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系」的末路:從百萬粉絲到被封號,「青年大院」用了一年

2021-01-13 網易新聞

從年初澳洲大火的2000萬閱讀量,到年末的驟然被封。【青年大院】終於在一片倒彩聲中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窮途末路。

以「屎」為鑑,可以正衣冠。從坐擁數百萬粉絲,到黯然退出公眾視野。作為看客,【青年大院】的消亡史告訴了我們什麼?

12月18日,「青年大院」公眾號所有內容被屏蔽,帳號也顯示停用。前一天還在推送廣告的青年大院隔天就被發了紅牌,此次封號著實來勢突然,但也有很多人表示並不令人意外。

「青年大院」風評變差由來已久。

起因要追溯到今年年初那篇爆文《沒有澳洲這場大火,我都不知道中國33年前這麼牛逼!》。

「青年大院」這篇只有情緒沒有邏輯的文章顯然是承襲了自己的前身「今夜90後」,以一貫的煽動性文風成就了2020年第一篇爆文。

「虎父無犬子「,」青年大院」的矩陣號「姨母來了」、「野火青年」等帳號也在相同的策略下開年兩個月不到就生產出了三篇十萬+的文章,成為業內神話。

(青年大院矩陣5天造出3篇頂級爆款)

然而「青年大院」運營者在朋友圈歡欣鼓舞的熱鬧勁兒還沒過多久,各種與之相關的輿論風波就接踵而來。

公眾號腰線的作者桑桑姐發文曝光青年大院的抄襲、洗稿行為,微博上也開始出現斥責青年大院多方位聯合收割韭菜的聲音……一時間網際網路上興起了一陣大規模討伐青年大院的熱潮。

於是,今年2月份,腹背受敵的「青年大院」因「涉嫌多種違規」被微信進行「階梯處罰」,其矩陣號「野火青年」「姨母來了」「地球上所有的夜晚」均顯示無法搜索。

直到4月「青年大院」才陸續解封,恢復了正常推送。

(新京報批「野火青年」假慈悲)

只是沒想到,蹦躂了大半年之後,「青年大院」再次被迫出局。

其實封號事件頻發不是什麼好現象,一個自由健全的社會應當尊重每一種聲音,也應當承認每一種存在。

即便是與主流觀點和權威認識截然不同的意見,也應該被賦予表達的空間和權利。無論什麼時候,對少數派和異見者的包容都是信息多元化的前提。

但「青年大院」被封的確不冤,因為它喪失了表達者最起碼的誠意。

他們輸出的不是觀點,更不是自我。

三個矩陣號一個主打愛國,一個主張中立,剩下一個走的則是批判公知的路子,面對同一個事件,正反話用不同帳號發表。

可謂是看人下菜碟,處處有知音,總有一個適合你。

所謂的觀念多元對「青年大院」及矩陣號來說不過是一個幌子,他們的真正目的在於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從而全方位地收割數據。

「青年大院」無底線的商業追求的確讓人噁心,但必須承認的是,做自媒體只靠誠意的確無法存活,寫原創也不是文筆好就有讀者。

對於商業化的內容團隊來說流量是生存的根基,是一切可能性的前提。

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自媒體一邊忙著和咪蒙劃清界限、保持政治正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寫作策略和運營技巧成為咪蒙的效仿者。

咪蒙系=流量,幾乎成為整個自媒體行業潛在的共識。

(咪蒙轉行做美妝博主)

從咪蒙團隊走出來的「青年大院」也並不例外,他們走的依舊是從前的老路。

然而弔詭的是「青年大院」一方面背負諸多罵名,遭人唾棄,另一方面又依然頂著流量大號的頭銜,保持著遠超平均水平的閱讀數據。

從某種角度來說,「青年大院」就像娛樂圈黑紅黑紅的女明星,不招人待見是真的,負面評價和曝光率成正比也是真的。

為什麼人們一邊罵「青年大院」,還要一邊看「青年大院」?

