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面向2035的學校教育」合作項目研討會
創新聯動 榮昌著力打造成渝教育協同發展「橋頭堡」
「面向2035的學校教育」合作項目研討會現場
重慶市榮昌區教委與四川省隆昌市教體局籤訂教育合作框架協議
8月21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面向2035的學校教育」研討會在榮昌舉辦。此次活動由重慶市教育學會、重慶市榮昌區教育委員會、四川省自貢市教育和體育局、四川省隆昌市教育和體育局共同主辦。
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教育怎樣發力?近年來榮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圍繞「推進教育現代化,打造渝西教育強區,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發展目標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尤其是在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可謂行動突出、經驗豐富。如今榮昌全力打造推動成渝地區融合發展「橋頭堡」,教育交流合作更是呈現出加速、加碼、加勁之勢,有力助推著教育高質量發展。
合作加速
與自貢等市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為了讓前來交流學習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有所獲,「面向2035的學校教育」合作項目研討會不僅邀請到北京十一學校聯盟總校校長李希貴作報告,還設置「初中語文示範課」「新課標、新思路、新教法項目介紹」「校長微論壇」等環節。來自貴州的一位校長說:「研討會內容很飽滿、形式很新穎,名校長名師們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互學互鑑才能合作共贏。
「面向2035的學校教育」合作項目研討會的順利召開實際上也反映出榮昌在全面融入成渝地區教育協同發展中「打頭陣」的急先鋒姿態。
據榮昌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與內江市、自貢市、瀘州市、隆昌市建立了幹部、教師交流機制,與自貢市、隆昌市就兩地教育協同發展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並與自貢市合作申報了「成渝協同」重大教育改革試驗項目—成渝發展主軸教育一體化試點。「籤訂協議僅僅只是開了個頭,更重要的是及時把合作內容落實落細,共同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在與自貢、隆昌市的合作中,將共同組建優質學校聯盟、教師發展中心、監測評估中心、實踐教育基地聯盟。例如在組建優質學校聯盟中,將分學段、城鄉組建5-8個跨區域緊緻型學校聯盟,建立聯盟內校長教師互派互換機制,共享課程資源、教學模式,推行同學段同學科教師「雲研備」與跨區域線下磨課賽課活動。又如共建教師發展中心也明確提出要共同設立師培講師團和專家人才庫,在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考試、普通話測試等考試中互派考官、評委。
為全面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戰略,在成渝地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之下,榮昌正積極與周邊地區探討建立教育協調發展機制。下一步,該區還計劃與周邊地區在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推試驗合作機制、共促教師教育協同發展、共建職業教育聯動發展等方面建立協同發展機制。
合作加碼
深化合作項目為提質注入更多動能
2018年6月,榮昌與華東師大基教所籤訂《探索西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榮昌路徑」合作協議書》,開啟了探索具有區域特色且內涵豐富的教育現代化發展路徑。合作以來,華東師大基教所專家團隊分26批次共計158人次到榮昌指導,已取得非常明顯的成效。
在華東師大基教所指導下,各基地學校不斷構建完善特色課程,如峰高中心校「扇韻」課程、安富中心校「陶韻」課程、榮隆中心校「大美」課程等愈漸閃耀,同時在基地學校引領下學區內的中心學校、村完小也積極地探索開發課程資源,這對於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不僅是內涵發展有成效,與華東師大基教所合作以來,榮昌多所學校不斷探索課堂改進策略提升教學質量,例如榮昌初級中學的「點化教學」及其首創的「說班」特色德育教育活動就得到上海、浙江、廣東、山東等地專家一致好評。同時師資隊伍建設也不斷加強,130名「名教師」「名校長」「名教研員」作為培養對象成為直接受益者,在他們帶動下越來越多一線教師也成為間接受益者。榮昌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談到,目前合作已進入「深水區」急需加碼,進一步解決提高基地學校參與合作項目積極性、幫助不同學校在一體化發展行動中能各美其美等問題,才能確保合作的可持續開展釋放更多的效應。
據悉,榮昌將攜手華東師大基教所進一步圍繞做實鄉村教育、加強課堂教學、建立教研機制、強化學習評價展開行動。比如在做實鄉村教育中形成學區、基地學校、督導責任區、直屬學校、學區內其它學校「五級」共謀發展協作團隊,構建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共生共長的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行動模式。
除深化與華東師大基教所合作外,榮昌正進一步深化與中央民大附中榮昌學校合作辦學,通過加大師資選派、培養、輻射力度,推進「三層六類三特色」課程體系等方式,精準施策破解中央民大附中榮昌學校遇到的問題和瓶頸。
合作加力
聚多方之勢深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高等院校有華東師範大學、西南大學等;四川省有自貢市、內江市、瀘州市、隆昌市等;重慶主城區還有12所優質中小學等。近年來,榮昌教育對外交流合作的「朋友圈」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向這裡匯聚,再加上該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斷探索教育改革創新,教育質量實現逐年走高。
近年來,榮昌湧現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特級教師8人、市級名師2人、市級學科名師7人、市級骨幹教師138人。2019年該區學生獲國家獎20餘項,市級一等獎100餘項,連續三屆榮獲科技創新市長獎(市長提名獎);摔跤項目連續16年獲全國青少年比賽第一;校園足球首次進入全市八強;首次參加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取得1金5銀6銅的優異成績。創建市級以上特色學校30所,德育、美育、體育、科技成為教育名片。
「合作交流不僅於面向區外、市外,也不僅於攜手強校名校。」榮昌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在著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同時也非常重視區內學校尤其是城鄉學校之間的合作交流,力求不斷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
據了解,榮昌積極探索薄弱學校治理路徑,在全區31所城鄉學校間,針對不同情況分別開展了名校建分校、名校帶農村學校、高初中聯合辦學、集團化辦學、中心校負責制等辦學模式改革,力求通過辦學模式改革激發辦學活力。
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榮昌全面推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改革,區職教中心先後與區內眼鏡產業園、電子電路產業園等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新增無人機應用與維修、新能源汽車維修、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陶藝、夏布等專業,每年定向培養產業工人400餘人。
合作融入到教育發展各個環節,換來共生、共享、共贏,每所學校都有合作對象,每個人都有合作意識,榮昌教育這樣的合作氛圍為全力打造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打下極為堅實的基礎。
文秀月 許珊 劉進 圖片由榮昌區教委提供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