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託承包中醫診室騙外地患者來瞧病 60多人上當

2020-12-22 搜狐網

被告人中包括多名老人,他們在該團夥中充當醫生。京華時報記者 譚青 攝

  承包正規中醫診室、找有資質的醫生坐診、僱用醫託到大醫院騙病人前來就醫……半年內,該團夥詐騙60餘人29萬餘元。昨日上午,該案在朝陽法院開庭審理,15名被告人當庭認罪。

  >>庭審現場

  被告人包括多名老人

  昨日上午10點多,趙合彪等15名被告人被帶上朝陽法院刑二庭的大法庭。有40個座位的大法庭內座無虛席。被告人進入法庭時向旁聽席上看去,尋找自己的家屬。

  在該案中,31歲的趙合彪、27歲的胡喬、61歲的彭運懷等7人是杏林仁海門診室的承包人,也是醫生助理;71歲的呂雅琴、67歲的劉宏恩等4人是醫生;52歲的黃響秀等3人是醫託;31歲的王瓊是財務。

  被告人中今年71歲的呂雅琴和67歲的劉宏恩是醫生,庭審前已被取保。

  據檢方指控,2014年2月至8月,在朝陽區南湖西園小區,趙合彪等7人承包杏林仁海門診部中醫科室,僱用醫生,組織醫託,在北醫三院、北京兒童醫院、同仁醫院、北京中醫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等各大醫院,將外地來京的看病人員騙往該門診部就診,並採取由無行醫資質人員冒充醫生助理及導醫,誇大醫生身份和治療效果,開具不明配方高價中藥等方式,向王女士等60餘名被害人騙取藥費29萬餘元。15名被告人均涉嫌詐騙罪。

  面對指控,15名被告人均認罪。趙合彪等人的辯護律師對指控中提到的詐騙數額提出異議。該案沒有當庭宣判。

  >>作案手段

  「病友」搭訕獲取信任

  據了解,趙合彪等7名承包人從杏林仁海門診部共租用了4個診室,每個診室對應一名醫生,由不同的承包人承包,承包人對外的身份是醫生助理。醫生的工資由各診室的承包人負責。

  趙合彪等7名承包人分別糾集湖南衡陽老鄉及其他無業人員,組建自己的醫託隊伍,到北京兒童醫院、同仁醫院等各大醫院騙取患者信任,並將患者帶回門診部就醫。

  第一被告人趙合彪曾有過吸毒史。據他供述,他經老鄉「飛哥」介紹曾幹過醫託。「見有病人就上前搭訕,不管對方看什麼病,就說自己也看這個病,並且看好了。」趙合彪說,在取得對方信任後,他就帶病人到杏林仁海門診部。每天下午五六點,他再回到杏林仁海門診部拿提成,數額為病人消費的4%。此後,他找來10多名老鄉做醫託,自己開始當託頭,提成病人藥費的74%,自己拿4%,給醫託們分70%。那時,趙合彪每月拿1萬元左右。

  據了解,外地的患者被帶到門診部後,身穿白大褂的承包人會冒充醫生助理坐在醫生身邊,醫生望聞問切,或依據病人在其他醫院的就診資料,確診後開具藥方,藥方不讓病人帶走,而是由承包人拿著藥方到藥房取藥,最後診室承包人帶領病人到收費處繳費拿藥。

  據被害人張先生介紹,2014年8月6日8時許,他從河北老家帶侄子到位於朝陽區的首都兒科研究所看病。當時,一個帶小孩的女子問自己看什麼病,自己就告訴她了。該女子說,她孩子也是這個病,兩人就一起聊。這時,又過來一名男子,稱杏林仁海能看好這病,還向張先生提供了地址和電話。應該女子邀請,張先生同其一起打車到了該門診部。張先生稱,其和妻子一共花了3998元,拿到了一些中成藥和草藥。門診部說剩下的可以郵寄,但自己一直沒收到藥。

  >>醫生供述

  發現問題不愛管閒事

  呂雅琴是一家三甲醫院的退休老中醫,其具有醫師資格證書和執業證書。她經朋友介紹到杏林仁海門診部坐診。呂雅琴說,她最初的想法是發揮一下餘熱。自2014年7月開始坐診到2014年8月事發,呂雅琴稱其上班不到一個月,看了不到100名病人,每天坐診可根據效益,結算100元到300元不等的工資。

