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結婚就有了避風港,那麼婚姻的避風港,到底應該如何去避呢?

2021-01-11 吳峰利談影視

都說結婚就有了避風港,那麼婚姻的避風港,到底應該如何去避呢?

很多人讀書都說,婚姻是兩個人的避風港,那麼究竟要如何去避呢?結婚後,愛情還保鮮是幸運,而更多的是,歸於平淡。

平淡的定義就在於,日常生活的所有瑣事細節。比如有時候對方,回你消息永遠就那麼幾句話。比如你們的衣服開始分開洗。再比如,永遠不會一起玩鬧,都是各玩各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結婚。有時候小編也會這麼覺得,結婚幹嘛呢,一個人不挺自由的嗎?而且,婚姻的真諦不就是,最後都會回歸平淡嗎?

所以,小編要回答各位的是,婚姻雖然是避風港,卻不是永遠的避風港。而且,婚姻也絕對不僅僅是,用來過日子的。它更多的是,相愛與生活的共同體。它不是兩個人的避風港,它需要由一方去承擔多一點。由比較強的那方承擔多一些。如果兩個人都想著避風港,這種婚姻是不會長久的。其實如果想要成為,兩個人一起的避風港,那麼就必須學會共同承擔,共同交流。

沒有人是天生就會的,也沒有完美的合拍戀人。所有關係都是在相互相處的過程中,慢慢積累感情,慢慢為彼此而改變,成長的。所以,結婚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找個避風港。而是,兩個差不多互相了解的人,更進一步的了解,更進一步的創造,一番新的天地的過程。

所以,真正的婚姻,需要倆個人共同努力,共同分擔。而且,也不能缺少溝通。就像《三十而立》裡,曉芹的婚姻,小編就覺得很悲哀。因為男方也不能說不愛曉芹,可是小編卻覺得比起愛曉芹,他更愛自己。他小時候受過傷,所以就想找一個溫柔的人,來治癒自己的童年。但是自私的是,他在索求的同時,卻忘了給予。因為婚姻不是一個人的港灣。它其實是一座應該有愛的小島。

互相給予,互相關愛,才能長長久久。遇到問題不及時溝通,或者採取冷暴力,那就是最自私的人。選擇了婚姻,就要學會承擔責任。我們很多人在結婚的那刻起,其實就應該學會承擔,學會為家人保駕護航,學會做自己的老大。而老大是指,不計較,不推脫,勇於承擔,勇於解決問題。

那麼說了這麼多,婚姻的港灣如何去避,你們了解了嗎?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學會兩個人,共同承擔,共同進步。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忽略家人。

