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全國兩會報導組)「國際認證」「妙手回春、神奇功效」「治癒率百分之百」「祖傳秘方」「專治疑難雜症」……這些字眼,想必網友都「似曾相識」。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網絡上、電視裡,五花八門的醫療廣告鋪天蓋地。
「叫囂」背後,真假幾何?在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兒童醫院院長束曉梅看來,這些廣告大多含有欺騙、虛假或誇大的信息,嚴重幹擾了正常的醫療秩序,嚴重損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財產安全。持續關注醫療領域問題多年,束曉梅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繼續提交了關於加強醫療廣告規範管理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兒童醫院院長束曉梅
●虛假醫療廣告「搗亂」 「騙局」五花八門
事實上,早在2006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衛生部就聯合修訂了《醫療廣告管理辦法》,明確了可以出現在醫療廣告中的八項內容僅限於醫療機構第一名稱、醫療機構地址、所有制形式、醫療機構類別、診療科目、床位數、接診時間、聯繫電話等八項內容。
然而,現實中的醫療廣告並不怎麼「守規矩」,虛假醫療廣告表現形式五花八門,隨處可見在網絡、報紙、電視、廣播,路邊的電桿、牆壁、公共告示牌等。「更有甚者,通過介紹病例,虛構病情讓病人談療效,虛假專家及專家談知識,甚至採用採訪形式,新聞報導形式等變相做廣告。」束曉梅發現。
束曉梅說,醫學是技術含量極高的科學,醫學的複雜性及特殊性使患者對醫療廣告難辨真偽,容易病急亂投醫而被虛假宣傳信息欺騙。虛假醫療廣告的泛濫,嚴重幹擾了正常的醫療秩序,嚴重損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財產安全。
貴州代表團住地內,束曉梅代表正利用會議間隙認真準備建議工作
●多頭管理 監管存在「真空地帶」
一般而言,對廣告的監督管理方式有行業自律管理、國家監督管理和社會監督管理三種方式。就我國目前而言,主要依靠政府主導。「但在這個領域,政府管理制度仍存在缺陷。」束曉梅說。
束曉梅調研發現,我國對醫療廣告的監管部門主要有工商行政,衛生行政、中醫藥管理,公安、檢察機關等。「多頭管理,各部門職責不清,就容易缺乏執行力,出現監管中『真空地帶』。」束曉梅認為,這樣的窘境,即浪費了國家行政資源,又難以起到真正的監管作用。
與此同時,束曉梅也發現,政府監管偏重執法職能,但未能充分行使其行政調控、管理職能,對監管機構的立法、執法過程不能充分進行監督、制衡,容易造成監管的隨意性,甚至監管機構的腐敗、官僚主義和低效率。
「這些因素,導致了當前監管部門對醫療廣告監管不到位的現狀。」束曉梅說。
●建議設特種廣告審查機構 嚴管虛假醫療廣告
束曉梅建議,嚴格執行並修改完善相關的醫療廣告法律規範,以法律的手段規範醫療廣告發布行為。「比如修改完善《醫療廣告管理辦法》,修改相關處罰條款、增加處罰種類、加重處罰幅度等。」束曉梅認為,在法律設置上突出震懾作用,讓違法違規廣告的處罰力度真正能夠「傷筋動骨」,使違法成本大於違法所得,才能從根本上防止違規廣告「屢禁屢播」的惡性循環。
「醫療廣告科技含量高,廣告受眾對其信息資源量缺乏,難以客觀評價,屬特種廣告,直接關係到受眾身體健康及安全。」對此,束曉梅也建議,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和地方工商管理局中設立特種廣告審查機構,負責醫療廣告審查,審查人員包括醫學專家、醫學倫理專家、法學家等。
「建立規範的違法廣告公眾舉報制度是動態監管的有效措施。」束曉梅建議,動員公眾及新聞媒體監督,建立明確的受理機關和舉報方式,如利用消費者協會,建立廣告投訴網絡等方式進行投訴。同時明確查處結果及反饋公示制度,利用媒體將結果公示及曝光,提供獎勵措施,以調動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