  呂雅琴稱,剛開始坐診,自己沒發現異常。後來,其常聽患者稱,是經熟人介紹專門找自己看病的。「我覺得不對勁兒,就問助理,他說是別人帶過來的。」呂雅琴稱,自己意識到有醫託,本來不想幹了,但助理要求自己留下,自己就沒理會醫託這事,繼續給患者看病開藥。呂雅琴說,她認為這是醫託在欺詐,但因法律意識淡薄,不愛管閒事,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律師說法

  承包診室不合法

  昨晚,記者在「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上查詢發現,北京杏林仁海中醫門診部仍處於「開業」狀態。該診所工商登記基本信息顯示,其成立日期為2011年8月31日,有4名股東。

  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主任、首席合伙人李聖稱,《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醫療行業實行的是準入制度,任何轉讓、承包、倒賣等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其合同也是無效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46條進一步明確:出賣、轉讓、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沒收非法所得,並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李聖稱,本案將醫療機構內部科室承包出去,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早在2005年衛生部、科技部、公安部、監察部、國家人口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總後勤部衛生部七部委局頒布《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方案》工作重點內容就是查處醫療機構出租、承包科室的行為。重點查處醫療機構將科室或房屋出租、承包給非本醫療機構人員或者其他機構,打著醫療機構的幌子利用欺詐手段開展診療活動的行為。

  李聖稱,此案中的4名醫生一旦獲刑將被吊銷行醫資質。

  京華時報記者 張淑玲

news.sohu.com false 京華時報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5-10/09/content_241315.htm report 2953 被告人中包括多名老人,他們在該團夥中充當醫生。京華時報記者譚青攝承包正規中醫診室、找有資質的醫生坐診、僱用醫託到大醫院騙病人前來就醫…&helli

