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MCD.US)也在買AI創企,2019五大美國科技巨頭AI收購戰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智東西」,作者「雲鵬」

12月26日消息,媒體Venturebeat近日梳理了2019年亞馬遜(AMZN.US)、蘋果(AAPL.US)、微軟(MSFT.US)、谷歌(GOOG.US)、Facebook(FB.US)五大科技巨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收購活動,從中分析科技巨頭們的人工智慧戰略以及人工智慧當下發展的趨勢特點。

人工智慧之戰已經成為人工智慧人才之戰。對於技術人才的吸納才是收購活動的主要目的。同時,人工智慧創企被收購的時間點也呈現一定規律,多在公司成立四年左右。另外通過對全球各類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收購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人工智慧將會成為今後各類公司都要擁抱的技術,其潛力也將會在各個領域不斷展現。

前言

今年,人工智慧人才爭奪之戰打得火熱。在這一年裡,Pinterest(PINS.US)首席技術官Vanja Josifovski跳槽至Airbnb,同時Pinterest聘請沃爾瑪首席技術官Jeremy King領導了公司的工程團隊。此外,包括谷歌和蘋果在內的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通過收購來吸納人工智慧人才——CB Insights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自2010年以來,共有635起跟人工智慧相關的收購發生,其中蘋果以20起收購居於榜首。在其他方面,微軟轉向了在線教育平臺,幫助培養新一代人工智慧人才。

不過,儘管人工智慧人才庫可能在不斷擴充,但仍存在嚴重短缺。人才市場仍然需要大量擁有機器人、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技能的人。這些人才將面臨三條道路:在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拿高薪,在一家初創公司工作並著眼於長期發展,或者自己白手起家。

整個2019年,科技公司都更加努力,以確保可以擁有最優秀的人工智慧人才和技術。本文將回顧其中一些活動,重點關注五大科技巨頭: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谷歌。

Facebook

1、GrokStyle(美國)

GrokStyle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視覺搜索初創公司,今年2月被Facebook收購。GrokStyle開發了一款應用程式,可以從照片中自動識別家居家裝產品。該應用程式直接和零售商打通,可以幫助用戶找到要購買的物品並下單。

Facebook在完成收購後很快就關閉了GrokStyle,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場招聘。至於如何整合GrokStyle的技術和人才,Facebook只是簡單地說「他們的團隊和技術將繼續為我們的人工智慧事業做出貢獻。」當時另一份GrokStyle的聲明稱,Facebook將繼續使用其人工智慧技術構建「零售業的絕佳視覺搜索體驗」。

GrokStyle的能力可能會在Facebook Marketplace(一個連結買家和賣家的點對點平臺)內重現,也可能會應用於一個目前尚未公布的服務,總之它可以讓Facebook用戶通過視覺搜索找到品牌或產品。

2、Ctrl labs (美國)

今年9月,Facebook宣布收購了總部位於紐約的Ctrl labs,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初創公司開發了一款腕帶,可以將肌肉神經信號轉換成機器可理解的指令。它基本上是一個腦機交互設備,通過16個電極監測肌肉纖維發出的信號,並藉助谷歌TensorFlow中的人工智慧算法,它可以區分每個神經的獨立脈衝。

Facebook計劃將Ctrl labs併入其Reality labs部門,該部門主要關注VR和AR技術。Facebook更多的是通過這筆交易尋找設備和技術互動的新方式,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人工智慧收購。

3、Servicefriend(以色列)

Facebook在9月份還收購了Servicefriend,一家成立了4年的以色列初創公司。其主要業務是為企業的客戶服務團隊設計消息機器人(messaging bots)。目前Servicefriend的一位聯合創始人現在在為Facebook的Calibra digital wallet團隊工作。

早在今年7月,Facebook就宣布了一項頗具爭議的計劃,他們打算推出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名為Libra的新型數字貨幣。Libra繞過了傳統銀行,降低了在線轉帳的成本。同時,Facebook也在開發基於Libra的Calibra數字錢包,而這可能需要全天候的客戶服務支持。因此,Servicefriend可能正在為Calibra開發人工智慧客服機器人。

