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談全市食用植物油企業!關於食用植物油你要了解……

2021-01-11 瀟湘名醫

臨沂市場監管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國對食用植物油有著強烈的剛性需求,

食用植物油的安全監管顯得尤為重要。

為進一步加強食用植物油監管,防控食品安全風險,6月19日,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召開全市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約談會議。市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思權出席會議並講話。

食安

約談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

會議傳達了《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通報2020年生產環節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第2期)的通知》精神,分析了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並就下一步加強食用植物油生產監管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會議強調,各企業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自查自糾,嚴格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管控,強化各環節責任落實,嚴肅責任追究;各縣區局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工作措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障食用植物油產品質量安全。

各縣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科主要負責人、全市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市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科全體人員共60餘人參加會議。

食安

關於食用植物油你要了解…

食用植物油的分類和選購

關注食用植物油,首先需要關注其種類,質量等級、配料表等信息,同時要避免走入一些消費誤區,避免認為某一工藝、某一油種或某一等級的產品就一定好,可根據自身食用喜好、消費水平等從正規途徑多樣化選擇購買,做到明明白白消費。

從原料來看,我們常見的食用植物油分兩類,一種是單一原料生產的食用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亞麻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橄欖油等;另一種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植物油調配而成的食用植物調和油,需注意識別和選購,尤其標籤和配料信息。GB 2716-2018標準中特別強調,食用植物調和油產品應以「食用植物調和油」命名,標籤標識應註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如調和油配方含有「橄欖油」時,消費者應當特別注意配料表中橄欖油的含量和排序。

從工藝來看,食用植物油的生產有壓榨、浸出、水代、超臨界提取等多種工藝,常見的標識有「壓榨」和「浸出」。通常含油量高的原料先用「壓榨法」,依賴機械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提取出來;含油量低的原料以及經過壓榨的高含油料的餅則用「浸出法」,即採用溶劑將油脂提取出來,再去除溶劑。這兩種方法製取的油脂都是毛油,都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經過精煉,才能得到符合標準要求的食用植物油。只要是符合標準的食用植物油,都是安全的,大家都可以放心選購。

按照精煉程度的高低,市面上出售的食用植物油可分為不同等級,生產企業應按照執行標準要求在標籤上標註食用植物油的等級,細心的人會有所關注。早些年我國食用植物油的推薦性國家標準按照從高到低分別為一至四級,近幾年逐漸發現精煉程度過高,不僅損失了很多天然有益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E、甾醇、谷維素等,還可能產生新的有害成分,如反式脂肪酸、氯丙醇酯等,並非等級越高越好。因此,順應營養安全以及消費者的食用喜好,現在食用植物油行業在大力推廣精準適度精煉。

食用植物油的貯存和消費注意事項

存放食用植物油,要遠離氧、光照、高溫、金屬離子和水等促油脂氧化因子,所以要把握四個原則,即密封、避光、低溫、忌水。

如買大桶油,可按一周的食用量將油倒入控油壺,再將大桶油密封好,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開封後最好在3個月內吃完;如選擇小瓶分裝再食用,則首選乾淨的棕色玻璃瓶,注意瓶子應乾燥、無水;存放時要避免陽光直射,也要遠離灶臺等較熱的區域。新舊油不要混放,否則會加速油的氧化,裝油的小瓶也要定期清洗。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給出的建議是,每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以不超過25-30克為宜。炒菜可以採用控油壺來控制使用量。不同種類的油最好換著吃,因為不同種類油之間的脂肪酸差異可能比較大,而不同的脂肪酸發揮的作用也不同,需要均衡攝入,或者直接選擇多個品種調配而成的調和油。最好多採用低溫的烹調方式,並避免反覆多次加熱。炒菜時油溫過高,不僅油脂本身的化學結構會發生變化,也會影響人體消化吸收;油脂中的脂溶性維生素A、E、D也都會被破壞,導致營養價值降低。建議家庭的烹調方式多採用蒸、煮、燉或水焯,儘量減少煎炸。

食用植物油的重點檢測指標

食用植物油中重點檢測指標為酸價、過氧化值、苯並[a]芘、殘留溶劑、抗氧化劑等。下面就來解讀一下這些檢測指標。

酸價及過氧化值:測定油脂過氧化值以及酸敗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含量(酸價)的高低,可判定油脂氧化變質的程度,這兩個指標都與食用植物油的儲藏方式有密切的關係。過氧化值是油脂酸敗的早期指標,而酸價是油脂酸敗的晚期指標。這兩個指標會受貯藏期間的水分、溫度、光線等因素影響,因此提醒消費者應注意陰涼避光保存。

