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區醫院怎樣開兒科?這個中心有妙招

2021-01-09 健康界

不久前,北京晚報報導了年輕的北醫畢業生姚彌,成為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後,用一年多的時間接診了200位小患者,探索出基層醫療機構接診兒童「從無到有」的相關經驗。而除了這種全科醫生個人的嘗試,也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醫聯體合作、聘請兒科專科醫生等途徑,成功開設兒科並為轄區居民帶來切實便利。

居民期待:兒科門診真應天天有!

「您回去給孩子用爐甘石洗劑薄薄敷一層,破了的地方可以抹點紅黴素軟膏……」在八裡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診室,醫生孫芳瑜一邊用筆圈畫注意事項,一邊對面前的老人細細叮囑。

前一天,因為蚊蟲叮咬,小男孩胡景行的左耳紅腫起來,而且抓撓得有些破皮。被奶奶帶著來看醫生時,一歲八個月的他對「白大褂阿姨」並不懼怕,好奇地東張西望。

解決完「耳朵」問題,老人又向孫芳瑜詢問小孫子睡覺總把手含在嘴裡是否需要糾正,以及孩子出汗皮膚容易起小紅點該怎麼辦。「我們住得近,經常來麻煩大夫呢。」得到滿意答覆,老人笑著抱起小孫子,「跟阿姨說什麼呀?」胡景行搖搖小手,一句稚氣的「謝謝」令人忍俊不禁。

祖孫剛剛離開,又一位老人推門而入。「孫大夫,我上禮拜四來的,孩子咳嗽想繼續開點藥!」需求迅速得到滿足後,老人不住念叨,「社區有兒科大夫可太方便了!兒科門診真應該每天有,你們考慮考慮啊。」

聽到居民的殷切期待,八裡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海明穎坦言,自己欣慰中又有著沉甸甸的壓力。事實上,作為朝陽醫院、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研所醫聯體的成員單位,八裡莊中心積極利用資源,結合國家大方向要求並從方便百姓角度出發,早在2013年就開設了單獨的兒科門診。「那會兒是朝陽醫院的兒科老專家梁桂芳,每周三在我們這兒出一天門診,已經堅持五年了。」

2016年,兒研所的醫生以三個月為周期輪換,每周二到八裡莊中心出診半天。半年前,中心聘請到原來在區級婦幼保健中心工作的兒科醫生孫芳瑜。承擔保健科的兒保工作之外,孫芳瑜在每周四接診兒童,兒科門診得以又增加了一天。目前八裡莊中心每周總計開設兩天半的兒科門診,已經是院方持續努力的成果。

中心妙招:通過線上家長群發布消息

回顧設立兒科門診這幾年,除了醫生資源尚需繼續挖掘,其他方面對作為「北京市優質服務示範衛生服務中心」的八裡莊中心而言,還是比較順利的,甚至頗有些「水到渠成」的意味。

例如兒童相關的抽血檢驗等,因為中心的兒保醫生從剛出生的孩子就會接觸,人員技術是很過硬的。藥品方面,中心根據臨床用藥需求與家長反饋列出名錄,再經藥師審批,通過正規採購平臺進行採購。孫芳瑜點開電腦上的藥品列表,包括消化、退熱、抗生素等,目前八裡莊中心可以開出四五十種兒童中西藥品。

而最關鍵的告之並吸引家長環節,八裡莊中心也有自己的巧妙渠道。「保健科有一個微信群和一個QQ家長群,我們會發布一些新的消息、便民措施等等。」孫芳瑜笑言,由於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積澱,本身社區老百姓對中心就比較認可,「口口相傳大家就都知道了。」

在孫芳瑜看來,這種保健與臨床的緊密結合是一級診療最大的特色。她所接診的很多家長,並不是因為孩子真的生了什麼病,而是對某些狀態比較迷茫,希望聽取醫生的指導。「所以我們的保健科也有諮詢電話,下午會有專人接聽。」

雖然接診僅半年,但孫芳瑜漸漸發現,幾乎每次門診都會遇到之前來過的家長,她將之視作社區中心接診優勢的直觀體現--以前身為專科醫生,孫芳瑜一天要看上百位病人,每人只能說幾分鐘話。「在社區就不一樣,每個孩子接診20分鐘都沒有問題。對孩子的了解會很詳細,指導更有針對性,也能獲得家長的信任,所以才願意繼續來我這兒。」

據統計,孫芳瑜目前的門診量為每天15-20位病人,梁桂芳因為是老專家,開診時間又早,平均每天要接診30-35位病人。因為居民有需求,八裡莊中心已經在考慮繼續增加兒科門診天數。

