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把孩子培養成能夠自食其力、獨立生存的人。家長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該放手時一定要放手。
剛上高中的孩子,從小習慣了依賴父母,離開父母以後就去依賴老師同學。然而,孩子總會遇到需要自己解決的問題,這時候,他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實際上,很多家長對高中生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都是欠缺的。
我聽一位家長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女兒在高二時,班裡組織同學出去野餐,女兒是他們組的組長。同學們商量的結果是吃火鍋,但是鍋成了問題,大家家裡都沒有鍋。回家後女兒問爸爸怎麼辦,爸爸給她出的主意是可以到火鍋店去借,第二天放學後,女兒就在學校旁邊的那些火鍋店挨個去借鍋。碰了5次釘子之後,終於在她問到的第6個飯店向老闆借到了鍋。借到後,女兒興奮地給爸媽打電話報喜,語氣中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每個人都願意自已在同伴中是有價值的,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如此。借鍋這件事讓這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得到了提升。聽那位家長說,在這之後,孩子總是搶著去做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而且每次都會做得很好。
許多孩子在父母的一手培養下成長為高中生,還是什麼都不會做,飯要父母做,衣服要父母洗,看病要父母陪著,如此等等。可這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其實,讓高中生的孩子逐漸嘗試獨立完成有一定意義的事,各位家長何樂而不為呢?
天下只有不去做的事情,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成功的前提是他要有機會去做事。孩子在還未成年的高中,這些機會需要父母提供,教他們爭取。小到家裡的家務,大到外面的與人交往,家長都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父母幫他完成所無法比擬的。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把孩子培養成能夠自食其力、獨立生存的人。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沒有給他獨立成長的機會,那他上了高中之後,這個工作就無論如何得做了。因為高中畢業,大多數孩子就要離開父母獨自去「闖」世界了。
每年9月份高校開學時,有的大一新生竟然有的還是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大學的。事實上,高中畢業的學生起碼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難道不能自己來學校嗎?
做家長的,該放手時一定要放手。放開手,孩子才能跑起來。放手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會成為「啃老族」或「月光族」,因為曾經努力過的孩子知道生活的艱辛,也明白父母擁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同時,放手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能力夠強,也會孝敬父母、懂得仁愛的。
今天的分享就在這裡,各位家長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經驗之談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