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於核心素養設計教學案例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名家專欄 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學校課程改革③

我國本次核心素養導向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可以概括為四句話:核心素養是育人目標,真實情境是活動載體,領域知識是必要基礎,學習方式變革是實現途徑。四個方面相互依存,彼此關聯,構成一個有機的理論框架。學校要設計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案例,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養、真實情境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關係,明確素養導向教學案例的關鍵要素,關注學習方式變革,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

按照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界定,核心素養是個體利用和調動已有心理或社會資源,應對複雜現實需求的綜合性品質。它超越了傳統理解的「能力」範疇,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整合,是個體面對各種複雜、不確定的真實情境時,能夠靈活選擇、組織和運用上述方面,創造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可遷移性特徵。現實世界中各種複雜多變的情境,既是核心素養提出的前提,也是其得以產生和發展的載體。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也離不開個體對具體領域知識、技能、思維方式或價值觀念的學習和掌握。個體只有具備結構化的領域知識和技能、思想方法和探究模式,才能深刻理解特定情境,明確問題,形成假設和解釋,建立清晰的情境、活動和結果之間的內在聯繫與依存關係,孕育核心素養的萌芽和成長。

對核心素養、真實情境和課程內容之間關係的理解,蘊含了學校學習方式變革的內在要求。核心素養是個體在與各種真實情境持續的社會性互動中,不斷解決問題和創生意義的過程中形成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需要讓他們置身於各種複雜多樣的真實情境,在有意義的任務和活動中不斷實踐、反思、討論和質疑,學會整合、應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分析、解決各種複雜和陌生問題。這就需要揚棄知識取向、教師講授、操練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而追求素養本位的、學生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按照這種理解,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案例需要具備以下基本要素:1.整合性的真實情境;2.有意義的開放性活動或任務;3.踐行學科實踐,強調知識、技能、思維和觀念的建構、整合與運用;4.學習過程是問題解決過程;5.學生對學習負責,通過實踐性反思、社會性互動與合作開展探究;6.關注學習過程,使學習過程顯性化;7.教師是設計者、輔助者和指導者。

要高度重視整合性的真實情境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按照杜威的觀點,情境是指與個體當前活動產生關聯或交互作用的環境。在最廣泛的意義上,環境即是個體所處的現實生活本身。情境的整合性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它可以跨越不同學科領域,也可以指向某一特定學科領域。所謂真實情境,其本質是心理意義上的,是指那些貼近學生既有經驗且符合其當下興趣的特定環境。正是這樣的整合性真實情境,搭建了學生所處日常生活實踐與學校課程(領域)學習之間的橋梁,賦予學生學習活動以意義,使得學生實踐反思與社會互動變得必要和成為可能。

創設整合性的真實情境,需要揚棄既有教科書上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依據的教學單元編排方式。要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著眼點,綜合考慮學科或跨學科大觀念的形成、知識技能的結構化、思想方法和探究模式的滲透等方面,以支撐整合性的真實情境或主題為依據選取和確定教學單元。要避免情境僅用於學習導入,或者針對不同知識點創設不同的情境,而是要創設統領整個教學單元的情境,使之成為學生單元學習活動的真正載體。

設計單元學習任務或活動時,要拋棄「先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然後逐步組合,最後才能綜合運用」的傳統教學思維,不要把教學單元內容拆解成零碎的知識點,按照識記、理解、應用的順序開展教學。要依託整合性情境,由教師設計或引導學生生成貫穿單元始終的開放性任務或項目。讓學生在直面這些任務或項目如何完成的過程中,通過實踐反思或社會互動,生成系列子任務或子項目。正是這樣形成的系列任務或學習活動,才與學生所產生的困惑或問題相一致,符合學生真實的任務(或項目)解決思路或邏輯,對學生而言才是有意義的。

