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這幾個壞習慣可能導致長大後不孝順,家長一定要糾正過來

2020-10-16 美薇老師


前幾天在飯館和朋友吃飯,看到一幕景象,五味雜陳:

一家三口在吃飯,孩子坐在旁邊吃菜,爸爸站在桌邊給她夾菜。

突然,女孩嘴巴一撇,對媽媽說:「我要喝飲料!」

媽媽說:

「找爸爸要,爸爸有錢,我沒帶錢出來。」


令人吃驚的一幕發生了,女孩子居然直接給了爸爸一個耳光:「給錢!」

米藍和朋友看呆了,一個孩子在公眾場所打父親耳光,這樣匪夷所思的行為在任何人看來都不可理喻;

沒想到那位爸爸沒有任何回應,很自然地帶著女兒買飲料去了,這邊媽媽就自然而然地坐下,就著孩子的剩飯吃了起來。

這樣毫無底線原則的親子關係,真的是「天倫之樂」嗎?孩子長大之後,會發自內心地尊重、關愛父母嗎?


成都的柴先生,含辛茹苦把女兒養到18歲,自己平日生活節儉,「平日吃飯米粒掉到桌子上都要撿起來吃掉」。

終於,孩子得到了出國留學的機會,但令柴先生想不到的是,女兒將自己幾十年攢下的320萬血汗錢分幾次全部轉到自己名下,大肆揮霍,穿名牌服飾,吃高檔餐廳。


柴先生請求女兒歸還這筆錢:「如果你錢不退回來爸爸只有死,連藥都沒有......」卻被直接拉黑。


從此,他和女兒就失去了聯繫。

柴先生無比悲憤,他說自己一直秉承富養女兒的原則,沒想到辛苦半生,落得這樣的晚景悽涼。


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不加訓誡和矯正,一再滿足,傾盡家財來「富養」,最後只會變成他們眼中的「提款機」。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拼盡全力把孩子養成仇人。

孩子的這幾個壞習慣,父母一定要警惕


01

亂發脾氣


如今不少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全家人眾星捧月似的捧著,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發脾氣鬧情緒,也覺得是小孩子家不懂事,抱著哄著也就過去了。

切不可小看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


如果父母一味順著孩子的脾氣或者不當一回事,他們就會默認發脾氣是和父母相處的正常方式,隨著年歲增長,愈發變本加厲。

教育專家李子勳老師說過:

「孩子發脾氣,在親子關係中,其實是一種雙向衝突,孩子想藉由脾氣來控制父母,而父母又在孩子的牽制下,產生自己的情緒。」


之前曾看過一則新聞,上大學的女兒要買最新款手機,在手機專賣店又哭又鬧,逼的父母下跪相求,卻換來孩子的拳腳相加。

連和父母耐心溝通、基本尊重都做不到,又怎能指望孩子孝順?

曾看過一句話,鞭辟入裡:

「孩子3歲時,你不滿足要求,他可能頂多就是滿地打滾,孩子15歲時,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


20歲時,你不滿足他,他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


孩子發脾氣,必須從小就重視,我們不能慣著寵著,也不能厲聲喝止。

最好的辦法,就是退一步,再理解,找問題。

退後一步,容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等孩子冷靜下來,表示理解孩子的處境,再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這樣的孩子,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感,知禮儀,懂進退,明白父母的難處,懂得自立的可貴。


02

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感受

小時候跟爸媽出去聚餐,席間一個孩子吃飯,拿筷子在盤裡翻來翻去,夾菜都要在盤子裡甩幾下,弄得桌子上都是油點子。

回家路上,我聽爸媽談話,說這孩子別看聰明伶俐成績好,長大不一定能有出息。

前段時間跟老媽聊起天,偶然間說到這個孩子,老媽說他長大工作之後,因為父母拿不出足夠的錢支持他一次性買首付,就大發雷霆,還揚言要跟父母斷絕關係。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真的一點沒錯。

從小就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長大之後又怎麼會對父母有敬愛之心呢?


