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關寧團隊提出單細胞質譜流式技術數據分群方法的基準分析框架

2020-12-17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2019年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丁顯廷教授和林關寧教授團隊聯合在Genome 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A Comparison Framework and Guideline of Clustering Methods for Mass Cytometry Data」的文章。 該文章從準確性(precision)、一致性(coherence)和穩定性(stability)三個層面由淺入深地闡明了不同單細胞質譜流式技術(CyTOF)細胞族群分析方法的優劣及其適用場景。這是國際一線雜誌第一次報導中國大陸學者在單細胞質譜流式技術數據標準化和分析方法學方面的工作。

相比傳統螢光標記的流式細胞術,CyTOF技術採用金屬同位素標記抗體,避免了螢光重疊和自螢光消除的問題,可在單細胞水平同時測量數百萬細胞中近百種蛋白質的表達量。這種同時獲取高維度蛋白質的超強能力使得CyTOF技術在藥物優化、疫苗開發和疾病標記發現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然而,迄今為止CyTOF技術的數據標準化、樣本和數據的質量控制、分析方法學,主要還是基於歐美學者提出的Accense,PhenoGraph和Xshift等分析方法。雖然這些分析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不同的領域和臨床研究,但是很多研究者對於採用哪個方法能更好地分析個體化的數據仍然存在疑惑。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在三類異源(骨髓細胞、肌肉組織、結腸組織)6個單細胞組學的數據集上對目前經典的無監督和半監督細胞分群方法進行了基準分析和深度比較。在準確性(precision)分析上,根據四種內部評價指標(Accuracy,F-measure, NMI和ARI)討論了不同方法對細胞進行分群的準確性;在一致性(coherence)分析上,利用三種外部評價指標(DB,CH和XB)探討了細胞分群方法揭示細胞數據內部本質結構的能力;在穩定性(stability)分析方面,研究了隨細胞採樣數量變化,不同方法的準確性和識別出的細胞亞群數量的魯棒性。此外,這篇文章還討論了分群方法的分群解析度,發現PhenoGraph和Xshifit能夠識別出更細粒度的亞群(亞群數量偏多),而DEPECHE傾向於識別粗粒度的亞群(亞群數量偏少)。

圖1  CyTOF數據細胞分群方法的選擇決策樹

綜合上述框架的分析結果,這篇文章為單細胞質譜流式分析領域的研究者,特別是初學者以及沒有生物信息學基礎的研究者,提供了細胞分群方法的選擇決策樹。

圖2  聚類方法的穩定性分析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個性化醫學研究院是中國最早建立起單細胞質譜流式技術的單位之一,並已初步實現技術向臨床應用的轉化,先後利用單細胞痕量蛋白分析技術完成了寄生蟲耐藥、銀屑病、結腸癌、肺結核方面的相關臨床應用研究。

劉曉博士、宋煒宸博士生是論文的第一作者。丁顯廷教授和林關寧教授是論文的通訊作者。相關研究得到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19-1917-7

