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報導
忠貞不渝的「渝」和重慶有關嗎?黔驢技窮的「黔」包括重慶彭水嗎?
近日,網上瘋傳一篇文章,稱有10個成語與重慶有關,並逐一解釋了原因。不少網友表示「漲姿勢」了,也有網友提出質疑:有些說法太牽強,還有一些詞根本就不是成語。
昨日,記者採訪了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賈雯鶴。「這是誤讀,切莫望文生義。」賈雯鶴說,這10個「成語」中,只有少數成語與重慶有關,其他牽強附會聯繫在一起的「成語」,既不可信也不可取。
賈雯鶴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後、碩士生導師。長期致力於民間文藝學、巴蜀文化和文化傳播研究,已出版專著多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承擔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鍾雲舫及《振振堂》集散文課題」、「《夔州詩全集》(宋代卷)」的研究。
這四個成語與重慶有關
1
巴蛇吞象
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意思是,有種巴蛇能吞吃大象,消化三年才吐出象骨,象骨服食後可治腹內疾病。
現在,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貪心沒有好下場,教育人們克制欲望,知足常樂。
說,「巴」字在古代泛指重慶和湖北部分地區,因此,「巴」字在很多時候的確能與重慶聯繫上。此外,「巴」字的篆書就是一條蛇的形狀,「巴」最初的本義就是蛇。
2
下裡巴人
出自《文選·宋玉》:「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十人。」
說,宋玉是楚國人,「下裡巴人」是戰國時期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後泛指通俗文藝作品,與「陽春白雪」對舉。
3
出自楚國宋玉的《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成語中的『巫山』指的就是現在長江三峽的巫山。」賈雯鶴說,巫山雲雨本是指上好的自然景觀:巫山十二峰層巒疊嶂之中,雲騰雨落美麗壯觀。後來,這個詞語衍生出男女纏綿情愛的含意。
4
巴山夜雨
出自唐朝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描寫的是客居異地又逢夜雨纏綿的孤寂情景。網傳文章稱,有研究表明,李商隱這首詩中所說的「巴山」就是現在重慶北碚的縉雲山。
「巴山並沒有特指是哪座山。」賈雯鶴不認同網傳文章的觀點。他說,「巴山」在當時泛指重慶、閬中、宜昌等地的山脈。
這四個成語與重慶無關
1
忠貞不渝
網傳文章稱,忠貞不渝非源於重慶,卻與重慶「有緣」:一、嘉陵江古稱即為渝,渝也是重慶簡稱;二、重慶古有英雄巴蔓子,其忠貞不渝堪稱典範。
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太牽強了。」賈雯鶴說,忠貞不渝指的是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2
走馬觀花
「把這個成語與重慶聯繫在一起,很好笑,很沒文化。」賈雯鶴說,這個成語出自唐朝孟郊的《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網傳文章稱:「該成語原與重慶無關,但今九龍坡區走馬鎮以桃花節聞名,『走馬觀花』遂有了新含義:到走馬鎮觀桃花!」賈雯鶴說,這個成語無論是出處還是典故都與重慶的走馬鎮無關,這樣生拉硬扯在一起,很無聊,會誤導市民。
3
黔驢技窮
網傳文章稱:「唐宋文學作品中的『黔』,是當時黔州或黔中道的簡稱,治所在今彭水縣鬱山鎮。唐玄宗時置黔中道後,彭水成為黔中道、黔州、彭水縣三級治所駐地。」賈雯鶴說,「黔」所指區域在當時的確包含了重慶彭水,但大部分區域還是屬於貴州。「一個貶義詞,犯不著去和貴州爭『所有權』。」
4
世外桃源
網傳文章稱,很多人認為世外桃源的原型在重慶酉陽桃花源景區。但賈雯鶴卻不這麼認為:「陶淵明根本就沒來過重慶,怎麼可能聯繫得上呢?」
這兩個固定短語不是成語
1
巴山蜀水
「它只是固定短語,不是成語。」賈雯鶴說,這篇文章把「巴山蜀水」當成成語,說明寫文章的人並沒有做過認真研究。
2
高峽平湖
高峽平湖出自毛澤東《水調歌頭·遊泳》,毛主席藉此想像三峽工程,借神女驚嘆烘託人間變化巨大。「這個詞也不是成語。」賈雯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