這的確是一個蠻耐人尋味的問題。

薛丁格的青年大院反映出了怠於思考的時代大部分人的接受趣味。或許可以說的更嚴重一點,它反映的是人類的某種劣根性。

犬儒時代人人都不愛當痛苦的蘇格拉底,但再快樂的豬也都免不了被宰割的命運。

如果說我們從外界接收的訊息是一張張需要我們做出回應的考卷,那「青年大院」就是那個「好心」給你抄答案的同桌。

可能有時候你也懷疑他的解題思路是不是不太對,但你要是不抄他的,就需要自己做分析,一步步推導、計算、論證。

太麻煩了,有現成的幹嘛不抄啊。

長此以往,或許有幾次考試你也拿到了不錯的成績。

但終究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答題的意願和能力,而那個時候你的好同桌已經騙走了你所有的橡皮。

「青年大院」被封后網上都是一片叫好之聲,似乎每個人都為此拍手稱快。

但當我在微信檢索青年大院的時候卻發現,隨著「青年大院」的被封,很多打著他們旗號的「青年大院新號」、「青年大院備用號」、「青年大院真號」等山寨版公眾號開始湧現,頗有拔下一根猴毛反倒變出無數猴子猴孫的意思。

雖然這種做法蠢得要死,但也還是從側面證明了在人口基數過於龐大的國家,韭菜割不完,咪蒙系也斷然不會滅絕,人血饅頭的吃法總有千百種。

以青年大院一貫的尿性,以後會不會換個名頭再次死灰復燃也說不好。

大環境沒有辦法改變的是我們只能從自己做起。作為讀者,儘可能保持獨立思考,拒絕別人投餵的豬食,不做思想的奴隸。作為自媒體人,時不時給自己提個醒:

