助圖書館,今年將推廣到全市24個鎮區。「接下來,我們正在醞釀建立專門的物流配送」,羅建華透露,將來市民在自助圖書館檢索借書,物流配送就會將書送到市民手裡。
怎麼推廣閱讀?
寧可不收租金也要建圖書館
在調查中,即將於本月23日試運營的「神灣圖書館」,因為「閱讀+共享共建」的模式頻頻被人們提起。19日下午,羊城晚報記者在新的「神灣圖書館」看到,這裡的圖書館就位於神灣鎮最旺的中心市場,非常顯眼。項目的籌建人李靖宇說,這裡原來是7卡共535平方米的商鋪,單是月租金可以收到10多萬元,但鎮領導認為「寧可少收10多萬元租金,也要將圖書館搞起來」。於是,就拍板將原來相對比較偏僻的圖書館遷到這裡。
但是,神灣鎮資金緊張,圖書館的建設資金問題擺在了大家面前。李靖宇介紹,鎮宣傳文體服務中心去年8月開始利用中山市慈善總會的微基金以「一元捐」的模式開展眾籌,結果引起了很多人關注,紛紛解囊。結果捐款面越來越廣,大家捐款後都很自覺地轉發至朋友圈和微信群,一傳十,十傳百,總捐款次數達1549次,超過1000人為圖書館獻出了愛心,最終眾籌得到55萬元,加上政府投入,共籌得71萬元。李靖宇說,捐款的市民中,不但有本鎮人,還有很多其他鎮的人甚至是外地人。
「神灣眾籌建圖書館,是開了中山的一個先河,這個經驗要在全市推廣」,羅建華對此高度評價。除此之外,中山市還通過各種主題活動、品牌活動普及閱讀。
據了解,中山市「閱讀+」的理念,推動全民閱讀的熱潮。如閱讀+分享,使「大榕樹下」「鳳凰花開」「人文香山」「Sunday閱讀沙龍」等各種讀書會蓬勃發展,吸引了社會各階段的人士參加。據統計,去年全市39支文化志願者隊伍,共組織133個主題活動項目,參加人數突破30萬人次。
又如「閱讀+休閒」,使一些實體書店越開越大,而且裡面裝修不再是傳統「老學究」式的模樣。中山的求索書苑,圖書與文創產品、咖啡、樂器的巧妙混搭,吸引了不少市民。位於大信溢彩薈的新華集團四閱書店,分為圖書精品區、親子閱讀區、文化休閒互動區、藝術培訓區以及輕餐區五大功能區域。
編輯:木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