教師要確保以這樣方式展開的單元學習,是一個任務或項目驅動的、學生個體或集體自主的探究過程,是一個不斷生成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在解決任務(項目)、開展學習活動中的各種質疑或困惑、問題或猜想、探索與實踐、解釋與論證、交流與反思等方面,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維持學生動機,引導學生深度思維,提升討論與合作質量,使他們逐漸從經驗的、嘗試錯誤式的觀察和探索,過渡到學會特定(學科)領域用以表徵或解釋現象、論證或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探究模式。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要儘量採取各種手段或方式,使學生學習及思維過程外顯化,創設合理的腳手架,設計並提供各種資源和工具的支持,確保學生處在學習「最近發展區」內。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30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嘉魚縣舉行基於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研討會
    12月11日,由嘉魚縣教研室主辦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旨在深入理解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切實提高我縣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活動分課例展示、課例點評、專家講座三個環節依次進行。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
    二 課程與教學改革布局 由學校為主要的陣地來承接核心素養驅動的教育改革。主要從課程和教學兩個關鍵領域來分析和研究如何承接。首先,課程和教學帶來的法定化、國定化、規定化,要求我們必須做政策引導和政策布局的基本思考。為了釐清課程教學所面臨的核心布局,我們需要對當前課程教學改革做層級分析。
  • 【他山之石】見微知著: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微課程設計案例研究
    2020年是新課標、新課程、新高考,「三新」結合的第一年,如何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利用多媒體信息平臺呈現的微課程推動學生更有效的在家學習,順利銜接返校後的課程內容,推動新課程改革和新高考的順利進行,這是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和回答的問題。筆者基於新課程改革的頂層設計——核心素養理念作為高中歷史微課程設計的理論支點和立意目標,對高三複習課進行了微課程設計的實踐研究。
  • 北師大出版集團《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新書出版暨研討會召開
    同時,會議專家也重點介紹了由教育部課程標準研製專家、學科專家和一線教學名師經四年共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所產生的研究成果——「新教學」系統。「新教學」系統包括本套《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圖書、現代課程網在線交互式教學平臺、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共享課件、現代課程網教師研修平臺、新教學在線教師研修課程和新教學混合式教師研修體系。
  • 如何開展基於核心素養的日常評價
    學校貫徹落實新的課程標準,需要明確樹立素養導向的學業質量觀,深刻理解核心素養評價的性質和要求,構建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日常評價實踐。開展基於核心素養的日常評價,學校需要樹立素養導向的學業質量觀。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和考試深受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框架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所理解的學業質量,主要是以學科知識點為綱,以識記、理解和應用為質量水平的質量觀念。
  •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診斷評價和教學改進系統——九學科協同...
    ⑥ 與一線教師合作研發覆蓋九學科核心內容主題的核心素養和學科能力導向的高質量教學案例資源。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提升教師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項目式教學的認識,體會如何基於素養和能力設計和開展教學,並明確本學期/年度的相關的活動安排。
  • 學習筆記:基於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今天學習的是明師學院王路老師的講座《基於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首先王路老師告訴我們什麼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英語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四大要素構成。
  • 《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叢書: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為本的新教學」這一政策要求,成為學校和一線教師所必須面對的新課題。那麼,在未來一段時期,怎樣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的要求,實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和新評價?有這樣一個團隊,由教育部課程標準研製專家、學科專家、課程專家、評價專家、信息技術教育專家和180多所學校的教學名師組成,進行了長達4年的探索和研究,依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理論架構,遵循新標準關於教學設計、實施、評價、質量標準等一系列具體要求,研製了「新教學」模型和8個學科的實踐案例。
  • 核心素養統領下,課程教學如何變革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均在課程的重要環節,特別是課程的設計、建設、實施等環節融入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國際經驗來看,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啟動了「素養的界定與遴選」項目,促進了各國由基於分科知識的課程向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轉變。
  • 數學新課標:基於核心素養的表述、教學及評價
    其中,數學學科確定了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6個要素: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對於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如何落實在教育教學中?為何是這三項核心素養為了便於理解,新課標從概念內涵、學科價值、學生表現3個層次述說每一個要素。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丨公開課筆記㉚
    二課程與教學改革布局由學校為主要的陣地來承接核心素養驅動的教育改革。主要從課程和教學兩個關鍵領域來分析和研究如何承接。首先,課程和教學帶來的法定化、國定化、規定化,要求我們必須做政策引導和政策布局的基本思考。為了釐清課程教學所面臨的核心布局,我們需要對當前課程教學改革做層級分析。
  • 教學案例|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學科核心素養
    每個人在終生發展中需要多種素養來適應生活中的各種需求。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以分為核心素養和由其延伸出來的其它素養。其中,最關鍵、最必備且居於核心地位的素養就是核心素養。它是每人社會個體都必須要獲得的不可或缺的素養。
  • 推進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史寧中,東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內容提要:中小學校長和教師要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推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要從過去「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教育教學,建立大教育觀,讓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徹於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要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把握知識本質、創設教學情境,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更關注思維品質、注重考查思維過程。
  • 「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研討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 張春銘)近日,《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召開。研討會上,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和一線教師,就未來一段時期教學一線怎樣實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和新評價展開討論。
  • 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情境教學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核心素養既是品格的體現,又是能力的反映,基於核心素養開展高中政治教學,能夠培養和鍛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高中政治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新實踐,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時事政治的教學,更注重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思想高尚、信念堅定的優秀青年才子。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希望學校課程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於在很多高中學校,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部分教師並未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也正因如此,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顯得至關重要。
  • 北京市特級教師張適: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與教學實施
    」邀請到北京市特級教師、海澱區名師工作室導師張適老師以物理學科為例,從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教學、基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時教學案例等方面,與我們分享學科核心素養與教學實施的相關知識。
  • 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
    2020年12月10日,上海市銅川學校理化教研組對貴州省習水八中,九壩中學進行了教育幫扶,開展了以「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為主題的教育對口教研活動。會議以騰訊會議的形式召開,由我校化學備課組組長方大寨老師主持,沈怡昀老師主講。
  • 南寧十中教學骨幹參與基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下的學科專題研修班學習
    中國教育在線訊 為了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2019年7月21日—27日,南寧市第十中學的30多位骨幹教師赴昆明參加了基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下的學科專題研修班。肖老師通過簡潔、清晰的語言,講述了什麼樣是高效的教學策略。她從核心素養的「樂學善學」入手,闡述了如何培養學生自學、會學的能力;並從新課改的高度,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了新課程著力解決的問題。肖老師的講座緊扣課堂教學,配以可操作性的教案,讓人思路一新,引人深思。
  •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整體變革如何實現
    近十幾年來,核心素養的教育與測評日益引起全球的關注,甚至成為許多國家或地區制定教育政策、開展教育改革的基礎。核心素養如何落地,學校如何以此為依據推進改革。11月20日,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眾多與會者在「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整體變革」主題論壇上,分享學校如何基於核心素養進行改革的經驗。
  • 基於常規教學下,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研究
    基於常規教學下,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研究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對我們教師來講就是以學生為本,德育為先,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黨的十九大報告又為教育者我們指出了培養什麼樣的人,怎麼培養人,即我們要為國家「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如何做好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重任呢?