苯並[a]芘:油脂物料高溫長時間蒸炒可獲得令人愉悅的脂香味,提高出油率,同時,若溫度控制不當或局部過熱,會促進料坯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等成分的熱解和聚合,產生大量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特別是破碎產生的小顆粒碎料沉積在炒爐底部,更容易局部過熱產生這類有害物質。其中苯並[a]芘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也是食用植物油中常見的檢測指標,與食用植物油生產過程的精準控制有較為密切的關係。

殘留溶劑量:食用植物油溶劑殘留是指浸出法工藝製取的食用植物油中溶劑脫除不徹底所殘存的微量溶劑。因此,殘留溶劑也常是食用植物油的檢測指標,一般不會超標。

抗氧化劑(TBHQ):氧化是導致油脂變劣的重要因素之一,氧化會引起油脂色澤和滋氣味的變化,內在的質量和營養價值也會降低。因此,為了防止油脂氧化變質和提高產品的貨架期,油脂中會添加適宜的抗氧化劑。其中,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等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760-2014)允許在食用植物油中使用的抗氧化劑,在規定的限量內使用一般都是安全的。

【來源:臨沂市場監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關於食用植物油進口報關手續及流程介紹【進口知識】
    食用植物油是以食用植物油料或植物原油為原料製成的食用油脂。生活中常見的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食用植物調和油等。 相信很多人對於進口食用植物油存在一定的疑問及問題,以下關於食用植物油進口報關手續及流程的進口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食用調和油將被明確要求標識各植物油比例
    近日,國家衛計委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植物油》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將《食用植物油》的適用範圍擴大至「食用植物調和油」,並明確要求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籤標識應當註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如何讀懂預包裝食用植物油標籤
    記者通過市場監管總局官網了解到,預包裝食品,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容器中的食品,預包裝食用植物油是其中的一種。為幫助廣大消費者科學選購、食用和貯存預包裝食用植物油,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做如下消費提示。
  • 科普——食用植物油可以用作卸妝嗎?
    日常生活中,消費者會使用一些產品遮蓋皮膚瑕疵,包括BB霜、CC霜、素顏霜、粉底以及其他彩妝,這些產品的共同特點是:①加入油性成分(植物油、礦物油、合成酯)和成膜劑,起到防水抗汗、溶合成型的作用;②加入色素(英文字母CI開頭後面加一串阿拉伯數字,如CI77891)或者粉料(如高嶺土、滑石粉),起到修飾的作用。
  • 帶你了解植物油/基礎油
    雖然幾乎所有的植物油都能達到潤膚的作用(也包括動物油、礦物油),但芳療領域通常選擇一些護膚效果更好、膚感也更宜人的植物油作為基礎油。而市售的食用植物油,因為需要滿足大眾的食用口感及成本效益(出油率),大部分需要經過高溫與化學萃取過程,油的結構和性質已發生了改變,喪失了很多天然成分,對於保養皮膚的效果就非常差了。
  • 廣西食藥監局:7個批次食用植物油被檢出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日前,廣西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食品生產環節食用植物油監督抽檢結果。結果顯示,全區第三季度共抽檢食用植物油產品92批次,檢出不合格產品7批次,合格率92.4%。
  • 植物油真的健康嗎?長期食用植物油,有什麼危害?
    長期使用這類油,給人們的健康帶來非常多的危害,比如今天我們要聊到的6類疾病,與它們都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在正式開始之前,想說的是,為什麼它們,會被很多人戲稱為「工業種子油」……這類植物油=「工業種子油」?
  • 植物油新國標本月21日正式實施 食用調和油配方將被強制公開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湯錦瑤 通訊員 王敬濤 艾敏)  12月3日,記者從市食藥監部門獲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發布《食品 安 全 國 家 標 準 植 物 油(GB2716-2018)》,並將於2018年12月21日起正式實施,要求食用植物調和油產品應以「食用植物調和油」命名,「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籤標識應註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 山東省食藥監局抽檢食用植物油116批次均合格
    據通告,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5月-7月在食品生產環節對食用植物油、酒類、調味品、糖果、茶葉、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餅乾、糕點、食糖、水產製品、蜂蜜、特殊膳食食品、肉製品、瓶(桶)裝飲用水等14大類共1740批次的食品進行了監督抽檢。其中抽檢項目合格的產品1698批次,不合格產品42批次,合格率97.59%。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進口散裝食用植物油運輸工具要求...
    2012年第80號關於進口散裝食用植物油運輸工具要求的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參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相關國際標準,為保障進口食用植物油質量安全,進一步加強對進口散裝食用植物油運輸工具的檢驗監管。
