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到最近書法領域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凡是涉及到優秀楷書的,一定先貶低一番「田楷」,不管有沒有關係,生拉硬拽也要批一通,比如看一副楷書很好,人家展示出來,也沒有什麼針對性,評論區就熱鬧了,少不了要跟「田楷」比較一番。這是明的,暗藏著的一個奇怪現象就是兩位田老師(蘊章、英章)兄弟也沒見過回應,也沒見過有名的弟子回應!
我比較敬佩田(蘊章)老師的地方是,不扭捏作態,敢於直言,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在學術上,敢於批評別人,也自我批評,自曝不足。田(蘊章)老師在學術上,主張就事論事,學術研討,不搞人身攻擊,這一點,很可貴。我前一段看到的一篇文字,大意是說中書協給田楷的定調是涉嫌高級「醜書」之類的,原話記不清了,我看標題,挺有個性,於是就找,這是那個中書協人士說的,找遍全文,也沒找到。有理有據的批評,這叫學術批評;憑空想像的無據批評,叫″噱術″批評。要「學術批評」,不要「噱術批評」。
網上有討論″田楷″缺憾和不足,有些是有道理的。我對田(蘊章)老師的觀點和看法,也不是都贊同,我認為這很正常,高度一致的結論,那是科學,就不是藝術了!
我不同意田(蘊章)老師的某些觀點和看法,但並不是對田老師進行全盤的否定,相反,我認為田蘊章老師是當今書壇為數不多的能夠靜下心來研究學術的學者之一。她的視頻和學術論著,還是很值得一看的。至於有人有不同的觀點,這很正常,也允許存在。下面。就討論一個和田蘊章老師看法不同的學術觀點。
今天剛看了一個書法視頻,是田蘊章老師逐字講解《九成宮》,應該是推出這個系列講座的第一集吧!其中講道「成」字的時候,專門強調了筆順問題,而且語氣很堅定,說這個「成」字的寫法,有一個筆順問題,起筆應該先寫撇,不能先寫橫,沒有商量。我寫這個字的時候,也是習慣性的先寫撇,但我在教學的時候,告訴學生,寫這個字,可以先寫橫,也可以先寫撇,先寫撇,應該更容易寫漂亮,但是,語文試卷上如果出現了這個字的筆順問題,一定要知道,是先寫橫的,至於為什麼,沒有為什麼,這是規定!我想,如果語文試卷上考這個「成」子的筆順,大概也不會和田老師商量,也不會和我商量,而是誰也不和誰商量,如果先寫撇。直接進行扣分處理!所以我認為。這個「成」字的筆順,是可以商量的。不知道田老師是不是可以考慮修正 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書法是藝術,語文是科學。語文的寫字和書法的寫字大部分領域是重合的,但是有一部分領域,是不一樣的,甚至是衝突的。有時候。藝術講究多樣性靈活性,而科學講究唯一性,準確性。作為一名書法老師。要注意這樣一個現象,就是不要把書法的書寫習慣,強行傳導給語文,使之成為語文的書寫習慣,導致學生在語文上,因為學書法而扣分,。如果這種現象出現,應該對學生學習書法有很大的挫傷作用。
除了這個字的筆順以外。還有一些細微的現象,比如,書寫上的細微變化,像「契」字,古碑帖中,右上角很多寫「刃」字,而現在標準的規範寫法是「刀」字;「象」字,古碑帖中,方塊裡是一豎,和下面三連撇的第一撇是不連續的是兩筆,而現在的規範寫法,是省減為一筆,要注意這個現象;再比如「羌」字,古碑帖中上部的短豎和下邊的撇,是兩筆,而現在的規範字,是簡化做了一筆,而「男」字,上面的「田」字中的豎,和下邊的撇是兩筆,按這種簡化的思維,是應該寫作一個通撇的,但是,規範的簡化字沒有這樣處理,仍然是兩筆。
所以我認為,書法老師在進行書法教學的時候,可以按書法的習慣進行教學,但是,一定要告訴學生,書法是如何書寫的,語文是如何規定的,避免學生因為學習書法,而丟掉語文考試的分數這樣的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