亞馬遜

1、TSO Logic (加拿大)

今年1月,亞馬遜AWS收購了一家位於溫哥華的初創公司TSO Logic,該公司建立了雲服務支出分析工具。

TSO Logic成立於2013年,致力於幫助企業計算出在雲端相關業務的成本,這顯然是AWS的一個新的潛在競爭優勢。

從人工智慧的角度來看,TSO Logic通過對數以百萬計的公司硬體、軟體數據進行分析,創建出一個精細的統計模型,並藉此展示出公司花費了多少以及哪些業務可以通過上雲來削減成本。同時,TSO Logic平臺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和模式匹配來確定雲端一系列選項中最適合公司業務的設置參數。

2、Eero (美國)

亞馬遜今年2月以9700萬美元收購了mesh網絡初創公司Eero,這一收購價格並沒有比該公司的融資金額9000萬美元高出多少,這說明Eero當時的狀況並不樂觀。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Eero成立於2015年,它提供了一個家庭Wi-Fi系統,該系統使用多個接入點將網絡連接擴展到建築物的每個角落。配套的行動應用程式允許用戶共享網絡、設置家長控制、運行速度測試等。雖然Eero表面上是硬體公司,但其軟體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們的 TrueMesh軟體通過機器學習對來自數千個家庭的網絡數據進行分析,然後優化路由算法,從而實現最佳的網絡覆蓋效果。

對於亞馬遜來說,收購Eero很有意義,因為這家初創公司已經上市了一系列家庭聯網設備。今年9月,亞馬遜推出了收購後的第一款Eero產品,該產品能夠讓語音助手Alexa擁有更精細的功能,包括為特定設備停用Wi-Fi或開啟訪客網絡。

這可能更像是一個和硬體、物聯網相關的收購事件,而不單純與人工智慧相關。不過從長遠來看,亞馬遜也有在互聯家庭中應用人工智慧的宏偉計劃。

3、Canvas Technology (美國)

今年4月,亞馬遜以未披露的價格收購了倉儲機器人初創公司Canvas Technology。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Canvas成立於2015年。由於亞馬遜這家電商巨頭的業務日益走向自動化,Canvas的技術和產品顯然是亞馬遜所需的。專注於倉儲物流機器人技術的Amazon Robotics公司就是亞馬遜在2012年以7.75億美元收購Kiva Systems的結果。

Canvas的機器人利用人工智慧和計算機視覺技術,能夠在倉庫內自主導航行進。Canvas Technology現在已被亞馬遜的機器人部門吞併。

4、Sizmek (美國)

今年5月,亞馬遜做出了一個小卻引人注目的舉動,他們收購了一家擁有20年歷史的紐約廣告技術公司Sizmek的部分技術。雖然這筆交易可能更多的是為了從一家陷入困境、瀕臨破產的廣告科技公司搶奪技術人才,但它也表明了亞馬遜希望在由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主導的在線廣告市場中分一杯羹。

Sizmek的廣告服務可以幫助營銷人員優化和衡量他們的在線廣告投放,是谷歌營銷平臺DoubleClick的直接競爭對手。亞馬遜透露,一旦交易達成,他們將繼續為Sizmek的客戶提供服務,Sizmek平臺現在被稱為「Sizmek by Amazon」。亞馬遜還購買了Sizmek的動態創意優化(DCO)平臺,該平臺可以讓品牌方為特定受眾定製數百個獨立廣告,同時利用人工智慧確保將正確的廣告投放到正確的市場中。

亞馬遜對Sizmek有什麼長期打算尚不清楚,但這家電商巨頭一直在加大對其廣告技術的投資,並且有一定能力和實力挑戰在線廣告領域的兩大巨頭。據Juniper Research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3年,75%的廣告投放將由人工智慧驅動,而亞馬遜將佔到其中的8%。

蘋果

1、Laserlike (美國)