之前看到佟麗婭的微博,非常暖心:

孩子的幼兒園搞「廟會」,孩子朵朵用掙來的錢,給媽媽買了一箱「鑽石」,晚上就算不睡覺,也要親手把禮物送給佟麗婭。


讀過尹建莉老師一篇《給小板凳揉揉疼》,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孩子被小板凳絆倒了,家長不要去作勢打小板凳,而是要帶著孩子給凳子「揉揉疼」。

這樣,把小板凳從「故意絆人」的反面形象變成一個同樣遭受痛苦的朋友,讓孩子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明白什麼是理解和善良。

請別小看「同理心」這種珍貴的品質,擁有它的孩子,長大之後不一定是人群中最聰明的,但卻能成為一個溫柔而堅定、善良又正義的人。

所以,請大家一定要矯正孩子的自我意識,避免以後出現自私自利、不為身邊人考慮的狀況。


當然,我們不提倡過分的「無私」,但請一定讓孩子對世界保有一顆善良豁達的心。


03

家長大包大攬,孩子不懂感恩


前幾天,米藍看到一位媽媽在微信裡求助。

她說,剛剛過去的暑假,和兒子的關係降到冰點。

孩子在家裡每天打遊戲、看電視,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有一天媽媽生病了,實在沒力氣起來做飯,孩子又不會做,就讓他自己到小區門口便利店買點東西吃。

孩子一邊抱怨,一邊拖拖拉拉出了門。

回家之後兩手空空,根本沒想著給母親帶點吃的,甚至,自顧自地又回房間打遊戲去了。

這位媽媽說,米藍,我真的特別寒心,辛辛苦苦把他養大,連他的一句關心都換不來,以後該怎麼辦?

我簡單問了她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情況,原來,家裡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兒子成績還不錯,為了讓他「一心撲在學習上」,媽媽從來不讓他幹家務,什麼事情都打點得妥妥噹噹。

時間長了,孩子習慣了這樣理所當然索取的環境,對家人的關心和同理心逐漸鈍化,把媽媽當作了一個照顧衣食起居的保姆,而不是幫助扶持自己成長的長輩。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很多孩子成長之後的陋習,是能從小時候的言行中看出端倪的。

日本教育心理學家加藤諦三先生說:

「『只要你幸福,我怎樣都可以』這句話,本質上是希望孩子能讓『我』幸福,希望孩子覺得能有『我』這樣的父母何其幸運。

表面上看並沒有對孩子要求什麼,實際上卻給孩子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鎖。」


讓孩子從小學會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體諒覺察父母的辛苦,是他們為人處世的第一門必修課。

我們不是要讓孩子們變成言聽計從、感恩戴德的工具,而是要讓他們學會對別人的付出表示尊重和感激,明白家人的辛苦和不易,懂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將這種美德的烙印,永遠刻在他們的心中。