相關焦點

  • 男子夥同他人承包中醫科 僱醫託騙外地患者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唐李晗) 為騙外地來京人員就診,陳某夥同他人承包了北京聖豐中醫醫院中醫科,並組織醫託在兒童醫院等招攬外地患者看病,由無業人員冒充醫生、開具假冒特效藥等騙取40人藥費共計21萬餘元。今天上午,《法制晚報》記者獲悉,西城法院一審以詐騙罪判處陳某有期徒刑1年1個月,罰金2000元。
  • 北京聖豐中醫醫院"僱"醫託騙外地患者非法就醫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3日訊  為拉攏病人前來就醫、增加醫院效益,北京聖豐中醫醫院中醫科承包人鄧某夥同幾名職業醫託到病人集中的北京兒童醫院等京城知名醫院行騙,將多名外地來京的外地騙至聖豐中醫醫院非法就醫,目前,此案已由西城法院受理
  • 中醫黑門診專做外地生意 被投訴多年仍屹立不倒
    其實,在這家診所裡主動搭訕、進出求診取藥的人,絕大部分並非真正的患者,而是醫託。那些「慕名而來」的外地患者,正是受醫託誆騙。  在網上,投訴、曝光這家中研本目門診僱傭醫託的信息有很多,微博上最早的一條曝光信息發布於2010年10月底,論壇、貼吧上的帖子則可追溯到2009年。這家診所不但沒有因投訴、舉報而關停,「掛號費」反倒從最初的30元漲到了現在的100元。
  • 暗訪醫託:誘騙患者去小診所 月入達六七千元
    「他們問我老人啥病,還說看病排隊的人多,專家號不好掛,他們認識一個從四醫大退休的老專家專看這種病,很多人都被看好了,我們就心動了。」王得讓說,兩人看上去像夫妻,因為說得有鼻子有眼,王得讓一行扶著老父親就跟著對方到了西安德通醫院。  倆醫託將他們送到二樓的中醫二科門外便悄然離開。上午9時許,王得讓一家拎著裝有20服中藥的綠色無紡布包出了該院。
  • 小診所與醫託「共謀」:只賺30%也年入幾百萬
    醫託「生意經」:與醫院七三分成  據新京報報導,在北京西站,一群醫託「組團忽悠」來京就醫的患者。他們自製車站工作證、身穿藍色制服,組團形成連環騙局,騙外地來京就醫者到一家名為「百德堂」的中醫診所就診。  同樣在北京站、積水潭醫院、協和醫院、阜外醫院、301醫院也是醫託的重災區。行內人士揭秘,此況已存在近20年。
  • 2個月騙了90多人,13人被抓;泉州「醫託」案,幕後老闆自首
    這個涉嫌「醫託」詐騙的門診,通過僱傭醫託假冒三甲醫院的醫生和導醫,誘騙患者前來就診,由沒有醫生資質的人誘導患者過度治療,藉機收取高額手術費。  泉州鯉城警方介入調查後,抓獲13名涉案人員,幕後老闆溫某鑫被列為網上追逃人員。據統計,該案的受害者有93人,涉案金額超52萬元。
  • 北京醫託團夥傍上小診所詐騙 幾十元藥品高賣上萬
    7月6日,北京警方成功偵破一起特大「醫託」詐騙案,一次抓獲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醫託」80餘名、醫療機構工作人員60餘名。「醫託」傍上「中醫小診所」,幾十元成本藥品賣上萬元。據悉,這是北京有史以來打擊醫託詐騙犯罪規模大,抓獲人數多的一次。目前,此案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 西安一患者被騙走3850元 西京醫院老教授發微博怒斥"醫託"
    郭教授介紹道,上「醫託」當的不僅有來自偏遠農村的群眾,也有城市裡的知識分子,人們有時難免會病急亂投醫,現在有相當數量的疾病治不好,或者治療效果不夠理想,這就讓這些「醫託」、騙子有了鑽空子的可能,加上「看病難、看病貴」,老百姓想省錢省時間,這就讓「醫託」們找到了「用武之地」。
  • 北京市首次公布17家涉嫌僱傭醫託醫療機構
    近日,北京市在積水潭醫院、協和醫院、同仁醫院等8家大醫院集中開展了打擊醫託和號販子行動。共查獲醫託號販子198人,其中治安拘留21人。同時,發現涉嫌僱傭醫託的醫療機構17個,為受騙患者追回醫藥費用近6萬元。    涉嫌僱用醫託的17個醫療機構已在北京衛生監督網(www.bjhi.gov.cn)上公布。
  • 冒充「三甲醫院」醫生、忽悠患者買沒用的藥,「網絡醫託」到底有何...
    涉案主要嫌疑人蘇某某系福建莆田人,其成立深圳市山水醫療投資有限公司後,出資在昆明開辦昆明安定精神病醫院,還以每月10萬元暗地承包了廣州益壽醫院和長沙長峰醫院兩家民營醫院的精神病類科室。購買搜索排名「獵取」詐騙對象。
  • 新京報反侵權公告【第四十四期】《「網絡醫託」連環話術騙患者...
    1、 經濟視野網  未經許可侵權轉載上述稿件,標題改為《「網絡醫託」連環話術騙患者就醫拉一人住院獲千元提成》。  http://www.jwb.com.cn/focus/201709/t20170904_4790072.html  6、上遊新聞移動端  未經許可侵權轉載上述稿件,標題改為《網絡醫託連環話術騙患者就醫拉1人住院可獲千元》。