今年3月,蘋果收購了矽谷一家名為Laserlike的機器學習初創公司。該公司使用機器學習來掃描網頁中的信息,並根據用戶的自然語言搜索來提供個性化的結果,用戶可以像瀏覽新聞一樣瀏覽這些結果。

這項技術可以幫助Siri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結果,甚至可以通過新的Apple News+訂閱服務顯示個性化定製推送。

Laserlike成立於2015年,創始人是前谷歌員工。蘋果同時還僱傭了前谷歌人工智慧總負責人約翰·詹南德裡亞(John Giannandrea)。無論蘋果為Laserlike的技術和團隊準備了什麼,它都在這個過程中吸引了一些高質量的人工智慧人才。

2、Drive.ai (美國)

蘋果在研發某種形式的汽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並且據報導蘋果尤其重視無人汽車的研發。早在今年6月,就有消息稱,蘋果已經收購了苦苦掙扎的無人汽車初創公司Drive.ai,並帶走了一部分技術人員,該公司在上市4年後就已難以維持生計。

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蘋果離製造無人汽車更近了,但蘋果現在確實擁有了更多該領域的工程和產品技術人才。

3、Fashwell (瑞士)

幾個月前,有報導稱蘋果收購了一家名為Fashwell的瑞士計算機視覺初創公司。雖然蘋果尚未確認收購,但Fashwell的創始人和幾位高管已於今年1月加入蘋果,其他幾位高管也隨後加入。

Fashwell成立於2014年,曾與多家公司合作,將其視覺搜索技術整合到應用程式和網站中,允許用戶使用照片而不是關鍵字進行搜索。一切都是為了讓用戶通過圖像即可購物。

目前還不清楚Fashwell的團隊會在蘋果開發什麼樣的產品,但這感覺更像是對人才的搶奪。

微軟

微軟過去曾進行過大量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收購,但今年卻顯得尤為平靜。不過,該公司今年的幾項收購確實還是與自動化和基於機器學習的技術相關。

1、Jclarity (英國)

今年8月,微軟宣布收購了Jclarity。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旗下擁有Java性能調優工具Jclarity。Jclarity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可以自動發現和修復依賴Java的應用程式中的性能問題。

2、PromoteIQ (美國)

同樣在8月份,微軟收購了PromoteIQ,一個自動化的產品營銷平臺,可以讓品牌在零售商的網站上投放贊助廣告。成立於2012年的PromoteIQ將繼續作為微軟廣告部門的一部分運營,一則公告似乎證實了PromoteIQ和微軟計劃將各自的人工智慧和定向廣告投放技術結合起來。

PromoteIQ曾表示:「微軟帶來了業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力,以及龐大的全球零售市場。」

谷歌

1、Superpod (美國)

新年剛過幾天,就有消息稱,谷歌收購了Superpod背後的創始團隊。據Superpod聯合創始人兼CTO李威廉(William Li)在LinkedIn的個人資料顯示,這項收購實際上於2018年底就結束了。

成立於2016年的Superpod本質上是一款眾包(crowdsourced)問答應用,類似於Quora。其最明顯的應用之處就是Google Assistant。亞馬遜推出了一項眾包問答服務,以解決Alexa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谷歌也可以為利用此類服務完善他們的語音助手。

2、Socratic (美國)

幾個月前,總部位於紐約的教育技術平臺Socratic宣布已被谷歌收購,不過據Socratic的CEO克里斯多福·佩德雷格爾(Christopher Pedregal)在LinkedIn的個人資料顯示,這筆交易實際上早在2018年3月就結束了。

Socratic成立於2013年,它製作了一個問答應用程式,利用文本和語音識別技術,根據用戶的問題呈現相關度最高的學習資源。該應用程式重點關注如科學、數學、文學和社會研究這類學校中的科目。雖然谷歌搜索本身也可以用來研究學術相關內容,但Socratic的內容是由教師指導呈現的,更加純碎地專注於學術。

