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晚了幾個月,但是差別很大。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如果能體會到新生兒和6歲嬰兒的巨大差異,就不難理解5歲半和6歲孩子的區別。雖然這種差異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逐漸減少,但他5歲半不懂的傻問題,可能在他6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兒科醫生了。
所以,如果學校不是強制性的,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在晚上學習一年,基本上可以在幼兒園多呆一年,也就是說可以多玩一年,多享受一年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相當於給孩子一份人生的禮物。
男生心智發展比較慢,但是孩子一年的時間變化很大。例如,5歲半的依桐還沒有「女朋友」。他甚至覺得被女生喜歡是可恥的,尤其是被女生親吻。但一年後,他不僅滿心歡喜地接受了喜歡他的女生,還主動選擇每次去吃冰淇淋都要經過小女生家門前的馬路,說希望能有機會見到小女生。
當童五歲半的時候,他加入了足球隊。當時他看了三遍才開始參加訓練。一年後,他不僅和其他孩子一起去玩遊戲,而且在歐洲杯上對德國國家隊球員非常有價值。現在他不僅學到了很多足球知識,還成功晉升到了少兒足球隊,成為了一周訓練兩次,一周比賽一次的正式足球隊員。
在五歲半的時候,如果依桐被安排在一年級,以他遲鈍的性格,別人不敢說他會過「沉默觀察」的一天。但現在他6歲半了,包括上次招生時的小考,那麼自信,平靜,容易和老師交談,回答問題很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我想,如果他五歲半,他會緊張地哭或者哀嚎,拒絕進教室。
依桐的妹妹特瑞出生於12月的冬天,她的母親當時是一名小學教師。她看到很多孩子要花很長時間適應小學生活,有的孩子兩個月後就回幼兒園了。她說應該讓Terri晚一年入學,因為一旦小學開學,一口氣就完了。如果她真的上了兩個一年級或者兩個二年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更大。特裡六歲生日後的第二年九月入學。小姑娘一路讀得很流暢,幾乎從來不需要父母幫她寫作業,學習習慣很好,學習成績優秀。學校推薦她小學和中學都跳級,說從學科掌握的角度來說,她班裡很優秀。後來她爸爸攔住了她,說孩子只有幾年快樂的讀書時間,跳繩就是減一年。為什麼要剝奪孩子一年的快樂時光?工作,有一輩子。當特裡在高中入學考試中以1.2分的高分畢業(最高為1.3分,其中有163名畢業生和10多名孩子通過了1.3分的考試)時,作為獎勵,她的家人同意了她的請求,給了她三個月的假期去澳大利亞留學。她回來後才註冊上大學。
依桐的生日是11月12日,所以他可以在5歲半入學,或者在6歲半以後入學。鑑於他姐姐的經歷,我們也選擇了讓他在6歲半入學,希望他能像姐姐一樣有一個順利而精彩的學習經歷。我們讓孩子6歲以後入學還有一個原因:孩子會雙語。一般來說,正式學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雖然德國一年級的內容起步比較慢,但畢竟會有很多閱讀任務。如果依桐的德語準備不充分,他的理解能力將會受到限制,他的學習自然會很困難。我媽的德語也是半路流浪,我爸經常出差,所以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等到依桐能輕鬆滿足老師的要求,輕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再去上學。父母都想有一個幸福自信的孩子吧?
依桐的性格更追求完美,他有自己的見解和邏輯,能安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願意學習各種內容,這是他的優勢,所以從學習的角度來看,父母並不十分擔心。但他也有很多缺點,比如拘謹,行動遲緩,不確定就不發表意見。這些都是培養孩子樂觀自信的負面障礙。
雖然依桐的班級是一個只有19個孩子的小班級,但如果他總是膽小和尷尬,不要說老師不喜歡。長此以往,孩子會被動地陷入惡性循環,難以自救。孩子需要肯定,需要表揚,需要歡迎,但都需要先堅強起來,否則只會被嘲笑,被欺負。
作為一家之主,依桐有很強的領導意識,很有競爭力,並且希望獲勝並成為最好的。這些特點是雙刃劍。環境對,指令對,孩子就會堅強勇敢,不怕挑戰。但是,如果過早的把他置於尷尬的境地,然後混在他身邊各種明暗打擊,再加上他氣質上的缺點,那就更糟糕了,到時候他肯定會不知所措,緊張被動,最終會更加膽小...孩子的性格需要慢慢培養,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當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會及時給予幫助和關心,然後他會更堅強,更有精力去面對身邊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