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介紹了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和治療方法,實際上全面的檢查需要進行胸部CT、肺功能、誘導痰脫落細胞學、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血常規、血清IgE、過敏原的檢測,如果依然如無法確認慢性咳嗽原因,還需進行支氣管鏡、鼻腔鏡、24 h食管pH值監測或胃鏡、鼻竇CT等檢查。但實際上,上述檢查在基層醫院甚至很多三甲醫院都難以全部完成。此外許多患者也難以接受因為咳嗽,要做這麼多檢查。又或者患者的症狀並不典型,診斷因此不明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呢?
1.以臨床線索為導向的經驗性治療
先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推測慢性咳嗽的可能病病因(上氣道咳嗽症候群/鼻後滴流症候群,咳嗽變異性哮喘、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變應性咳嗽等),作為針對性治療的依據。
如主要為夜間或凌晨刺激性咳嗽,則先按咳嗽變異性哮喘進行治療;此外前面我曾介紹過,咳嗽變異性哮喘、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變應性咳嗽均對糖皮質激素敏感,因此可以歸類為激素敏感性咳嗽,這樣的患者可先口服小劑量激素治療l周,症狀緩解後改用吸入糖皮質激素或聯合B2受體激動劑(信必可或舒利迭)治療。
咳嗽伴有明顯反酸、暖氣、 胸骨後燒灼感者則考慮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療。
咳嗽伴流涕、鼻塞、鼻癢、頻繁清喉及鼻後滴流感者,先按上氣道咳嗽症候群/鼻後滴流綜合症進行治療。
如初始治療不成功,再覆蓋治療其他常見病因。一般來說,按照上述經驗性治療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較大,但應注意其症狀與病因不一致的局限性。如鼻後滴流感或清喉動作並非上氣道咳嗽症候群/鼻後滴流綜合症患者所特有,也見於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部分上氣道咳嗽症候群/鼻後滴流綜合症患者可無鼻後滴流感和清喉動作,近一半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可缺乏典型的反酸和燒心反流症狀。
2.以病因為導向的經驗性治療
基於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點,優先治療最常見、治療簡單和見效快的病因,最後處理少見、療程長和起效慢的病因,適用於疾病特徵不典型或多種病因同時存在的情況。
如可首先針對咳嗽變異性哮喘、 上氣道咳嗽症候群/鼻後滴流綜合症、變應性咳嗽等常見病因給予複方甲氧那明治療1周,有效則繼續治療;若1周治療無效,可口服激素治療1周,對激素治療有效者用啟動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或聯合B2受體激動劑維持治療,激素無效者則切換至抗反流治療(質子泵抑制劑加促胃動力藥),療程至少2周。此策略亦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寫在最後的話:
經驗性治療雖簡單方便,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針對2種或2種以上疾病聯合用藥時; 即使治療有效有時也難於明確病因。此外缺少全面的輔助檢查證據可能會對一些嚴重疾病造成誤診、漏診,如支氣管肺癌、肺結核、支氣管內膜結核等。
所以經驗性治療並不是萬能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可能完善相關檢查,除外特殊疾病,這比治好咳嗽更重要。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咳嗽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19,18(3):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