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先輩文化,循劉氏族規家訓,勤勉做人,緬懷三不朽偉人功德,教育劉氏子孫規距做事,愛家愛國……2月14日,麗水松陽裕溪鄉舉辦首屆「劉伯溫祭祀文化活動」。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劉氏宗親會的80餘名劉氏後裔,首次帶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公祭」的整套行頭與裕溪鄉劉氏宗親一同祭祖。
上午8時,數十位劉伯溫後裔身著漢服或官服、手執各式祭器,近百名古裝儀仗隊手擎古式高燈、符牌、旗、帥、刀等,在鑼鼓隊、嗩吶隊聲下,從小槎村農民休閒廣場出發,沿街遊到內陳村文化廣場。9時,祭祀儀式正式開始,主祭立於三牲祭品和香燭案前,身穿禮服的司儀分立兩旁,和著悠揚的樂曲上香、敬酒、叩拜、宣讀和焚燒祭文……
據了解,目前全國共有劉伯溫後裔8萬餘人,全國各地共有宗祠30多個。裕溪鄉的劉氏後裔大多居住在裕溪村、小槎村和內陳村,共有2700餘人,分別是劉伯溫第十世孫、第十一世孫的後人。
2009年,裕溪鄉劉氏後裔通過宗譜找到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的劉氏宗親。「當時,正好是農曆八月十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公祭」的傳承人劉一俠說,南田的祭祖活動已延續了幾百年,每年都會在農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劉伯溫誕辰日)開展祭祖活動,裕溪的劉氏後裔自找到南田的宗親後,便每年都前往南田參加祭祖。尤其2011年,劉伯溫家族祭祀禮儀習俗「太公祭」被文化部確定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兩地的劉氏後裔走親更頻繁。
麗水市劉伯溫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劉時根是裕溪村人,他說,在歷代先賢中,劉伯溫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聞名,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700多年來深受後人傳頌。裕溪的劉氏後人至今已到第29代,大家都為是劉氏後裔而自豪,並恪守「愛家國、睦鄰裡、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敦族親、訓子孫、正名分、勤職業、慎官守」的族規族訓。
「作為我國極具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人,其文化積澱深厚、內涵豐富。」小槎村黨支部書記劉石玄法說,下一步,小槎村將興建一個「劉伯溫文化廣場」,南田與裕溪兩地的劉氏後裔也將繼續開展「文化走親」,讓傳統中華美德發揚光大的同時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