  • 貴州省質監局:7批次食用植物油成品油檢出苯並(α)芘
    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 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日前通報食用植物油成品油監督抽查結果,曝光30批次不合格產品。   從不合格名單中發現,不合格項目涉及苯並(α)芘、過氧化值、酸值。   菜籽油 江口縣劉興平食用植物油加工坊 稱重 2013-05-22 江口縣雙江鎮環南城路 江口縣   菜籽油 江口縣路政德食用植物油加工坊 稱重 2013-05-28 江口縣雙江鎮河濱西路91號 江口縣   菜籽油 江口縣張詞仕植物油加工坊 稱重 2013-05-26 江口縣三星東路 江口縣   大豆油 江口縣田仁發豆腐皮加工坊 稱重 2013
  • 植物油炒菜會致癌,植物油還能吃嗎?
    現如今這個人人「談癌色變」的時代,各式各樣關於生活中致癌物的報導層出不窮。 在這份研究中,植物油加熱的條件是指加熱到180℃,而我們平時大多數食用植物油的煙點是180℃以上,也就是說如果炒菜時候油都冒煙了,才達到180℃以上的溫度。如果長時間大量攝入這樣的油,對健康才肯定是有害的。 怎樣烹飪才健康防癌? 1 低溫用油
  • 四川省食藥監局抽檢食用植物油328批次 不合格1批次
    29日,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公布的2015年第9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顯示,抽檢食用植物油328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佔0.3%。   本次抽檢的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主要包括主要為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煎炸過程用油及其他食用植物油。
  • 植物油做飯致癌?你又被媒體誤導了
    標題直接用了《英科學家:植物油炒菜可致癌》。(橄欖油因製作工藝不同,不是植物油) 但就算退一萬步說,報導裡寫的也是「醛類化合物可能導致癌症」,怎麼標題就成了「植物油炒菜可致癌」? 看過觀察者網闢謠「培根致癌」文章的讀者知道,這可能又是媒體解讀的「春秋筆法」。 其實在7月28號的報導中有這麼一段被無視了,「微在」翻譯如下: 「其實這兩種油都是很好的,只要你不讓它們高溫加熱,比如煎炸。
  • 雀巢產品含氫化植物油 麥當勞否認含反式脂肪酸
    植脂末的配料包括氫化植物油,其作為咖啡伴侶廣泛存在於中國市場上。昨日(11月10日),中國速溶咖啡市場老大雀巢在給《每日經濟新聞》的書面回應中表示:「日常飲食中,雀巢咖啡伴侶產品所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可以忽略不計,雀巢咖啡伴侶是完全安全可以食用的。」不過,記者同時發現,雀巢在部分國外地區官方網站上,卻正在大力宣傳植物奶油的危害。
  • ...大豆調和油」都必須下架更換包裝,統一稱「食用植物調和油」
    此前據央視報導,有糧油生產企業通過大量添加廉價的轉基因大豆油降低成本,但是為了好賣又謊稱採用的是更好的橄欖油、玉米油,同時虛假標註各種油脂的比例。近期,食用油新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GB2716-2018)出臺,同時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食用植物油標識管理的公告》,兩份公告都對食用油的標籤、說明書、真實屬性等等做了規定。12月21日開始,這些食用油,再也不敢忽悠你了!
  • 流言揭秘:植物油致癌是假,但芝麻油可以壯陽?
    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食用油的十大真相,千萬不要錯過~  1  豬油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暫無科學證明  很多人認為,豬油裡面的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不僅戒了豬油,連肥肉也一口不吃。但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能說明白,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到底是怎麼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
  • 植物油進口企業資質認證辦理詳解
           在這裡植物油指豆油、菜子油、棕櫚油這世界三大類油脂產品。現在企業進口植物油,需要有資質才可以。我們公司去年以來進口大量植物油,已經達到商務部規定的申請植物油進口企業資質認證基本硬體條件。現在就申請該資質所需準備的資料歸納整理,分享給大家。
  • 豬油和植物油哪種對身體更好?多數人都吃錯了,你家常吃哪種?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家家戶戶都用到的一種廚房調味品,那就是油,油幾乎是每天都要吃的一種調味料,家家戶戶必備的,大家一般都是吃什麼油呢?我相信絕大部分家庭吃的油都是植物油,常見的有玉米油大豆油調和油,花生油,以前沒有這些油的時候,大家都是吃的豬油,為什麼現在都不吃了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豬油和植物油,哪種油對身體更好?多數人都吃錯了,不知你家吃哪種油?
  • 「食用植物調和油」有國家配比標準了 可以放心食用了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GB 2716-2018)是對《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GB 2716-2005)和《食用植物油煎炸過程中的衛生標準》(GB 7102.1-2003)的整合修訂。與原標準相比,主要變化是完善了術語和定義、刪除了煎炸過程中植物油的羰基價指標、修改了酸價和溶劑殘留指標、增加了對食用植物調和油命名和標識的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