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冰山的雲海是我心中縈繞已久的一個夢。它與瑰麗多姿、變幻莫測的神秘之美撩撥著我的情懷。深秋時節,我和友人相約來到雲蒸霞蔚的雲冰山上小住了兩日。天公作美,我們如願以償的在高山之巔領略了雲海的壯美。
清早,日色朦朦朧朧,我們驅車停在半山腰後,便途步向山頂走去。雲霧在山間徘徊,瀰漫整個群山,處處是流雲走霧,雲影飄飄忽忽,時薄時厚,似伸手可取但又取之不得。走在通往山頂的木製棧道上,給人一種騰雲駕霧的感覺。不一會兒,我們便登上了海拔1400米的觀景臺。嗬!好大一片雲海,如臨於大海之濱,波起峰湧,浪花飛濺。看著眼前波瀾壯闊的茫茫雲海,我們都忘情地跳了起來,興奮之情無以言表。
站在山頂,極目遠眺,山下白雲瀰漫一色,無邊無際。
遠近山巒、峽谷、溪水,山路、林木、房屋,盡淹沒在無邊浩瀚的雲海裡。山嶺只露出最高的峰尖,就像大海中的一座座小島,仿佛蓬萊仙境。山風起時,松濤轟鳴,白雲飄移,群峰浮浮沉沉,忽隱忽現。輕盈的白雲,一卷一捲地如波濤,綿延不絕,此起彼伏,就像一幅精彩絕倫、妙趣天成的山水畫卷。這是大自然的傑作,如夢如幻,給你漫步雲端的享受。
正如清代吳應蓮詩中描繪的那樣:「望中洶湧如驚濤,天風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驚濤上,宛然舟揖隨波漾。風漸起兮波漸湧,一望無涯心震恐。山尖小露如壘石,高處如何同澤國。」該詩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山中雲海千變萬化所形成的種種奇觀。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
雲海,是一種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觀,是山嶽中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壯麗景色。雲比山低,圍山緾繞,山色因雲的有無而忽明忽暗,雲則隨著山的高低忽上忽下,有一種讓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撥的吸引力。古往今來,多少文墨客無不為雲海所傾倒,多少遷客騷人無不為雲海所折服。有的詩人感嘆雲海的廣闊無垠:「雲海漾空闊,風露凜高寒」,「無因留絕瀚,雲海意差池」;有的詩人則描述了雲海所代表的高遠境界:「何堪萬裡雲,雲海已溟然」,「欲為中州信,浩蕩絕雲海」和「與君遠相識,不道雲海深」。元代詩人張養浩描述的雲山之美:「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更是讓人心馳神往,如臨其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喜歡看雲。記得高中畢業下放在地處湘江源頭的高山林場那幾年,每天上山辛苦勞作之餘,一天中,總有幾個瞬間,不知不覺仰起頭,下意識尋找藍天中雲的蹤跡。那時的天空是瓦藍瓦藍的,天上的白雲形態各異,像小山,似花朵,如駿馬,若飄帶……幾乎要窮盡你的想像。進城工作後,休息日,我也常常喜歡閒坐陽臺上,遙望天空,觀雲捲雲舒,雲聚雲散,雲來雲往。最難忘的一次觀雲是在飛機上,桂林飛往昆明的航班,我坐靠窗的位置看雲。瞬息之間,飛機穿透雲層,浮現在厚厚白白的雲朵上,機前機後,乃至整個天空都是一堆一堆的白雲,像極了一團團棉花,白得純淨,白得無暇,白得耀眼,大的像高聳的山峰,小的像一朵朵白睡蓮,它們飄緲在深空裡緩緩移動、遊弋……讓人倍感震撼,頓起縱身躍下,漫步在雲中之豪情。
我喜歡雲,喜歡雲的純潔無暇,喜歡雲的超凡脫俗,喜歡雲的無拘無束。只要抬頭望天,總能看到那百合般的雲團。
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卻有著不同的看雲心境。少年壯志不言愁,那時喜歡的是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豪情壯志;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欣賞的是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氣慨;人到中年時,醉心的是蘇軾「雲海天涯兩杳然。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的美好願望,年過半百後,崇尚的則是白落梅「人生似水豈無涯,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的灑脫和超然,並深為其蘊含的意境所折服。
「太陽出來了」。觀景臺的遊人沸騰起來,叫喊聲在山谷中久久迴蕩,也把我從遐思悠悠中喚回來。舉目向東方望去,只見東邊雲天相接處出現了一個紅點,不一會,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在雲海之上,投射出萬丈光芒,為那浩浩蕩蕩的雲海鍍上了厚厚的金邊,真是美不勝收,蔚為壯觀。
在領略紅日升起的燦爛輝煌,享受茫茫雲海的五彩繽紛、感慨大自然的造化與神奇的那一刻,令我不由想起陶弘景的一首詩:「山中何所有?嶺上白雲多。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年少時初讀這首輕淡自然的小詩時,就有一種莫名的歡喜,很羨慕詩人那種樂在山裡,飄然不群、恬淡自足、自怡自悅的境界。
雲,讓雲冰山增添了不盡的神奇。它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畫,有時用潔白塗抹,有時用七彩渲染,有時是神採飛揚的寫意,有時是惟妙惟肖的工筆,有時是通透流動的水彩,將雲冰山之美揮灑得多姿多彩、魅力盎然。住在雲冰山上,因為雲裡霧裡,抬頭是風景,低頭是美麗,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這裡遠離了市聲塵囂,心靈得以從容打開,使我感受到了久違的閒適和安逸。「雲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雲山也愛咱。」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該去尋找這樣一片雲,在凡俗中領會「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的真意,從而頓悟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