人在做人在看,用不著老天爺,割韭菜的事情做多了,被割腦袋的日子也不遠矣。

作者丨青 野
「投稿指南」團隊作者/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青年大院被封號,曾坐擁260萬粉絲,文化榜排名前50
    12月18日,小公舉發現知名微信公眾號「青年大院」被封號了,已被屏蔽所有功能,無法使用。根據新榜顯示,「青年大院」的閱讀數據在中國所有微信公眾號中排名高達307名,在所有文化類公眾號排名前50,妥妥的頂級微信大號。「青年大院」預估活躍粉絲達到260萬,每篇頭條閱讀數接近10萬,周總閱讀數超過70萬,月總閱讀數超過300萬。
  • 260萬粉絲公眾號「青年大院」被封號!
    近日,自媒體圈內知名公眾號青年大院被微信封殺,所有公眾號推文被屏蔽,帳號被停用!了解到,青年大院創作者團隊原來都是師從咪蒙,走的也是以製造爭議吸引人氣的寫作風格,與咪蒙之前的文風很相似,巔峰時期青年大院坐擁260萬公眾號粉絲,每篇公眾號頭條文章閱讀數接近10萬,可以說在公眾號圈內是妥妥的大號了!
  • 被咪蒙撇清關係的500強大號「青年大院」被官方永久封號!
    來源:微果醬根據媒體人士消息,2020年12月18日,也就是今天,500強大號【青年大院】由於「違反《網際網路用戶公眾帳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而被屏蔽所有內容,永久封號。關於【青年大院】及其運營團隊,不論是行業內的人士,還是普通大眾,一直存在著巨大的爭議,罵聲不斷,而這次的封號,也就直接宣布了【青年大院】系列帳號的死亡。這並非【青年大院】背後團隊運營的系列帳號第一次被處罰和封號。
  • 再陷爭議:關於曾經的「今夜九零後」,如今的「青年大院」系列
    再一次,曾經的「今夜九零後」、現在的「青年大院」團隊在業內引發巨大爭議。一位新媒體從業者今日發朋友圈表示,未來如果有廣告主投放過「青年大院」團隊旗下微信公眾號,「那對不起,我拒接」。當然,與此同時,也有一眾表示支持「青年大院」團隊的讀者在他們的文章中留言,稱「有污衊就要反擊」。
  • 咪蒙小號?「青年大院」遭到微信階梯處罰 咪蒙回應:和我無關
    ,於此,「咪蒙」就此消失在了微信朋友圈中。圖片來源:@新浪科技圖片來源:@新浪科技據悉,這次的文章所涉及的問題並不是初犯,據新榜報導,「青年大院」前身為「今夜九零後」,該公眾號此前曾對「17歲上海少年跳橋」事件進行了推測式描述,引發多方討論和批評,認為其寫作方式有違道德倫理,被封號後改名「今夜90後」,之後成為「青年大院」
  • 文章頻道 - 青年大院被屏蔽,新聞實驗室被封,這些新規你知道嗎?
    易嵐創辦的「青年大院」等公眾號被屏蔽(階梯性處罰,搜索不到),方可成創辦的公眾號「新聞實驗室」被封號,期間雙方互相通過公眾號炮轟對方。2月26日,「青年大院」炮轟「新聞實驗室」為美國洗地2月27日,「新聞實驗室」通過文章進行了聲明2月27日,「青年大院」再次發表文章批判「新聞實驗室」雙方微信文章進入爭議階段2月27日,咪蒙發表聲明稱「青年大院」公眾號矩陣和其沒有任何股權關係2月28日,「青年大院」公眾號停止更新,目前手機端可以打開歷史文章
  • 「青年大院」被微信階梯處罰 咪蒙聲明與其沒有關係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2月28日午間消息,公眾號「青年大院」被微信進行「階梯處罰」,處罰原因或因「該帳號涉嫌多種違規」。目前,「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野火青年」「姨母來了」「地球上所有的夜晚」均已無法在微信中被搜索到帳號,但已關注用戶仍可正常打開和閱讀。此前有消息稱「青年大院」系咪蒙系,團隊成員曾在咪蒙公司實習。
  •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咪蒙「老師」的好學生——青年大院
    咪蒙說青年大院不是自己的公司,只是其團隊成員以前在她的手下供職過。這段話我持懷疑態度,但是目前確實沒有證據證明青年大院是咪蒙旗下的公司,所以不能直接說是咪蒙的傑作。但是咪蒙也承認這些人曾經是自己公司的員工,而且青年大院的寫作風格,套路,和咪蒙以前的公眾號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即便咪蒙現在真的金盆洗手了,青年大院系也完全可以說是咪蒙的「好學生」。)
  • 咪蒙澄清爭議,青年大院被安排,自媒體還會變好嗎?
    27日,咪蒙在微信朋友圈發布聲明,稱公眾號「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與咪蒙公司及其本人沒有任何從屬、股權關係。咪蒙表示,近日有部分自媒體在討論「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姨母來了」「地球上所有的夜晚」等,稱其來自咪蒙團隊,這些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已構成侵權。
  • 「青年大院」惹眾怒