「但老大夫的身體狀況,一周一天已經比較辛苦了。孫大夫目前還在保健科承擔著一部分兒保工作,給她增加門診,其他工作就得減少,所以我們今年也準備繼續招聘兒保醫生。」海明穎表示,除了兒科外,未來八裡莊中心也將繼續在「全」的基礎上提升自己「專」的能力。「像婦科、眼科、耳鼻喉等方向的專科醫生,這些人才我們也特別渴望能夠引進,來滿足轄區居民需求。」

【觀點】

開辦兒科擔心白忙?「總要有人邁出第一步」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齊建光,多年來持續關注基層兒童首診問題。在她看來,兒科醫生不應自己默默承受巨大的壓力,而要發動更多人去承擔兒科的基本醫療。「兒科在中國有非常強的季節性,比如到冬天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劇增。平時兒科大夫可能還『湊合』著夠,病人翻番時兒科大夫從哪變出來呢?有個開玩笑的說法『兒科醫生不夠內科湊』,要是內科湊的話,還不如把全科醫生這部分能力加強。」

然而,齊建光坦言,長久以來由於觀念的分歧,或者說出於對醫療風險的規避以及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保護等,「全科醫生能不能接診兒童」在領導層面認識也並不一致,客觀上對基層醫療機構接診兒童的積極性造成了不同影響。「但我認為全科醫生從理念上來講,是生命全周期的照料,甚至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就得開始管理了。缺失了兒童這一部分,就不是一個很完善的全科醫生。」

而「克服重重困難開了兒科,會不會有人來?不來不就白忙了?」則是基層醫療機構對於接診兒童的另一重顧慮。齊建光認為有這種想法也完全可以理解,「確實家長寶貝孩子,也願意往大醫院跑。」那麼,「基層醫療機構開辦兒科」與「引導扭轉家長固有觀念」這兩者究竟孰先孰後?

「總要有人勇於去承擔一些責任,醫療機構不妨邁出第一步。」齊建光以一項調查為例介紹,幾年前北太平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了一位兒科大夫,由此開始接診兒童。「起步的時候也很難,沒什麼人看,但為什麼慢慢就有人去看了呢?總會有人希望在方便的地方,比如帶孩子打疫苗時有點小問題,順便問問大夫。如果家長覺得醫生說得有道理,可能就會認可,還會告訴別人。如果問了一次兩次,大夫說不行看不了,人家以後就再也不來了。」

跟一些基層大夫熟悉後,齊建光常常接診他們轉來的病人,她認為這也是基層醫療機構吸引兒童家長的一大優勢。「原本家長掛不上號也不知找誰看,通過基層醫生安排,他們來我這兒就能看上了。其實家長也不需要基層醫生把孩子所有的病都看了,看不了的幫忙找一個合理的地方轉走,家長就會很滿意了。」

提倡不代表必須,「跟定位結合最有利」

據齊建光觀察,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兒童主要通過全科醫生接診、醫聯體醫生出診、從其他醫院聘請專科醫生等方式,她覺得都很值得鼓勵。「而且兒童基層首診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提倡,感覺環境氛圍在慢慢變好。」

此外,對於基層醫療機構承擔的兒童預防保健工作,齊建光認為尤其應該好好挖掘利用。「比如嘗試接診兒童後,可以在家長帶孩子體檢、打針的時候就宣傳告之,絕對能在社區『截留』住一部分。再者對公衛醫生也完全可以做些簡單的培訓,像是餵養指導等等,對家長會很有幫助。」在她看來,我國的預防保健體系非常出色,但預防保健和醫療分屬兩個部門管理,應該考慮在政策層面將二者進行更好的結合。

當然,提倡基層兒童首診並不代表所有基層醫療機構都必須接診兒童。齊建光回憶,一次會議上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負責人談到的觀點給她很大啟發。「那位負責人說他們周圍沒有太多小孩子,對兒科的需求並不迫切,我也覺得很有道理。每個社區醫院會有自己的定位,轄區一般不會超過方圓幾公裡嘛。畢竟全科醫生不可能一下子培養得都能看兒童了,聘請專科醫生也未必一下子都能請到,總要有個側重,跟自己的定位結合是最有利的。」

在齊建光的展望中,未來兒童專科醫院或者三甲醫院兒科的理想狀態是只接診從基層轉過來的疑難病人,這樣大醫院的很多人力便可以下放。「基層醫院的兒科診療並不是只能由全科醫生看,兒科醫生完全可以進入社區。國外就有很多這樣的,三天在大醫院工作,兩天在社區。這樣病人會分散開來,醫療資源可能相對會更合理。」

