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 羅莎莎
法制網通訊員 黃穎
一把原價上千元的奧迪轎車車鑰匙,只要幾十元就能買到,網購批發甚至更低。記者近日從常州市公安局武進分局獲悉,經近4個月縝密偵查,武進警方搗毀了一仿製奧迪、大眾、豐田、保時捷等各式品牌汽車鑰匙的制假團夥,摧毀了涉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侵權銷售網絡,上千名「上下線」涉案人員由歸屬地的警方依法處理,涉案高達2000餘萬。據悉,該案是江蘇首例非法製造、銷售擁有註冊商標權的汽車鑰匙案。
今年3月下旬,武進警方接到群眾舉報,稱該區鳴凰轄區一家名為常州市某電子商務公司涉嫌銷售假冒大眾、奧迪等品牌的汽車鑰匙。當月30日,武進分局會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該線索,對該公司的車間、倉庫進行了突擊檢查。
「車間大概有300平方大,有近20臺模具。倉庫裡則堆放著幾百個麻袋,裡面全是各類品牌車輛鑰匙的半成品,包含各類車輛商標標誌。」辦案民警介紹。警方當場依法扣押了12萬餘把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的汽車鑰匙和相關配件。
隨後,武進分局組織精幹警力組成專案組開展偵查。之後,該公司法人劉某及負責生產、銷售的2名主要工作人員被依法刑事拘留。
經查,犯罪嫌疑人劉某原本是一名鎖匠。2014年,在進貨過程中,其偶然發現仿製高檔汽車鑰匙存在巨大「商機」。起先,劉某嘗試「倒手」買賣,即從上家買來貼標的汽車鑰匙,再轉手賣給下家同行,從中賺取差價。
由於「倒手」來的鑰匙質量太差,常被買家退貨,劉某認為主要是因為「鑰匙頭」質量不過關。自2016年起,劉某另起爐灶,租廠房、倉庫,請工人,利用生產線大量生產質量更好的「鑰匙頭」,並搭配網購來的鑰匙殼通過網絡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僅2017年的銷售額就達到100餘萬。
「劉某銷售的汽車鑰匙都屬於半成品。所謂半成品,即鑰匙殼、鑰匙頭、商標尚處於分離狀態,但被組合包裝在一個包裝袋裡,其中不含『晶片』。一套半成品汽車鑰匙配件實際價值僅十幾元,一旦流入市場,就會被人貼標進行二次組裝——安置晶片並解碼編程,隨後即可冒充『原廠』鑰匙出售,售價少則數百,多則上千。」辦案民警介紹。
據警方介紹,劉某不僅自產自銷,有時還會根據客戶的要求為其定製帶標鑰匙柄。據警方初步,自2014年到案發的整整4年多的時間裡,劉某通過網絡平臺把鑰匙銷售到了全國各地,每條線索都涉及上萬條數據:數萬條淘寶、阿里巴巴、QQ、微信等網絡平臺的交易記錄;數萬條涵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5大銀行的銀行卡流水;數萬條涵蓋德邦、圓通、中通、順風等快遞公司的物流收發記錄等。
為了查證查實整個案件情況,專案組民警對收繳的6萬餘套涉案鑰匙涉及30餘種品牌按「品牌」進行了分類統計,區分自產和網購的精確數量,對被侵權的20餘家國內外的知名汽車廠家逐家進行溝通,逐家郵寄樣品請廠商進行鑑定,確認涉案鑰匙是否侵權。通過對上萬條各類數據的整理、分析、統計,最終摸清了劉某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上千名「上下線」的真實身份和相關侵權事實。
日前,劉某因涉嫌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罪被武進區人民法院依法審判。
法制網常州(江蘇)10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