Socratic作為一個獨立的產品一直保持著活力,不過現在它已經被稱為「Socratic by Google」。這項技術很容易被谷歌重新利用,或許可以用來幫助訓練Google Assistant。

觀察總結

縱觀過去一年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一些收購,大多數大型科技公司都試圖通過「收購-聘用」來加強內部團隊。Facebook和蘋果今年的人工智慧收購案例都是如此。

某些時候,一個產品的人工智慧元素可能並不是收購者最看重的——換句話說,人工智慧可能跟收購關係不大。例如,Facebook收購Ctrl labs可能更多是為了尋找人機互動接口的新方式,而亞馬遜收購Sizmek可能主要是為了收購一個廣告服務平臺。不過機器學習和自動化仍然是這些收購的核心技術部分,當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這些被收購公司的吸引力。

縱觀2019年的各類人工智慧收購,初創企業的平均年齡也呈現出一些明顯的特點。比如大多數公司成立於2013年至2016年之間,在接受調查的14家收購公司中,有6家成立於2015年。這表明,四年可能是尋找人工智慧人才或一般工程人才的最佳時機。對於一家初創企業來說,四年可能剛剛夠把一款可行的產品推向市場,因此公司不會變得太大以至於收購價格變成一個天文數字。

縱觀整個行業,你會發現,除了「五大巨頭」之外,還有一些標誌性的人工智慧收購活動,這些被收購公司的年齡也會進一步證實上述觀點。Twitter(TWTR.US)收購了Fabula AI(成立於2018年);音頻巨頭Sonos(SONO.US)以3750萬美元收購了Snips(成立於2013年);Tesla(TSLA.US)收購了計算機視覺初創公司DeepScale(成立於2015年);VMware(VMW.US)收購了Bitfusion(成立於2015年);英特爾(INTC.US)斥資20億美元收購了人工智慧晶片初創公司Habana Labs(成立於2016年)。

即使是「非科技」公司也參與了人工智慧的收購活動。例如,耐克(NKE.US)收購了擅長於分析預測消費者需求的Celect;麥當勞(MCD.US)收購了兩家專注於人工智慧的公司Dynamic Yield和Apprente,推出了支持語音的虛擬助手與根據環境因素而變化的動態菜單。已經有好幾年,每個公司都稱自己是一家技術公司,這一點在這裡是肯定的。然而,這些收購也讓人們相信,所有公司最終都將成為人工智慧公司。

這些收購活動展現了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潛在影響力——從電子商務到無人汽車,從教育到客戶服務。而收購將繼續在大科技企業的人工智慧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畢竟,抓住最聰明的大腦可能才是取勝的關鍵。

(編輯:彭謝輝)