相關焦點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愛把「3句話」掛嘴邊,家長要及時糾正
    爸爸義正嚴辭地說道:小時候不糾正,等大點就改不過來了!毋庸置疑,滔滔爸爸的做法才是真正地為孩子好。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有些壞習慣一定要及時糾正,不然等長大了,這些壞習慣早就根深蒂固,無法改正了。「滾」這個字實際上是非常沒有禮貌的,如果孩子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會給人一種很沒有教養的印象。為了貪一時的口舌之快,還會傷害到身邊親近的人,所以「你給我滾開」這句話一定不能讓孩子說。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3個特徵,現在糾正還不晚
    但卻又被爺爺奶奶阻止了:&34;但是爸爸沒有理會兩位長輩的言語,還是對著孩子打了一頓:&34;。幸好在壯壯長大的過程中,雖然爺爺奶奶對孩子很溺愛,但是爸爸還是有對孩子進行一些管教的,否則孩子會在從小就養成了不懂感恩、暴躁的壞習慣,那麼到孩子長大後這習慣會更難改正,甚至是變本加厲。
  • 孩子有這幾種行為要儘快糾正,長大後難免會不孝順
    眾所周知一句俗語「養不教,父之過」。從古至今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現如今卻有很多家庭對家庭教育仍不重視,對孩子都持有放縱的態度,導致孩子長大之後會出現各種問題。孩子出生下來,純潔得像一張白紙一樣,許多事情都是需要父母的教導。如果父母沒有負起這樣的責任,沒有好好教育孩子。那很可能導致孩子在以後走上不正確的道路。
  • 孩子這2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早糾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孩子年齡小,不能明辨事情的正確性,在成長過程中就會做一些錯誤的行為,長而久之,還會形成一些壞習慣。這些壞習慣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尤其是以下的兩種壞習慣,家長應該及時禁止並且糾正。
  • 寶寶的這三個壞習慣,很可能拉低長大後的顏值,媽媽要儘早糾正
    其實決定孩子顏值的因素,不僅僅取決於父母的基因,孩子的很多生活習慣也十分重要。比如下面的這三個壞習慣,就很可能會拉低長大後的顏值,爸爸媽媽要是發現了的話,一定要儘早糾正。這三個壞習慣,會降低寶寶的顏值1、單邊咀嚼其實孩子長期單邊咀嚼會造成雙頰大小不一,按照解剖學的角度,肌肉的反覆活動會使得該處的肌肉比別處更加發達,從而更加粗壯。
  • 孩子睡前這3個壞習慣不糾正,長大後與高個子無緣,真要重視了
    孩子睡前這3個壞習慣不糾正,長大後與高個子無緣李女士是一位空姐,淨身高175,她的愛人也是一位機長,兩人都是人們心中一對又高挑又耀眼的璧人,但是他們的孩子已經12歲了,身高還是在140左右,兩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他們平時給孩子的營養都是很科學全面的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四個特徵,父母越早糾正越好
    孩子有以下行為表現,是不尊重父母、嫌棄父母的表現,不糾正將來很可能會不孝順1.脾氣暴躁,對父母大喊大叫現在的育兒觀念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基本上家長也都不採用虎媽虎爸那種形式了,類似於「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話漸漸地也不被大家討論了。
  • 孩子有這三種行為要儘快糾正,長大後難免會不孝順,父母別捨不得
    眾所周知一句俗語「養不教,父之過」。從古至今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現如今卻有很多家庭對家庭教育仍不重視,對孩子都持有放縱的態度,導致孩子長大之後會出現各種問題。孩子出生下來,純潔得像一張白紙一樣,許多事情都是需要父母的教導。如果父母沒有負起這樣的責任,沒有好好教育孩子。那很可能導致孩子在以後走上不正確的道路。
  • 心理學家警告父母: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4個壞習慣
    養出一個懂得感恩、孝順善良的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共同願景。大家都不願意把孩子養成一個冷血自私的「白眼狼」。而從一個孩子的行為模式,能夠基本看出這個孩子長大後的人生結局。所謂「從小一看,到老一半」,當孩子年幼時出現這幾種現象,家長們就要當心了。
  • 孩子的10個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儘早糾正,尤其是第五個
    孩子的10個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儘早糾正如果,孩子說謊嘗到了甜頭,就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孩子將來長大後把這種壞習慣帶到社會上,是很難被人接納的。爸媽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孩子面前言出必行,不哄騙他們。
  • 孩子咬手指的6個原因家長要注意,利用這4招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
    孩子咬手指的6個原因家長要注意,利用這4招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引言之前發小的孩子總是咬指甲,她媽媽試了各種辦法,什麼塗苦瓜啦,塗辣椒啦,都沒能阻止孩子,於是就去了醫院,醫生說,孩子啃指甲可能是沒養成好習慣,我有可能是心理的問題。我們發展小時候喜歡咬指甲的長大了依舊改不了,基本上每兩個孩子中間就有一個咬指甲的,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愛把這「3句話」掛嘴邊,父母要及時糾正