相關焦點

  • 丁顯廷/林關寧團隊對CyTOF數據提出細胞分群方法的基準分析框架並...
  • 細胞分群方法的基準分析框架及方法選擇決策樹
    原文以 A comparison framework and guideline of clustering methods for mass cytometry data 為標題發布在 Genome Biology 期刊CyTOF(單細胞質譜流式技術
  • 國內十餘家企業聚集,單細胞技術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質譜流式技術平臺最初由美國DVS Science開發,但這家企業於2014年被美國Fluidigm以2.1億美元收購。國內單細胞蛋白分析的代表企業為宸安生物、普羅亭,其中,宸安生物專注單細胞質譜流式診斷設備、試劑和軟體開發,普羅亭致力於以單細胞蛋白層面研究為核心的檢測服務。
  • 利用CyTOF質譜流式精確鑑定不同免疫疾病亞型間的差異
    在9月的《Frontiers in Immunology》雜誌上,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和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質譜流式技術針對兩種不同亞型(HLA-DRB1*03+LS和HLA-HLA-DRB1*03+Non-LS)患者的33個相關標記物進行了全面檢測和深入分析,從而找到了LS和Non-LS中關鍵的免疫差異。
  • Nature Methods|新方法再次提高單細胞蛋白質組學質譜定量準確度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Sydney Brenner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在蛋白豐度檢測、轉錄修飾和翻譯後修飾方面填補了單細胞轉錄組學的空白。單細胞蛋白質組學質譜(SCoPE-MS)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定量分析多功能單細胞蛋白質組的方法,這種方法採用同位素標記和載體蛋白質組學來分析單個細胞【1】。
  • 騰飛的中國質譜 中國化學會第31屆年會質譜分會勝利召開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院士 江桂斌  江桂斌帶來題為「發現新型環境化學汙染物的技術途徑」的報告。江桂斌在報告中指出,高水平儀器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社會發展對分析儀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化學化工學院、生物學院教授譚蔚泓 院士  譚蔚泓帶來題為「疾病標記物的發現和應用——基於核酸適體的質譜流式分析」的報告。
  • 《Cell》:單細胞組蛋白修飾模型展示表觀遺傳多樣性隨著衰老而增加
    雖然染色質修飾在多種生理學過程和人類疾病中都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此前存在的技術檢測通道有限,無法同時檢測各種免疫細胞亞群特異性marker和各種染色質修飾。因此在人類免疫細胞中進行染色質研究具有挑戰性。近期出現的一個技術突破——質譜流式技術,可以在少量細胞甚至是單細胞中進行四十種以上參數採集,可以完美應對這一挑戰。史丹福大學Alex J.
  • iCMS2016第七屆質譜網絡會議-質譜新技術與生命科學
    汪福意介紹其研究團隊開始通過COIM( confocal和ToF-SIMS聯用)的組合成像技術研究單細胞內金屬抗腫瘤藥物的分子作用機制。此前鉑藥物損傷DNA和蛋白相互識別的研究還沒有到單細胞水平,而細胞內也可能存在這樣的特異識別。順鉑與DNA形成交聯複合物鉑損傷DNA,再經蛋白HMGB1識別形成三元複合物,從而阻止鉑損傷的細胞修復,最終能導致細胞凋亡。
  • 淺談流式細胞儀十大發展趨勢
    應用對象從細胞到顆粒  一般而言,流式細胞儀檢測的對象是細胞,而且是呈獨立狀態的懸浮於液體中的細胞,即單細胞懸液。組織和器官中的細胞,必須用各種方法製備成單細胞懸液,才能進行檢測。  細菌、浮遊生物等也可以用流式細胞儀分析。  一些不是細胞的單個粒子,如病毒、細胞核、染色體、原生質體等也是流式細胞儀的檢測對象。
  • ...張世華課題組提出解決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高度缺失及稀疏的新方法
    因此,如何從高度稀疏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中精確地恢復這些缺失的信號,從而促進下遊生物信息挖掘,是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分析面臨的重要挑戰。該工作基於低秩矩陣填補技術【1,2】和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的異質性特徵,提出一種新型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填補方法PBLR。
  • 質譜分析方法最全解析...
    目前,有機質譜儀主要有兩大類: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與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現就這兩類儀器的分析方法敘述如下: 在GC-MS分析中,色譜的分離與質譜數據的採集同時進行,為了使每個組分都得到分離和鑑定,必須設備合適的色譜和質譜分析條件: 色譜條件包括色譜柱類型(
  • 低調但不「單調」 聚焦質譜在環境分析的應用新進展——iCMS2020分...
    在會議第二天上午,進行的是質譜在環境分析領域應用新進展專場,邀請了香港浸會大學蔡宗葦教授、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董亮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倩研究員等專家,分享了質譜成像技術在環境毒理研究的應用進展、質譜技術分析環境中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以及納米材料的質譜定量分析技術等不同方向的精彩報告。
  • 《質譜分析技術原理與應用》序
    臺灣質譜學會組織幾位學者撰寫了《質譜分析技術原理與應用》一書,我有幸先睹為快,讀後頗有收穫。這既是一本很好的質譜入門教科書,又是一本系統的專業著作。陣容強大的作者隊伍均來自科研第一線,而且是在質譜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的知名學者。該書內容幾乎涵蓋了當今質譜發展的各個方面,既闡述了質譜技術的原理,又詳細介紹了各種質譜儀器的構造,還專門討論了質譜在諸多領域的應用。
  • 計算方法提供更快的高解析度質譜成像技術
    Beckman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亞空間質譜成像方法,通過設計一種基於模型的重建策略,加快了數據採集的速度,同時保證了質量。該技術是利用動物模型開發的,可能對許多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包括分析化學和臨床研究,只需一小部分時間就能得到結果。它還可以檢測廣泛的生物分子,從神經遞質和胺基酸等小分子到脂類或肽類等大分子。
  • 2019年質譜儀器新產品技術進展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質譜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質譜儀成為化學分析領域非常有效的一種分析工具。早些年,我國質譜供應商的數量還屈指可數,到如今,隨著分析物質的日益複雜,質譜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龐大的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到質譜供應商行列,未來質譜市場的競爭更將「如火如荼」。
  • 【科研方法】質譜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全解析
    因此,在進行質譜分析前,要根據樣品狀況和分析要求選擇合適的質譜儀。目前,有機質譜儀主要有兩大類: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與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今天小編主要從以下三個部分給大家科普一下質譜分析方法的基礎知識:一. 質譜基礎及相關術語二. 定性(確證)方法三.
  • 質譜分析在化學分析中的應用
    進入 80 年代後,材料學、精密機械、電真空和計算機等新興學科和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高性能質譜儀器製造業的進步。現今,質譜分析技術已經大量應用到化學分析測試中。二 質譜分析技術基礎理論(一) 質譜分析法原理 質譜分析法是通過應用質譜儀將被測物質離子化,按離子的質荷比分離,測量各種離子譜峰的強度而實現分析目的的一種分析方法。
  • 納米二級離子質譜(NanoSIMS)與電化學方法聯用研究神經遞質小泡的...
    Ewing教授及其團隊將神經元的胞吐過程作為研究重點,開創了單細胞微體積化學測量,毛細管電泳電化學檢測,單細胞電化學成像以及檢測胞吐釋放物和細胞內單個納米囊泡內容物的電化學方法。同時,Ewing教授團隊還率先將質譜成像開發應用於亞細胞和神經化學分析。由於一系列出色成果,Ewing教授榮獲了諸多獎項,包括:電分析化學學會授予的Charles N.
  • Cell Metab|代謝檢測進入單細胞時代
    當前的代謝檢測方法只能分析細胞群整體代謝能力。而細胞分選和細胞培養會改變細胞的代謝活性,因而它們不能用於從人體活檢中獲得的異質性或者稀有活細胞群體進行代謝檢測。所以,迫切需要一種用於檢測複雜樣品的,並且操作簡單的代謝譜分析方法,該方法可用於在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分級並在免疫治療後監測反應。
  • 質譜技術及其應用 - 專區 - 生物谷
    3 生物質譜技術的應用隨著質譜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質譜的應用範圍已擴展到生命科學研究的許多領域,特別是質譜在蛋白質、醫學檢測、藥物成分分析及核酸等領域的應用,不僅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同時也促進了質譜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