相關焦點

  • 麥當勞也在買AI創企,2019五大美國科技巨頭AI收購戰
    12月26日消息,外媒Venturebeat近日梳理了2019年亞馬遜、蘋果、微軟、谷歌、Facebook五大科技巨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收購活動,從中分析科技巨頭們的人工智慧戰略以及人工智慧當下發展的趨勢特點。 人工智慧之戰已經成為人工智慧人才之戰。對於技術人才的吸納才是收購活動的主要目的。同時,人工智慧創企被收購的時間點也呈現一定規律,多在公司成立四年左右。
  • 10年買下28家AI公司,這是蘋果的「吸星大法」-虎嗅網
    這一事件也被視為蘋果收購AI公司的重要裡程碑,從收購Siri至今,蘋果陸續收購了不少於28家AI公司,是迄今收購最多AI公司的美國科技巨頭。即便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都不太景氣,蘋果依然沒有停下買買買的腳步,1-5月期間接連完成4起AI公司的收購。
  • 吳恩達成立投資基金AI Fund,募資1.75億美元孵化AI創企
    據吳恩達在公開信中介紹,目前AI Fund投資基金已經籌集到了1.75億美元,此次向AI Fund投資的機構包括NEA、紅杉、Greylock Partners、軟銀集團等資本巨頭。目前正在向Landing.ai提供資金幫助,至於其他投資方向問題稍後會公布。吳恩達還表示,AI Fund相較於傳統的風投基金不同之處是,他們並不是尋找外部投資機會。AI Fund希望幫助更多人進入人工智慧領域,並從零開始建立新的商業公司。所以,AI Fund的基金主要是打造新的團隊,並攜手合作開發新的人工智慧商業點子,並對這些點子進行投資。
  • 美國ai無人送餐車被媒體起底,竟是人工遠程操控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我們身邊的設備也愈加智能化,除人臉識別以外,ai自動機器人也成為了人們常說的話題,有人還曾因此懷疑過,假如機器人在ai技術的加持下功能越來越多,我們的地球是否會像電影一樣被機器人佔領?這種沒有真實情感的機器人,以後可能會成為人類居住的首大危險。
  • 美國領跑AI創新?福布斯全球AI 創企Top 50
    根據《福布斯》圖中順序,整理了這50家公司介紹。34.X.AIx.ai是人工智慧個人助理,可以為你安排會議。 無需登錄、密碼、下載。 所有你做的是CC amy@x.ai進入你的電子郵件對話,接管了繁瑣的電子郵件安排會議。他們的投資者包括,IA Ventures,Firstmark,Two Sigma Ventures,SoftBank Capital,DCM和普利茲克集團。
  • 180ai助力麥當勞帶你玩轉盛夏「榮耀」季
    180ai助力麥當勞帶你玩轉盛夏「榮耀」季 跨界玩不停的麥當勞,是今年王者榮耀「五五開黑節」的首席合作夥伴
  • C3.ai上市即暴漲,矽谷傳奇Tom Siebel續寫創業神話
    這幾天,矽谷科技公司扎堆上市——前有 DoorDash 以逼近 Airbnb 的市值登陸交易所,隨後 Airbnb 也成功上市,當天股價直接翻倍……同樣在本周,C3.ai,一家和 Airbnb、DoorDash 相比名氣沒那麼大的公司也登陸了紐交所。
  • AI軟體商C3.ai掛牌首日飆120%
    美國科技IPO熱潮持續燃燒,9日首度掛牌,當天飆超過120%。Siebel本次創辦的C3.ai募集資金超過6.5億美元,IPO 8日定價在每股42美元,超越先前預估定價區間36~38美元。雖然IPO募集資金規模高達33.7億美元的美國餐飲外送服務商DoorDash Inc.,9日首度掛牌時吸引多數人目光,但C3.ai 9日仍以超過IPO定價一倍以上100美元開出,終場收在92.49美元,較IPO定價多出120.21%。
  • 2019年十大AI創業死亡名單:無人車機器人為主 B輪最多
    Roadstar.ai:融資1.28億美元,死於A輪,內訌Roadstar.ai(深圳星行科技)創立於2017年5月。曾經是一度閃耀無比的明星明星無人駕駛公司,先後籌集到 1.28 億美元資金。美國當地時間4月29日上午,Anki舉辦一場員工大會,其Boris Sofman告訴200多名員工,他們將在周三被解僱,每人會獲得一周的遣散費。這些員工們還被告知,在一輪新融資失敗後,Anki打算尋找額外資金。最後,融資沒有成功,微軟、亞馬遜以及康卡斯特等巨頭的收購也未能敲定。
  • 德國金融科技創企Raisin計劃登陸美國市場
    本周三,德國金融科技創企Raisin宣布收購美國銀行軟體平臺Choice Financial Solutions。Raisin美國執行長Paul Knodel表示,此次收購將幫助Raisin提供創新存款產品,鞏固其在美國的首個銀行夥伴關係。2019年5月,Raisin剛剛完成了總額1億歐元的D輪融資。
  • 布局5G基礎設施 悉見科技推出XaaS XR×AI×5G數字孿生平臺
    6月17日,AR&AI領先企業悉見科技受邀參加杭州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以下簡稱「全國雙創周」)。目前,全球各大知名企業都在不遺餘力的構建和探索AR雲平臺,包括蘋果、微軟、Facebook、亞馬遜、三星等超級巨頭。而在國內,亦不乏「敢為天下先」的前沿科技企業——悉見科技,結合5G、AI等技術,推出了XR×AI×5G數字孿生平臺。
