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9日訊 12月6日,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舉辦。中華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斌出席大會並發表精彩致辭。
以下為致辭實錄:
感謝保險行業協會和武漢市政府的邀請,很榮幸能參加這次論壇和大家作交流。此次保險行業盛會在武漢召開,共同探討「十四五」期間保險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服務好「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以及如何助力武漢疫後重振等一系列熱點問題,意義重大且深遠。剛才,聽了前面幾位嘉賓的精彩發言和真知灼見,很受啟發和鼓舞。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堅守初心使命,深化改革創新,努力在服務新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新發展格局構建要求保險業加快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並就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作出了部署。構建形成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出發所做出的重要謀劃。
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於「供給有效、需求提振和暢通循環」,需要牢牢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改善供給結構;需要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需要進一步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加速有機循環,實現供需均衡。十四五規劃中共有4處15次提及保險,涉及農業保險、巨災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對於保險而言,可以說是國家有需要,人民有期盼,需要保險業主動融入新格局,加快高質量發展,加快自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高風險管理能力與社會風險結構的適配性上下功夫,充分發揮社會穩定器、經濟助推器和風險減震器的作用,助力雙循環暢通,助力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化改革創新
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準確把握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個人理解,這個內涵是「五位一體」的:一是科學的發展理念,貫徹新發展理念,質量第一、效率優先;二是先進的發展方式,從粗放到集約,從要素投入驅動轉變為科技和創新驅動;三是協調的發展結構,要素結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區域結構均衡,產業體系完善;四是較高的發展質量,主要體現在高效益和高穩定性上,全要素生產率處於較高水平,行業運行穩定性高、持續性強、風險程度低;五是顯著的發展成果,有更好的保險產品供給、更優的保險服務體驗、更高的市場運行效率、保險消費者有更高的獲得感。總體而言,行業高質量發展就是保險產品和服務高品質、保險供給和需求高匹配、保險資源和要素高效利用的發展,是與新格局構建、人民期盼、國家需要相適應的發展。
我認為加快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要以改革創新的手段,緊扣「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發展,服務民生。我國保險業這些年發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保險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比如,壽險保單持有人只佔總人口的8%,人均持有長期壽險保單僅0.03張。保險業需要增強普惠性,升級保險產品和服務品質,持續優化客戶的消費體驗和滿意度,增強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拓寬服務領域和服務深度,保障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保險業應回歸保障本源,回歸服務實體經濟這一基點,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和深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解除實體企業後顧之憂。
三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更好地服務現代經濟體系建設和產業升級。當前我國保險業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給側,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保險業要以服務國民經濟體系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聚焦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行業和卡脖子項目,創新保險產品供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暢通。
四是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增強科技賦能,提高運行效率和發展質量。我國保險業經歷了一段主要依靠人力、費用等基礎生產要素拉動的高速增長階段,現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擺脫對人力、資本等要素投入的過度依賴,提高知識、信息、技術對發展的貢獻率,優化保險市場資源和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培育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強化保險科技投入和應用,驅動行業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和經營效益。
五是堅持以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為底線,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防範化解各類風險。當前,經濟金融領域的風險具有傳導性、隱蔽性、突發性等特點,風險防控不可鬆懈。保險業應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強化科學監管,加強風險監控,保險主體要深入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規範管理,合規經營,行業一道共同築牢風險防線,捍衛發展成果。
三、堅守初心使命,踐行高質量發展,努力增強服務大局的能力
踐行高質量發展,服務新格局構建,是每一位保險人的責任。中華保險作為國有控股企業,更是義不容辭。中華保險的誕生、發展和成長的每一步都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始終踐行「服務國家、服務三農、服務民生,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提供保險保障」的初心使命。中華保險始創於1986年,前身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生產保險公司,成立之初就擔負著服務國家穩定邊疆、屯墾戍邊的需要;在我國加入WTO之際,響應國家號召,冠名中華,走向全國,快速崛起,以振興民族保險業為己任。當前,中華保險已初具規模,理應更好地承擔起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中華保險將以國家戰略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重點在兩個方面加快變革創新:一是加快數位化轉型。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籤署全面合作協議,在全新保險核心系統建設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構建業內第一個基於中臺化架構理念、基於專有雲和公共雲的混合架構模式的新一代平臺化核心系統,打造「數字中華」,重構經營管理模式,建立適應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結構和發展模式,提升運營效率,提升服務能力。二是勇擔國企責任,在服務三農、服務民生、服務國家戰略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我們已經深耕農業保險三十多年,累計為全國三億農戶提供農業風險保障近三萬億元,積極探索 「保處聯動」、「活體抵押」、「保險+期貨」等新型農業保險模式,提升農業保險供給質量。中華保險將持續推進產品、服務、模式、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各位同仁,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匯聚各方力量。中華保險將始終堅守「三服務、一保障」的初心使命,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為行業發展、民族復興和人民福祉貢獻「中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