原標題:北京社區醫院怎樣開兒科?中心有妙招:通過線上家長群發消息

相關焦點

  • 北京兒童醫院清華長庚診療中心、首都兒科研究所同仁診療中心正式...
    據悉,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地處天通苑社區,作為回天地區的主要大社區,居民集中且結構相對年輕化,隨著全面兩孩政策放開,患兒需求日益增加,清華長庚醫院優質兒科資源相對緊張。「北京兒童醫院清華長庚診療中心」掛牌成立後,北京兒童醫院將選派知名專家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全職出診,重點幫助清華長庚醫院兒科提高診療水平,聯合培養兒科人才;將在清華長庚醫院開設「賈立群兒童超聲工作室」,知名超聲專家賈立群將幫助清華長庚醫院籌建兒童超聲團隊。
  • 北京電視臺:北京天使兒童醫院榮膺「國際兒科聯合診療中心」
    核心提示:2018年4月2日,「2018關愛自閉症兒童,天使公益援助工程-暨全科醫學協作平臺(牽頭共建單位:首都兒研所)籤約北京天使兒童醫院授牌儀式」在北京天使兒童醫院隆重舉行,北京電視臺全程追蹤報導。
  • 北京兒童醫院天壇診療中心開小夜延時門診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兒童醫院與北京天壇醫院獲悉,北京兒童醫院天壇診療中心10月4日在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區開診。北京兒童醫院以多種渠道開展醫療聯合體對接合作幫扶,組織多名新生兒、呼吸專業專家及護理人員前往天壇醫院開展前期規劃設計指導,並逐步擴充天壇醫院兒科診療專業,實現兒科"全科"診療。
  • 北京兒童醫院與復興醫院共建兒科病房
    >   兒童醫院與復興醫院共建兒科病房 以內分泌遺傳代謝病為主  兒童醫院開條 復興醫院住院  今後,在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門診開住院證,可以到復興醫院兒科病房住院,以減少等床時間,出院後仍由兒童醫院醫師進行複診及隨訪。
  • 北京兒童醫院「候診帳篷」是怎樣消失的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強曉玲攝的確,這個距離北京兒童醫院40公裡外,北京順義婦幼保健院的耳鼻喉專家門診,是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每周一的「規定動作」。在北京,從2012年開始探索性地對大興區人民醫院兒科科室託管,到聯手首都兒研所面向22家市屬三級醫院兒科設立「北京市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再到2018年,掛牌成立北京兒童醫院天壇診療中心、世紀壇診療中心等兒科緊密型醫聯體。把北京兒童醫院的品牌植入到綜合醫院的兒科,通過提升診療能力,讓周邊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同質化的兒科醫療服務。
  • 北京兒科醫院在線諮詢
    核心提示: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在祖國中醫傳統文化大背景下,整合現代國內外兒科前沿醫學技術,全面導入國際先進醫療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被北京市衛生部門列為兒童疑難病康復中心。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在祖國中醫傳統文化大背景下,整合現代國內外兒科前沿醫學技術,全面導入國際先進醫療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被北京市衛生部門列為兒童疑難病康復中心。
  • 荔灣區中心醫院開「分院」啦?原來是……
    心血管科、兒科、醫學緊急救援隊……今天上午,來自荔灣區中心醫院多個科室的專業醫護人員大部隊走進彩虹街園中園社區,為彩虹街居民義診,不知道的街坊還以為,這是荔灣區中心醫院要開社區分院嗎?居民群眾健康意識,以實際行動服務轄區居民,8月28日,人大彩虹街工委、彩虹街團工委特別邀請了彩虹街轄內荔灣區中心醫院的
  • 北京天使兒科醫院在線諮詢
    核心提示: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自建院以來,在祖國中醫傳統文化大背景下,整合現代國內外兒科前沿醫學技術,全面導入國際先進醫療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被相關部門列為兒童疑難病康複診療中心。中心依託國內三甲學科(院所)及學會組織密切合作,重點對疑難症兒童神經系統疾病進行綜合治療,逐漸形成了」一個主線,兩個亞專業,5大中心"的學科格局。
  • 市民以後可在社區醫院問診「重兒兒科醫生」了
    6月24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兒童疾病分級診療評價性研究項目重兒兒科醫生聯盟家庭醫生推廣會」上了解到,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於2018年8月牽頭建設兒科醫聯醫共體「重兒兒科醫生聯盟」以來,已在兩江新區、渝北區、大渡口區、永川區、銅梁區深度試點,積累了有益經驗,現已覆蓋五個區縣共計
  • 北京兒童醫院兒研所「帶隊」 18醫院將共享兒科資源
    昨日,記者從北京市醫管局獲悉,依託北京兒童醫院現有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系統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等基礎,聯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和16家北京市屬醫院兒科,北京成立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實現醫、教、研、用一體化協作。