  • 現場| AI Frontier大會開幕 最乾貨的AI應用不容錯過
    以下是雷鋒網帶來的現場報導:吳恩達 Keynote 演講:科技企業+神經網絡≠AI公司大會開場Keynote報告嘉賓是大會最重量級的嘉賓、前百度首席科學家、Coursera聯合創始人、Deepliarning.ai創始人吳恩達。在這場報告中,吳恩達沒有用PPT,而是將將兩塊大白板搬到了現場,頗有在史丹福大學上課的樣子。
  • Compliance.ai:利用人工智慧為金融機構提供合規服務
    一、公司簡介Compliance.ai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位於美國舊金山的監管科技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定製化的合規工具,幫助其降低風控合規成本。Compliance.ai於2018年獲得3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2019年又獲得來自Cota Capital的一輪400萬美元的融資。
  • Drive.ai 王弢:自動駕駛的賽道上,如何與時間賽跑 | 2018 全球智能...
    ,蘇州高鐵新城管理委員會、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和數域承辦,邀請到來自主機廠、科技公司、資本機構和產業研究機構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共同打造了一場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頂級峰會。今年 7 月,Drive.ai 首批 3-4 輛(高峰期 4 輛)自動駕駛廂式車開始在德州弗裡斯科市的 Hall Park 園區和 The Star 商業區之間進行試點服務,開啟為期6個月的運營,為園區內上萬名僱員提供最後一英裡的免費出行服務。10月19日起,去美國德克薩斯州阿靈頓,就能坐上自動駕駛計程車。
  • AI上市潮:解讀隱遁在AI公司造芯熱背後的機會和風險
    已披露科創板招股書的雲知聲和依圖科技,已啟動上市輔導的雲從科技、雲天勵飛,以及已啟動Pre-IPO輪融資的思必馳,均涉足AI晶片研發。 研發晶片,似乎成為此次AI上市潮的業務標配,也是AI創企吸引資本的一個關鍵閃光點。
  • 亞馬遜悄然收購AI安全公司harvest.ai,增強雲服務安全
    雷鋒網消息,,亞馬遜的雲服務部門AWS很可能已經悄然收購了網絡安全公司harvest.ai。據外媒TechCrunch報導harvest.ai創始團隊中包括兩位前NSA員工,他們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方式,分析一家公司關鍵IP上的用戶行為,從而識別和阻止有針對性的攻擊,防止信息洩露。harvest.ai的旗艦產品是MACIE Analytics。
  • 蘋果以約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初創公司Xnor.ai
    蘋果已經以約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初創公司Xnor.ai,該公司開發在邊緣設備上運行的AI模型。由於XNor.ai的技術專注於在低資源邊緣設備上運行AI模型而不將數據發送到雲,因此許多觀察家推測,此次收購與Apple的數據隱私策略息息相關。 Xnor.ai 在2017年從西雅圖艾倫學院AI Madison Institute(AI2)孵化器項目中分離出來,並得到了西雅圖風險投資公司Madrona Venture Group的資助。
  • 美股異動|次新股人工智慧軟體公司C3.ai(AI.US)漲超26%,昨日收漲逾...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周四(12月10日)美股盤初,次新股人工智慧軟體公司C3.ai(AI.US)繼續走高,截至北京時間23:11,該股漲26.58%,報116.7美元。昨日該股上市首日收漲超120%,C3.ai公司創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Redwood City,是一家領先的企業AI軟體提供商。包括其軟體應用程式都可以部署在Azure,Amazon Web Services或AWS,IBM Cloud,Google Cloud Platform上。
  • 英語音標發音:雙元音 [ai]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音標發音:雙元音 [ai] 2012-12-11 16:27 來源:人人聽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