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今天的故事,就不得不提當年著名的「鄭和下西洋」事件,這是明代的一場海上遠航運動。時光回溯到永樂大帝執政時期,當時政治清明,經濟狀況良好,技術發展也不賴。朱棣為宣揚明朝威德,同時也為了尋找建文帝,於是派鄭和率領艦隊遠洋,彰顯中國之強大。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就是與鄭和下西洋有關,據傳在肯亞北部有一個小島叫做帕泰島,這個小島上有一千多黑人,他們自稱是中國後裔,並且想要申請加入中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筆者給大家一一道來。
原來,在鄭和下西洋的眾多航船中,一艘船在行至非洲一帶時不幸撞上礁石,沉入茫茫大海。所幸的是,船上20多人死裡逃生。對於他們來說,要想回到國土著實困難,於是他們既來之則安之,便在非洲的帕泰島生活定居下來。
他們生活在島上,後跟當地的女性黑人生兒育女,於是人群便慢慢壯大,形成了3個村寨。雖然他們身在異國他鄉,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一直沒有忘記祖國。
據傳現在那個小島上的風俗,一直留有中國的影子,島上的黑人們使用筷子,建造中國式房屋和墓地,燒制陶器,可以說帕泰島留下了濃濃的中國風,雖然他們的膚色讓他們已經不像是黃種人,但他們堅信炎黃子孫的血脈一直流淌在他們身上。
後來,一名叫做謝裡夫的女孩來到中國,宣稱自己的中國後裔,欲回歸國土,想獲中國國籍。但對於這件事,有關部門要經過核實檢查,畢竟回歸中國,獲得國籍不是一件小事。於是有關部門便派考古學家去肯亞的拉穆群島海域調查。
驚奇地發現島上確實有一些明朝文化的氣息,還有很多精美的陶器,這對於當時島上的經濟條件,是不大可能製造出來的,當地還有「萬」這一中國姓氏,有濃濃的中國風味,他們的墓地還鑲嵌著中國瓷器。等等跡象,都讓人不禁將這座島與中國聯繫起來。
那女孩還說,他們的家訓就是回歸祖國,回歸祖國一直是他們長久以來的心願。這些後人在島上還被親切而又尊敬地稱為「瓦上家人」。這在當地表示著比較高的地位。
還不得不提,有一位長得像中國人的女孩在當地還被稱為「中國女孩」。由此可見,他們回歸祖國的誠心,他們一直牽掛著祖國,由內而外,不加掩飾,我相信中國血統一直是他們的驕傲。
遺憾的是,雖然我們在島上發現了一些他們是中國後裔的證據,但是回歸國籍這種關鍵的事情不夢輕易同意,我們還需要更多更充分的證據來支持這一行為,而歷經幾百年,他們的血緣稀薄,已經難以考證,所以遺憾地婉拒了他們的請求。
不過中方出資在這座小島上建了鄭和紀念館,其實愛國之心是不受地域的限制的,中國風始終縈繞在他們心間。
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歡迎關注【熊仔論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