  • 兒童醫院兒研所「帶隊」 北京18醫院將共享兒科資源
    昨日,記者從北京市醫管局獲悉,依託北京兒童醫院現有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系統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等基礎,聯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和16家北京市屬醫院兒科,北京成立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實現醫、教、研、用一體化協作。
  • 北京市政協委員建議兒科退休專家到社區應診
    原標題:北京市政協委員建議兒科退休專家到社區應診   年輕父母們最怕孩子生病,只要有點小病小災,全家都要大動幹戈。北京市大多數社區醫院都缺少兒科醫生,即使是感冒咳嗽這種小毛病,也要到二甲以上醫院,或者直接到北京兒童醫院和首都兒研所就醫。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兒童醫療壓力倍增。
  • 黃浦中心醫院停止兒科夜班急診 醫院:招不到兒科醫生
    昨晚,沈小姐帶著孩子去家附近的黃浦區中心醫院看病,意外看到了這張貼在兒科診室門口的兒科急診夜班停診通知。  看病孩子大增,滬上兒科集體「發燒」,兒科醫生缺失顯得比往年更加嚴峻,因為招不到兒科醫生,多家醫院悄然關閉兒科急診。根據最新的統計,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有117家,能提供急診醫療服務的76家,三分之一沒有兒科急診。
  • @成都家長:除了市婦兒中心 這些醫院兒科門診照樣可看病
    每年此時,兒科床位緊張,同理,兒科醫護人員也全力進入到應急狀態。對此,早在高峰到來之前,成都市婦兒中心醫院便召集相關科室進行研討,醫院黨委書記林永紅指出:醫院要傾其所有地滿足患兒就診需求,希望各個科室積極想辦法、添措施,解決兒童疾病高峰期就診問題。那麼醫院是如何在「排兵布陣」?醫生是怎樣在努力工作?患兒家屬又該如何配合?
  • 首都兒研所與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共建「國際兒科聯合診療中心」
    受到各媒體的廣泛報導,同時也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令人高興的是,兒童自閉症的治療,有些醫療機構或健康組織,已經在多年前注意到這個問題,並且積極應對。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倡導發起,全科醫學協作平臺協辦的「2018關愛自閉症兒童-天使公益援助工程」即將在京召開。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在線諮詢兒科
    核心提示: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自建院以來,在祖國中醫傳統文化大背景下,整合現代國內外兒科前沿醫學技術,全面導入國際先進醫療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被相關部門列為兒童疑難病康複診療中心。中心依託國內三甲學科(院所)及學會組織密切合作,重點對疑難症兒童神經系統疾病進行綜合治療,逐漸形成了」一個主線,兩個亞專業,5大中心"的學科格局。
  • 湖南省兒童醫院星沙兒科醫學中心掛牌
    湖南兒科「醫共體」破題分級診療 省兒童醫院星沙兒科醫學中心掛牌,歐陽斌出席 華聲在線11月20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姚家琦)湖南省兒童醫院星沙兒科醫學中心今天在長沙縣婦幼保健院正式掛牌成立,當天還舉行了湖南兒科醫聯體建設研討會。
  • 13種兒科「小名藥」獲準在北京市屬醫院兒科調劑
    產自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兒童醫院的膚樂霜、鞣酸軟膏在寶爸寶媽心中絕對是「明星小藥」,藥效雖然不錯,但就是開藥排隊太「虐心」。1月16日,好消息來了,包括膚樂霜、鞣酸軟膏在內的13種「小名藥」獲準在市屬醫院兒科調劑,這意味著,家長在其他市屬醫院也能開到「小名藥」,不必再跑兒研所、兒童醫院排長隊了。
  • 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診療服務覆蓋157家!名單在此
    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診療服務覆蓋157家!市衛健委說,截至2020年底,本市提供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2019年的125家增至157家,其中單獨設置兒科門診74家。閔行、嘉定、松江、金山四個區已實現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診療服務全覆蓋。
  • 上海五大區域兒科醫聯體帶動304家醫院兒科升級
    而今年,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  記者昨天從上海市衛健委獲悉,上海「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兒科醫聯體不斷升級,醫聯體牽頭醫院籤約醫療機構304家,通過派駐專業管理人員、臨床帶教、增加專家號源等多種方式,促進兒科優質資源縱向延伸。目前,12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