    去年此時,「咪蒙」微信公眾號及相關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等帳號被永久註銷關閉,後被全網封禁,理由是其傳播汙文化、喪文化,販賣焦慮情緒、騙取流量。剛剛,咪蒙現身朋友圈,否定了這件事情。事情緣起於知名愛國自媒體帳號「青年大院」(原今夜九零後)發布作者為「易嵐」的文章《當中國為世界阻擋病毒時,美國媒體在罵我們東亞病夫》,引發巨大爭議。隨後,眾多自媒體、學者名人紛紛與其劃清界限並聲討。知名媒體人、學者方可成隨後發布《針對青年大院文章的聲明》。愛吃瓜的可以都找來看看。
  • 咪蒙聲明:與「青年大院」及矩陣號沒有關係,業務已經轉型
    鞭牛士 2月27日消息,今日,咪蒙在微信朋友圈發布聲明稱,公眾號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與咪蒙公司及其本人沒有任何從屬、股權關係。這些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已構成侵權,希望有相關表述自媒體可以儘快刪除修改澄清。咪蒙還表示,這一年業務已經轉型。
  • 知名公眾號「青年大院」被永久封號
    12月18日,知名公眾號「青年大院」公眾號因被用戶投訴,現已無法搜索到其帳號。
  • 考古初代毒雞湯教主咪蒙,販賣焦慮的節奏大師
    以我拿到的數據來看,封號之前,她的後臺粉絲數是1400萬,其中85%都是女性,從小白領到家庭主婦再到老阿姨,一應俱全。後來的咪蒙,的確把玩弄文字的技巧發揮到了極致。文章後半段我會仔細介紹她的寫作方法論。大多數文藝青年都有個共同點,無論嘴上說還是不說,心裡總是有個電影夢。咪蒙也不例外。2014年,事業成功,有車有房的咪蒙老師從《南方都市報》離職,拿了400萬投資,開了一家名為「萬物生長」的影視公司。
  • 「青年大院」被處罰無法搜索,對衝式寫作被指全方位收割流量
    來源:新榜來源:新榜來源:新榜目前,「青年大院」和其矩陣號「野火青年」「姨母來了」及「地球上所有的夜晚」均已無法在微信中被搜索到帳號,但已關注用戶仍可正常打開和閱讀。據悉,日前「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野火青年」、「地球上所有夜晚」曾分別發布疫情相關文章。昨日有微博大V指出青年大院矩陣號使用所謂「新時代對衝寫作」:正反話用不同的號的發布,全方位收割流量,「徹底推翻傳播學理論,我還要尋找受眾嗎?
  • 只用了半年抖音粉絲3000萬! 咪蒙的MCN算成功嗎?
    更重要的一點是,咪蒙還提到了自己學習短視頻創業受盡白眼,參加短視頻大會都不敢坐第一排,完全沒有了當年的風光。從風光無限到人人喊打,同不同情咪蒙是一方面,但說到短視頻,直觀就要出來打臉了。◆ ◆ ◆  ◆ ◆創立MCN銀色大地 帳號半年漲粉千萬去年 8 月,咪蒙在公眾號封號後,宣布進軍短視頻,成立了MCN機構——銀色大地。
  • 「青年大院」被微信階梯處罰 系列號均已無法搜索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新榜報導,今2月28日上午,有消息稱「青年大院」被微信進行「階梯處罰」,處罰原因或因「該帳號涉嫌多種違規」。目前,「青年大院」及其矩陣號「野火青年」「姨母來了」「地球上所有的夜晚」均已無法在微信中被搜索到帳號,但已關注用戶仍可正常打開和閱讀。天眼查數據顯示,「青年大院」的運營主體為北京浮光躍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註冊資本5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曹亞,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企業策劃;文藝創作等。
  • 咪蒙又回來了!化身時尚博主,網友:盧姥爺是不是也能回來了?
    去年1月底,咪蒙旗下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發布一篇題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該文被質疑「造假杜撰」,引發圈內人士和網友們的討伐。一時之間,對咪蒙輸出毒雞湯、販賣焦慮的批評接踵而至,自媒體同行的不用提,就連江蘇網警和人民日報都下場了。
  • 今夜90後團隊,你就配給咪蒙洗腳嗎?
    》一文被公眾號青年大院洗稿,文章為《三問湖北媒體,你們到底要將疫情真相引向何方 ?》。先來科普下自媒體「青年大院」,原公眾號叫「今夜九零後」,曾因《那個17歲的上海少年決定跳橋自殺》一文中的推測式寫作引發業界聲討,後被永久封號。
  • 「思想界」從咪蒙系「非虛構」到安妮寶貝新作:時代書寫者的不同路徑
    「咪蒙系」文章刷屏爭議:誇張虛構的「非虛構寫作」,為何還能戳中讀者的心?1月30日,咪蒙旗下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發布的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不久之後,該文章卻被質疑「造假杜撰」,隨即引起圈內人士爭相討伐,矛頭直指咪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