    可隨著時代的改變,別說孝順父母了,不贍養父母,打罵父母,遺棄父母已經都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情了。正所謂三歲看老,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表現出不孝順的徵兆,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當孩子產生這樣心理的時候,就要正面對他進行引導,及時糾正他的錯誤心理。所以,當孩子說什麼錯話時需要及時制止並教育他。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會有這4個特徵,家長們要重視
    百善孝為先是中國幾百年的傳統,自古以來中國就推崇孝道,那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以後不但不懂事,好孝順呢?「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長大是否孝順,老人是否懂得孝順,在小的時候通過觀察身上的一些特點就能看出來。希望你家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特點。長大不孝順父母的人從小就有這4個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孩子從小就要受到懂得孝道的教育。想要讓自己孩子長大以後懂得孝順,就要讓孩子從小做起。
  • 吃飯時有這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其實一個人的餐桌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說,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從小養成好的餐桌習慣,否則長大了,想改掉都難。這個孩子吃飯時,在餐桌上的表現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大家都不好意思說而已,但家長應該要及時糾正才對,可她竟然渾然不知,有些太無知了,這麼做會讓孩子越來越沒出息。
  • 經常把這三句話掛嘴邊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數不孝順,父母要注意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但是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如果不及時糾正的話,長大後,極有可能與父母預期的方向「背道而馳」經常把這三句話掛嘴邊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數不孝順,父母要注意一、「都是我的,誰也不許碰!」
  • 一定要糾正孩子的幾大壞習慣,家長們都注意了
    而現在的孩子在萬千寵愛集一身的情況下,很容易養成一些壞習慣,而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下三種壞習慣,一定要及時糾正。她說,孩子的獨立性很差,特別依賴媽媽,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等自理能力,還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畫畫的時候打不開彩筆盒,不會自己想辦法,就是找媽媽;玩滑梯和小朋友發生衝突,不會自己面對,就是哭著要媽媽;看動畫片裡提出的問題,不會自己思考答案,就是問媽媽。
  • 長大後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徵兆,這3點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但很多時候,因為家長的教育不正確,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差,尤其是從小被慣到大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都會成為「白眼狼」,到時候家長後悔都晚了。種不孝的「特徵」,希望你家娃沒有1、看到好多東西想要自己獨佔長大不孝順的孩子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佔為己有,即使東西是別人的,孩子也會通過某種方法給搶過來或者偷過來,比如,當兩個孩子一起玩玩具,看到對方玩的小汽車,自己哭著吵著要,家長們也只好滿足。
  • 若孩子有這四個壞習慣,家長應該幫他糾正,不然長大後就難辦了
    概述: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在長大之後成為家裡的頂梁柱,能變得很優秀。但是我們要知道,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起來,就離不開家長的教育。還有,家長在一些方面上是絕對不能縱容孩子的,如果家長看見了孩子有某些壞習慣,還縱容、一味地包容的話,那麼對孩子的未來是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壞習慣的時候,就應該幫助他改正,不然長大後就難辦了。
  • 孩子總喜歡說這「三句話」,長大可能是「白眼狼」,家長趁早糾正
    在孩子小時候,自己視孩子如珍寶,給予孩子寵愛和關心,但是孩子在長大後,卻視父母如草芥,對父母充滿嫌棄,活脫脫一副「白眼狼」模樣,更不要說孝順父母了。所以第三十一天成了老人最不喜歡的一天,這一天的老人就像被人遺棄的貓狗似,十分無助。又是一個三十一天的月份,秋雨很冷,老人蜷縮在一個屋簷下。如果大家關注民生問題,經常不會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其實孩子長大後不孝順父母的行為,在孩子小時候就能發現端倪,最簡單的從孩子的話語中就流露出來。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4個特徵
    養出一個懂得感恩、孝順善良的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共同願景。大家都不願意把孩子養成一個冷血自私的「白眼狼」。而從一個孩子的行為模式,能夠基本看出這個孩子長大後的人生結局。所謂「從小一看,到老一半」,當孩子年幼時出現這幾種現象,家長們就要當心了。如果不及時糾正,很有可能影響孩子未來價值觀的形成,埋下不孝順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