你們贊同小編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理想婚姻是什麼?婚姻就是避風港?學會甄別...
    而後兩人離婚,顧佳帶著兒子離開了上海,去茶山重新啟航; 鍾曉芹經過沉澱和反思,結束了姐弟戀,和陳嶼甜蜜復婚; 王漫妮既沒和相親主任在一起,也拒絕了海王的複合請求,去國外深造,獨自美麗。
  • 孩子的避風港是媽媽,避風港後面呢
    我和我老公都喜歡唱歌所以我們就在一個唱歌軟體上認識了。然後就發生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也讓我的人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沒有在我的計劃之內。一開始我不打算要的後面又想到反正生下來我婆婆媽帶我就去工作,然後就決定生下來,整個孕期也是婆婆媽照顧著,我除了孕吐其他的瑣事也是婆婆媽做,我基本都是休息。我和老公沒有什麼存款孕檢費用基本也是兩個老人出的,所以沒什麼負擔,自己也輕鬆直到7月1號兜兜的到來讓我體會到了一個媽媽的生產之痛,那種骨頭碎裂的感覺真的終生難忘。變化最大的就是自己一顆心都在孩子身上。
  • 土豆網王微:視頻網站版權問題的「避風港」原則
    王微說:「我們一直強調中國法律裡面有一個很明確的避風港的原則,和明知應知的原則,所謂避風港原則就是說作為一個服務商,只要是用傳上來的作品,我們對他沒有進行處理得情況下,理應是避風港原則,避風港原則就是說,內容版權方需要告知給服務方,通知要求我們刪除,儘快的刪除。」
  • 離婚後才明白,娘家並不是女人的避風港,女人要依靠的永遠是自己
    有人說,結婚後,娘家就是女人的避風港。的確,有很多父母在女兒出嫁時,都會囑咐她說,如果在婆家有委屈了,可以隨時回家,父母的家就是你永遠的後盾。可是,在這裡不得不說,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把女兒當成寶,也有一些父母會把這句話根植在心裡: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水。
  • 大學期間能不能談戀愛,應不應該兼職打工?讀研不是理想的避風港
    畢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考研,乃至是讀博的打算。因此,大學的生活也不應該只有學習。反對孩子戀愛,甚至反對孩子大學期間打工的家長,之所以有這樣的觀念,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他們認為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即便是孩子上了大學也還是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事情已經少參與,甚至不要參與。
  • 如果是你,會因為什麼理由結婚呢?
    網上有個視頻,一個女人對於自己婚姻的控訴。她說:「我嫁過來十年,我要愛情沒有愛情,要錢又沒錢,我到底圖什麼?」 在那個視頻的下面,有超過十萬條的評論,每個評論的下面,都是一個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已婚的人們的嘆息和無奈。
  • 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有什麼錯,這樣才有家的感覺
    有人就說,你看到了美,才會有覺得這個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動力。生活中,不缺少美,那有人就會問,缺少什麼,小越想說的是,缺少一顆願意去發現美的眼睛。她的老公是個學霸,成績好自然是不用說的,看什麼事情都是比較理性的,結婚之後,她的老公就成了商業人才,在商業圈裡也算是出名的人物,由於生意不斷的上升中,所以他的老公自然也是個大忙人。涵涵也是個很厲害的人呢,做事都算是特別特別完美的那種人,小越都覺得羨慕的那種人。
  • 《三十而已》熱播,毛曉彤發文感慨,「三十而立」做自己的避風港
    近日,毛曉彤主演髮長文感慨《三十而已》,30歲時並不需要達成偉大的事業,而是要擁有強大的內心,能做自己的避風港,一時間引起眾多網友熱議。了解過這部劇的人大概都知道,毛曉彤在這部劇中飾演的是鍾曉芹一角,標準的大多數,有著普通的工作,並且是一個平凡的妻子,但是卻因為愛好寫作,偶然賣出高價版權,夫妻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一夜之間發生倒置。
  • 2021:科技圈駛離「避風港」
    據我了解,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復盤 2020 年出現的這些現象,因為這已不是個「明日天氣」如何的問題,更像是要面臨一個「季節」的更替,這需要做更深入的思考和調整。所以,為什麼在 2020 年科技公司們失去了多年來的「避風港」?而 2021 年的科技圈,又將面臨什麼?「蜜月期」是怎麼結束的?
  • 短視頻APP是否可以駛入「避風港」?
    是否適用「避風港」原則?一、短視頻是否能夠構成作品只有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能夠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那麼短視頻是否能夠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呢?現行著作權法並未釋明作品的定義。著作權法草案第五條規定,本法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形式固定的智力表達。
  • 董明珠現身武漢,向大學生喊話:格力一人一套房,給年輕人避風港
    剛走出象牙塔,既要在職場奮力打拼,結婚成家買房的壓力也撲面而至,讓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壓力山大」。作為深受很多年輕人尊敬的網紅企業家,一向快人快語的董明珠又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畢業生的生活壓力?格力如何為年輕人解決後顧之憂?
  • 中國留學生的溫馨「避風港」
    中國留學生在「避風港」的溫馨生活9月3日中午,中國留學生李奕萱在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北非區域公司駐地吃過豐盛的中餐,和其他20名暫留在此的中國留學生啟程出發,登上回國的飛機,離開這個169天來,與鐵建國際北非區域公司攜手抗疫,守望相助的「避風港」。
  • 五星級酒店豈是「黃賭避風港」
    有圖有視頻,央視報導的最新揭秘,再度使得傳說中的「性都」形象得到佐證。而透過記者暗訪展示的色情交易畫面,公眾似乎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局部地區、一定範圍的黃賭泛濫,竟然源自高星級酒店這樣的特殊「避風港」;這些場所表面上是「城市名片」,暗地裡則也可能獲得了某種「安全關照」。
  • 「避風港」角色凸顯 人民幣資產底氣足
    海外疫情引發的恐慌情緒在金融市場興風作浪之時,人民幣資產扮演起了「避風港」角色。上周,股債匯以普漲之勢,盡顯人民幣資產強勢。外資在匯市、債市、股市上多路出擊,是對人民幣資產的「用手投票」。分析人士指出,當前人民幣資產不光有避險價值,估值優勢也很明顯,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資金關注重點。
  • 樂視訴百度雲侵權 能否適用避風港原則仍待釐清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如今我們在說到「雲」的時候,很多時候說的並不是天上的雲,而是虛擬的「雲」,雲計算的興起,讓這種虛擬的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雲存儲,大量的雲存儲服務也隨之層出不窮。比方說,我們最熟知的阿里雲、百度雲等等。我們打開百度雲的官方網站,它的自我介紹是:「百度雲是百度公司推出的一款雲服務產品。
  • 什麼是避風港貨幣和風險貨幣
    什麼是避風港貨幣和風險貨幣 2017-04-07 14:42:52 來源:外匯網 作者:佚名
  • 為什麼說不是所有的家庭都稱得上「避風港」?
    家庭,本應該是為人們保駕護航的避風港這世界上,幾乎做什麼職業、什麼身份都需要考試和從業資格證,但做「父母」這麼重要的身份卻不需要,什麼人都可以做。因此,並不是說每一個家庭都可以稱得上是「避風港」。不會過度要求孩子去做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不會只說不做。
  • 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直面自己的不安全感,你是自己最好的避風港
    今天我們繼續來講:這類女孩大概率會經歷的婚姻狀況,以及出路在哪裡?講一個細節案例:有一個女孩子,工作、外表、學歷等各方麵條件都不錯,遇到了一個男朋友,對方對自己也特別好,經常安慰自己,凡事都會考慮自己的感受,但是她內心還是經常會感覺到不安,總是害怕會不會有一天,他也會對自己不耐煩了,開始沒那麼喜歡自己了,會離開自己。
  • 熱心公益夫妻檔,颱風夜構建溫暖避風港
    熱心公益夫妻檔,颱風夜構建溫暖避風港 2020-08-05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學習筆記——《民法典》對網絡侵權「避風港原則」之更新
    當發現有人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對自己進行網絡暴力攻擊,或者發現自己的作品在未經本人允許的情況下被轉載於網絡,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作為這些行為發生的網絡平臺的運營商,當接到用戶的通知反饋甚至投訴,又該如何通過法律途徑應對呢?以上這些問題,都屬於網絡侵權的範疇。我國在2006年頒布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2010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中對此類網絡侵權行為先後進行了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