  • 曾上過央視「今日說法」的仁慈門診醫託詐騙案幕後老闆逃亡兩年多...
    泉州這起曾引央視「今日說法」關注的醫託詐騙案,幕後老闆溫某鑫日前到鯉城公安分局金龍派出所投案。至此,溫某鑫結束了兩年多的逃亡生涯。溫某鑫」導演「的醫託作案團夥,曾在開業兩個月的時間裡,騙取了93名受害者共計52萬餘元。2018年案發後,13名團夥成員先後被抓獲,2019年獲刑;而溫某鑫因事發時在外地藉機潛逃,被列為網上在逃人員追緝。
  • 小護士就醫遭遇「醫託」輪番攻勢 被騙2000多元
    「她看上去挺和善的,且是外地口音,看著我流汗還拿紙巾幫我擦汗,詢問我男友為什麼沒跟著來。現在想想就是套我的話,看看我有沒有家屬陪同,對長春是否有一定了解。」小琪說。  小琪年齡較小,自己身子也的確不舒服,被所謂的「知心大姐」三言兩語就給忽悠住了。
  • 貌似忠厚實則黑心 醫託坑患者太缺德
    用他們的行話說,就是開「窯口」,然後找幾個人到火車站或大醫院門口去遊說那些聽信廣告而來的病友,儘量騙光他們的錢財,這些拉客的就是醫託。我市曾經整治過「醫託市場」,但據醫生與患者反映,近日來,醫大一院、二院、省醫院門前,包括一些旅店內,醫託又開始多起來,且騙人手法愈來愈「高明」。
  • 猖狂醫託當街向醫生行騙工作似白領準時上班放假
    記者調查發現:上千醫託駐紮各大醫院周邊 月入上萬騙急騙窮  介紹1人當場提成藥費50%  「80多歲的老人家,還會騙人嗎?」在廣州南沙區打工的43歲湖南人唐國平從未到大醫院看過病,去年9月他帶著高燒不退的小女兒曉曉第一次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剛走出地鐵,就被幾名演雙簧的醫託騙至位於荔灣區的廣州仁康醫院找「走穴」的「老教授」看病,騙光了身上的上千元錢,換回一大袋中草藥。這些草藥險些令曉曉喪命,她後來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確診為白血病,一度還下達了病危通知。
  • 在醫院附近 警惕跟你搭訕的人
    中國江蘇網6月20日訊 說起醫託,很多人可能都不陌生,說的就是把病人從大醫院忽悠到小診所的人。6月17日,市第一人民醫院保衛處工作人員在門診處抓住一名醫託,對其進行教育並要求其寫下保證書,不再來醫院騙病人。昨日,記者來到市一院,採訪了該院保衛處負責人沈彧軒,了解了此事詳情。
  • 蕪湖老醫託「拓展」業務到城南忽悠人 有人被騙了近千元
    原標題:老醫託「拓展」業務到城南繼續忽悠人日前,有蕪湖市民向記者反映,一度在弋磯山醫院附近活躍的一些醫託,近年來開始將「市場」拓展到城南。記者近日也注意到,在該市相關網絡平臺,也有市民反映,3月26日在城南市中醫醫院遭遇醫託,被「騙」了998元中藥。
  • 揭秘網絡「醫託」騙局 患者花費上萬元越治病越重
    然後每個業務員就會根據每個病人的就診情況,只要去了病人,他(醫託)都會有提成,每個人是提100塊錢。  虛假宣傳誘導 競價排名成幫兇  為了誘導患者來自己所承包的3家醫院精神科就診,蘇某閃的山水公司會對這些醫院以及醫生進行精心包裝,那麼這些醫院真如他們所宣稱的那麼權威嗎?他們宣傳的醫生又是否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呢?
  • ...曾上過央視「今日說法」的仁慈門診醫託詐騙案幕後老闆逃亡兩年...
    泉州這起曾引央視「今日說法」關注的醫託詐騙案,幕後老闆溫某鑫日前到鯉城公安分局金龍派出所投案。至此,溫某鑫結束了兩年多的逃亡生涯。  溫某鑫」導演「的醫託作案團夥,曾在開業兩個月的時間裡,騙取了93名受害者共計52萬餘元。2018年案發後,13名團夥成員先後被抓獲,2019年獲刑;而溫某鑫因事發時在外地藉機潛逃,被列為網上在逃人員追緝。
  • 17家醫療機構僱醫託被曝光
    本報訊(記者劉歡)昨天,北京千金方中醫門診部、北京同力醫院等17家醫療機構,因涉嫌僱用醫託被市衛生局曝光。衛生部門提醒廣大市民,就醫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受騙。  日前,市衛生局聯合市公安局對積水潭醫院、協和醫院、同仁醫院等8家大醫院周邊集中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打擊醫託號販子專項整治工作,共查獲醫託號販子198人,其中治安拘留21人,教育釋放177人。在整治中,執法人員發現17家醫療機構涉嫌僱用醫託,共為受騙患者追回醫藥費用近6萬元。  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醫託、號販子現象,嚴重擾亂了醫療機構正常的醫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